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福建 九年级 期末 2019-02-24 39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适中(0.65)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2)持节云中,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__________,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4)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其一)
(6)湖上影子,__________,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7)一封朝奏九重天,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8)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9)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10)__________,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1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2-2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舒婷,印象诗派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等。
B.《海燕》是俄国作家高尔基写的一篇散文,文章用象征手法呼唤革命暴风雨尽早到来,鼓舞革命者勇敢搏击。
C.《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都具有“变色龙”的特点。
D.《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它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2019-02-2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三、字词书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字词书写 | 适中(0.65)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这样纯的声音,这样仿佛溅着绿魂的声音!它朴素的本质,让我感到一种生活的快意与灵魂的悸动。循着鸟鸣声,我来到空荡无人的后花园。后花园以竹篱为墙,墙身挟以盛开招展的牵牛花,端庄古雅的宫粉茶花,悠香挺拔的寿星桃,以及各类错综复杂的荆棘藤蔓、蒿芒杂树。花园之中,有蔬菜摇          ,有春风吹动泥土发出的细碎“琴声”。在“琴声”里,我能抓捏出年迈的母亲精心打理过的岁月。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      )       摇yè(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
(3)“空荡无人”中“荡”的意思是(      )
A.闲逛       B.洗涤       C.摇动       D.广阔空旷
(4)仿照前面的句子,在文中的横线处再仿写一句:__________
2019-02-24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有对沙场点兵军容的描绘,并用“秋”字给整个场面增添肃杀之气。
B.全词采用写实手法,真实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善战的将军形象。
C.词中“八百里分麾下炙”的“八百里”指“牛”,意思是分牛肉给部下享用。
D.下阕写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追求,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017-11-28更新 | 123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腰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縕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及远,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注:①激:兼胎,激发。②委蛇:曲折前进。③奥区:深奥区域。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项是(       
A.援疑             质:询问
B.媵人持沃灌       汤:面汤
C.同舍生皆绮绣   被:同“披”,穿的意思
D.白玉之环          腰:腰佩
7.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2)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8.语段甲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求学艰苦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9.郑板桥说自己“非善记,乃善诵耳”。他之所以“善诵”,这是因为他:__________
10.如何学习才能取得成功?请结合语段甲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
2019-02-2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火车上的相遇

邓迎雪

①大二的时候,他的生活就像一幅乱七八糟的调色板——逃课、喝酒、玩网游、谈恋爱。很忙,但都与学业无关。

②颓废、不求上进,他自己并不是没有警醒,只是计划容易,执行好难。他还是会隔三岔五地玩个通宵。

③暑假,他原打算在学校补补功课,再打份工,可是朋友又邀他参加同学们的假期游。无奈,他只好再次搁置计划,登上了开往西安的列车。

④正值暑运,车上人满为患,他们只买到两张卧铺票。大家只好轮换去休息,余下的就在硬座车厢里打扑克,玩得不亦乐乎。

⑤列车在他家乡停靠的时候,看着窗外熟悉的风景,听着浓重的乡音,有那么一刹那,他想起了在家务农的父母。每次打电话,他们都说一切都好,让他放心。他于是也就真的放下心来,不再惦记……想到这里,他有些走神,直到有人催促他发牌,他才又沉浸到游戏中。

⑥凌晨三点,他带着浓重的困意去卧铺车厢休息,人太多,走道里挤满了困倦不堪的人们,有好多农民工模样的人头枕在编织袋上。昏昏沉沉地进入梦乡。

⑦在一节车厢的连接处,小小的空间里,人们横七竖八地或坐或躺。他忽然像针扎一样,大声叫起来,只见他的父亲蜷在角落里,背倚着包裹,微仰着脸睡着。

⑧世界很大,有时却又很小,他竟会在这里和父亲相遇。

⑨父亲看见他也大吃一惊。父亲说,他是去郑州的建筑队干活,农活忙完了,正好出去转转。望着父亲皱巴巴的汗衫,乱蓬蓬的头发,黝黑苍老的脸,他知道父亲故作轻松的话语,是不想让他担心。

⑩父亲问他去哪里,他嗫嚅着说出行程。父亲却鼓励他,年轻人就该这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想到亮红灯的功课,他不敢看父亲的眼睛。

⑪他劝说父亲不要再出去做工,父亲说,劳动惯了,闲不下来。父亲从不在他面前诉说生活的苦,他也很少想过父亲的付出。现在,在这个拥挤不堪的列车上,看着年老的他背着行李外出做工,他心里涌起一种难言的酸涩。

⑫那晚,父亲在他的卧铺位上睡得很香。送父亲下车后,他发现自己的口袋里多了200元钱,两张皱皱巴巴、浸着汗渍的钞票,让他觉着沉重、烫手。

⑬他忽然就没有了出游的兴致,那场旅行,他的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满是皱纹的面容。

