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惠南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福建 七年级 阶段练习 2018-02-09 33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 默写。
(1)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2)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
(3)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__________。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__________,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2. 指出下列句子中每组加点词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A.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B.站在屋檐,月亮去了,太阳还没有来。
C.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心儿怦怦直跳,惟恐意外发生。
D.小草偷偷地从土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他这种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值得大家      
(2)我14岁就离开      ,参加了革命。
(3)年轻人,你应该走出去      一番。
A.效尤   故乡   经历B.效仿   故乡   经历
C.效尤   家乡   阅历D.效仿   家乡   阅历

三、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名校
4.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莫不关心,麻木不人。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pèi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轻怕重(                            pèi(       )服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改成     改成
(3)解释加点的字不正确的是(       
A.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情意),而是冷冷清清。
B.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求精(更加)。
C.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轻怕重(抓,捏)。
D.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移)的人,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4)划线句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表达效果?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7.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8.下列带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修身(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B.三军可帅也(夺取)
C.非淡泊无以明志(没办法)
D.淫则不能励精(懈怠)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博学而          笃:______
(2)非学无以广       广:______
(3)君子之行          夫: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1.【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______”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______”字,对比鲜明。
12.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3.请以连线的方式把下面的写景顺序对应起来。
①从动物写到植物   ②由高到低写动物   ③由低到高写静物   ④从植物写到动物
A.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B.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C.整体部分从“菜畦、皂荚树、桑椹”到“鸣蝉、黄蜂、叫天子”。
D.局部部分从“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到“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14.这段文字写到了哪几个季节?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15.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作者在百草园泥墙根一带所做的事。
例如:拔何首乌、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对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照相师》,完成下列小题。

照相师

①照相师来了,女孩们激动起来。

②寻找焦点的人,首先成了焦点。瞧他那一身打扮,大波浪的披肩发,直筒裤子,尖头皮鞋,花格衬衫,套着一个鼓鼓囊囊的红背心。要是村里哪个小伙子装扮成这样,不被人说成“二流子”才怪呢。可是他这样装扮,村里人觉得理所当然。要知道,人家是照相师呢,胸前吊着的相机为他的职业做了证明。村里人不会用“艺术气质”这样的词语,但是他们知道持有相机的人,应该不同凡俗,可以异于常人。人们或远或近地看着他,想像着自己或者某个亲人的面容,仿佛他的到来是为了提醒记忆里的一些事物。

③女孩们是他的主要顾客。她们奔走相告:照相师来了!照相啵?啊?在哪儿?听到消息的女孩先是惊喜,然后故意掩饰自己的激动:我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衣服,你先去吧。传达消息的女孩当然知道对方心理,一个劲催:还不快收拾,照相师说走就走了。

④于是,女孩们一个一个站到了他的镜头前。有单个的,有合影的,也有抱着孩子,也有搀扶着老人的。他调着焦距,变换着姿势,寻找最佳角度,捕捉人们最自然最生动的表情。他知道快门按下的瞬间,美与梦想将定格为永恒。无论是出于艺术的考虑,还是出于生意的原因,他都不敢马虎一点儿。当他将冲洗出来的照片交到人们手上时,人们会左右端详,如果再夸赞几句,他就觉得极有成就。

⑤照相师也遇到过不喜欢照相的女孩。

⑥盐码村的女孩小茴就不喜欢照相。小茴家门前有几株月季,村里的女孩都喜欢以她家的月季为背景照相。人们一来,小茴就悄悄地溜了。

⑦那一天,照相师进村不久就下了雨,他慌乱中躲到了小茴家的瓜架下。小茴和她母亲从地里匆匆回来了,赶紧开了门,叫他去屋子里。他发现这个平时冷冰冰的女孩其实很好,热情善良,她给他拿来干净的毛巾擦水,给他倒上热腾腾的茶,冒雨去做豆腐的人家打来了豆腐,让他不要过意不去,就像到自己家一样。

⑧吃饭时,照相师发现,小茴的左眼眉梢上角隐藏着一个米粒一样大的疤痕,不是很深,并不显眼。他想,小茴不爱照相,是不是因为这个细小的疤痕呢?

