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 九年级 期中 2017-11-28 328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字词书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字词书写 | 较易(0.85)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青春可贵而易逝,所以每一位青年都要学会对往昔转身端xiáng:我是否对未来充满xiá想?我有无为将来积攒正能量?没有勤奋踏实精神支撑的梦幻青春,在成熟季节,只能收获人生的bǐ谷。届时,你凭什么来cháng还亏欠的美丽韶华?            

2017-11-2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2. 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词,我们一贯欢迎客观的介绍和有益的建议,正所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B.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清澈、最可宝贵。
C.生物钟既无齿轮,也无指针,它究竟是什么?又是怎样工作的呢?
D.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份尊重与感动正是“以心换心”的完美诠释。
2017-11-2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将适度消费、低碳发展等理念当作社会风尚,绿色生活才可能成为时代的名片,进而为我们的后代赢得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B.靖江宝卷之所以能得到如此完整、原生态的传承的原因,得益于这方水土的良好文化生态。
C.随着大型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的热播,让法治再次成为社会热议的高频词。
D.我们要涵养“人心齐,士弘毅,敢争先”的靖江品格,培育更多优秀人才和宽广坚韧的人格魅力。
2017-11-2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4.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___________________,绳不挠曲。        
____________________,要留青白在人间。
________________,恒兀兀以穷年。     
____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
⑤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关雎》中的男子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___________,君子好逑”的美好联想;《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
2017-11-2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四、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容易(0.94)
5. 名著阅读。
(1)《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的一部_________小说。“耶胡”们非常喜欢一种具有不同颜色、闪亮的石头,这个情节影射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节)影射了英国国王的专制残忍。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两项是(       )
A.小人国有一种游戏,在特别重大的节日专门表演给皇帝皇后和大臣看的,谁表演得最敏捷,跳来爬去的时间最长,就赏赐给他一根红丝线,第二名蓝丝线,第三名绿丝线。
B.利立浦特和不来夫斯古两国的战争持续了三十六个月,战争的原因是利立浦特国王规定吃鸡蛋要从大端打,不来夫斯古帝国一直煽动和庇护小端派,导致两国血战。
C.在大人国,国王以理智和仁慈来治理国家,他对格列佛建议制造火药和枪炮来巩固国防大为反感,他认为发明这些杀人武器的人是“人类的公敌”。
D.格列佛第三次出游到了飞岛国,国王和平民精通音乐和数学,飞岛国镇压叛乱的手段是:让飞岛国直接落到他们头上,将人和房屋一起统统毁灭。
E.慧骃国每隔四年,在立春的那一天,要举行全国代表大会,我离开前的三个月,它们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要不要把“耶胡”从地面上消灭干净。
2017-11-2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五、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容易(0.94)
6.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气象物候”专题,请你完成以下题目。
(1)【新编霞客行】秋冬之交,阳光明媚,华南山区群峰叠翠,来自扬子江畔的徐霞客不禁心花怒放,扶木攀岩、探幽寻胜间,不觉一路登临山巅。此时,他却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山腰种着荔枝等热带果木,山脚却栽满苹果等温带果树。他大惑不解:难道此地的果农不懂得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吗?请你用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蕴含的玄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寻节气】请指出下列古诗句中暗含的节气,并说说该节气的含义。
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唐,杜甫)
节气:___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夏夜追凉》宋,杨万里)
节气:___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11-2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六、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曲江对酒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州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注】①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是诗人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此时诗人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②水精宫殿,即水晶宫殿;霏微,迷蒙的样子。③判,读“pān”,甘愿的意思。④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⑤拂衣:振衣而去。指归隐。《新五代史·一行·郑遨传》:“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

7.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联是曲江即景。“苑外江头坐不归”,“坐不归”,突出了诗人的主观意愿不想回去,可见他心中的情绪,为三、四联的述怀作了铺垫。
B.“水精宫殿转霏微”,一个“转”字,突出了景物的变化,显示了一种虚空寥落的情景,这个“转”字,则有时过境迁的意味。
C.颈联正话反说,尾联使用了“沧州”“拂衣”等典故直接抒发了情感。
D.全诗感情浓烈,运思深刻,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8.赏析“桃花细逐杨花落”的表达效果。
9.简析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2017-11-27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文言文《孝丐》,完成后面小题

