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安徽 九年级 一模 2018-04-18 34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⑥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⑧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太守酒意正浓,胸怀开阔,胆气豪壮的句子是“______”。
(2)默写李煜《相见欢》的下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4-1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质朴而圆润的徽剧带着泥土与流水的芬芳,以它独特的民间艺术与民俗风情,唱遍了江南的山水楼台,也唱遍了徽州的街闾巷陌。在然流逝的光阴里,不知是谁打翻了砚台的古墨,_______________,令锦秀山河浸润在潮湿的水墨中。沿着河流追sù古徽州苍郁的历史,还有那些铺卷而来的徽州民风,在kuànɡ达的人生中获得一种坚实与淡定的快乐。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      )          追sù(      )          kuànɡ达(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
(3)文中“街闾巷陌”的“陌”的意思是________;“苍郁”中的“郁”的意思是________
(4)结合语境,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渲染了整个徽州大地                                B.沾染了整个徽州大地
C.泼染了整个徽州大地                                D.点染了整个徽州大地
2018-04-18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三、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3.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回答问题。

【甲】“我的体力比以往更加地随着智力的发展而增强……不,我将忍受不了病痛了。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将无法使我完全屈服……啊!千百次地享受人生是多么美好啊!”

【乙】“亲爱的索菲娅,长期以来,我一直为我的生活与我的信仰的不一致而苦恼着。我无法强迫你们改变你们的生活以及你们的习惯……现在,我决心做我想做的事了:我要离去……”

【丙】“如果我的粗笨的锤子把坚硬的岩石忽而凿出一个形象,忽而凿出另一个形象的话,那是因为它从握着它、引导它、指挥它的那只手那儿接受了动作……”


以上语段出自《______》,各语段对应的人物是【甲】______【乙】______【丙】______
2018-04-18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四、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4. 九年级开展“课堂在路上”为主题的研学行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八年级(1)班的学生在泰山脚下聚合,准备攀登,以便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势,有位同学望着巍峨高大的山,望而却步,不敢攀登,作为同伴的你如何劝他与你一起勇攀高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中,班长写了一段研学随笔。下面是文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
登临山顶,[A]拂去心头的疲惫,[B]丝丝的山风袭来,[C]燥热的心也随之平静下来。回首仰瞻,葱茏草木掩于山间,悬崖峭壁,像是被劈出来的,透着粗犷与危耸。眺望远方,碧蓝的天空,青翠的山峦,还有不远处的城市,一切景物尽眼底。“会当凌绝顶,一览山小”的意蕴尽在此刻深入每个人的心间。为了体验别的风景,也考虑同学们的身体状况,我们下山选择了乘后山的索道而行。后山因为无前山的磅礴大气之意,但是也别有一番幽静之美。一条石阶小路,弯弯曲曲,通向不远处的山巅。
①画线句子有语病,应该将把“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②最后三句[A][B][C]语序不合理,应该把[___ ]与[____]调换。(只填序号)
③假如你是八年级(1)班的学生,说说你此次研学的收获,60字以内。___________
2018-04-1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敬畏柴草

①“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乡村的炊烟是最暖人的,特别是傍晚时分,夕阳余晖将尽,百鸟争相归巢,千家万户的炊烟和天上的云朵一起袅袅飘香。柴草的味道渗透进每一寸褐色的土地,经过无数个春夏秋冬的累积沉淀,在天空和大地之间氤氲着绵延不绝的糯香,那种醇厚绵长的味道,被春风吹得漫山遍野都是,在夏雨浇灌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秋霜覆地时扯起乡愁,冬雪飘飞时驱赶寂寞。

