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第二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 九年级 期中 2018-05-05 27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1. 根据课文默写,其中(3)(4)两题还需写出相应的篇名或作者。
(1)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3)愿将腰下剑, _______________(        )《塞下曲六首》)
(4)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__________》)
(5)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6)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7)我们在感叹现代社会人才辈出、新人涌现的时候,常用清朝诗人赵翼《论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形容。
2018-05-0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第二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字词书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字词书写 | 适中(0.65)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1) bìng(       )        (2)秀qí(       )     (3)mù(     )
2018-05-0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第二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要是我们不珍惜水资源,总有一天会无水可用。
B.电影《战狼2》在各地上映时,票房居高不下,中途退场的观众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C.习总书记引经据典,生动阐明了远大理想对现实追求的能动作用。
D.王维是个诗人,又是位画家,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相得益彰,堪称世间一绝。

四、翻译 添加题型下试题

4. 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鸣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A.策:马鞭B.材:通“才”,才能
C.之:音节助词,无实义D.其:难道,表反问语气

五、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难(0.4)
5.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好吃懒做、搬弄是非、贪财好色;另一方面又不失忠勇和善良、知错能改、淳朴憨厚。
B.《洞中历险》描写了汤姆在历险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勇敢的精神,以及他们在死亡与恐怖的威胁中表现出的毫无杂质的人性和高尚纯洁的友谊。
C.《朝花夕拾》中,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无常》中提及。
D.《水浒传》中,梁山上的头领先后有王伦、晁盖和宋江。宋江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指挥才能,梁山事业的发展与他的领导是分不开的。
2018-05-0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第二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六、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6. 下面选文摘自《水浒传》中第三十八回,读完后回答问题。
  行不得十数步,只听得背后有人叫骂道:“黑杀才!今番要和你见个输赢!”A回转头来看时,便是那人脱得赤条条地,匾扎起一条水棍儿,露出一身雪练也似白肉;头上除了巾帻,显出那个穿心一点红俏须儿来;在江边,独自一个把竹篙撑着一只渔船,赶将来,口里大骂道:“千刀万剐的黑杀才!老爷怕你的不算好汉!走的不是汉子!”A听了大怒,吼了一声,撇了布衫,抢转身来…… 那人两只脚把船只一晃,船底朝天,英雄落水,两个好汉扑通地都翻筋斗撞下江里去。宋江,戴宗,急赶至岸边,那只船已翻在江里。两个只在岸上叫苦。江岸边早拥上三五百人在柳阴底下看, 都道:“这黑大汉今番却着道儿!便挣扎得性命,也吃了一肚皮水!”宋江、戴宗在岸边看时,只见江面开处,那人把A提将起来,又淹将下去。两个正在江心里面,清波碧浪中间;一个显浑身黑肉,一个露遍体霜肤;两个打做一团,绞做一块。江岸上那三五百人没一个不喝采。
请写出该选文在《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名称。选文中的 A 是《水浒传》中的哪位人物?结 合全书说说 A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4)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豫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稍辨,则酷刑拷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查灶丁①,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

正统中,任九载,当迁。民五千余人列状以乞留,巡按御史告于帝,命增二秩②还。及十年春,考绩群吏,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列焉,赐宴及袭衣。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恩。

方豫始至,松江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③称。 


【注释】:①灶丁:旧称煮盐工。②秩:古代官吏的俸禄。③恺悌:和乐平易。
7.下列句中的“以”与“民五千余人列状以乞留”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B.何不试之以足
C.以塞忠谏之路也
D.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赵豫择吏很有原则,他担任松江知府期间,挑选谨慎厚道的良家子弟加以任用,并用礼法教育他们。
B.赵豫任职期间均徭节费,裁减吏员,上奏章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说明他很关心百姓疾苦。
C.赵豫深受百姓爱戴,他任期届满,百姓“乞留”,朝廷给他增加两级俸禄,让他告老还乡。
D.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赵豫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他的做法改变了这里的风气。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廷臣九人为知府  _________
(2)专务军  __________ 
(3)卓异之典______
(4)及讼者宿忿渐平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 
(1)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真题

江上

【明】孙蕡

江上青枫初着花,客帆和月宿蒹葭。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

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阅岁华。


【注释】①孙蕡(fén):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广东南海人。②沧州:滨水的地方。
11.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你如何理解?
1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九、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从古籍经典中汲取人文精神

