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9年江西省赣北联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江西 九年级 一模 2019-07-29 66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然(càn)          红(yān)        式(mó)       唇枪舌箭
B.狡(xié)          吸(shǔn)       (è)          根深蒂固
C.重(hé)          (diào)        掇(cuān)     言行相顾
D.褓(qiǎng)       字帖(tiè)          害(zèn)       如法炮制
2019-07-29更新 | 2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江西省赣北联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在科学领域里,霍金是璀璨的明星,他是无数人的精神领袖,这是不言而喻的。
B.诵读经典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升学生素养,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C.就像建筑师要精心设计才能打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一样,我们的人生也需要用心经营才能有所成就。
D.泰山上观赏日出的人们,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巧夺天工
选择题 | 容易(0.94)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30%左右。
B.在科学家邓稼先的一生中,无处不以务实的作风和非凡的才学震惊于世。
C.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赞誉。
D.国庆黄金周期间,小罗建议去云南丽江,小韦建议去海南三亚,我同意她的建议。
2019-07-29更新 | 535次组卷 | 4卷引用:2019年江西省赣北联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马路的尽头,被洗刷得一片水绿的草地所拥抱,青海湖安静地向地平线延伸着。
②它就像是一行诗——在名为青海湖的诗篇腹地,又有这样一串诗行镌刻于此。
③沿着被雨水清洗干净的柏油马路行走,清透的空气里,马路上黄色的标志线和路边蓝色的指示牌,也显得更加鲜亮明艳。
④而在青海湖和我们刚刚走出的会场之间,是青海湖国际诗歌广场,五十余米长的诗歌墙在广场上写意地延展着,《青海湖诗歌宣言》与二十余位古今中外著名诗人肖像镌刻其上。
⑤闹过一场小脾气后的青海湖,显得青春、灵动又带着点俏皮。
A.⑤③①②④B.③①⑤④②C.⑤①④②D.③②①④⑤
2018-05-25更新 | 487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5. 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原句:它把坑口的石块碾成粉末,一点一点地撒落到峡谷的石缝里去。
改句:坑口的石块被它碾成粉末,一点一点地撒落到峡谷的石缝里去。
B.原句: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改句:不知不觉地,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根深蒂固。
C.原句: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改句: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不乐意再活一次?
D.原句: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改句:那树虽然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但是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
2019-07-29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江西省赣北联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二、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李益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注释】①唐代五原县属盐州,今为内蒙古五原。中唐时,这是唐和吐蕃反复争夺的边缘地区。李益曾为幽州节度使刘济幕府,居边塞十余年。
6.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描写色彩明丽,景色诱人。第二句诗意突然一转,“旧是”二字暗示出五原这片水草丰美的土地,曾沦陷于胡人的铁蹄之下,任其践踏。
B.颔联两句说,五原之夜,明月皎皎,笳鸣声声,诗人看到一群倚剑天外的英雄策马而来,保卫边疆。
C.颈联写饮马泉由冬到春的变化,暗喻收复后与收复前的今昔不同。过去的饮马泉冰冻一片,坎坷难行;而今已是春天,寒冰解冻,绿水分流。
D.尾联两句直抒胸臆,“恐惊”二字,写出了诗人怕回首往事功业未成的沉痛心情。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局势、边防的安危紧密结合,水到渠成地把全诗的思想感情收结起来。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八句,几乎一句一个画面,生动和谐地组成了一幅“过五原”的大画卷:有景色,有人物;有眼前的,有过去的;有近处的,也有远处的;有看到的,也有听到的和想到的。
B.笳鸣,是古时的军号声,其悲壮苍凉的音调,有力地烘托出塞外之地空旷、辽阔的意境,最能拨动久于军旅生活的爱国诗人的心弦。
C.同激昂高扬的盛唐边塞诗相比,李益这首诗欢欣重于忧伤,希望多于失望,情调大相径庭,这是不同时代风格的体现。
D.此诗为七言律诗,主要抒写诗人在春天经过收复了的五原时的复杂心情,语言优美精炼,节奏和谐鲜明,格调含蓄深沉。
2019-07-29更新 | 2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江西省赣北联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琼幼时随父在边,尝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

南清河太守,其郡多盗,及琼至,民吏肃然,奸盗止息。零县民魏双成失牛,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双成诉云:“府君放贼去,百姓牛何处可得?”琼不理,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

有百姓乙普明兄弟争田,积年不断,各相援引,乃至百人。琼召普明兄弟对众人之曰:“天下难得者兄弟,易求者田地,假令得地,失兄弟心,如何?”因而下泪,众人莫不洒泣。普明弟兄叩头乞外更思,分异十年,遂还同住。

(选自《北齐书·苏琼传》,有删改)