②柴草是炊烟的源头,从五六岁开始,我就跟着哥哥去野地里捡拾柴草。童年的村庄四周基本没有多少荒地,柴草奇缺。树林里的树木是不可以随便砍伐的,亭亭的芦苇必须留织盖房用的苇帘,我们只能用镰刀割一些青草,一捆捆背回家里晒干备用。刚割下来的青草很沉,哥哥总是给我捆一小捆,给自己捆一大捆。两捆青草哥哥都放在高一点的土坡上,我们双膝跪在土坡前,两条胳膊分别穿进捆草的两根绳子,一直把绳子拉到肩膀上,双手扶地支撑身体,咬牙用尽全力艰难地站起身来,手握对向肩膀前的绳子减轻勒痛,一步步走向回家的路。

③我喜欢的柴草是红荆条,但是村庄附近比较少,偶尔发现几丛,就提了镰刀拼命砍削,有一次用力稍偏,镰刀正好落在右脚的骨头上,尽管鲜血染红了脚背,我依旧不管不顾地砍柴。我一瘸一拐地背着一捆红荆条回到家里,母亲看到后,急忙向我跑过来,蹲下身背起我去看医生,泪水糊满了她的脸颊

④有时候赶巧了,我和哥哥去树林里读书的时候,捡到几根被风吹断的大树枝,我们高兴的像是捡到了宝贝,蹦蹦跳跳地拖回家,一路上尘土弥漫,如同粗中有细的张飞,用马尾巴上拴着的树枝在长坂坡后的树林里拖起尘土满天。

⑤秋收的时候,所有的庄稼秸秆全部运回家中,堆成一个个幸福的柴垛。庄稼收完了,父亲会抽时间下洼割柴草。做教师的父亲一般都是周六下半夜起来,母亲烙上几个饼,灌上一大葫芦开水,父亲推着木制的独轮车,和叔叔大爷们顶着满天繁星一起出发,在漆黑的夜色里一路上磕磕绊绊,六七十里路程正好走到天亮。他们急急忙忙地吃完饭,就挥起镰刀开始割草。挥汗如雨地割到太阳当头,把柴草装到车子上,捆得结结实实。车子两边绑了木棍,增加柴草装车的宽度,而高度不能超过父亲的眼睛,那样会阻碍视线。

⑥吃过午饭,父亲他们就踏上回家的路,路上歇息一两回,晚霞即将隐去的时候,疲惫的父亲推着满满一车柴草回到家中。我经常站在夕阳裹满金光的村头,像期盼一个得胜的将军凯旋般迎候父亲归来。

⑦父亲推回来的柴草,经常有一串串金黄喷香的小野果和密密麻麻的小野豆,我们把小野果摘下来,稀罕的要命,一颗颗计划着吃,那是贫困童年里秋天唯一的水果。那些小野豆,母亲仔仔细细地摘下来晒干抽打,在风中扬去皮屑,背到碾房里磨面后和玉米面掺和在一起,蒸成喷香的小窝头,温暖了无数个寒冷的冬天。

⑧捡拾柴草的日子,已经随着故乡的远离化作了永远抹不去的缕缕乡愁。有时候看到路边或者垃圾堆里的树枝和青草,心里会生出许多的酸楚,因为我无比敬畏这些曾经滋养了我生命的柴草,如同敬畏食物和书本一样,我把它们深深地珍藏在心底。

5.文章②~④段依次写了哪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6.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母亲看到后,急忙向我跑过来,蹲下身背起我去看医生,泪水糊满了她的脸颊
7.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内涵。
那些小野豆,母亲仔仔细细地摘下来晒干抽打,在风中扬去皮屑,背到碾房里磨面后和玉米面掺和在一起,蒸成喷香的小窝头,温暖了无数个寒冷的冬天。
8.结合全文,说说文章题目“敬畏柴草”的妙处。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

①4月23日已经过去了,“世界读书日”所唤起的全民阅读热潮,依然令人感动着。“世界读书日”相关活动的初衷,以及这些活动所取得的成效,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读书毕竟不是一日之功,更应该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

②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静”字。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劝学》诗中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诗里提到的,就是一种远离喧嚣和忍受孤独的读书方式。实际上,真正的读书生活,除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切磋,更需要静下心来,耐得寂寞,需要艰苦的跋涉和曲折的探索。读书要守心以纯,要珍惜时光,而最重要的是只有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才能获得丰稔的收获。

