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 九年级 阶段练习 2017-11-03 20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字词书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字词书写 | 较易(0.85)

1.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检阅自己的青春,感受青春的(yùn)____律,就要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无限魅力。跟随毛泽东,我们在风雪弥漫的北国,领略(huī)____宏的气势,壮美的意境;陪同郑愁予,我们在淅淅沥沥的雨中,感受雨点探访大地的( yīn)____勤脚步;与江河一道,在静(mì)____的深夜,遥望夜空,让闪烁的星星勾起朦胧的憧憬。
2017-11-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2. 古诗文名句默写
        梨花落后清明,和晏殊一起邂逅“(1)________________,叶底黄鹂一两声”的惊喜;听陆游咏梅,不仅知她风雨黄昏中的寂寞盛开,更懂她“(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芳魂永驻;随苏东坡纵马狂奔,野外狩猎,发出“酒酣胸胆尚开张,(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呐喊;风住尘香花已尽,走进李清照的世界,感知她那“(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重而又散不开的愁绪。跟刘方平走进月夜,在春气萌发、蛰虫涌动的夜晚,体会“(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透露着惊喜与感叹。和辛弃疾梦回吹角连营,追忆“马作的卢飞快,(6)________________”的激烈战斗场面。
2017-11-0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三、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较易(0.85)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恨久之(       )                      (2)徒有先生也(      )
(3)秦王怫然(     )                  (4)以头地耳   (         )
2017-11-0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四、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4. 张军等五位同学组成了研究“对联”的小组,他们收集了很多对联,整理了有关对联的知识。假如你是这个小组的成员,请接着完成下面的工作。下列对联写的是河南哪处名胜?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少室山下禅林静,五乳峰前钟磬悠(      ) 
②朱仙镇血战丧敌胆,风波亭长恨遗千秋(       ) 
③歌吟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       ) 
④定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气周瑜,屏司马,擒孟获,千古流传(       ) 
A.巩义杜甫故居        B.汤阴岳飞庙          C .南阳卧龙岗        D.嵩山少林寺
2017-11-03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五、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5. 名著阅读
①《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本意只是想教训一下对方,文中哪件事可以证明这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意外打死郑屠之后,鲁达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你知道他在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时所发生的精彩故事吗?(写出一件事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水浒》里的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写出一个有关他的故事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11-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一)
                                                     人在做   花在瞧
                                                            傅秀宏
       那天,我问10岁的女儿:“荷兰的国花,是什么花?”
  女儿走到我的跟前,很快就回答出来:“爸爸,是郁金香。对不对?”
  我非常高兴,点头说是。接着,我又问女儿:“那……你知道‘花语’是指什么吗?”
  女儿歪着头想,最后小声说:“是不是……一种花儿向世界说的话呢?就像妈妈对我说的贴心话一样……”
我对这种童话般地解释,非常赞赏。“好聪明,那爸爸再问你,白色郁金香的花语是什么呢?一个答案是纯洁的美妙,一个答案是干净的心情,还有一个答案是明澈的眼睛哪个?”  
女儿想了半晌,坚定地对我说:“我都选。
我提醒说,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我看过一个故事,故事中的郁金香告诉我,白色郁金香的花语,全部包括这三样。
女儿翘着小嘴,好像颇有依据的样子。
我来了兴趣,让女儿讲一讲这个故事。
女儿笑了,拉开了话匣子。
某天夜里,一个叔叔在高级宴会上,盗取了珍贵的黑珍珠项链。之后,溜回了他的秘密住所。他穿上丝绸长袍坐到书房里的沙发上,静静地读书。突然,门铃响了。原来是一个侦
探到访。
叔叔装出一副笑脸,热情地把这位不速之客领到书房。桌子上,摆着一个插满白色郁金
香的花瓶,郁金香的花瓣都是闭合的。
       “先生,请问今晚你在哪儿呢?”
“我一直待在家里。你到来之前,一直是我一个人安静地在书房里看书。你看,就是这
本《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叔叔指着桌上扣着的那本书。
侦探把这位叔叔递过来的书翻了一下,又放在桌上。突然,侦探发现花瓶里插着的白色郁金香,不知什么时候,花瓣全都张开了。侦探拔出—枝看了一看,用鼻子嗅了一嗅,又把
花插进去,然后肯定地说:“先生,你在撒谎,因为有人看到你刚回来了一会儿。”
这当口,女儿突然不说了。
我问:“是谁看到那位叔叔了?”
     “你猜?”
我摇头,女儿做了一个鬼脸,说:“就是那束白色郁金香呀!它有一双明澈的大眼睛。因为在夜里,白色郁金香的眼睛,就是它的花瓣,是闭合着睡觉的。可是,如果屋里来了人,打开灯光照射一刻钟后,眼睛就会张开的。侦探看到白色郁金香片刻之间张开了,就知道书
房刚才—直是黑的,这位叔叔不可能在黑暗中读书。”
我给了女儿一个漂亮的吻,接着问:“那为什么你还要选‘干净的心情’呢?”
 “白色郁金香,并没有因为和一个小偷叔叔住在一起,就没有了‘干净的心情’。”
       “那‘纯洁的美妙’怎么解释?”
       “花是最纯真,就像天真的儿童,不会撒谎,这样的心儿最美妙了!”
       我惊叹了,连连鼓掌。孩子看课外书,看出了不一般的高度。
       孩子们都有一颗纯洁的心,就像花儿一样。
“人在做,天在看”,依我看,也不妨改作“人在做,花在瞧”。我们做事,可要对得
起孩子和花儿呀,因为他们正捧着小脸瞧呢……
                                                                                    (摘自《教师博览》)
6.请围绕“花”这根线索,用简洁的语言梳理小说的情节。
       (                   )→女儿答花→(                  )→父亲悟花。
7.侦探明明只看到叔叔一个人在房里,为什么却肯定地说:“先生,你在撒谎,因为有人
看到你刚回来了一会儿”?
8.结合文章内容品析下列句中加点词。
(1)“人在做,天在看”,依我看,也不妨改作“人在做,在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来了兴趣,让女儿讲一讲这个故事。女儿笑了,拉开了话匣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你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评析文中的这位“父亲”。
2017-11-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二)方块汉字前途之争