丐不如其乡里,明孝宗时,尝行乞于吴①。凡丐所得,多不食,每贮之竹筒中。见者以为异,久之,诘其故,曰:“吾有母在,将以遗之。”有好事者欲窥其究,迹之行。行里许,至河旁,竹树掩映,一敝舟系柳阴下。舟虽敝,颇洁,有老媪坐其中。丐坐地,出所贮饮食整理之,奉以登舟。俟母举杯,乃起唱歌,为儿戏,以娱母。母食尽,然后他求。一日乞道上,无所得,惫甚。有沈孟渊者,哀而与之食,丐宁忍饿,终不先母食也。如是者数年,母死,丐不知所终。丐自言沈姓,年可三十。

【注释】吴:古地名,今江苏苏州一带。媪:ǎo,老妇人。

10.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吾有母在,将以        母举杯,乃起唱歌
③为儿戏,以   而与之食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有好事者欲窥其究,迹行。
A.居庙堂高则忧其民(《幼时记趣》)            B.悍吏来吾乡(《捕蛇者说》)
C.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D.属予作文以记(《岳阳楼记》)
1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一 敝 舟 系 柳 阴 下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见者以为异,久之,诘其故。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3.文章通过哪些事例表现这个“孝丐”的孝?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其中的两点。
2017-11-2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八、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为什么取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为什么男子成年要加冠取字呢?因为名儿是父亲起的,是幼年用的;长大成人了,别人不宜呼叫他的名儿,所以得另取字。《礼记·冠义》说:“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意思是男子到了二十岁,行过冠礼并为自己取个“字”,自此即表示他已是个成年人了。

②另外还有一层原因。周人有避讳的习俗,人死之后,为了对他表示尊敬,就不再称他的名儿,为长远计,所以成年之后,就“敬名称字”了。

③然而《礼记·冠义》还说,加冠取字,“而后可以为人;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意思是说加冠取字后一个人才能被称为真正的人。能被称为真正的人,然后才可以治理别人。原来这“冠而字”并不仅仅为“敬名称字”,还另有深意。它是贵族阶层中,对一个成年男性承认并接纳为正式成员的一种表示,自此之后,便可以让他“治人”。所以儒家把冠礼看作是“礼之始”, 冠礼也成为华夏礼仪的起点。

④时移世易,发展到后代,取字的深层次含义被过滤去了。人们取字,只是为了参与社会交际,所以也用不着隆重地举行冠礼了。汉以来,皇太子还有举行冠礼的,还可依稀看到点“治人”的影子,而士大夫阶层很少有这样循古的了。我们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可以看到,起码由唐代起,连知书达礼的人家,对举行冠礼取字一事,都颇感不合时宜了

⑤取字原属贵族阶层的特权,后来扩展为知识阶层的事,而一般下层劳动人民还不得“染指”。宋代还不准下层社会的人取字。到了明清时代,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几乎无人无字。尽管也遭到文人士大夫们的抨击和嘲讽,但取字的习俗,还是被普遍推广开来。

⑥先秦时代,字是冠礼时选定的嘉宾给起,而后世不举行冠礼了,字则改由父祖、老师,或请其他通文墨的人给起,而且也不一定都到了成年才起,很可能是小名、大名和字一同起下的。

⑦上古的贵族女子,原本也起字。《礼记·曲礼上》说:“女子许嫁,笄(jī)而字。”就是说,当女子成年许配人家时,把垂发挽在头顶,用笄别住,并给她取字。这一礼制,秦汉以后没承袭下来,但在汉语中却留下了许多成语。如说女子已有婆家,叫作“已字”,“已字人”;没找婆家,则称“待字闺中”。

14.从全文看,古人取字的原因有                                   
15.结合语境回答问题。
(1)取字原属贵族阶层的特权,后来扩展为知识阶层的事,而一般下层劳动人民还不得“染指”。(“不得‘染指’”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2)起码由唐代起,连知书达礼的人家,对举行冠礼取字一事,都颇感不合时宜了。(“起码”二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16.文章大量运用《礼记》中的话语来说明“取字”,有什么作用?
2017-11-2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何冠军的《蓄积爱的“利息”》,完成后面小题