③读书需要思考一个“活”字。李白在《嘲鲁儒》中说:“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诗人对那些夸夸其谈而没有真才实学的“鲁叟”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这些人谈起五经头头是道,问起经世济民之策却茫然无知。他们拿腔拿调,架子十足,却死于章句,不知时变。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观点,则更加值得那些“鲁叟”们深思。他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写给小儿子的一首绝句,朴素亲切,满含哲理,尤其是诗中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至今犹有现实意义。

④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高”字。书中的鲲鹏志向、报国情怀、浩然正气、丹心赤胆,对我们的精神是一种砥砺提升,对我们的心灵是一种洗涤净化,对我们的情操是一种美好陶冶……一位名叫李时可的诗人写的一首《舟中夜闻读书》中说:“临溪一舍竹疏疏,舟过时闻夜读书。姓字是谁何必问,定应不是俗人居。”诗的意思是说在临近小溪岸边看见一间农舍隐在朦胧的竹林里,乘船走过的时候不时听到琅琅的读书声。诗人说不用打听这是谁的家,通过那琅琅的夜读声,就能猜到这里肯定不是一个鄙俗的人居住的地方。诗人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情节,巧妙地说明了读书使人志存高远、超凡脱俗的道理。读书使人内心清明、目光澄澈、骨骼清奇、脊梁挺直,从中可以识别得失成败,可以感受廉耻是非,可以升华情志操守,也可以友朋孝亲睦邻。

⑤读书需要思考一个“勤”字。唐代诗人杜苟鹤说:“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宋代诗人朱熹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些恳切真挚的声声教诲,用意其实都是在劝人加紧学习,勤奋精进,不能放松自我,懈怠光阴。但今天的读书,己不局限于纸质传统载体,阅读途径也已经更加丰富和多元。手机APP、电子出版物、微信读书、QQ阅读等等各种古人没有见过的阅读方式,使我们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捷轻快。想想孔夫子韦编三绝的劳苦,想想范仲淹饘粥不继的艰辛,现代人的读书条件是多么轻便和舒适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更加珍惜和努力呢?

⑥读书热是好事,但也需要一些冷静的思考。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虽然过去了,但是对爱读书的人来说,天天都是读书日啊。

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0.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1.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12.下面的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到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宋代抗金名臣李纲在《读书》诗中说:“平生长作蠹书蟑,老去犹资慰我心。每到古人名节处,慨然掩卷一沉吟。”

13.作者认为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诗句满含哲理,至今犹有现实意义。请结合诗句内容与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盏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诸葛亮《出师表》)

【乙】齐侯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对曰:“患善恶之不分。”公曰:“何以察之?”对曰:“审择左右,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孔子闻之曰:“此言也信矣!善言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言进,则善无由入矣。”

(《说苑·政理》)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危亡之 ___________
(2)恢弘志士之气___________
(3)陟罚臧否 ________
(4)宜付有司其刑赏________
(5)此言也________
15.翻译下列句子。
(1)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言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言进,则善无由入矣。 ___________________
16.甲文诸葛亮希望后主“________________”(限填6个字),与乙文晏子和孔子的话相一致,但又有区别。
17.请引用甲文相关语句,分析乙文为政“善恶不分”会有哪些后果?
2018-04-1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较难(0.4)
18.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班集体,一串笑声,一阵欢呼;一个班集体,一些往事,一些师生;一个班集体,一张张老照片,一排排课桌……每当我们想起这些,都会在我们的心中泛起涟漪。
请以“班里的那些事”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2)文体不限;(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2018-04-1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综合性学习
2
名著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4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二、综合性学习
20.65字音  字形  一般词语  简明、连贯、得体
4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简明、连贯、得体  劝说词
三、名著阅读
30.65名著导读
四、现代文阅读
5-80.4散文
9-130.4杂文
五、文言文阅读
14-170.4议论说理类
六、作文
180.4成长与人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