⑨吃过饭,雨也停了,照相师说,我给你们照张相吧?母亲笑笑,看着女儿。小茴低头不语。照相师走到月季花跟前,摘了一朵,对她说,我给你照一张拿着花的照片,保证好看。小茴的眼睛里放出了惊喜的光芒。

⑩她站到月季花跟前,将那朵被雨水润得更显明艳的花举了起来,花朵遮住了她四分之一的脸庞,露出了忧伤而又憧憬的表情。照相师感到了一种别致的美,神秘,梦幻。他轻轻按下了快门。接着,他又给小茴的母亲照了一张,还给母女俩照了合影。

⑪几天之后,照相师送来了照片,小茴扫了一眼,就很快收了起来。照相师笑笑,你是我拍到的最好看的女孩。

小茴的脸红了

⑬照相师又拿出一张照片,说,你看看,知道这是谁吗?小茴盯着照片上的女子问:是谁?照相师说:我对象,她腿有残疾,但是人很好,性格开朗,头一次见面,她就把我吸引了。真的很漂亮!小茴笑着点头。

⑭照相师说:我们明年想开个照相馆,等你有了男朋友带去我那里合影啊,免费!

小茴的脸又红了

⑯照相师笑笑说,我走了。他走了几步,回头看了一下,小茴子已经不见了。他知道她一定躲到屋里欣赏自己的照片去了。其实他的妻子并无残疾。他为这个临时想出的谎言默默地抱怨了自己一下,算是对妻子的歉意,然后大声吆喝起来:“照相啦,照相——照相啦——”

(选自《百花园》2016年第3期,有删改)

17.第②段中画线的两个“焦点”含义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分析。
18.读完全文,说说照相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具体分析。(写出两点)
19.第⑬段画线句有何言外之意?“照相师临时想出谎言”这一情节有何作用?
20.下列各项中,对本文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照相师也遇到过不喜欢照相的女孩”一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然引出下文对本文主人公小茴的描写。
B.文中喜欢照相的女孩们和不喜欢照相的小茴形成正反对比,显示出两种类型的女孩对待生活的态度截然不同。
C.照相师不仅有艺术气质,而且有艺术良知,他固然要靠照相嗛钱养家糊口,不过也通过照相把让他照相的人的美与梦想定格为永恒。
D.文中主要通过刻画喜欢照相的女孩们,表现了人们向往美好事物的主题思想。

七、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21. 阅读名著《朝花夕拾》,完成下列小题。
(1)根据以下提示写出人物名称。
①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②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③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④他的脸是圆而胖的,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2)从《朝花夕拾》的阅读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童年鲁迅?结合内容简要作答。

八、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有关机构公布的国民阅读指标数据

1.国民阅读率指标。(指的是有一定阅读行为的人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所占的比率)

2.国民图书阅读量指标。(以年为统计周期,以本为计量单位)

22.请分析材料中的两个统计图,用文字概括出统计图的信息,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23.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我校决定在“世界读书日”开展宣传活动。下面两句话是这次活动拟定的主题口号,你会选哪一条?请说出理由。
A.好书悦读,经典重温   B.世界读书日,读书很快乐
我选(       ),理由: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4. 题目:请以“我与      老师二三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合理安排所写事件的顺序。(3)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不写错别字,字数不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选择题
2
综合性学习
2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名著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8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二、选择题
20.85一般词语
30.65词义辨析
三、综合性学习
40.65字音  字形  一般词语  复句的类型
22-230.65文段综合  图表类  宣传标语
四、诗歌鉴赏
5-60.65中国古代作者  诗
五、文言文阅读
7-120.4中国古代作者  议论说理类
六、现代文阅读
13-160.65中国现当代作者  散文
17-200.4小说
七、名著阅读
210.65名著导读
八、作文
240.4成长与人生  哲理与生活  生活体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