①据报道,有媒体对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大、中山大学、西安交大等全国十几所高校的古典文学接受情况进行了调查,经常接触古典文学的大学生仅占27%,偶尔接触的占60%,大学阶段的古典人文整体阅读量大大下降,可以说大学生与古典人文教育渐行渐远……

②当今社会阅读心理浮躁,人们更多的是被畅销、流行、时尚、网络书籍所吸引,那些优秀的中外文学经典尚且乏人问津,更不必说那些古籍经典了。但是,古老的作品,与现在的人们的阅读环境、阅读心理和阅读需求,毕竟是有很大区别的。今人如要更好地阅读文化古籍,应该掌握一定的阅读层次和境界。

③大学生接受古典文学教育,对于学习古汉语、提高写作能力,有莫大的好处。从阅读审美的情感体验角度说,没有别的事情能比读古人的原著、名著更能给我们精神上的快乐。大概一则是由于古代语言之优美,再则是因为作者的伟大和眼光之深远,其作品虽历经数千年,仍无损其价值。

④阅读经典古籍,是与古人的对话,是汲取古人的经验和智慧,解决我们当下的问题。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问题,但是,另一方面,人类也有着相同或相似的需求和渴望。因此,人类一直被一些共同的难题所困扰和挑战,也积累了许多应对这些难题的共同经验和智慧。这些人类的共同经验、智慧和启示,就积淀、保留和贮存在古籍经典这些传统文化的纯粹精神的形式之中。可以这样说,古代的预言家和哲学家,在我们的心灵世界里,与现代最有领悟力的作家一样,都是同时代的人。如今,我们生活的问题、生命的问题、心灵的问题、精神的问题、人生的问题等等,大都可以从经典文化古籍中找到相应的解说和答案,或得到新的启示。

⑤在上面提到的调查中,有的大学生谈到阅读《论语》时说,“以前读《论语》,就是为了应对考试中那四分的诗词名句填空,而现在,我能多多少少汲取到精神养料。孔子也不再是一个给万千学生带来苦难的‘老头子’,而是一个真正能启迪人心灵的老先生”。还有的大学生说,“感动于司马迁,感动于他年少时的贫寒刻苦,感动于他年轻时的勇于探索,感动于他不惑时的坚强意志,或许也是感动于他懂得自己,明白自己前进的道路并能一直走下去。现在的我看不清楚自己,或许只有更多的经历才能打开前方的微弱灯光。愿借司马迁来鼓励自己不畏艰难,永远向前。”这些都表明大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接受更多地与生活体验相结合,并将之引入自己的精神成长过程。

⑥文化经典古籍,作为文化传统,是一种历史的创造和存在,是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发明和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它是我们历史和文化的基础。它的气息我们可以呼吸到,它的因子充满了我们的血液,它构成了我们精神生长的客观环境,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我们都是它的受益者。文化是既向后看也向前看的。为了使我们前进的步伐不发生偏差,就不要轻视我们祖先积累下来的庞大而又十分有价值的遗产,对古籍文化的传承、学习、发展和创新是必要的。

⑦人文,是一个民族灵魂的核心,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支撑,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本质,而大学正是人文精神的源泉。大学中的古典文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治学和做人都有好处。从古典人文教育中,我们能够习得如何为人仁爱、诚信,了解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道德、公理、良知,人性本善这些优秀的内涵。显然,从阅读古籍、接受古典文学教育这一点上做起,对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乃至大学的人文精神,是大有裨益的。(许民彤)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4.请简要说说作者是如何层层推进,对观点进行论证的。
15.从议论文的角度说说文章第⑤段引用大学生阅读经典的感受有什么作用。
16.结合本文作者的观点,请你选择一本古籍经典,简述阅读经典对你的影响,作为配方的一个论据。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周洁茹

①我很爱吃拉面,兰州拉面。我开始写作其实就是写拉面,文章肯定改了一百遍,手写的方格纸,但是题目一直没有更改过,《一碗拉面》。学校门口开了一家兰州拉面店,中三的“我”下了晚自习去吃,可能是第一次吃吧,真的太好吃了。然后同学们都升入了高中,只有“我”去了一间专修学校。专修学校很糟糕,“我”的每一天也很糟糕。有一天“我”回旧校吃拉面,一切已经面目全非,我坐在角落,以前的同班同学也进了拉面店,他们说说笑笑,竟然不认得“我”了,“我”吃着拉面,流着眼泪,依然没有人注意到。这篇文章的手稿当然是找不到了,十三四岁的时候,我确实写了这么一篇文章,一直记到现在。

