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8年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吉林 九年级 一模 2018-04-18 100次 整体难度: 较难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适中(0.65)
1. 名句积累与运用       
(1)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   。(《诗经·蒹葭》)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3)羌管悠悠霜满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
(5)李商隐的《无题》中,借用神话传说,表示希望有人替自己传递情意,使缕缕思念在无穷无尽的期望中达到极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崔颢《黄鹤楼》以 “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秋瑾《满江红》一词中,运用汉军破楚的典故,比喻自己终于摆脱世俗,表达了投身革命的复杂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作为两朝元老,诸葛亮自出山以来,追随刘备,一生戎马倥偬,鞠躬尽瘁。在《出师表》中表现了他临危受命,为蜀汉政权尽心竭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4-1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读《马说》《爱莲说》,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两篇文章的文体都是“说”,《马说》的作者是唐代的______(人名),《爱莲说》的作者是宋代的______(人名)。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死于槽枥之间       
之不以其道
③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乎众矣
4.这两篇“说”都采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一个所托之物是动物,另一个是植物,借助描绘动物的处境和植物的特点寄托自己之意,请依据文章分别概括出其“处境”与“特点”。
5.两篇文章在收尾处都使用了表达丰富情感的叹词,即 “呜呼”和“噫”,其实这两个词都是作者动乎心,而后发于声,请你任选其一,谈谈这个叹词背后包含着作者怎样丰富的情感?
6.这两篇文章在说马、说莲的同时,都言及其他事物,《爱莲说》提到了“牡丹”和“菊”,《马说》提到了“伯乐”和“食马者”,请你分别说说作者这样处理的用意。
2018-04-18更新 | 308次组卷 | 3卷引用:2018年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课外文言文阅读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①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④,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注释】①总角。它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②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③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先生轼言                      (2)则已识之矣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9.结合文中内容说说苏轼在总角之龄,是怎样“私识”范仲淹的?文中可见他对范仲淹怎样的感情?
2018-04-18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