汪品先

⑴方块汉字的前途,是我国知识界争论的百年话题。

⑵对于汉字的批评,首先来自其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五四”运动后推行白话文、拟定注音字母,进一步的主张就是废除方块字、实行拼音化。然而建国后的实践表明:通过汉字简化和义务教育,汉字完全可以为大众所掌握,本身并不是造成文盲的主要原因。

⑶时至今日,废除方块字的主张不再活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如拼音文字那样逻辑分明,因此汉字可以用来传承文化而不适用于发展科学。其实这里混淆了科学发展的传统背景和语言载体本身的特色。国人撰写的学术论文,无论用的是中文还是英文,往往有着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这里既有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科学发展的遗传病,也有在近代封闭条件下形成的恶习惯。文字无辜,这些毛病不该记在文字头上。

⑷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各种文字的前途提供了重新排队的机会。对于二进制的计算机编码而言,一个汉字只相当于两个拼音字母。同一个文本,汉字的篇幅最短,输入计算机的速度也最快。汉字直观,承载的信息量远大于拼音文字。更重要的是汉字信息熵(shānɡ)最高,有限数量的方块字经过搭配,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而依靠拼音字母的英文,需要不断制造新的单词才能表达不断出现的新概念。因此,汉字常用的只有几千字,而英语的词汇量早已超过__万,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并无优势。

⑸语言是文化传承的主角,以汉语作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在科学创新中应当具有潜在的优势。一种文化能够保持几千年而不衰,其中必有原因。值得参考的是犹太民族,三千年历史有两千年流离失散,却始终坚守着犹太教和希伯来文。在外界压力下,犹太人凭着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以一千多万的人口,赢得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诺贝尔奖。华夏文化同样具有尊重知识和智慧的传统,是不是也在深处蕴藏着科学创新的基因,从而也有问鼎世界科学顶峰的前景?


