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初中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四)
山东 九年级 模拟预测 2019-06-04 26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这是一句人们____①____的民谚。据史料记载,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也许有人会问:“北京最早的城市是燕国的蓟城,距今至少三千多年,比潭柘寺早了一千多年,不是应该先有北京城吗【甲】其实,那时候的蓟城,只是一个诸侯国小城。北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都市,应该是在元朝。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建成元大都,使它初步具有了中国政治中心城市的规模,也奠定了现在北京城的基本格局。而此时已经晚于晋代800余年了。

明朝初期,明成祖朱棣命姚广孝负责迁都事宜。据说姚广孝____②____潭柘寺设计建造了紫禁城(今“故宫”)。潭柘寺在鼎盛时期有房999间半,而故宫则有房9999间半。不仅如此,故宫一宫一殿的布局也如同潭柘寺一样【乙】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使整个建筑群显得规矩严整,层次清晰。北京城与潭柘寺的渊源之深可见一(bān)____③____。

1.给加点字注音、对画线字笔画和根据读音写出的汉字作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燕国(yān)     “贯”字的第3笔是:一        可见一般
B.燕国(yàn)     “贯”字的第3笔是:一        可见一斑
C.燕国(yān)     “贯”字的第3笔是:丨        可见一斑
D.燕国(yàn)     “贯”字的第3笔是:丨        可见一般
2.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耳濡目染   ②仿照B.①耳熟能详   ②仿照
C.①耳熟能详   ②按照D.①耳濡目染   ②按照
2019-06-0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初中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四)
选择题 | 容易(0.94)
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演员甄子丹凭借电影《笑太极》出道,因《叶问》这部电影而声名鹊起,被圈内人士誉为新一代的“功夫之王”。
B.坚持稳中求进的核心是稳政策、稳预期,“稳”是基石,“进”是目标,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C.学术不端行为有个人的投机原因,而一些学校和科研团体也是急功近利,默许甚至鼓励科研人员不择手段。
D.内地的援藏干部表示,我们一定会对藏区人民鼎力相助,让藏族同胞早日脱贫,圆满完成这次的援藏任务。
2019-06-03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初中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四)
选择题 | 容易(0.94)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自单独两孩政策启动实施以来,在市人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同比增长率有所上升,预计全面两孩政策放开后,80后和90后生育两孩的占比较大,部分70后也将受益。
B.为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艾山街道办事处加大投入,逐步形成了街道文化站“一室一校一场一中心”的改造提升。
C.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D.昨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次震惊世界的爆炸事件都在显要位置作了详细的报道,分析人士认为,这次事件和基地组织有关系。
2019-06-04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初中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四)
选择题 | 容易(0.94)
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有感五首(其三)

杜甫

洛下舟车入,天中贡赋均。

日闻红粟腐,寒待翠华春。

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

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秋,当时,受粮食和吐蕃进扰等因素影响,因此朝中有迁都之议。②天中:指洛阳。③翠华:指天子之旗,这里指代皇帝。

A.首联从洛阳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写起,正是因地理位置优越,人们才提议迁都洛阳。
B.颔联紧承首联,写洛阳百姓等待皇上给他们带来春天般的温暖,可见洛阳百姓正翘首企盼迁都洛阳。
C.尾联中的“不过”一词,看似轻描淡写,实际更引人注目,突出了“行俭德”的重要性。
D.“盗贼”一句,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事实,语言尖锐,感情沉痛。
2019-06-03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初中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四)

二、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6. 名著阅读。

A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众人看A时,点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填空。
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文中的“A”是_____________。(填人名)
(2)简答。
文段中A伸出两个指头的意思是指什么,体现了A怎样的形象特征?
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7.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然而,我们信仰家,信仰我们的出处,又何以如此恒定?
②在我看来,“叶落归根”说的不仅是过冬的事情,更是回家的事情。
③有风,有流水,有兽的足踪,有鸟的羽翎……它们都会将叶子带到很远的地方使之永不回归。
④其实,叶落何以就一定归根呢?
⑤西山的木石不就被精卫衔去了东海么?
⑥地球载着我们每个人,从这个区域漂到那个区域,每一天都面对陌生,永远不会返回初始的道路。
A.②③④⑤①⑥B.②④③⑥⑤①
C.②③④①⑥⑤D.②④③⑤⑥①

四、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容易(0.94)
8. 国民经济发展了,人们生活改善了,消费观念变化了,而奢侈浪费的行为也悄然成了一部分人的“时髦”。请你针对这一现象,拟一条公益广告词。
要求:①立意明确,能起到警醒或劝诫的作用;②用语文明,措辞得体。
2019-06-0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初中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四)

