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区级联考】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2019届九年级6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辽宁 九年级 一模 2019-06-20 8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写作、阅读与鉴赏、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1.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一)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漠视逃避不是青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彩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


请以“这才是青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二)在一卷《论语》中,“君子”这个词竟出现了一百多次。孔子为我们勾勒出理想的君子形象,提出了君子最基本的人格标准:做一个有担当的人。担当精神,是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若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请以“担当”为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文中不得出现与真实人名、校名。
字数不少于600字。
2019-06-2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2019届九年级6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

在阳光下看人

韩志金

①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如何看待一个人的优缺点,固然有其客观标准,但也与观察者看人的角度有一定关系。用灰暗心理看人,从人的短处着眼,所看到的缺点自然多于优点,短处多于长处;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所看到的优点一定多于缺点,长处多于短处,而用人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

②唐代柳宗元在《梓人传》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名叫杨潜的“二把刀”木匠,连自己的床都修不好,却声称能造屋,且所要工钱是一般工人的三倍。柳宗元听了大笑,觉得这是个贪图钱财、喜欢吹牛的家伙。后来,在一个很大的造屋工地上,柳宗元又看到这位老兄,只见他发号施令,指挥若定,众多工匠在他的指挥下奋力做事,有条不紊。柳宗元大为惊叹。对这个人应当怎么看?如果把他看成一个“棒槌”弃之不用,无疑埋没了一位出色的工程组织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只要扬长避短,天下便没有不可用之人。

③扬长避短是用人的基本方略,其重点应该在扬长。因为人的长处决定一个人的价值,扬长不仅可以避短、抑短、补短,而且能够强化人的才干和能力,使人的才干和能力不断地成长和发展。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这里需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优势”与“劣势”分明的人。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人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特长具有明显的领域性,一旦离开所适应的领域,这些特长可能变得没有意义。正所谓: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一名职业作家能写出灵动激越的文字,但对图书销售却可能一窍不通。同样,一位营销高手能在图书市场上叱咤风云,但点灯熬夜写出的文字却可能不值几何。用人就要根据人的特长领域区别任用,使其长处得到发展,短处得到弥补或规避。另一种是“优点”与“缺点”并存的人。古人说,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一个有着明显长处和强项的人,也常有明显的短处和弱点。有才干的人往往恃才自傲;有魄力的人容易不守常规;意志坚定的人容易固执己见;为人谦和的人又多胆小怕事……人的优点越突出,缺点往往越明显。用人就要破除“任人唯全”的束缚,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给“虎”一座山,给“鲨”一片洋,让其长处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不能把无伤大雅的毛病看重,无关痛痒的问题看大,无足轻重的缺点看死,更不能削足适履。

④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能看出部属长处的人是非常幸福的。”光自己一个人能干,能做的事情毕竟是有限的。即使是个卓越超群的人,也无法胜任所有的事情。唯有知人善任的管理者,才能完成超出一己之力的事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还要容其所短,特别是人的某些失误或过错。接受任务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由于种种意想不到的原因,任务完成得不够好,或偶尔出现失误在所难免。对于一些方法上的过失,要用宽容心来包容,帮助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犯同类错误。一出现失误就任意指责,简单处罚,接受任务者就会变得谨小慎微。畏葸不前,甚至会激化矛盾,影响工作。

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阳光下看人,从人的长处着眼,才能用好更多的人。谁要是指望找到没有缺点的人才任用,那恐怕就得永远孤军奋战了。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第②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第④段主要论证了什么?
5.第⑤段的作用是什么?
6.结合本文所讲道理,谈谈如何看待自己或他人的长处和短处。
2019-06-09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2019届九年级6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

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①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蜂蜜、蜂胶、蜂王浆……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假如蜜蜂消失,人们将告别大多数的粮食和蔬菜瓜果。此外,蜜蜂还为众多饲料植物授粉,没有它,肉类和牛奶也将变得稀有和昂贵;世界上植物类型变得单调,这会直接影响各种动物的生存……也就是说:如果在生态系统中丢失了一个环节,整个系统便会开始崩溃。

③令人不安的是,蜜蜂消失的事件正在发生。在美国,一些蜜蜂突然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有超过60%的蜜蜂消失。如今,蜜蜂消失现象又像瘟疫一样传到了德国、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等欧洲国家。

④实际上,不仅仅是蜜蜂遭遇到了生存危机,没有天敌的北极霸主——北极熊也被列为了潮危动物。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熊生活的冰面缩小,食物来源变得稀缺,让北极熊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冬天,居然有饥肠辘辘的北极熊残忍地捕杀小熊来填饱肚子。

⑤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由大致每天一种加快到每小时一种,比以前快了约1000倍,比新物种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100万倍。即使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地球上也有至少10%的物种正在面临生存威胁。

⑥一旦某种生物绝种,就永远消失,无法弥补;而每当我们失去一样物种,我们就失去一项对未来的选择。随着某种生物的灭绝,或许治疗艾滋病、或发展抗病毒农作物的希望也会跟着破灭。

⑦在地球史上,曾经发生过5次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一次陨石撞击地球,造成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物种的灭绝。 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种灭绝的边缘,原因却是人类本身的行为: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上45%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掉了;全球20%的珊瑚礁已经遭到无法逆转的彻底破坏,而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溃边缘……联合国将2010年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呼吁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⑧和很多人的理解不同,在生态系统中,是没有“害虫”和“益虫”这类概念的,每个物种都有其特定的“使命”。例如,昆虫吃的往往是一些老弱病残的树,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因此,地球上的每个物种都值得尊敬和保护。

