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
全国 七年级 单元测试 2019-08-10 605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蓄(zhù)   (mì)   (guǎng)   临(lì)
B.枯(hé)   (mèi)   见(kuī)   竦峙(sǒng zhì)
C.服(xìn)   笑(nì)   (xù) 酝酿(yùn niàng)
D.应(hè)   (yùn)   (sè)   雾(báo)
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选项中词语的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朗润   稀蔬
B.拙拙逼人   淅淅沥沥   肥硕   烂漫
C.面面相觑   翻来复去   习惯   碣石
D.磨磨蹭蹭   各得其所   萧瑟   枯藤
选择题 | 较易(0.85)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主动向老师请教,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B.抱怨话、牢骚话都是心里话,换个角度看一看,不少都是群众的真心愿望,关键是是否有开门纳谏的勇气和洗耳恭听的胸怀。
C.中央纪委正采取多种举措,狠抓“五一”前后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
D.经过努力,我终于把这篇文章背得滚瓜烂熟了。
2019-08-10更新 | 1676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

二、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较易(0.85)
4. 请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
(2)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
(3)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
2019-08-08更新 | 1047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

三、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真题
5. 仿照加点句子,在下面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
钻石再大,若永埋地底也只是等同于砖石;黄金再多,若久藏土中也只是等同于黄土;        ……
世上许许多多东西,若永远不为人所用,原本珍贵的也会变得一文不值。

四、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6. 填空。
(1)《金色花》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是印度的文学家,曾获得___________奖。《荷叶·母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__
(2)《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等。
(3)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___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世说新语·咏雪》)
(4)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
2019-08-08更新 | 1418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

五、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难(0.4)
7.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一个国家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光明中学为响应这一号召,拟组织开展“文房四宝话自信”主题活动,下面任务由你完成。
(1)【赏对联,明四宝】下面一副对联以文房四宝作为横批,请你帮助写出来。
上联:笔力厚重透纸背
下联:墨迹潇洒过砚池
横批:________________
(2)【读材料,明真意】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材料的主要内容。

没有哪一个民族的文化像中华民族的文化那样同自己的书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也没有哪一个民族的文人像中国古代的文人那样把自己的书具视如自己的生命或密友。笔墨纸砚作为华夏文化的象征,一直引导着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尤其是在文化昌明的时代,只要一提起笔墨纸砚,人们就会联想到国家的礼治和文明,联想到书香门第的儒雅,联想到典章文物的辉煌以及文人士大夫的潇洒,等等。总之,它们代表着秩序,代表着身份以及代表着世世代代所崇尚的文化。


我的概括:_________________
(3)【思现状,话未来】阅读下面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钢笔都不用了,谁还用毛笔?”做了40年毛笔的武京生说。武京生是首批“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大师”中比较年轻的一位,今年也已经50多岁了。据武京生回忆,京城制笔业最盛时有从业人员万人以上,而今天不过20多人。他从案上拿起一支自制的笔说:“能做出这样毛笔的人,全北京找不出3个了。”

材料二“文房四宝”早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警示我们,别让古老文明的文房四宝失传。因此,应提倡更多人使用文房四宝,或把书法课纳入国民教育计划,或提供书法教育专用资金,在行动上落实书法教育,使文房四宝尽快回归大众生活。


我探究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8-10更新 | 990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

六、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较难(0.4)
欣赏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8.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9.从修辞方法的角度,简要赏析三、四两句诗。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以兵部郎中戴宵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敖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


【注】①犯颜:冒犯君主的成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的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10.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陛下忿选人之多诈   忿:_____________
(2)天下无冤   狱:______________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12.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戴胄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1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2019-08-08更新 | 1153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

八、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默扶

池塘的荷花开了,分外红艳,但更吸引我的却是那碧绿的荷叶。片片绿叶静静地铺展在池塘里,默默地映衬着盛开的荷花。

在这个盛夏时节,我平静地坐在池塘边,欣赏着眼前的景色。

爸爸妈妈从小就跟我说过,我就是为了照顾哥哥而存在的。

哥哥出生没几个月就被查出了是脑瘫,为了给哥哥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了外债。父母好像一夜之间就老了。

迫于生计,也为了以后有人可以照顾哥哥,父母决定再要一个孩子。

因此我出生了,从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就注定要肩负起照顾哥哥的责任……

时光荏苒,十八年过去了,我俩已经长大成人。从小到大一直都是我扶着哥哥上学放学,并照顾哥哥吃饭学习。我也曾在父母面前抱怨过,但却从未在哥哥面前流露过什么。是亲情的力量促使我一次次动容,一次次坚持了下来。母亲退休后摆了一个早点摊子。父亲每天天还没亮就和母亲一起出摊,白天还要去工地打工,晚上回家还要和母亲一起做早点。每当我要帮忙的时候,他们都不肯,他们总说欠我和哥哥太多,愧对我们。

高考前夕,我来到父母房间打扫卫生,看见垃圾桶里满是带血的纸,我吓坏了。父母回来后我没敢问他们,我知道他们肯定不想让我们知道,如果贸然去问,他们一定会担心。直到父亲实在挺不住,住进了医院,我才知道父亲得了鼻炎癌,已经转移到肺部了……

在父亲的病床前,母亲对我说:“我和你爸决定了,你爸由我来照顾,你的任务就是在你爸住院期间照顾好你哥的一切!”

