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西柳州市河池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
广西 九年级 中考真题 2019-07-07 98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确(zháo)          碧(piǎo)       分外妖(ráo)
B.尺(zhǐ)            (yíng)       融融泄泄(yì)
C.贿赂(huì)            赏(kào)        自怨自(ài)
D.目(zhǔ)            (tā)          怆幽邃(qiǎo)
2019-07-07更新 | 560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柳州市河池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山麓       孤注一掷       首当其冲
B.篡改       待价而估       震耳欲聋
C.蕴藉       巧言令色       相题并论
D.取谛       闻名遐迩       不屑置辩
2019-07-07更新 | 35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柳州市河池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3. 下列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大自然是伟大的,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无数美景。三峡群山万壑,江轮在危岩绝壁间穿行,眼看要撞在迎面横过来的陡壁上,却灵巧地一闪,辟出一片别有洞天的景象。“山塞疑无路,湾回别有天”,真是巧夺天工,令人赞不绝口
A.危岩绝壁B.别有洞天C.巧夺天工D.赞不绝口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香猪产业合作社引进了先进的养殖培育技术,使香猪的死亡率比原来降低了两倍。
B.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开创了中国科幻电影创作新纪元,填补了中国“硬科幻”电影类型。
C.人们不得不承认,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D.虽然学习的路途漫长而又崎岖,但是任何一切困难都不应该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和拦路虎。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5.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京绣对用料十分讲究,在上等的织物上,按照设计好的花纹和色彩,用绣针穿引彩线,佐以金丝银线,在绣料上刺缀运针,绣出图样。
②而且,有些纹样的制绣只能出现在京绣中,特别是皇帝龙袍上的纹样,如果用错便有篡位夺权之嫌。
③明清时期,京绣大为兴盛,因其多用于宫廷,所以又称为“宫绣”,属于“燕京八绝”之一。
④除京绣之外,民间的刺绣工艺发展也很迅速,形成了四大名绣,即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和广东的粤绣。
⑤京绣严格遵循“图必有意,文必吉祥”的宗旨,无论是服饰纹样,还是配饰小品,都充分体现端庄典雅、雍容高贵的皇家气派和尊严。
A.①⑤②③④B.③④①⑤②C.①③④⑤②D.③⑤②①④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6.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也称“诗三百”,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关雎》《期行》是其中的两篇。
C.古代祭祀的土地神叫“社”,谷神叫“稷”,后来用“社稷”代指国家。
D.古人对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称谓: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2019-07-07更新 | 59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柳州市河池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说明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番茄拥有双重身份

①番茄是被大家所熟知的一种农作物,在日常生活中,它既是烹饪中的食材,又可以成为调味料,同时很多人还将它当做水果来享用。可是,番茄到底属于蔬菜还是属于水果呢?

②首先,我们要找准蔬菜与水果的定义,《韦氏词典》告诉我们:“水果通常是种子植物的可食生殖部位。”此外,《韦氏词典》还做出了更简单的解释:“水果是长在植物上,能够将植物种子带到外部世界的东西。”这个定义包括了苹果、番茄等任何包含种子的植物部位。从科学意义上讲,黄瓜、南瓜、牛油果等都属于水果。相比于水果,蔬菜的定义就要模糊得多。通常,我们用这个词指代一大批具有可食草本部分(如根、茎、叶)的植物。

③根据《韦氏词典》可知,蔬菜和水果的关键区别在于:蔬菜必须是植物的一部分或整体植物本身,而水果只是特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番茄并不是植物本身的一部分,就像蛋不是鸡本身的一部分一样。所以,番茄是水果吗?

