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九年级调研语文试题(二)
青海 九年级 模拟预测 2020-05-16 33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发(juán)     黑(lí)     塌(tān)     咄逼人(duó)
B.言(zhēn)     红(yīn)   劲(qiú)     不绝(yì)
C.骗(kuānɡ)   (yú)     然(piān)   手蹑脚(niè)
D.然(mù)        睨(pì)     (xùn)     气冲牛(dǒu)
2020-05-1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九年级调研语文试题(二)
选择题 | 容易(0.94)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密匝匝   强词夺理   眼花缭乱   轻歌漫舞
B.汗涔涔   宾宾有礼   胸有成竹   自曝自弃
C.乱篷篷   微不足道   心旷神怡   消声匿迹
D.孤零零   抽丝剥茧   以身作则   旁逸斜出
2020-05-1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九年级调研语文试题(二)
选择题 | 较易(0.85)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5月,湟水河畔绿柳含烟、碧草如茵、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
B.一个人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
C.心脏设备设计公司的专家3D打印出一种用于心脏手术的工具,这种工具能在术后帮助医生将组织自动缝合在一起,并能做到天衣无缝
D.广场上音乐响起,老人们轻快起舞,沉浸在天伦之乐的喜悦中。
2020-05-1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九年级调研语文试题(二)
选择题 | 较易(0.85)
4. 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期“有源书院讲座”的听众,除西宁教师外,还有海东、海西等外地教师也参与其中。(在“听众”前加“教师”二字。)
B.在假期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去掉“防止”或“不要”。)
C.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删去“随着”或“使”。)
D.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并深入研究。(将“解决问题”和“深入研究”调换位置。)
2020-05-1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九年级调研语文试题(二)
选择题 | 适中(0.65)
5. 给下列新闻拟写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本报讯(记者董慧)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响应国家“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号召,鼓励青年尤其是新兴领域青年养成良好阅读的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听好书,写好书。4月21日,团省委在西宁举办“新时代·新悦读”世界阅读日主题活动。来自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西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的500余名青年参与了本次活动。

伴随着青春激扬的歌声,活动以快闪的形式拉开序幕。青年代表们纷纷写下各自的阅读心得,将推荐书目粘贴在中国地图上,共享读书时光。各行业青年代表用自己行业精神的话语,用阅读带来的美好生活为主题,讴歌五四新青年的风采,弘扬五四青年精神。青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与观众倾情互动,并在现场朗诵诗歌,分享读书体验、成长励志故事。

(《青海日报》2019年4月22日 有改动)

A.西宁举办“新时代·新悦读”世界阅读日主题活动
B.500余名青年参与世界阅读日主题活动
C.团省委举办世界阅读日主题活动
D.青海青年纪念五四运动、共享读书时光
2020-05-1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九年级调研语文试题(二)
选择题 | 较易(0.85)
6. 下列各项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朝花夕拾》,散文集《野草》,散文诗集《热风》和杂文集《坟》《且介亭杂文》等。
C.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作品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D.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写有《陋室铭》;表,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如诸葛亮写有《出师表》。
2020-05-1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九年级调研语文试题(二)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7. 诗文默写。
(1)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2)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3)乐府诗《十五从军征》中乡人的答语道出亲人都已离世的悲惨现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两则典故借历史人物忽受重用的事实,表达了自己希望重新得到任用的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庄子在《北冥有鱼》中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5-1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九年级调研语文试题(二)

三、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8. 综合性学习。
你校开展“我和青春有一个约会”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设计】
学校将围绕“我和青春有一个约会”的主题举行系列活动,已设计出“活动一”和“活动二”,请你再设计出“活动三”。
活动一:举行“青春最美”演讲比赛
活动二:举行“我的青春”征文比赛
活动三:        
(2)【偶像介绍】
偶像是成长的心灵力量。下面三个人物都是同学们心中的青春偶像。请选择其中一个,参照示例从人物所处的时代、人物的精神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备选人物:①苏轼       ②文天祥       ③邓稼先
示例:袁隆平——当代科学家,虽屡遭打击但依然坚持理想,用一颗颗杂交水稻种子诠释了孜孜以求的爱国精神。
2020-05-1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九年级调研语文试题(二)

四、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9. “五一”小长假期间,李明的爸爸驾车带全家去贵德赏花,但刚上高速公路就遭遇堵车,爸爸不停地按喇叭,显得很急躁,妈妈喋喋不休地大声抱怨。假如你是李明,该怎样劝说他们呢?
2020-05-1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九年级调研语文试题(二)

五、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词的上片“____”(限2个字)间接点明季节。
1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2020-05-16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九年级调研语文试题(二)

六、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阅读《河中石兽》,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纪昀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山门于河______
(2)必于石下迎水处沙为坎穴______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1)一老河兵闻______
(2)其反激______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一句。
15.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寺僧和讲学家各犯了什么错误?
16.你从文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15字以内)
2020-05-12更新 | 2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九年级调研语文试题(二)