那段时间我很难过,但我努力让自己镇定。我知道我不能倒下,我如果倒下了,那么这个家也就倒下了。

高考结束了,我达到了重本线,老师说我可以报考南京大学,我很开心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母。父母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高兴,而是急切地问我哥哥的分数。当得知哥哥的分数只够上二本时,母亲叹了口气说:“你不能上重本,只能上二本。”父亲也神色凝重地接着说:“而且你必须和你哥哥报考同一所大学!”

“为什么啊!为什么每次都是哥哥,我也是你们的儿子啊!”我气愤地跑了出去。

我来到了池塘边,呆呆地站在那里,想了好久。“如果我不读二本,哥哥就没人照顾,读不了书怎么办?再说我去二本还可以拿奖学金,能够减轻父母的负担。更何况,父亲还生着病,我怎么好意思发脾气呢,真是不孝!”我又匆匆地跑了回去,说:“爸,妈,我听从你们的决定,去上二本,不过爸爸你也要答应我好好治疗!”之后,我又特意去嘱托知情的老师和同学,请他们不要把我的分数告诉哥哥。

填报志愿前,我拿着一本《志愿填报指南》,在南京大学那一页看了好久,也幻想了好久,不舍得翻过。

“小杰,你想啥呢?”哥哥扶着门走了过来。

“哥,你先别动,我来扶你,不然摔倒了又该受伤了。”我匆匆翻过了南京大学那一页。

“哥,我发现这几所学校咱俩可以报考,咱们来研究研究吧。”

填报志愿那天,我一个人来到了学校,在我和哥哥的志愿表上填报了同一所离家较近的二本学校。

日出日落,在大学校园里,我每天都扶着哥哥上学放学。我们每天一起去图书馆看书,一起回宿舍,一起欢笑。每到周末放假我都会出去找兼职:推销,家教,服务员……我都做过。我知道这个家需要我的支撑。

又是一年盛夏光景,我们一家人在荷塘边聊着家常,看着那一朵朵粉红的荷花,我开心地笑了。

(选文有改动)

14.选文第一段的景物描写不仅暗示了当时的季节是___________,还烘托了“我”当时____________的心情,并且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15.面对《志愿填报指南》中南京大学那一页,“我”先前“不舍得翻过”的原因是什么?“我”后来“匆匆翻过”的原因又是什么?
16.父母的哪些决定能够证明“我就是为了照顾哥哥而存在的”?
17.父母总说欠“我”和哥哥太多,愧对“我们”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请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推断,答出合理的三点即可)
18.本文着力表现的是“默默扶持”,以及“悄悄提醒”“无声的爱”等。你认为这种付出爱而不愿让受助者觉察到的方式可贵在哪里?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屋

①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②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周围弥漫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已经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皱纹。

③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④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一—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⑤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荡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走去,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地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母亲骂我一声“馋嘴猫”……

⑥老屋是心的归宿。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于全身:真的到家了。

⑦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材、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才圆垛上梁。【A】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B】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橡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个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了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⑧几十年岁月蹉跑,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冷清。

⑨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

⑩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

⑪第二天一早,太阳刚刚露头,温照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跟紧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的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⑫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尚气派的“小二层”。

⑬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19.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
站在村口远远望去→(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站在老屋门口
20.细读第②段,说说对老屋的描写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21.文中描写细腻感人,从第⑦段描写父亲的【A】【B】两个画线句子中选择一句加以品析。
22.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耐人寻味。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的梦里”?
23.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一谈。
2019-08-10更新 | 1152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综合达标检测语文试题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真题
24. 凝聚亲情,才会有幸福的家庭;凝聚友谊,才会有温馨的集体;凝聚爱心,才会有和谐的社会;凝聚智慧和力量,才能够战胜困难,实现理想……请以“凝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1000之间。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3
填空题
1
语言表达
1
名句名篇默写
1
综合性学习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6,7,8-9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94字音  易误读常见字
20.65字形  常见易错字
30.85成语和熟语
二、填空题
40.85文学常识综合
三、语言表达
50.65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四、名句名篇默写
60.65名句名篇默写  词  其他句子默写
五、综合性学习
70.4文段综合  准确、鲜明、生动
六、诗歌鉴赏
8-90.4韩愈(768-824)  诗
七、文言文阅读
10-130.4文言实词  文言文翻译  历史事件类课外阅读
八、现代文阅读
14-180.4散文
19-230.4散文
九、作文
240.65全命题作文  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