①最近一段时间,暴雨洪水、九寨沟地震等灾情牵动人心。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人们守望相助,一幕幕温馨场景暖人心田,于无声中播洒着正能量。

②有时候,爱与善虽深藏于心底,但总能汩汩流淌、传递温度。学者陈之藩早年留美时,曾接受胡适400美元的资助。他回国后寄支票表示感谢,胡适回信说:“我借出的钱,从来不盼望收回,因为我知道我借出的钱总是一本万利,永远有利息在人间。”纯粹的爱心与善行不求回报,而是在每个受助者心中种下一颗种子,以期生根发芽。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爱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如果一个社会缺乏爱,哪怕物质再充盈,人们的内心也容易遭遇寒流。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爱本质上是给予而非获取”。真正的爱,它能在每个人身上唤起生命最深处的生机,只有人人都是给予者,人人才能成为受益者。

④从个人视角来看,“爱的利息”似乎微不足道,但却能通过传导效应,形成星火燎原之势。青岛“微尘”群体就发端于个体,他们一直以来匿名捐款,促动了更多市民以“微尘”名义投身公益事业。一束微光只能驱散手掌大的影子,一片光则能点亮整个世界。

⑤现实中,也应警惕爱的给予被庸俗化。有时候,一些人时时处处追求收益最大化,即便是助人也要精心包装、商业运作、绩效评估,帮与被帮成了“真人秀”;有时候,一些人举着喇叭玩慈善,用“钱山”“钱墙”吊人胃口,使受助者遭遇了精神和心理上的伤害。善行义举,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值得鼓励,可是如何施行、分寸何在,应当细细思量。

⑥人能影响环境,环境也在塑造着人。一些人时常慨叹道德滑坡,忧虑价值扭曲,但你怎么样,环境就会怎么样,你日行一善,社会就会多一份光热。其实,每个人都可能是那个营造社会氛围的人,每个人都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推动社会进步。很多事情只需举手之劳,就可以为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⑦每个人都是爱的出发点,也是爱的中转站。真诚拥抱世界,用心善待他人,积小善为大爱,爱的利息自然会与日俱增。

选自《 人民日报 》    17    年08月21日)有删改

17.结合全文,说说爱的“利息”有哪些?
18.文章第⑤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19.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每个人都是爱的出发点,也是爱的中转站”这句话的理解。
2017-11-2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孙君飞的《满》,回答后面小题

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父亲就像一个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

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回来,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⑤可有时候,父亲回家也会两手空空,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⑥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灰头灰脸,嘴唇也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缺了不少东西。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我心里有些难过。

⑦这一天,原来是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家;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的空旷冷清。

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好的开水放到他面前。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大块萝卜炖小块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上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不解: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的将军?

⑨父亲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还有摊开的被单,母亲将其搭到绳子上,被单慢慢滴出水,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院子。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以甜美的笑声收场。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也有了光芒。我们沐浴在父亲的目光中有了满足,有了激动。

⑩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

(11)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总是这里还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 ……终于有一天,他们都说:“我们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

(12)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也包括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

(13)但是我又懂得,在那些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20.阅读选文④至⑩段,补全下面的表格。

段落

⑤-⑥

⑦-⑧

⑨-⑩

主要情节

父亲拉着桌凳等满车礼物回家

B

母亲用丰盛的饭食“招待”做生意亏本的父亲

D

我的心理

A

有些难过

C

满足激动


21.品味语言。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⑥段划线的句子。
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2)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在家里,在庄稼地里,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
22.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标题“满”的含义。
23.比较本文第⑨自然段划线句和链接材料,说说这两段文字在描写方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链接材料】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2017-11-2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4. 请以“我,不只属于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班级、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
2017-11-2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字词书写
1
选择题
2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1
综合性学习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6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字词书写
10.85字音  字形
二、选择题
20.94标点符号
30.94病句辨析与修改
三、名句名篇默写
4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四、名著阅读
50.94名句名篇默写
五、综合性学习
60.94文段综合
六、诗歌鉴赏
7-90.65
七、文言文阅读
10-130.65人物传记类
八、现代文阅读
14-160.65事物说明文
17-190.65感想
20-230.65小说
九、作文
240.65成长与人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