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河南 八年级 期末 2020-01-15 29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绊(jī)             旋(wò)             怀(miǎn)             词夺理(qiǎng)
B.诚(qián)             日(yì)             缚(shù)             而至(zhǒng)
C.绕(yíng)             (yù)             (héng)       挑拨离(jiàn)
D.哽(yè)             (jìn)             纶(jīng)             怒不可(è)
2020-01-1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偏僻   吩咐   和言悦色   振耳欲聋
B.延安   检讨   历历在目   偷偷摸摸
C.眼框   喧哗   慢不经心   不知所措
D.浮燥   橄榄   穿流不息   天衣无缝
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B.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C.为了防止暴力恐怖案件不再发生,各地交通部门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D.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
选择题 | 适中(0.65)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正义》,《礼记》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是儒家经典之一。
B.《蒹葭》《关雎》均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C.“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都是为了表现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如《马说》,以议论为主,跟现在的杂文相似。
D.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描绘了潺潺的流水、青翠的藤蔓、悠闲的游鱼、清幽的竹林。全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愉悦心情。
2020-01-15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适中(0.65)
5.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虽有至道,弗学,______________。(《虽有佳肴》)
(3)中国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表现在不幸处境中依然孤高不驯,坚贞不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思。白居易《卖炭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实再现了卖炭翁的矛盾心理,表达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020-01-15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难(0.4)
6.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此时此刻,郊区海滨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每次回答都是:

“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请联系整部作品简要叙述“他”在成长过程中两次冲破“铁环”的经历。

四、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难(0.4)
7.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你的班级将开展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和,相应也。从口,禾声——《说文解字》

材料二:“和”字属于通俗字体,本来应是清末名人翁同龢的那个“龢”字,这个字极妙:左边是一间屋子,里面悬有三口编钟——古来“三”即代表多也,所以那是一组编钟“象形”而不是“三张嘴”,因为下面是一个排箫:这分明表示音乐合奏——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此古圣人之妙思也。

(周汝昌《和谐之思》)

材料三:公元前33年,昭君为了汉匈两族的团结友好,请求出行,充当西汉的“和亲使者”,出嫁到塞北,担负起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政治使命,为民族友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请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内容可推测“和”的本义是__________我们现在赋予“和”__________的意义,与“和”相关的成语有_______。
(3)阅读材料三,了解昭君出塞的故事,写下你的阅读感受。
2020-01-15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鼓神

①那一年冬天,我流落到陕西省略阳县。这里地处秦岭腹地,山高坡陡民穷,是李白为之嗟吁的蜀道第一关,我流连在这里,贩点山货倒点野味,甚是凄惶可怜,甚至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作归乡的打算。

②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鞭炮声鼓锣声从街巷小院传来,听得人心烦意乱,我裹掖着衣服离开县城走向一个熟悉的小山村,这里也在操练鼓锣作春节上街游行的准备,既然躲不掉就留下来听听吧。于是我就混在一帮老头婆姨姑娘小孩子中间看着坝中十来个中青年汉子把鼓锣敲得震天价响。

③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创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这气氛使我这个异乡人感到更加的凄惶悲苦孤独孑孑,我准备悄悄地离开,正在这时,敲打大鼓的壮汉把双槌一收,抹一下额上的汗水,用眼光把人群扫了一遍,最后目光定在我身边的一个瘦老头身上,说:“张伯,你来玩一把。”别,别……”,这个叫张伯的老头既瘦弱又邋遢,穿着一件破旧的黑布棉袄,双手藏在袖筒中甚是羞慈地直往后退,我感到他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但姑娘熄妇们却揪住他往前推搡说:“鼓神,来一个!”打鼓的汉子一脸虔诚地把有如婴儿手臂粗的双槌直往他面前送,那些打小鼓腰鼓铜锣铜钹的后生们也满脸殷殷地望着他。

④我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我等着往下看,他感到是再也推辞不掉了。布满皱纹和胡茬的脸上突然焕发出一股豪气,只见他把棉袄脱下来扔到一旁,走到大鼓前,就在他将双槌握在手中的时候,一个我不敢相信的奇迹出现了,一个在黄土中长大的像黄一般平凡的汉子忽然间像天神似的项天立地般站在了大家面前。他的眼睛充满光辉,脸上透出神圣,手臂像钢棍一样坚强起来,在轻轻地敲打了鼓沿几下后,双臂猛一挥,一声石破天惊的巨响倏地刺进了我的耳膜和心脏,接着小鼓铜锣一起轰鸣,一股原始混沌的神秘冲动和古老意念的混乱音符猛地从地底蹿出来通过双脚直抵进了我的心中,使我有了一种脱胎换骨般的剧痛的快感。

⑤我像被魔语诅咒了似的,双目紧盯着他,只见他急鼓慢鼓,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鸟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升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