五、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9. 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3)________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4)李白《行路难》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和强烈自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为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王勃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6)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大连。”
2019-06-0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初中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四)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之时,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②陛:殿堂的台阶。   ③涂:通“途”,路上。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   ⑤士既事者兼月: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宫妇左右莫不        私:___________     
(2)时时而                  间:___________   
(3)公狐白之裘               被:___________
(4)雪三日而天不寒        雨:___________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寡人之耳者/孔子之曰
B.时时而进/立有
C.窥镜自视/雨雪三日天不寒
D.上书谏寡人/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13.下列对【甲】【乙】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选文齐王下令按上中下等次奖赏进谏的群臣吏民,从“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反响来看,齐王之“蔽”得到了根本整治。
B.【乙】选文表现了晏子是一位关心百姓、善于言辞、敢于劝谏的人。
C.【甲】选文写燕、赵、韩、魏皆朝于齐,作者以夸张之语收束全文,意在从正面突出表现邹忌的治国之才。
D.【甲】【乙】选文在语言上运用了众多排比句,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使之朗朗上口,同时给人无可辩驳之感。
14.【甲】【乙】选文中邹忌和晏子劝谏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2019-06-0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初中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四)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

①4月23日已经过去了,“世界读书日”所唤起的全民阅读热潮,依然令人感动着。“世界读书日”相关活动的初衷,以及这些活动所取得的成效,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读书毕竟不是一日之功,更应该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

②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静”字。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劝学》诗中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诗里提到的,就是一种远离喧嚣和忍受孤独的读书方式。实际上,真正的读书生活,除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切磋,更需要静下心来,耐得寂寞,需要艰苦的跋涉和曲折的探索。读书要守心以纯,要珍惜时光,而最重要的是只有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才能获得丰稔的收获。

③读书需要思考一个“活”字。李白在《嘲鲁儒》中说:“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诗人对那些夸夸其谈而没有真才实学的“鲁叟”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这些人谈起五经头头是道,问起经世济民之策却茫然无知。他们拿腔拿调,架子十足,却死于章句,不知时变。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观点,则更加值得那些“鲁叟”们深思。他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写给小儿子的一首绝句,朴素亲切,满含哲理,尤其是诗中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至今犹有现实意义。

④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高”字。书中的鲲鹏志向、报国情怀、浩然正气、丹心赤胆,对我们的精神是一种砥砺提升,对我们的心灵是一种洗涤净化,对我们的情操是一种美好陶冶……一位名叫李时可的诗人写的一首《舟中夜闻读书》中说:“临溪一舍竹疏疏,舟过时闻夜读书。姓字是谁何必问,定应不是俗人居。”诗的意思是说在临近小溪岸边看见一间农舍隐在朦胧的竹林里,乘船走过的时候不时听到琅琅的读书声。诗人说不用打听这是谁的家,通过那琅琅的夜读声,就能猜到这里肯定不是一个鄙俗的人居住的地方。诗人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情节,巧妙地说明了读书使人志存高远、超凡脱俗的道理。读书使人内心清明、目光澄澈、骨骼清奇、脊梁挺直,从中可以识别得失成败,可以感受廉耻是非,可以升华情志操守,也可以友朋孝亲睦邻。

⑤读书需要思考一个“勤”字。唐代诗人杜苟鹤说:“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宋代诗人朱熹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些恳切真挚的声声教诲,用意其实都是在劝人加紧学习,勤奋精进,不能放松自我,懈怠光阴。但今天的读书,己不局限于纸质传统载体,阅读途径也已经更加丰富和多元。手机APP 、电子出版物、微信读书、QQ 阅读等等各种古人没有见过的阅读方式,使我们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捷轻快。想想孔夫子韦编三绝的劳苦,想想范仲淹饘粥不继的艰辛,现代人的读书条件是多么轻便和舒适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更加珍惜和努力呢?