【注释】①东荆州:南北朝时北魏设立,州治即今河南泌阳县。②署:代理或暂任、试任某一官职。③除:任命,授职。
8.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琼/幼时随父在边
B.百姓牛/何处可得
C.零县民/魏双成失牛
D.知/宾非盗者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
(2)
(3)
1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
(2)天下难得者兄弟,易求者田地,假令得地,失兄弟心,如何?
11.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苏琼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2019-07-29更新 | 2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江西省赣北联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四、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12.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
(1)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     
(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
(3)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4)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
(5)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___________     
(6)_________,八年风味徒思浙。
(7)水击三千里,_________   
(8)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
2019-07-29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江西省赣北联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真题

老木匠桑伯

徐惠林

在陈西村陶子树家的东厢房里,60多岁的木匠桑伯正使劲刨着榆木床腿。沿着锋利的刨刀,木片胶卷般打起卷儿,木屑如虫穿飞舞,沉香弥漫开来。桑伯眯起眼,不时躬身察看新拉下的墨绳痕迹。

“这榆木是好料,少说有20年了。”桑伯接过陶子树递来的香烟,用袖口擦了把满胡碴的汗珠子。

“从山里女婿那里拉来的。桑伯,我就信你的手艺。”同辈人陶子树递过红红的烟头。“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功夫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他叼着烟,继续他的活计。一双紧握刨子四十载的老手,青筋凸起,仍是那样有劲。

陶家的木工活,还是桑伯的儿子桑果给联系来的。桑果这独苗是桑伯40岁时才得的,看看桑伯床底下被废弃的各类木玩具,就可知道他是多么疼爱自己的儿子。儿子大了,娘死得早,虽能体谅父亲对木工活的感情,甚至能背出父亲当年拜师求艺的苦经,可就是不肯“接班”。桑果大前年高考落了榜,不肯再念书,在水城撑起了爿家具店。只是经营的家具可不是桑伯的“作品”,都是些新潮样式的,为此,桑伯的心闷闷的。那天桑果告知父亲,陶家的二儿子要结婚,他爸主张做套厚实、经久耐用的老式家具。桑伯第二天一早就挑起了木匠担。快一个月没活了,那斧头快锈了,刨子早就犯了痒。

煦阳从窗外投射进来,桑伯一口气刨好了4条大床木腿,写字台的台面也被刨得锃亮锃亮。

午饭的菜很丰盛,桑伯破例在中午喝了些酒,越喝脸越红,越喝言语越少。陶子树越喝话越多:“我说桑伯,这年月真有些不对劲了,就说我这理发的活,村里也只剩下几个老伙计肯请我伺候。现在上八府那些补锅匠连个影儿都见不着了,我家那口大锅都漏半个月了。听说洪村的箍桶匠张土根上月把担子扔进了苕渓里,到水城去摆水果摊了……”

桑伯不言语,只是听着。他吃了半碗饭,又马上操起了家伙。借着酒力,刨子、斧头运转飞快。

少顷,桑伯开始给木床雕花。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柔时如抚儿头发,刚时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他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此刻就要雕那朵院内的老梅了,桑伯几乎憋住了呼吸,眼眸深处闪动着一种异样温和、慈爱的柔情。在雕完那朵梅花抽刀时,刀口划进了桑伯的手指,一串滚圆的血珠落下,梅花被染得鲜红。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了眼眶。

忙完了陶家的活,桑伯回到家,当晚就病了。一连几天胸闷、喘气,茶饭不思。桑果从水城赶了回来,隔壁郑家村未过门的儿媳水妹也赶来照料。两人陪父亲到水城医院诊治。体检结果:一切正常。

第二天一早,桑果、水妹陪桑伯乘车回家,桑果嘟囔着:“爸这阵子太累了。”

“让爸别干木工活了,家里又不缺钱花。”水妹再次提出建议。桑果连忙摇头:“当心爸在后面听见。”

“可能是陶子树那二小子干的缺德事让爸知道了,给气的。他嫌爸做的家具太老套,前天又进城买了套组合式的。”桑果靠近水妹的耳朵低声说。

今年的春天似乎提前到来,村口的榆树已满枝新芽。生活仍像那门前的溪水,时缓时急地淌着。桑伯毅然做出了决定,要把那套营生的家伙扔进火灶,被儿子苦苦请求才作罢。

午后的阳光很有点暖意,桑伯细眯着眼睛,稳稳地坐在新楼的后院里,他的头发较以前白了很多。贴紧老人的新靠椅,散发出一种宁静幽香的气息。这只檀木靠椅,是他病愈后用他藏了10多年的木料,打制的唯一留给自己的作品。

(选自《山西日报》,有改动)

13.分析下列句子反映的人物心理。
①“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功夫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
②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了眼眶。
14.桑果不肯“接班”,又苦苦请求父亲不要把木匠的工具扔进火灶,为什么?
15.品味下面语句,分析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柔时如抚儿头发,刚时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他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
16.文章塑造桑伯这一人物有什么意义?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018-06-20更新 | 1552次组卷 | 2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读书,不为做样子

罗里宁

①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了,这真是个可喜的现象,但不知道这样一个现象,是否能够打消过去人们曾经有过的,对中国人还爱不爱读书的那样一种疑惑。