⑥就在敲击出的声声鼓鸣中,我似乎听到了天庭的意志,大地的精神,男人的粗矿,女人的矫娉,还有生命,婴儿落地开始的生命,老人撒手西去的生命……这些奇妙的幻象在锣鼓声交织而成的音韵的罗网中不断地冲突,纠缠,呼啸,狂乱……它们似在演绎着生命,似在点拨着生命,似在操纵着人类奔向精神将要达及的终点……

⑦我站在这群肃立的山民之间,观看眼前出现的不可思议的奇迹,大鼓在响,小鼓在响,铜锣铜钱铿铿锵锵,而指挥这支创造奇迹的鼓队的老人他已不再是一个蔫耷汉,而是一个飘逸的精灵!一串神秘的符号!一团无形的罡声!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人在其中,而他,这个人中的英杰此时就代表着人类在立地项天!我惊愕了,世上竟有着这样的声音,我醒悟了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我从人群中慢慢地退了出来,充满敬意地望着他们。我想我该回家过年了。

8.“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作归乡的打算”的我,后来又为什么觉得“该回家过年了”?
9.本文语言极富表现力,请结合第⑤段中的划线句子加以赏析。
10.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鼓神”“神”在哪里。
11.文中的“鼓神”给人极强的冲击力。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将“鼓神”这一形象写得生动感人的。
2020-01-0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地球将会变得有多热

①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称,2015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随后,科学家又表示,2016年将会是历史上最热的一年。自有记录以来,世界十大最热年都发生在1998年之后,8个在2005年之后,其中,2011~2015年是历史上最热的5年。就目前而言,地球的温度似乎一直在上升,地球究竟能变得有多热?人类应当如何止地球变热的加剧呢?

②地球变热的原因是温室效应。纵观地球46亿年的历史,它经历了无数次温度波动,但最终总能回归到大约相同的温度范围,这是因为它存在控制自身温度的机制。其中一个关键机制就是温室效应。空气中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甲烷和水蒸气,会围困来自太阳的辐射,就像一个隔热层包裹着地球。没有温室效应,地球平均温度将低达-18℃,地表将覆盖冰,我们所知的生命将无法存活。

③很明显,温室效应是个好现象,但它也可能过犹不及。在地球上人类存在的时间非常短,然而我们却成为地球气候变化最重要的驱动因素。通过燃烧化石燃料和砍伐树木,我们向大气层释放了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在2000~2010年的10年间,我们释放二氧化碳的速率已经超过了前10年的4倍,且这种上升趋势并没有任何逆转的迹象

④过多的碳排放,将对气候带来什么影响呢?科学家们建立了电脑模型模拟地球气候变化,这些模型可以估计当释放了特定量的温室气体,气候所发生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如果温室气体释放量像过去50年一样继续上升,那么到本世纪中叶,地球温度将比工业化前高出1.5℃,到本世纪末,地球温度将比工业化前高出4℃。

⑤地球持变热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全球气温上升1℃,不少林荫、田野就会变成干枯的荒漠;增加2℃,众多珊瑚礁就会消失;升温3℃,夏季时北极圈将失去积雪,亚马逊雨林会逐渐枯萎;提高4℃,威尼斯等沿海城市将被宪全淹没……英国《自然》杂志曾刊文称,到2100年,地球可能至少升温4℃.对人类来说,2℃是地球升温的“警戒线”,4℃则会是“灾难性的”。

⑥目前,人类主要的精力,毫无疑问是用在如何阻止地球变热的加剧上。国际社会已经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降低二氧化碳含量的两大途径:工业上直接减排和森林碳汇间接减排,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约储存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与工业直接减排相比,森林碳汇间接减排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更具经济可行性和现实操作性,许多国家已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12.文章④—⑥段说明了哪些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3.文章第①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14.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在2000~2010年的10年间,我们释放二氧化碳的速率已经超过了前10年的4倍且这种上升趋势并没有任何递转的迹象。
15.下面句子摘自第③段,句中加点字“最”能否删掉,为什么?
我们却成为地球气候变化重要的驱动因素。
2020-01-15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1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外人                    悉:全,都
B.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C.不独其子             子:以……为子
D.盗窃乱而不作                    贼:偷东西的人
17.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8.【甲文】的“世外桃源”与【乙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
19.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2020-01-15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七、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0.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1.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较难(0.4)
22. 放进习惯里的事情,才是可以做好的事情;放进习惯里的快乐才是长久的快乐。任何决定都需要有一个习惯来加持,没有变成习惯的决定,都是无效的决定。请以“看我漂亮的坚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2020-01-08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美好的期盼。我们期盼学业的成功与进步,彼此的理解与宽容,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请以“期盼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2020-01-1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4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1
综合性学习
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字音
20.65字形
3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40.65文学常识综合
二、名句名篇默写
50.6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三、名著阅读
60.4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四、综合性学习
70.4成语和熟语  简明、连贯、得体  准确、鲜明、生动  宣传标语
五、现代文阅读
8-110.4散文
12-150.4事理说明文
六、文言文阅读
16-190.4陶渊明(365-427)  议论说理类对比阅读
七、诗歌鉴赏
20-210.65
八、作文
220.4全命题作文
230.4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