⑥读书热是好事,但也需要一些冷静的思考。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虽然过去了,但是对爱读书的人来说,天天都是读书日啊。

(选文有删改)

15.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6.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17.下面的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到那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宋代抗金名臣李纲在《读书》诗中说:“平生长作蠹书蟑,老去犹资慰我心。每到古人名节处,慨然掩卷一沉吟。”
18.作者认为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诗句满含哲理,至今犹有现实意义。请结合诗句内容与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2019-06-0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初中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四)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抱抱你,陌生人

①从湖这边到湖那边,很远,我沿着桥,来来回回走了一遭又一遭。湖水很蓝,是那种幽深的蓝,蓝得让人抑制不住地生出一种想要进一步亲近它的欲望。

②桥上的人来来往往,但我视若无睹。热闹是他们的,孤寂是我的。对于一个内心一直聚焦于某一事的人来说,世界是空旷的,只有我一个人。

③不知道是在第几次从桥上走过时,第六感觉告诉我,有人试图闯入到我一个人的世界中来。顺感觉望去,不远处的栏杆旁,有男孩在朝我张望。A看到我望他,急忙把目光撇到一边去,那神情,仿佛受惊的小鹿

④这是个顶多十岁的小男孩。让我一眼记住他的,是他脸上红色的胎记,足足占了脸颊面积的四分之一。

⑤我转回脸来,不想让男孩看到我注目于他脸上的胎记而困窘。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之前一直朝我张望。也许,是我长得像他以前熟识的一个亲人?还是,我落寞的神情引起了他的好奇?

⑥不管了,就让男孩看吧。我是他眼睛里的一道风景,就像湖边的一棵树一样,就像湖面上飞的一只鸟一样。在这世界上,有谁不是别人眼里的风景呢?不过是,有的风景是美丽的,有的风景是丑陋的罢了。

⑦我还是继续走我的路,想我的事情吧。我在决定某一件事情,这对我来说是件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我不知道,下一步该不该实施。桥上的行人,三三两两地与我擦肩而过。他们是我的过客,而我,也不是他们的归人。

⑧我在桥边站住,望着湖水。桥很高,我在湖水里的影子,一定很小,就像天上飞鸟落在湖面上的影子那样。

⑨我抓紧了栏杆。

⑩这时,我听见身后有急促的脚步声。我感觉这脚步声是冲我来的。于是转回头,是那个男孩!因为刚才的跑,他的脸红彤彤的。在我面前站住,像站在学校里的老师面前一样,两脚并齐,然后张开嘴——很努力的样子,仿佛张嘴是很费力气的活儿——说,叔叔,我……能抱抱您吗?

⑪我飞快地掩饰住我的惊讶,俯下身,张开了手臂。B他笑了,脸上两酒窝,盛着溢出来的笑容,然后张开他稚嫩的手臂,给了我一个大大地拥抱

⑫松开手后,他告诉我,老师布置了个家庭作业,叫“拥抱陌生人”,还让我们根据这个写作文呢,谢谢您,叔叔。摆摆手后,他转身跑开。

⑬我望着他的身影。不远处,有对夫妇朝这张望。看到我注意他们后,笑着向我挥手,我也挥手,向他们致意。这一定是孩子的父母。

⑭我看得出夫妇俩神情里的谢意。其实,我更想谢谢他们,谢谢他们的孩子。我投资失败,债务缠身,就在我刚才抓紧栏杆,决定翻越下去,与湖水来个拥抱,一了百了之时,孩子来了,给了我一个拥抱。

⑮我的想法,在被拥抱住的时候,立刻就改变了。

19.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0.联系上下文,按要求答题。
(1)文中A处:看到我望他,急忙把目光撇到一边去,那神情,仿佛受惊的小鹿。(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文中B处:他笑了,脸上两酒窝,盛着溢出来的笑容,然后张开他稚嫩的手臂,给了我一个大大地拥抱。(品味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1.本文和鲁迅的《故乡》、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请简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22.本文以《抱抱你,陌生人》为题有什么含义?
2019-06-0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初中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四)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较难(0.4)
真题
23. 按要求作文

《华严经》里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最初的理想,执着追求,人生才得善始善终。初心,就是自己最初的本性,是仁心、爱心、孝心、忠心;是信心、雄心、痴心;是悲悯之心、感恩之心;也是人生中始终如一的信念、梦想、目标等。漫漫人生路,坎坷泥泞多,纷繁诱惑多,在人生的路上,我们应当不忘初心,不因为别人的风向而改变自己。你的初心是什么?是否动摇或改变自己的初心?是否还在守望自己的初心?


请以“守望初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发表议论、抒发感情,也可以展开想象,编写故事等;(3)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可用字母代替)。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5
名著阅读
1
语言表达
1
名句名篇默写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20.94字音  字形  一般词语
30.94成语和熟语
40.94病句辨析与修改
50.94杜甫(712-770)  诗
70.94简明、连贯、得体
二、名著阅读
60.65名著导读
三、语言表达
80.94简明、连贯、得体
四、名句名篇默写
9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文言文阅读
10-140.65刘向(约前77-前6)  历史事件类对比阅读
六、现代文阅读
15-180.65杂文
19-220.65散文
七、作文
230.4哲理与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