⑨作为人类的个体,我们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什么贡献呢?我们可以不再吃珍稀野生动物,少吃肉类多吃素食,节约用纸和燃气,少坐车多步行……其实,由于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太密切,只要我们能稍微压制一点点欲望,都是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的贡献。

7.文章说明了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8.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9.第⑥段中加点词语“或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联合国将2012年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呼吁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B.即使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地球上有10%的物种正在面临生存威胁。
C.从文中可以看出,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密切,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保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
D.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蜜蜂,按照由个别到一般的顺序进行说明。
11.读完本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2019-06-09更新 | 172次组卷 | 2卷引用:【区级联考】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2019届九年级6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

十毫升母爱

邓琴

①这半年,我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孩子,疲惫不堪,吃不好睡不好,身体慢慢变差。虽已立春,但春寒料峭,凛冽的风仍不时从门缝往里吹。瘦弱的我受了风寒,终于熬不住,病倒了。

②丈夫建议:“要不把孩子姥姥接过来吧?帮忙带带孩子!”我却犹豫了。

③我从小就怕母亲。记忆中,母亲脾气暴躁,一直以凶神恶煞的面目出现。我有丝毫让她不满意的地方,她便会严厉地指责我,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浓浓的阴影。

④母亲几乎没有夸奖过我,也许是没有文化的缘故,她甚至不懂得在我难过之际给予一点安慰。高考结束,我的成绩不太理想,母亲却没有安慰我,只是忙着做自己的事。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我递给母亲看,她没有接,低着头冷冷地说:“叫你不要报这么差的大学。”我默默收回了通知书,流着泪转身离去。

⑤这些年,我们母女的关系一直淡淡的,交流很少,彼此都习惯了对方的淡漠。

⑥丈夫瞒着我给母亲打了电话。没想到,她竟然很快从千里之外坐车赶来了。打开门,看见母亲扶着墙壁站在我面前时,我竟有些不知所措。母亲晕车厉害,一上车便开始吐。等到下车,虚弱得像丢了半条命。

⑦我赶紧把母亲迎进门,母亲顾不上自己身体不适,一个劲盯着我看,说:“就你逞能,都累成这样了!”语气一如既往的不中听。我已经习惯了,无声地笑了笑。

⑧母亲来了,我的担子被她分去一部分,顿感轻松多了。我的病却很奇怪,药吃了一周,不见好。尽管穿着厚厚的棉服,还是咬着牙关瑟瑟发抖。晚上我早早地躲进被窝,母亲则在客厅打电话。连续几个晚上,她都在电话里和她的老姐妹拉家常。

⑨一天早上,母亲从外面回来,放下包便进了厨房。许久,从厨房猫着腰出来了,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水,递给我,催促我快点喝完。看着她期待的眼神,我忍着怪味把那碗汤水一饮而尽。和小时候一样,看到我乖乖的表现,母亲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⑩连续几天,母亲都会做一碗这样的汤水让我喝。我实在忍不住,问这是什么东西。母亲说是一位老姐妹提供的秘方,专治体虚怕冷的毛病。听了这话,我感觉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原来那些天,她和老姐妹们煲电话粥,是在帮我找药方。

病假结束了,我得赶早上班。早上七点,母亲已不在家,她每天早早去买菜,按她的说法,早晨的菜新鲜。我从小都在服从她,自然无法说服她多睡一会儿。

我骑车赶往单位。风直往衣服里钻,我不由得缩紧了脖子。路上,有个声音夹杂着风声钻进了我的耳朵:“阿姨,今天又这么早来接露水啊!”我好奇地循声望去,一片树丛中,蹲着一个人,竟是母亲!

我远远地站着,听着那人和母亲的对话。

“阿姨,你在这接了一周了吧?每次一个多小时吧?这露水真的能入药吗?”

“我老姐妹说,不同叶子上的露水有不同功效,不管它有没有用,总要试试。药方所需露水不多,每次只要这么一小瓶。”

母亲扬了扬手中的瓶子。那是一个口服液的瓶子,容量为十毫升。母亲腰椎间盘突出,不能久坐,为了十毫升露水,却在寒风中不知疲倦地蹲着。

母亲捶打着腰,蹒跚着往家的方向走去。我站在风中,看着母亲瘦小的背影,不禁潸然泪下。有些爱很微小,微小到只能用毫升衡量。即便十毫升的瓶子,里面装的也是满满的母爱——是我从未靠近却真实存在的亲情。

12.选文以“十毫升母爱”为题,有什么作用?
13.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14.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第③段的作用。
15.结合语境理解第“母亲捶打着腰,蹒跚着往家的方向走去。”一句中加点词语“蹒跚”的表达效果。
16.试分析选文的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17.联系实际,谈谈读完此文后你的感受。
2019-06-2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2019届九年级6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小题

【甲】 嗟夫!予尝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注释】①缣: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
18.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予尝古仁人之心 求:_____(2)天下之忧而忧 先:______
(3)范文正公财好施 轻:____ (4)衣缣一匹 岁:_____
1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20.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甲文中合适的句子回答)
2019-06-2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2019届九年级6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四、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21. 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骈死于槽枥之间。(韩愈《马说》)
(2)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4)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5)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仁在其中矣。(《论语》)
(6)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7)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 。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8)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1)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2)李白在《行路难》中运用细腻的动作描写表达内心苦闷的诗句是:___________
(13)杜牧在《泊秦淮》中借古讽今、表达对沉湎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不满的语句是:__________
2019-06-2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2019届九年级6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