④“蔬菜”的概念并不是一种植物学分类,它更多的是属于一种烹饪食材。而与此同时,“水果”也可以是一种烹饪食材。《韦氏词典》写到:“从烹饪食材的角度,水果被定义为‘拥有带种子的甜果肉’‘主要用于甜点’的东西。”也就是说,从科学的角度看,水果不必是甜的;但是从烹饪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人会将用于做菜的水果(如番茄)归类为蔬菜。

⑤在美国,曾经因为番茄定义的问题引来各方热议。在美国农业部的指导方针里,番茄被列为蔬菜,甚至连美国最高法院都曾介入过这个问题。1883年3月3日,美国颁布了新的关税法,规定进口蔬菜需要交纳10%的关税,而进口水果则不需要交纳关税。当时的纽约海关认为番茄是蔬菜,需要交税。然而,一位名叫约翰尼克斯的商人却认为,根据植物学定义,番茄属于水果,不应该被征税。于是,尼克斯直接将海关税收员告上法庭,要求退还被强制征收的税。此案一直闹到美国最高法院,直到六年后法庭才做出最终裁定,将番茄列为蔬菜。

⑥相比国外,我们国家没有太过于纠结这个问题。在国内,番茄被归为蔬菜类,但是在出口的时候,则是以“双重身份”﹣﹣既是水果又是蔬菜进行出口的。

(文/黄韦微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7.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_____
A.《韦氏词典》告诉我们:“水果通常是种子植物的可食生殖部位。”(引资料)
B.番茄并不是植物本身的一部分,就像蛋不是鸡本身的一部分一样。(打比方)
C.水果是长在植物上,能够将植物种子带到外部世界的东西。(下定义)
D.一位名叫约翰•尼克斯的商人却认为,根据植物学定义,番茄属于水果,不应该被征税。(举例子)
8.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从说明对象看,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从语言特色看,本文属于生动说明。
B.说明文有时间、空间、逻辑三种说明顺序,本文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C.第①段的划线句用问句形式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过渡的作用。
D.第②段划线句中的“通常”一词表示大多数情况,但不排除特殊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从《韦氏词典》的解释来看,番茄、苹果、木瓜、苦瓜等都属于水果。
B.大多数人之所以把番茄归类为蔬菜,是因为番茄更多时候属于一种烹饪食材。
C.文章第⑤段,通过列举美国人关于番茄定义而打官司的事例来真实说明番茄具有“双重身份”的特点。
D.在国内,番茄不具有双重身份。
2019-07-07更新 | 955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柳州市河池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议论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成熟的稻谷会弯腰

①原中央电视节目主持人李咏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谈到自己婚姻幸福的秘诀,他说:“夫妻之间难免会因为争吵失和,我每次吵架后总是首先向妻子认错。”记者问到:“如此一来,您不觉得很没面子吗?”李咏笑呵呵地说:“成熟的稻谷才会弯腰。”

②成熟的稻谷才会弯腰,这是一句多么朴素而深刻的哲言。成熟的稻谷之所以会弯腰,是因为它经过默默地孕育已经结出成熟的果实。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忽视了这个道理。难怪孟买佛学院将弯腰作为入学的第一课。

孟买佛学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学院之一。在它的正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所有新来的学生,都会由他的老师带领着来到这个小门前,弯腰进出一次。老师教育大家说:大门当然进出方便,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要进入的地方没有很宽阔的大门,或者,有的大门不是随便可以进入的。这个时候,只有学会了弯腰侧身、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的人才能进入,否则你只能被挡在门外。这是佛家的哲理,其实也是人生的哲学。

④你留意过大雪过后的雪松吗?它的树枝因积雪而压弯了腰,低垂下来。第一次看的时候我曾这样想,不是说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吗?雪压青松也弯腰,岂不愧对先人的赞誉?思绪一闪而过,眼球早被另一雪景吸引。人行道上的梧桐,虽然它们也高低错落,交叉穿梭,但却有很多枝条因不能弯腰而被雪压断了。

⑤原来雪松之所以在大雪的重压之下弯下腰来,为的是不让自己折断,为的是往后的日子继续挺拔向上。原来,弯腰并非就是软弱,而是一份弹性,一种韧性,是生命的一种更深刻的睿智!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韩信“忍胯下之辱”,勾践“卧薪尝胆”,这些弯腰成就了他们,让他们从凡人走向圣贤。

⑥需要指出的是,弯腰并非毫无原则地妥协,而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对于外界的压力,我们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住的时候,不妨弯一下腰。是的,有时弯腰就如同蝉蜕,那不是倒下,而是通过自身的改变,来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文/佚名 选自《群文阅读》,有删改)