七、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苏州园林》,回答问题。

苏州园林

叶圣陶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⑦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⑧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⑩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17.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
18.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图案画”和“美术画”有什么区别?)
19.第④段“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中的“假山”和“池沼”顺序可否颠倒?
20.第⑤段“这是不足取的”一句中的“这”指代了什么内容?
21.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2020-05-1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九年级调研语文试题(二)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问题。

成事与成功

孙道荣

①一个小孩儿,连滚带爬,跌跌撞撞,蹒跚学步。最后,他终于学会走路了。

②一个半身不遂的人,装了假肢,咬着牙,忍着剧痛,克服种种艰难,最终重新站立了起来,再次学会了走路。

③前者叫成事,后者为成功。

④成事与成功有什么区别?在我看来,大凡迟早能做成的事,虽然途中也有困难,亦靠努力,那都是成事,事情终于做成了。而需坚定的信念,不懈的追求,甚而耗尽毕生心血的,才敢叫成功。

⑤很多时候,我们说的成功,只是成事。

⑥一个孩子,考了所好学校,固然不易。但他成功了吗?我看未必,他前面的路还长着呢,他最终能不能成材还两说着呢,怎么现在就能叫成功?这只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小步,只是圆了一个愿望,只是做成了一件事而已,虽然这件事可能有很多孩子未能做成。

⑦一个职员,加班熬点,终于将手头一堆杂乱无章的工作做完了。这当然也不能叫成功,它只说明,他付出了,他努力了,他最终也做成了。如果换做别人,也许要花更多的时间,费更多的精力,但总归是可以完成的、达到的。

⑧一个生意人,费尽口舌,想尽办法,几经蹉跎,终于谈成了一笔大买卖,可预见的利润相当可观。这算不算成功?当然不是,他只是做成了一笔买卖,做成了一件事,无论这买卖有多大。

⑨我们经常沾沾自喜"成功"的,往往都只是做成了类似的一件件事。

⑩当然,成事并不容易。不是什么事你想做就能做,也不是什么事你想做就能做得了,更不是什么事你做了就一定能做成。我们的一生中,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你做了,而且是很努力地去做了,却没有做成。

⑪就像你做成了一件事,并不能就叫成功一样,一件事,千辛万苦而没有做成,也并不意味着你失败,它只说明,你没有做成这件事。我们的很多挫败感,来源往往就是一件事的成败。如果一件事做砸了,就以为自己失败了,因而心灰意懒,一蹶不振,那你就真的离失败的人生不远了。

⑫一件事的成与不成,甚而很多件事的成与不成,都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任何一个人,一辈子都能做成很多很多事,有小事,也有大事,但他未必就是成功的。反之,一个人一辈子也会做不成很多很多事,跌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跟头,但他执着于自己的信念,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锲而不舍地努力,纵然最终他未能如愿,他的人生也未必就是失败的。

⑬把做成了一件事就当成成功的人,很容易满足,这没什么不好,人生需要一些小安慰。但这样的人,也很容易受伤,一旦在某件事上受挫,就可能颓废,看不到未来。最终能走向成功殿堂的人,一定不以一事论成败,不以      不以      不以一利计得失。他们怀揣理想信念,坚定,执着,淡泊名利,砥砺前行。

⑭也未必是做大事的人,才配叫成功。芸芸众生,无名小卒,一辈子也可能没机会遇上一件惊心动魄的大事,我们遇到的,我们所做的,可能都是些芝麻粒大的小事,我们甚至也没有什么远大崇高的理想,我们就永远也无法成功了吗?当然不。我觉得,一个人,能把一件哪怕是再小的事,不但做成了,而且做到了完美,达到了极致,他就是一个成功者。

⑮成事容易,成功难。正因为这一点,我们才需要不断修正自己,不浮躁,不气馁,不妥协,努力成事,梦想成功。

(略有改动)

2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3.从本文看,成事与成功有何区别?
24.文章⑥⑦⑧三段都是事实论据,能否删掉一个?为什么?
25.文章第⑫段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6.阅读第⑬段,根据语境将以下句子补写完整,做到前后句式相同,内容相符。
最终能走向成功殿堂的人,一定不以一事论成败,不以______,不以______,不以一利计得失。
27.文章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
2020-05-1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九年级调研语文试题(二)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28. 以“初三,和 同行”为题,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作文。
要求:(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内容充实,语言通顺,卷面整洁,不得抄袭、套作。(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020-05-1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九年级调研语文试题(二)
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9.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由蝌蚪到青蛙,褪掉尾巴,才能长大。从蝌蚪到青蛙,可能转身并不需要华丽,但一定需要彻底。即使能生活在岸上,也不要永远留在岸上。即使能生活在水里,也不要永远留在水里。冬天来了,它也需要蜷伏一个冬季,但春天来了,它一定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级等。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5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6
名句名篇默写
1
综合性学习
1
语言表达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94字音
20.94字形
30.85成语和熟语
40.85病句辨析与修改
50.65新闻
60.85文学常识综合  文化常识综合
二、名句名篇默写
7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综合性学习
80.65文段综合
四、语言表达
90.65劝说词
五、诗歌鉴赏
10-110.65范仲淹(989-1052)  词
六、文言文阅读
12-160.65小说类课内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17-210.65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22-270.4杂文
八、作文
280.65半命题作文
290.65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