②我后来还是很爱吃拉面,在美国时,听说隔壁州的中国城开了一家兰州拉面店,味道很正宗,就开了两个小时的车去找。当然是没有找到,于是再开两个小时的车回来,但我一点都不后悔。

③后来我搬到了香港,香港几乎汇聚了全世界所有好吃的东西,可我就是没看到兰州拉面。于是我坐火车到口岸,过海关,到了深圳,就为了吃一碗街边小店的兰州拉面。不管怎样,比起住在美国的时候,这已经是好太多了。

④如果回到我江南的家乡,我一定会去吃一家报社楼下的拉面。我有个朋友在报社工作,我总说要去找她一起吃拉面,她总是笑着说:“算了吧,我才不要吃拉面。”后来她出车祸过世了。知道消息的那一天,我坐在去往西贡地质公园的一条船上,阴沉的天,海面波涛汹涌,我没哭。可是后来,我回到家乡,坐在报社楼下的那家拉面店里,对着一碗拉面,我痛哭了起来。算起来,她离开我们,也有十年了。

⑤夏天的时候,我去日本四国看我童年时的好朋友,我跟她也有十年没见了。就是坐在她家的客厅整天看着她,哪儿也不去,我都挺开心的。她家门口有一间拉面店,我们就去吃拉面。那简直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拉面,我吃了一碗还想要第二碗,她笑着说:“不要了吧,我的分一半给你。”我说:“你怎么不吃,我要是住在这儿,天天来吃都不会烦。”她说:“我不想吃东西……嗯,要不是你来,我什么都不想吃。”我的好朋友很瘦,小学时她就很瘦,可是这一次,我觉得她有点太瘦了。我也不想吃了,再好吃的拉面,她不吃,我也不要吃了。

⑥我们在香川机场告别的时候我想说sayonala,我在那里住了一个月,除了这句,别的一句日语都没有学会。她说:“不要说这个词,这个‘再见’太严重了,我们以后还会再见。”我们拥抱了一下,我摸得到她背上的骨头,一根一根的,我真想哭。

⑦回到香港以后接到她的电话,她说她看了医生,是癌,所以不想吃东西,但是已经做了手术,会好起来的,叫我不要担心。“不要告诉我的父母啊。”她说,“也不要告诉你的父母。”我说好。

⑧“我们都会好起来的。”她又说。

⑨“我们都会好起来的。”我说。

⑩后来,我看了一个很老的日本纪录片《拉面之神》,我以为会跟《寿司之神》一样,讲一个神一样的人怎么做出了神级的寿司或者神级的拉面,然而不是的,《拉面之神》拍了一个人,胖胖的老爷爷,雪白头发,用他的魔术手,做出了最好吃的拉面,每个客人都可以吃得饱饱的离开。“同学们都说我们很像啊,我们就结了婚,开了这家面店,一起做拉面,直到她患癌病离开。家乡?我只在新婚后和妻子一起回去过一次。”胖胖的老爷爷是这么说的,“之后,我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选自2017年3月31日《光明日报》)

17.文章以“拉面”为题,有何作用?
18.根据提示,补写文章的情节。
①读书时写作《一碗拉面》的经历
___
___
____
⑤观看记录片《拉面之神》
19.第四段中,“我”听到朋友去世的消息“没哭”,面对一碗拉面却“痛哭了起来”,为什么?
20.联系上下文,体会第五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那简直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拉面。
21.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22.作者在文末写“拉面之神”的故事,其用意何在?请简要分析。
2017-12-05更新 | 311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郑州五中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十、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3. 请以“属于我的世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XXX代替。
2018-05-0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第二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字词书写
1
选择题
2
翻译
1
名著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5,6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二、字词书写
20.65字形
三、选择题
30.65成语和熟语
50.4文学常识综合
四、翻译
40.64
五、名著阅读
60.4施耐庵(不详)  《水浒传》
六、文言文阅读
7-100.64
七、诗歌鉴赏
11-120.65
八、现代文阅读
13-160.4杂文
17-220.65散文
九、作文
230.4生活体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