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中学西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 七年级 期中 2018-02-21 255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1. 默写
(1)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卖炭翁》)
(2)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3)吴楚东南坼,_____。(《登岳阳楼》)
(4)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向使当初身便死,_____。(《放言五首》)
2018-02-2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中学西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2. 下列词语书写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头头是道          一顾(xuè)       蹊跷             (jiû)
B.不负重望          (jìn)             伺候             蹉跎(cuôtuó)
C.不知所措          (hè)               舟辑             (zhuō)
D.怒不可遏          ( chuán)        吞噬             气(xū)
2018-02-21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中学西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可不知怎的,我只叫道:“表哥驾到﹣﹣”就涌起一种男儿掉泪的悲怆.此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声音的延长.
B.然而我们是朋友,即使偶尔吵吵闹闹,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此句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直接引用.
C.她哪里能拦阻住我,我不是个小滹沱河吗?此句用了反问的句式,加强语气,写出了小时候的我的倔强.
D.若在故乡,当新秋的早晨,门前‰过许多的乡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 健康的感觉…此句中冒号的作用是表解释说明.
2018-02-21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中学西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戏剧中“生”、“旦”、“净”、“丑”四种角色中的“生”是女性角色的统称.
B.批注是常用的读书方法,批注的内容大体可以归为“注释”、“提要”和“批语”三类.
C.《伤仲永》采用了先扬后抑的写法,表明唐朝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强调后天学习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性,对我们的启发很大.
D.《卖炭翁》是一首抒情诗,旨在揭露唐代“宫市”制度的罪恶,体现劳动人民的可怜和悲惨.
2018-02-2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中学西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5. 古诗理解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诗中“万籁”的意思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句是
A.首联点出了时间和地点。
B.颔联绘出一幅竹花繁盛的热闹环境。
C.颈联以鸟儿之乐,表现诗人的怡然自乐。
D.尾联以有声衬无声,突出了禅院的幽静。
2018-02-2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中学西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6. 课内文言语段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本语段选自课文《_____》 ,作者是唐朝文学家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犬牙差互_____②不可久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_____
(4)作者抓住了小石潭周围环境_____的特点,抒发了自己被贬后_____的感受。
2018-02-1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中学西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7. 课外文言语段
      景公①之时,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 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 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②陛:殿堂的台阶。©裘:皮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公狐白之裘_____
②发粟饥寒者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落实。
贤君,饱知人之饥。_____
(3)晏子劝说景公的目的是_____,纵观全文,景公是_____君主。
2018-02-2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中学西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这是一个网络时代,读网已‰成了很多人的习惯。网络固然给生活带来种种方便与趣味,然而,如果将大䟿 的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反而容易浮躁不安,难以沉静。

②与社交媒体上动辄成千上万的点击、转载相比,读书是孤独的、内向的,但也正因如此,读书让人沉静下来, 才能让所读内容转化为思考、内化为心境。

③因此,读网,更要读书。

④一谈起读书,我们总是抱怨太忙没时间,但偏偏又能挤出时间刷微博、看视频。读网是轻松的,可以一目十 行,脑子里过一遍,不一定留下痕迹;读书是深沉的,要用心用脑去理解、体会、感悟。所以,不是时间不够用, 而是我们不愿意把时间用在“费脑子”的事情上。

⑤拒绝喧嚣的社交网络,腾出更多的时间读书,是需要勇气的。去年,“网红”埃森娜在 YouTube 上发布了最 后一条视频《为什么我要放弃社交媒体》,并彻底删除了自己的账号以及 275 万个订阅者。为什么这么做?埃森娜 认为,社交媒体是不真实的,制作出的形象、编辑过的生活,虽然能获得关注,但也丧失了真正的自我。

⑥我们生活在这个被屏幕统治的时代,时空被网络割裂,“碎片化”成为生活常态。诚然,从网络获取信息很 重要,彻底逃离网络几乎不可能。但是,面对网络,我们可以做出有益的选择。让我们放弃那些八卦消息和无聊视 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读书吧!

