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惠来县葵潭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广东 八年级 阶段练习 2020-01-03 388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1. 默写古诗词。
(1)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要避开喧嚣,不必归隐山林。精神超脱,也能进入幽静旷远之境,就像陶渊明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默写杜牧的《赤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1-0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来县葵潭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字词书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字词书写 | 容易(0.94)
2. 依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词语。
(1)它没有pó suō(       ) 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2)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 tăn dàng rú dĭ (            ),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3)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è zhì(        )的同情。
(4)他少年外出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chù mù shāng huái (       )自然情不能自已。
2020-01-0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来县葵潭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
B.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C.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D.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我,我一定鼎力相助
2020-01-03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来县葵潭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4. 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小学校长兑现诺言,当众亲吻小猪,以此教育鼓励学生。这一行为真的出乎该校绝大多数师生的意料之外。(“出乎……意料之外”改为“出乎……意料”)
B.2014年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无数中老年人感怀感动,它再次提醒人们:时间一去不复返,切忌不要蹉跎岁月。(删去“切忌”或“不要”)
C.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开通,使广大群众的许多困难得到了及时解决。如今,“12345,服务找政府”的理念已深入人心。(“通过”改成“由于”)
D.在学校开设的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制作”等课程。(删掉“尤其”或“更”)
2020-01-03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来县葵潭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5. 结合语境,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群芳争艳的花园,你只盼无愧地做花园里普通的一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朵,却能装扮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人生也就无悔了。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焉置土石/年九十
B.不若孀妻弱子/益其所不能
C.投渤海之尾/诉法律
D.聚而谋/斯是陋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甚矣,汝之不惠!
8.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讲的是愚公移山的原因。
B.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C.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2020-01-03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来县葵潭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易(0.8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②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④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始折旋疾(       )
(2)乃四胆落(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2)椎鼓径进
11.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
2020-01-03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来县葵潭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后面小题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       )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2.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动词恰当的是(   )
A.吊 缩 拉
B.攀 勾 搀
C.攀 缩 搀
D.吊 勾 扶
13.选文最后一句“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字用得好,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明理由。
14.“我”看到父亲艰难地爬上月台的样子,“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说说作者此时此刻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感受。
15.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扑扑衣上的泥土”是因为刚才爬月台时蹭了一身土,父亲喜欢洁净,所以扑扑身上的泥土以后心里就轻松了。
B.“泥土”照应了父亲爬月台的情节,“轻松”是因为买的橘子并不太重,父亲在暗示儿子自己并不累,是父亲一片爱子之心的自然流露。
C.“泥土”表明当时的环境很脏,“轻松”是说父亲为能给儿子买来橘子而感到心满意足,同时在暗示儿子自己并不累。
D.“泥土”照应了父亲爬月台的情节,“很轻松似的”说明不是真轻松,是说父亲为能给儿子买来橘子而感到内心满足,是父亲一片爱子之心的自然流露。
2020-01-03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来县葵潭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捕风者

彭家河

①我曾经想看到风的形状,可它形无定式来去无踪;我也曾想捕捉风的味道,可是,风静隐于虚无之中,风动,带来的却是他处的味道;我也曾琢磨过风的声音,才知道风本无声,只是有许多声音都被风一路带来又一路带走……

②在我离开农村进入小县城之后,仿佛进入一个听觉和味觉的荒漠。身处日益膨胀和来不及完善的城市,我成天浸泡在城市污秽的味道和繁杂的声音之中,只能独自怀念着风清气正的乡下时光。

③虽然风的形状不可看见,但是风经过之处,也总有从静到动的提示。草倒叶飞、云转幡动,这都是风在说它来了。可能风还在远处,我们就远远地发现了风的脚印。在乡下,如果站在木格的窗子背后,只要看到对面青山上的树在摇摆,山路上的雨衣在飘动,瓦房上的炊烟在扭腰,这些都是在说,那就是风。当然,居住在高高的电梯公寓,隔着双层的玻璃窗子,也只有那些粗壮烟囱上方的烟雾或者花花绿绿的商铺彩旗,在天空中写着“风”,如果没有这些烟囱或者旗子,应该是看不到风的身影的。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外云卷云舒,本是件简单的事,然而,要在城市灰蒙蒙的天底下看看云,实在是十分奢侈的想法。当然,在行色匆匆的人流中,没有谁会停下来静静看一会儿风的来去和风的大小,都是在奔波行走讨价还价的间隙,偶尔由鼻翼、肌肤、耳朵听闻风的踪迹。