⑭从风景区回来时,他在父亲打工的城市下了车。天闷热得像个大蒸笼,暑气滚滚,空气里冒着干渴的味道。

⑮在郊外的建筑工地,他见到了正在忙碌的父亲。工地刚施工不久,楼房才建起一层多高。在机器的轰鸣声里,父亲正踩着用木板搭起的脚手架,叮叮当当地捆扎钢筋。看见他,父亲急忙从脚手架上下来,心疼地责备他大热天里来工地做什么。看着父亲湿透的汗衫,被暑热熏得黑红的脸膛,他直觉着嗓子发堵,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从他脸上滑下,流进嘴里,咸涩的苦。

⑯正说着话,有工友从身边走过。父亲自豪地介绍:“这是俺上大学的儿子。”那工友又问在学校学的啥。“念的是计算机,开学就大三了。”父亲大声回答,又侧头看看他,一脸欣慰的幸福的笑。

⑰他心里五味杂陈,想想那两门挂科的功课,无地自容。

⑱他在工地呆了两天,才知道,那天父亲在火车上把仅有的钱都留给了他,现在的生活费是拿工钱代扣的。天气那么热,每天强体力的劳动,简单、粗糙的饭菜就是父亲全部的生活内容,他苦劝父亲回家,他留下来做工。父亲有些生气:“俺是干庄稼活的,这点累算啥,这哪是你读书人呆的地方,你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比啥都强。”

⑲这些年,他变得浮躁无比,忘记了自己的来处。如今,父亲烈日下的汗水,一滴一滴溅在他心里,唤醒了他沉睡的心。

⑳那个暑假是他最难忘的一个假期,他感觉突然长大、成熟了许多。从此。他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路,和从前顽劣的他判若两人。

㉑多年后,当他和父亲聊天,还常常会提到那年夏天。只是,他没有告诉父亲,如果没有那次火车上的相遇,他不知还要挥霍多久的时光。

1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第⑤段“列车在他家乡停靠的时候,看着窗外熟悉的风景,听着浓重的乡音”既是环境描写,也为下文与父亲“火车上的相遇”埋下伏笔。
B.第⑫段“沉重、烫手”表现了“他”意识到这两张皱皱巴巴、浸着汗渍的钞票凝聚着父亲的血汗,也流露出对自己不求上进的自责。
C.父子相遇,似乎是有惊无喜,父亲“惊”是因为担心儿子知道真相,儿子“大声叫”仅仅是因为觉得“他竟会在这里和父亲相遇”。
D.文章最后两段都是强调那个假期的难忘,第⑳段侧重于“他”的成熟,第㉑段侧重于“火车上的相遇”在“他”成长中的作用,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12.文章开头,叙写了“他”在大学里的种种表现,有何作用?
1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他嗫嚅着说出行程。(从加点词的角度赏析)
(2)天闷热得像个大蒸笼,暑气滚滚,空气里冒着干渴的味道。(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14.通读全文,文章为何以“火车上的相遇”为题?
15.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父亲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
2019-02-24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匠心之道》,完成下列小题。

匠心之道

刘根生

①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翻译了6年。他一生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品始终遵从六道工序:研读原著、译文、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连环画泰斗贺友直的作品被称为“把故事画活了”,生前却自称是个“大匠人”,“蜗居”闹市数十年,每日挥毫不止,在中国传统线描中融入西画写实造型方法,将线描艺术推向高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独具匠心,终而造诣精深,成其大器。

②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有一本叫《匠人精神》的书,这样讲成为一流工匠的“守破离”: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草婴和贺友直的艺术造诣,可说是对此生动的诠释。善于“守破离”,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③守,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当年,法拉第要弟子每天记录实验结果,弟子觉得这事枯燥乏味没意义,不久就走了。后来,法拉第因电磁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得殊荣,面对一事无成又找上门来的弟子,他说自己不过是把弟子认为没意义的事坚持了10年,在记下数千个“NO”之后,终于写下了一个“YES”。今天,有的研究者缺少坐“十年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耐不了寂寞,稳不住心神。有的人在立项资助“诱惑”下,频繁转换科研“频道”,甲地优惠到甲地,乙地优惠又跑回乙地。心上长草“守不住”,飘移不定,又如何能把一件事干到极致?【甲】,这种坚定的气质和不懈的追求,成就了工匠的辉煌。

④破,意味着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乙】这是要后人不能止步于临摹,而要学其神韵善突破。一种现象存在已久,学某某而安于做“小某某”或“小小某某”。如同“受过训练的跳蚤”,即使盖板已拿掉,也不会越过原有高度。没有“破”,“守”则成墨守成规,“离”则无从谈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前人技艺再高,也终究有局限性。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扬前人所长而补其短,方能在推陈出新中别开生面。

⑤离,意味着在颠覆成见中寻求新发现。当年,女科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跳跃基因”。因其“离经叛道”,同行骂她疯了。多年后,其成果才得到承认,她也因此获诺贝尔奖。“破”属于推陈出新,是横向进步;“离”属于颠覆性创新,是纵向进步。历史的高峰永无止境,【丙】。多些颠覆性创新,才会有一个又一个“山外山、峰有峰”。对新发现应先察而勿先骂,宽容“离经叛道”,激励“异想天开”,为颠覆性创新批量出现营造优良土壤。

