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 七年级 期末 2021-01-24 41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1. 默写
(1)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秋词》(其一))
(3)_________,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
(4)三军可夺帅也,______。(《子罕》)
2021-01-1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诗仙”__,诗中“杨花”是指___
3.这首诗的第一句写到“杨花”“子规”,有什么作用?
2021-01-18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项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狼》选自《____》,作者是__朝的蒲松龄。
5.解释下列加点词
(1)行甚远(     )
(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6.翻译下面句子。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7.下列句子中,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是(     
A.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2021-01-18更新 | 343次组卷 | 5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辽阳妇拒贼

辽阳东山,虏人剽掠至一家,男子俱不在,在者惟三四妇人耳。虏不知虚实,不敢入其室,於院中以弓矢恐之。室中两妇引绳,一妇安矢于绳,自窗绷而射之。数矢,贼犹不退。矢竭矣,乃大声诡呼曰:“取箭来!”自棚上以麻秸一束掷之地,作矢声。贼惊曰:“彼失多如是,不易制也。”遂退去。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不敢其室(     )
(2)遂退(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矢竭矣,乃大声诡呼曰:“取箭来!”
10.贼为什么会认为“彼矢多如是”?
11.这则故事给你一个什么启示?
2021-01-18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易(0.85)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细菌发电前景广阔

(1)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2)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物,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3)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4)现在,每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5)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杆菌来发电的,而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12.本文第(2)至(4)段运用的说明顺序是__(A.空间顺序B、时间顺序C、逻辑顺序),依据是_________
13.第(2)段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14.第(5)段加点的大约能否删掉?为什么?
15.“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细读全文,“细菌发电”有哪些优势?
(1)______________
(2)绿色环保(即不污染环境)
(3)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故乡遍地冬阳

(1)一个人离故乡越远,他的心离故乡越近。

(2)其实我走得并不远,乘上车,几个小时就能回到那里。初冬,我赶到那里讲课,夜里我在一个幽静恬淡的镇子里穿过,浮躁的内心一下子便沉淀下来。离开的时候,车子缓缓穿越一片丘陵,不时有几簇杂树闪现出来。后来,闪出了一轮夕阳。它淡白、清朗,静静地挂在田埂的上头,看上去更像一轮明月。在其中,有一两头牛安静地嚼着干草。小时候,这样的情景常常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带着两个弟弟,走在冬阳下的乡间,一路上饿着肚子,一边背诵课堂上学来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冬阳的暖意是很容易被风抄走的,实在冷了,我会带着弟弟面对阳光,在草垛下面安稳一会儿,等脸上和胸脯被晒热了再赶路。有一次我试探着把手抚在牛身上,发现那上面是很热的。牛的嘴巴嚼着干草,身子一动不动,它婚热了我那双冰凉的手。

(3)这是哪年冬天的事情,已经记不得了。我只记得,那时候弟弟们很小,奶奶还活着,妈妈做老师,爸爸经营着一个不大的小旅社。我呢,读着《水浒》,惆怅地看着冬日灰白的天空,预想着自己的将来。

(4)爸爸的小旅社时好时坏,妈妈也把精力牵扯进来。一年冬天,妈妈陪爸爸去四平,购买什么东西记不得了,大概是与生意或翻修围墙有关吧。早上出去的,说下午回来。我们三兄弟度过了快乐的上午。冬阳一偏西,他们还没回来,我们便不安起来。我想到几天前的车祸,心里焦虑起来。熬了很长时间,我几乎确定他们出了意外,不过还是安慰两个弟弟,说他们在路上了,一定翻过东边公路的陡坡了,再有十分钟就到家了。最小的弟弟几次出去张望,都垂头丧气地回来。两个十分钟过去以后,我们兄弟三个同时跑出屋子,站在院子里,准备一直等下去了。我返身回去,给两个弟弟取来帽子和手套。冬阳惨淡,再也无法温暖我们冰冷的预感。我开始设想着如何带大两个弟弟,把最小的弟弟送给姥姥家寄养更好些……我的计划刚刚成形,爸爸妈妈蹬着自行车在公路上露头了。刷地,撕烂了那张完美却悲惨的"图纸",冬阳也灿烂起来,烘烤着全家人冰凉的脸。

(5)还有一个冬天,奶奶大概跟妈妈不愉快了,执意要去伯父家过年。我扑开门追出去,在一片林子外面追上了奶奶。我站在奶奶面前哭了,不让她走。奶奶也哭了,让我过几天去伯父家吃猪肉。记不住为什么了,那年我好像没有去伯父家吃肉。春天的时候爸爸妈妈去伯父家接奶奶,奶奶回来了,脸红扑扑的,胖了。我的两个弟弟高兴得脸上也红扑扑的。我呢,一个劲问她为什么才回来。奶奶说想这三个孙子啦。全家都高兴起来。

(6)后来,小旅社经营惨淡,爸爸关闭了它。营口的两个伯父帮我们搬到了辽南,奶奶一直跟我们生活在一起。前天晚上我梦见奶奶的耳朵聋了,醒了的时候我才知道是做梦,心里还是阴郁着:在梦里,奶奶耳朵聋了,可毕竟是活着的。奶奶离开我们已经六年了,她被埋在故乡的一片林子外面,在那里,她天天能看见淡白清朗的冬阳。

(7)“天气预报”说明天将有一场大风雪遍布辽宁。期盼这场大风雪把我和故乡连成一片,期盼大雪能在奶奶身上盖一床厚厚的大被。她暖和了,我就不冷了。

(8)更期盼,第二天冬阳继续照耀故乡。

16.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1)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1)内容:_______________
(2)结构: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第(2)段,概括“冬阳”的特点。
18.第(2)段划线句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
19.第(4)段划线句,加点的“撕烂”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20.根据文意,理解“冬阳”在文中的内涵。
21.文章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2021-01-18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某地50多名志愿者利用早晨上班高峰时间在城市10多个交通路口参与维护交通秩序的活动。经过现场观察,大家发现一些路段的非机动车辆和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比较多,需要加大治理力度。志愿者们呼吁全社会都参与“文明出行”的活动。你校积极响应,准备组织系列活动。
22.请你为本次活动撰写一条活动标语。
23.学校将召开一个动员大会,如果你被选为主持人,你的开场白是:
2021-01-18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4. 刻在内心深处的名字
注:文中的校名、真实的师生名字用A、B、C代替。
提示和要求:(1)600字左右。(2)写出真情实感,有具体的内容。(3)注意作文的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2021-01-1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2
现代文阅读
2
综合性学习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94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二、诗歌鉴赏
2-30.65李白(701-762)  诗
三、文言文阅读
4-70.65蒲松龄(1640-1715)  小说类课内阅读
8-110.65小说类课外阅读
四、现代文阅读
12-150.85事理说明文
16-210.4散文
五、综合性学习
22-230.65宣传标语  开场白/结束语
六、作文
24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