④多年前的一个五月,我在农忙时节回到乡下,刚下过暴雨,溪里池里水都涨起来了。在那个雨过天晴的黄昏,我坐在青草地上乘凉,阵阵温和的晚风吹过,风中满载着布谷的歌唱、虫子的嘶鸣,还有牛的长调,我突然觉得,这样的五月,才算是完整或者完美的。之.后,我也时常回乡下去,更多的时候就在春节前后,等到天黑定了,山里山外全是静默的,偶尔有人家点燃一串鞭炮,响过之后,夜晚更显得寂静了。

⑤对于风中味道的触摸,主要依靠鼻翼,舌头无须过多参与。风中的味道,在乡下,更多的是花花草草传出的消息。当然,花要把消息告诉的不是人,而是那些远远近近的虫子,只不过让人也无意中捕获了。花的消息,风在以一种更加隐秘的方法传播,也是一种不可看见不可听闻的方式。因而,在乡下,一个人的嗅觉是十分灵敏的。

⑥村口人家的饭熟了,村尾的人都知道是些什么菜。如果是在饥饿的年代,就有不少无事的孩子过去串门了。如果闻见有腊肉的味道,那一定是家里来了远客;如果是酸菜红苕的味道,就不过去凑热闹了。每年端午,家家都会用新面蒸馒头,一大早,村子就全笼罩在一层淡淡的馒头香味中,虽然各家各户还把馒头扣在蒸笼里,但是只要鼻翼轻微动一下,就知道哪家的包子是肉馅的,哪家是菜馅的,还有哪家用的是洋槐花作瓢。

⑦乡下,风的味道不仅四季各异,而且一天之中也不断变换。早上凉,中午热,晚上冷。当然,如此简单的词语无力把乡村的风在纸上再现,或者将其描述得原汁原味。

封闭在厚厚的水泥墙里,百无聊赖地想到了乡下的风声和风味。风中遥远的声音和淡淡的味道,正如我刻骨的乡愁和莫名的悲伤。

(选自2016年1月1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6.请根据文意填空。
文中捕风者捕风的方式是多样的:通过草叶、云幡等物感知风的,通过一些动物和鞭炮捕获风的,还通过和食物来感受风的味道。
17.结合上下文,具体说说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
18.结合加点的文字,赏析下列句子。
当然,在行色匆匆的人流中,没有谁会停下来静静看一会儿风的来去和风的大小,都是在奔波行走讨价还价的间隙,偶尔由鼻翼、肌肤、耳朵听闻风的踪迹。
19.阅读④一⑥段,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笔下乡村的特点。
20.结合全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意。
封闭在厚厚的水泥墙里,百无聊赖地想到了乡下的风声和风味。风中遥远的声音和淡淡的味道,正如我刻骨的乡愁和莫名的悲伤。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1. 按要求作文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感恩父母,你将不再辜负他们的期望;感恩社会,你会轻轻扶起跌倒在地的老人;感恩人生,你将笑对狂风暴雨,笑迎天边那一抹美丽的彩虹。让我们一起学会感恩,收获别样的人生。


请仔细回味你成长经历中一件件你认为值得感恩的事情,撷取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幕,以“伴着        出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不得抄袭;3.字数600字左右; 4.不得出现真实人名、班级名、地名。
2020-01-03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来县葵潭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字词书写
1
选择题
2
语言表达
1
文言文阅读
2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二、字词书写
20.94根据拼音写汉字
三、选择题
30.94成语和熟语
40.85病句辨析与修改
四、语言表达
50.65仿写、续写、补写句子
五、文言文阅读
6-80.65寓言神话类课内阅读
9-110.85议论说理类课外阅读
六、现代文阅读
12-150.85朱自清(1898-1948)  散文
16-200.4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散文
七、作文
210.65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