【资料链接】中央电视台2014年度《中国成语大会》创新了比赛形式,将汉语悠久的“解字”传统与全球最流行的猜词游戏相整合,大大提高了节目的节奏感与趣味性。
【专家访谈】郦波:“有文化缺失与价值缺失,才会产生相应的呼唤,才会有文化类节目的回归与最终形成的热潮。”“它使得教育走出象牙塔,真正地面向最广泛的大众,实在是一件功莫大焉、善莫大焉的事情。”

蒙曼:“文化节目可以多种多样,但最重要的是,能够让文化与今天人们的生活、情感、情趣对接,让传统文化为今天和明天服务。”

毕淑敏:我对文字的感情,就像一个老农对于他的锄头和耕牛的感情。语言文字于我恩重如山,看到成语被误用、滥用、肢解甚至破坏,心中痛惜。我觉得自己要为成语的健康传承和发扬光大,尽一点绵薄的力量。


【成语内涵】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吴下阿蒙”出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0.细读第⑸段,说出加点的“潜在的优势”所指的内容。
11.有人认为汉字没有前途的理由是什么?请您根据链接资料来反驳他。
12.结合文章和下面材料说明:“砼”字体现了汉字在科学表达方面具有哪些优势?
“为了方便读写,我国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将‘混凝土’一词简化为‘人工石’,后又将这三个字组合成一个新字——‘砼(tónɡ)’。现‘砼’字已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                                                          ——百度百科
13.从材料四看出大量成语自有出处,很多源自于历史典故,请写出与下列成语有关的人物故事(选做两个)。
A.背水一战B.图穷匕见C.四面楚歌D.三顾茅庐
14.联系语境,在(1)、(2)、(3)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小语:最近在网上风行一时的“蓝瘦香菇”什么意思?
明明:就是“难受,想哭”。你怎么连这也不知道。因为一位南方口音的小伙子把“难受,想哭”发音成了“蓝瘦,香菇”,就在网络上得到了病毒式传播。
小语:如今的网络流行语,、有时候常常“流行”得让人莫名其妙。
明明:我们可以试着对比一下古人的表达和当下的网络流行语。
小语:古人形容人漂亮可以用“     (1) ”“ (2) ”。
明明:我们只会说“高富帅”“白富美”。
小语:古人形容人难看可以用“东施效颦”“獐头鼠目”。
明明:我们只会说“矮穷矬”“颜值低”。
小语:古人表达悲伤用“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明明:我们只会用“蓝瘦香菇”……
小语摇头道: (3)     
(1)可填成语:_________________(2)可填成语:_________________
(3)小语摇头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11-0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受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
①吴广爱人 素:_________               至陈   比:_________
③使公及恒楚 将:_________            ④恒楚在泽中 亡:_________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17.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18.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

八、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吴门道中二首(其一)

(宋)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19.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0.“一蓑烟雨湿黄昏”中“湿”字用得精妙,请简要分析。
2017-11-02更新 | 7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九、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1. 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今年母亲节,许多年轻人在微信朋友圈晒文字,秀照片,倾诉对母亲的爱,表达对母亲的感恩和祝福。而在现实生活中,年轻人往往不太习惯向母亲当面表达感情。他们或忙于学习,或忙于工作,或因为其他种种原因,很少陪母亲。在这个属于母亲的节目里,他们通过微信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情。

年轻人表达爱的方式引起了争议。一方认为,这是年轻人有孝心的表现,值得点赞;另一方认为,这是作秀,是给别人看的。网友调侃:“什么地方儿女最孝顺?微信朋友圈。”

请你结合以上材料的内容,就年轻人表达爱的方式发表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语言简洁,不超过100字。

2017-11-03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十、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2. 作文。

站在青春的路口,回望成长的足迹,你是否发现,你所走的每一步,总是有人相伴,有情相拥,有物相随:含辛茹苦的父母、慷慨无私的朋友、爱不释手的书卷、长夜厮守的明灯……请拿起笔,写下你一路走来的感受吧!


请以《______,与我同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2)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4)不得抄袭试卷上的阅读文章。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字词书写
1
名句名篇默写
1
语言表达
2
综合性学习
1
名著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字词书写
10.85字形
二、名句名篇默写
20.85句子默写
三、语言表达
30.85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210.65语言表达的要求
四、综合性学习
40.65文学常识综合
五、名著阅读
50.65名著导读
六、现代文阅读
6-90.4散文
10-140.4事理说明文
七、文言文阅读
15-180.4司马迁(前145-前90)  历史事件类
八、诗歌鉴赏
19-200.65
九、作文
220.4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