10.下列对第④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判断准确的一项是(     
A.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B.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C.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D.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
1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通过李咏的话引出主要观点:成熟的人才会谦让。
B.从论证方式看,议论文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本文属于驳论。
C.选文列举了古今中外的事例,目的是使论据全面而典型,论证更具说服力。
D.选文的层次结构可划分为:①/②③④⑤/⑥。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划线句中“这个道理”指的是弯腰是很没有面子的事。
B.第③段划线句中的“之一”不能删掉,删掉后句子的意思与现实不符,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C.“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水成海,人不畏其低,方能孚众成王。”这句话可放在第⑤段之中作为道理论据论证本段观点。
D.第⑤段列举蔺相如、韩信、勾践的例子来证明暂时的弯腰可以成就人生。
2019-07-07更新 | 38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柳州市河池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文言文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释】①且:将要。②苏代:人名。③惠王:赵惠王。他将要攻打燕国。④曝:曝晒。⑤拑:通“钳”,夹住。⑥喙:鸟兽的嘴。⑦禽:通“擒”,捉住。⑧熟:仔细。
13.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燕、赵、韩、魏闻,皆朝于齐。
A.何陋有?
B.吾妻美我者……
C.故愿王熟计也!
D.臣客欲有求于臣。
14.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当面)
B.臣之妻私臣(私:私下)
C.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恐:担心)
D.明日不雨,即有死蚌(雨:下雨)
15.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为:今齐/地方千里。
B.【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人物形象生动。
C.《战国策》中文章大都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很多成语都出自其中。如【甲】文中的“门庭若市”,【乙】文中的“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D.【甲】【乙】两文的论证方法略有不同,【甲】文采用类比的方法论证,【乙】文采用设喻的方法论证。
16.把【乙】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7.【甲】【乙】两文讲的都是成功进谏国君的故事。结合【乙】文,请具体说明苏代向赵惠王进谏时所用的方法,并简要分析这样进谏的好处。
2019-07-07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河池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真题
18. 诗词赏析,完成下列各题。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过故人庄》中“过”的意思是:   。首联一个“邀”字尽显老友的热情,尾联一个“   ”字表明诗人深深为田园生活所吸引,率真地表示重阳节再来相聚。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2019-07-07更新 | 27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柳州市河池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

五、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真题
19. 用课文原句填空。
(1)感时花溅泪,_____。(杜甫《春望》)
(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3)_____,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_____,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5)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
(6)孔子认为君子不仅要正己,还要帮助别人成就美德,不袒护小人。正如《论语》中他说的“__________。小人反是。”
2019-07-07更新 | 31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柳州市河池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

六、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20. 名著阅读。

他(祥子)扯开大步,去找A_____.心中已看见了那个杂院,那间小屋,与他心爱的人,只差着一对翅膀把他送到那里。只要见着她,以前的一切可以一笔勾销,从此另辟一个天地。此刻的急切又超过了去见曹先生的时候,曹先生与他的关系是朋友,主仆,彼此以好换好。


(1)该选段出自_____(填作者)的小说《骆驼祥子》,在祥子心中可依靠的人,一个是A_____(填人名),另一个是把他当作朋友的曹先生。
(2)后文中曹先生被学生阮明出卖,全家被迫离开北平,阮明出卖曹先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

七、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真题
21. 楹联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楹联又称对联或对子,要求字数相同,词性相对,词义相关,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班级开展“品赏楹联,传承文化”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从下面的句子中,找出能够组成一副对联的两句话,抄写在横线上。
A.立志读尽人间书
B.人生唯因读书好
C.悬梁刺股求学路
D.发愤识遍天下字
(2)生活处处是语文。请你自拟或从日常生活、文学诗赋中找出一副对联(本试题卷出现的对联除外),并根据楹联特点写出所选对联的妙处。
(3)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相继在央视热播。于是,“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成了同学们热议的话题。请你就此话题发表看法并说明理由。(60字左右)

八、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故乡的密码

①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故乡是有密码的。

②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方圆几十里的盐湖下。一年又一年,盐把根深深地扎在土壤深处,然后奋力地开出一朵朵硕大洁白的盐花。打捞上来的盐,堆积成山,像从苍穹飘落的云;苍凉的土地瞬间羽化成仙,散发着缕缕轻盈。