②中国人爱不爱读书,之所以还能成为一个话题,可能是因为我们搞经济建设,对物质的需求更强烈了。人们为了过上好日子,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付诸了行动,各方面节奏,比过去要快了许多。工作紧张起来,社会上不免会产生一点喧嚣,人群中不免会生出一点浮躁,使得很多人看上去,似乎已无心读书。但是以此作为观察点,去考察人们的读书状况,所得到的可能也只是一个表象。读书从来都不是在公开场合里做样子的事,如果你到公开的地方去作“调查”,看人们是否正在读书,然后还要拿去跟外国人作比较,这是很不切实际的。

③中国人自古就以热爱读书而闻名天下,“外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精神文化遗产,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经史子集、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小品文等历代书籍史册,薪火相传。尽管中国人读书,在历史上有过许多曲折,书和读书的人,也都遭受过磨难,但读书的传统,一直传承下来,从未间断过。

④中国人因为性格使然,做事比较含蓄,喜欢和不喜欢什么,不会在公开的场合里,轻易就表露出来。虽然我们有着许多热爱读书的人,但要他们都到公共场所去,手里拿着书本,摆出一个读书的架式,他们一时半会的,恐怕还不是很习惯。自古中国的读书人读书,都爱找个清静之地,以避免喧闹而专心致志,哪里有专门跑到热闹之地去摇头晃脑,子曰诗云的。譬如我们的女孩子都很爱美,更喜欢照镜子,但你看有几个女孩子是不分场合,随时随地都在照镜子的,你能因此而说她们就不爱美了吗?

⑤倡导全民阅读,很有必要。我们当然希望,整个社会都是读书的人,就如体育运动那样,人人都能参与其中。然而读书和体育,毕竟还不是完全相同的一回事,要求人人都热爱读书,个个都是读书人,似乎还不是很现实。老出版人钟叔河先生就说过:“不是所有人都有可能读书,不是所有能读书的人都好读书,但不必为此悲观。一十四亿人,有可能读书的,少说总有一亿四;能读书又好读书的,再打个一折,也有一千四百万,这就很不少了。”每个人都会有些自己的兴趣爱好,只要这些兴趣爱好是积极正面、健康向上和有益于社会的,可能也会起到和读书一样的作用,你看那许多的能工巧匠,他们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读许多的书。

⑥但是我们还是应当鼓励人们多读书,读书的人越多,我们这个社会的文化氛围就越浓厚。读书,可以改变人的精神面貌和内在气质,可以使我们变成一个有教养的人。古今中外许多经典名著,是最优秀的思想家为我们留下来。读书,就是为了能和这些杰出的思想进行交流,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⑦最后还要特别强调一点,就是不要老拿在公共场所里,看人们是否在读书,作为评判一国一地读书人多少的标准,在公共场合手里不拿书本的人,并不代表他们就不读书——读书,不是为了给谁做样子。

(2018-04-26《光明日报》,有删改)

17.文章是从哪四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请概括。
18.简要分析文章第④自然段的论证过程。
19.说说第⑤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20.对篇末作者强调“读书,不是为了给谁做样子”这一观点,你认同吗?谈谈你的理由。
2019-07-29更新 | 27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江西省赣北联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21. 根据下面材料,写一段介绍“赣南客家围屋”的说明性文字。
要求:①运用分类别、举例子两种说明方法;②字数不超过100字。

①客家先民进入赣南之前,这里的土著居住的多为干栏式(架空地面楼居)居所。

②而土围子,则是明末清初时期,赣粤边境匪盗四起,社会动荡不安,客家的大户人家为有效地保住自家性命,保住聚集的财产,不惜耗费巨资苦心经营修筑,其结构形式由粤东客家标准格式——围拢屋发展变化而成。

③这一座座固若金汤的庞大建筑,四角建有炮楼,楼内连通,相互呼应,火力交叉如网;御火攻,围内设有多处消防注水口;防围困,围内置设多处粮仓……

④对于围屋,如果分得细一些,还可以看出两种基本模式:实心式和空心式。

⑤实心式,围内主体建筑采用“厅堂式”,只是将两侧横屋升高,连成全封闭式的方形围屋平面,如关西新围,面积10000多平方米,内有三条(一主二次)三堂式中轴线,门道重垂,廊环巷深,厅前还有禾坪、照壁、马廊及花园等设施。

⑥空心式,如杨村燕翼围,面积2500平方米,围内不设主体建筑,只沿围的四周建房舍,中间除水井外,就是一个大禾坪。

2019-07-29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江西省赣北联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22.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以“一段______的旅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等相关信息。
2023-04-02更新 | 239次组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5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名句名篇默写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94字音  字形
20.65成语和熟语
30.94病句辨析与修改
40.65语言表达的要求
50.94变换句式
二、诗歌鉴赏
6-70.65诗  李益(750-830)
三、文言文阅读
8-110.65中国古代作者  人物传记类课外阅读
四、名句名篇默写
12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五、现代文阅读
13-160.4小说
17-20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杂文
六、作文
210.65情境作文(联想与想象)
220.65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