8.选文针对网络时代人们习惯于_____,而由此带来的_____后果的现象,提出了 观点。
9.从选文内容看,埃森娜放弃社交媒体的原因是(不超过 15 字)_____
10.对选文的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018-02-2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中学西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履 痕

雷抒雁

①坐在妈妈身边,和老人家闲聊时,有一次,她望着我的脚说:“唉,怎么会这么大。那时,才这么点点,一 寸多长,粉红粉红的,肥嘟嘟的,真叫人爱。我就用一块手帕剪开,缝了一双软鞋,套在你脚上。”

②妈妈说的“那时”,其实,是五十多年以前,可你听听那口气,似乎就是在昨天。那一双用手帕做的鞋子, 我当然是没法记住了。但是,后来当我的儿子出生时,老人仍做了一双。只是,这时的孩子已不同于先前,未“落 草”①前一切都准备停当了,手帕软鞋也就没有穿过。

③我记得穿鞋,已是遍地乱跑的年岁了。印象最深的是一双老虎鞋,黑布面的,红布贴了那嘴巴、那鼻子、那 眼睛,又用黄线一针针缭上。嘴边还有黄线绷的虎须,嘴里亦有白布卷的虎牙。远远一看,活灵灵一个虎仔。我爱 穿那鞋,⇿有邻人来逗玩,总会翘起虎鞋说:“咬!咬!”邻人便故意装出害怕的样子,双手捂着脸,连说:“好 害怕呀!”然后,一通笑闹,当了序幕,正戏便是大家乐呵呵围在一起说些家长里短。

④虎头鞋穿完,我的幼儿时期也就结束了。直到上小学、上中学,都是妈妈做鞋。我上小学,⇿天来去要走四 五里地;上初中,到了一座远在 20 里开外的镇子去。周六下午跑 20 里地回家,周日下午又跑 20 里地上学。那时 交通不便,来去都靠双腿。少年时代,最费的便是鞋,差不多两个月就得穿破一双。

⑤妈妈说:“吃鞋一般,坏得这么快。”记忆中,妈妈手中总是拿着一双鞋底在纳。有时,半夜睁开眼,一看, 妈妈还在油灯下一针针纳鞋。麻绳在yáoyè的灯光下一闪一闪,随着鞋针,在鞋底两面穿来穿去,发出嗖嗖的声响。

⇿纳三四道,妈妈就要在头发上擦一下针。那时,我暗暗下了决心,要好好读书,将来挣钱买鞋,别让妈妈总点灯 熬夜地受累。妈妈却常说:“儿啊,快长大,挣钱不挣钱事小,娶个媳妇给你做鞋,替替妈也好。”所以,我打小 就知道,娶媳妇干啥?做鞋!

⑥妈妈不用䟿我的脚,做的鞋总合脚,走路不夹不挤,不伤脚。我至今脚上没鸡眼,没脚垫。当兵时,日行一 百,夜行八十,一双脚不疼不酸,都得感谢妈妈做的鞋。

⑦穿妈妈做的最后一双鞋,是大学二年级了。妈妈做了一双“冲福尼”面的新布鞋,到学校来送给我,且要我 当着同学们的面穿上试一试。我穿上走了几步,挺好。同学们都哈哈笑起来。我至今也没明白他们为什么要笑。妈 妈看我的同学,有穿皮鞋的,有穿运动鞋的,一个个洋气得很。大约从那次之后,她手头再紧都要给钱让我买鞋穿。

⑧一眨眼,几十年过去了,我老了,妈妈更不用说。有次我说:“妈妈,再做一双布鞋给我穿。”老人盯了我 半晌说:“你是说胡话吧!眼看不见针,手拉不动线。做鞋可是力气活儿呀!年轻时,不在乎。那时,夜夜做鞋供 你们父子穿,为拉动线绳子,这手掌上勒下深深的槽,几十年都没长平。”

⑨有时,我想,要是能把一个人打小到老穿旧的鞋子收集在一起,那该多有意思。不同尺寸,不同样式的鞋, 真真切切记着人一生的历史。正是穿了这些鞋,你一步一步走了过来。一双鞋,就是一段有头有尾的故事,就是一 段有血有肉的记忆,其间渗透着动人心魄的情感。人啊,和这个世界交往的过程,就是鞋底和地球摩擦的过程。履 痕,就是人生的轨迹。


【注】①落草:出生。
1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yáo yè_____
12.文章回忆了“我”成长过程中多次穿鞋的经历:
①我出生时,妈妈给我穿的是_____
②我_____,妈妈给我穿的是虎头鞋
③_____,妈妈给我穿的是她常熬夜做出的鞋
④大学二年级,妈妈给我穿的是_____
⑤之后,妈妈给_____
13.赏析第⑤段中划线句子。
14.“履痕” 是表层含义_____, 深层含义_____, 文章以“履痕”为题的作用_____。
2018-02-21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中学西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选择题
3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2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二、选择题
20.94字音  字形
30.85标点符号
40.85文学常识综合
三、诗歌鉴赏
50.65
四、文言文阅读
60.65山水游记类
70.65历史事件类
五、现代文阅读
8-100.65杂文
11-140.65小说
六、作文
150.65成长与人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