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湖而居的父辈,就靠着盐湖吃饭。很早以前,下盐湖的几乎是清一色的男壮劳力。一辆毛驴车,一只铁耙,一把铁锹,一包干粮,一身使不完的力气,便是下湖人的所有。

④慢慢地,下湖人群里,有了妇女的身影。她们跟着自己的男人,在盐湖里打捞生活。日复一日,脚下的雨靴被盐渍浸得发白。发白的,还有她们头顶的黑发和额角的皱纹。

⑤故乡的密码,隐藏在庄稼地里。春天扬花吐穗的麦子,夏风拂过玉米修长的叶子,秋日的夕阳把上等的胭脂涂抹在苹果、梨子、杏子上。一场薄雪过后,落尽叶子的杨柳、榆树,渐渐进入悠远的梦乡。

⑥这一片一片的庄稼地里,长过麦子,长过玉米,长过高粱,也长过辣椒,长过西瓜,长过胡萝卜和大白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咸涩的汗水,漫长的熬煎,从来都不会一无所获。只有劳动,辛勤的劳动,才会唤醒每一株庄稼,成就每一株庄稼。

⑦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枝繁叶茂的林间。麻雀、乌鸦、喜鹊,是乡村的常客。它们时而聚集,叽叽喳喳,像是开一场热闹非凡的辩论会;时而疏离,遗世独立,自成林间淡墨疏痕似的一笔点缀。

⑧花开花落,冬去春来。那些鸟儿,还在破晓的晨曦里醒来,还在渐近的黄昏里,驮着夕阳归去。它们的眼睛,没有沾染世俗的红尘,它们的羽翅,没有背负繁芜的世事。可是人呢?终究被这庸常人间的风雨浸蚀,被不可抗拒的沧桑洗礼,在光阴的河流里,慢慢随水而逝,不见踪迹。

⑨故乡的密码,隐藏在家里。栅栏边、庭院旁、吱吱呀呀的木门里,屋檐下、窗棂间、土炕上……一个个生命在这里呱呱落地,蹒跚而行,步履矫健地走出高高的门槛,走向曲曲折折的远方。一缕缕炊烟在这里袅袅而上,流散在天际。炊烟里,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有慈爱的母亲、沉默的父亲,有一碗又一碗叫做烟火气息的羹与汤。

⑩从前,只是片面狭隘地以为,故乡就是迎接生命的那个地方。流光辗转,才慢慢懂得,故乡是有密码的,就像一个人的DNA,在肌理、在血液、在灵魂深处。

吮吸着故乡的乳汁,品咂着故乡的味道,回放着故乡模糊的面影,远游的人,虽然印刻了故乡的密码,却与故乡遥隔了万水千山。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不能自已。

(文/蔺丽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2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至④段的内容。(16个字以内)
23.阅读下列语句,按句子后面括号内的要求作答。
①秋日的夕阳把上等的胭脂涂抹在苹果、梨子、杏子上。(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分析)
②日复一日,脚下的雨靴被盐渍浸得发白发白的,还有她们头顶的黑发和额角的皱纹。(两个加点词表达的意思是否完全相同,请简要分析)
24.文章以“故乡的密码”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5.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⑦段。
26.选文最后一句话“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不能自已。”请你结合前文,写出“我”“黯然神伤”的原因。
2019-07-07更新 | 1883次组卷 | 13卷引用:广西柳州市河池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较难(0.4)
真题
27. 请以“我终于学会了_____”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1)请先在横线上填写家务或生产中某项劳动技能的一个述宾短语,如“洗衣服”、“种玉米”等,然后再作文。(2)不得抄袭本试题卷中的阅读材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5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6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1
综合性学习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字音
20.65字形
30.65成语和熟语
4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50.65语言表达的要求  简明、连贯、得体
60.65文学常识综合
二、现代文阅读
7-90.65事物说明文
10-120.65杂文
22-260.65散文
三、文言文阅读
13-170.65日常生活类对比阅读
四、诗歌鉴赏
180.65孟浩然(689-740)  诗
五、名句名篇默写
19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六、名著阅读
200.65老舍(1899-1966)  名著导读
七、综合性学习
210.65语言表达的要求  文段综合
八、作文
270.4成长与人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