⑥“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匠心是精雕细刻和精益求精之心,是追求卓越不断超越之心,是破除成见不断创新之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

(选自2017年7月2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6.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①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②“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它自熟”
③“不日新者必日退”
17.阅读③—⑤段,简要分析为什么说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
18.阅读文章,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谈谈“匠心之道”给你带来的启示。

七、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难(0.4)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食品安全领域谣言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有数据显示,网络谣言中“舌尖上的谣言”占45%。这些谣言加剧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甚至引起民众恐慌。为此,某班开展“舌尖上的谣言,止于你我”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材料一]网络上谣言的泛滥,危害是很大的,谣言有可能会导致一些无法预知、无法挽回的后果。比如前几年网上出现的加碘盐可以防核辐射的谣言,就导致了多个城市的抢购潮,虽然谣言很快被平息,但已经是有人暴富,有人破产,有人惊慌失措了,造成了多少家庭的困惑。

传播网络谣言会危害国家的安定,扰乱社会秩序,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例如造谣有强烈地震、宣扬世界末日论,或有恐怖讯息等等。

[材料二]近年来,食品安全领域谣言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有数据显示,网络谣言中“舌尖上的谣言”占45%。这些谣言加剧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甚至引起民众恐慌。

上周,赵硕同学看到她小姨又转发了一篇文章,说什么“拉面里添加了强碱性的蓬灰,用以增加面的弹性,具有致癌性”。她就对小姨说:“蓬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用于调节面团的酸度,比食用碱的效果还好,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她还劝说小姨要辨明真假再转发,但小姨坚持说:“宁可相信‘蓬灰致癌’是真的,不就是少吃几碗面嘛!”赵硕发现,像小姨这样轻信谣言的大有人在。

[材料三]解决互联网谣言问题,首要强调的是责任意识。不管是舆论的发起者还是网站的管理者,甚至围现的网民朋友们,都应该树立责任意识,各自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维护好网络秩序,不能让网络谣言肆意传播,甚至危害大多数人。网民朋友们应多加以理性的分析,能够正视网络信息的真实性问题,不过度依赖、不轻信盲从,对于未经证实或难以证实的信息保持理性,就能有效提高对网络谣言的识别力和免疫力,这也就可以让大家免受到网络谣言带来的危害。

19.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网络上谣言的泛滥后,危害是很大的,但目前仅限于食品安全领域传播,给民众带来恐慌。
B.虽然谣言给许多家庭造成了困扰,引起了一些人的恐慌,但也给部分人带来了经济利益。
C.材料二的小姨的心理反映了谣言防不胜防,宁可信其有,不信其无,从众心理加速其传播。
D.目前我国对网络谣言问题没有有效的处理办法,需要个人的责任意识和理性分析来避免。
20.阅读【材料一材料二】,请从食品谣言的传播途径、语言特点、食品门类等方面写出两点探究结果。
21.研读以上材料,怎样铲除谣言滋生的土壤,让人们吃得放心?请你提出三点建议。
2019-02-21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八、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22.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我们所熟知的打虎英雄是《水浒传》中的武松,他在该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为兄报仇。在快活林里醉打蒋门神。(      )
(2)在《水浒传》中,被称为“神机军师”的人物是吴用,相关故事是吴用打破六花阵。(      )
(3)“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江东”,这首童谣唱的是宋江。说他要在山东聚众作乱。(      )
2019-02-24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 | 容易(0.94)
23.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上面文字中的“洒家”指的是谁?为什么要“痛打这厮”?
2016-11-18更新 | 796次组卷 | 3卷引用:2012届山东省德州一中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4. 生活中,有温度的话语可以暖人心扉,让我们如沐春风;有温度的话语可以鼓舞斗志,让我们扬帆启航;有温度的话语可以启迪心灵,让我们豁然开朗;有温度的话语可以陶冶性情,让我们受益终生……
成长中,无数有温度的话语,伴随我们一路走来。
请以“有温度的话语”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③不少于500字;
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 、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⑤不得抄袭。
2016-12-21更新 | 150次组卷 | 9卷引用:2012届重庆市巴南区全善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选择题
1
字词书写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综合性学习
1
名著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65名句名篇默写  诗  词情景默写
二、选择题
20.65文学常识综合
三、字词书写
30.65字音  字形  词义辨析  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四、诗歌鉴赏
4-50.65中国古代作者  词
五、文言文阅读
6-100.4宋濂(1310-1381)  文言实词  文言文翻译  议论说理类
六、现代文阅读
11-150.4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散文
16-180.4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评论
七、综合性学习
19-210.4简明、连贯、得体  漫画类
八、名著阅读
220.4施耐庵(不详)  名著导读
230.94施耐庵(不详)  《水浒传》  人物形象概括分析
九、作文
24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