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1年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九年级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贵州 九年级 三模 2021-06-06 9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毕节,贵州省下辖地级市,位于贵州西北部,贵州金三角之一,乌蒙山腹地,川、滇、黔之锁钥,扼滇楚之咽喉,控巴蜀之门户,长江珠江之屏嶂,西邻云南,北接四川,是乌江、北盘江、赤水河发源地,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历史文化灿烂、资源富集、神奇秀美、三省通衢、红星闪耀的地方。

毕节是古夜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中国南方古人类文化发详地。毕节风光景色旖,被誉为“洞天福地”、“花海鹤乡”、“避暑天堂”……等美誉;毕节气候清凉宜人,是避暑旅游城市观测点。毕节是三省红都,长江以南最后一块革命根据地,沉重历史文化,在全国都具有唯一性。

1.请给加点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     )       旖nǐ(     )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______”改为“______   ②“______”改为“______
3.文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腹地B.发源C.灿烂D.沉重
4.文段中四处标点(见角标①②③④),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①B.②C.③D.④
2021-06-06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九年级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容易(0.9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A.炊烟是不分彼此的B.每到亭午日暮,或者晨光熹微,炊烟都会在家家户户的烟囱上轻轻巧巧地蹿出来。这时候无论家宅广阔还是茅檐草舍,无论炊烟出来的渠道是敞亮的琉璃瓦烟囱还是泥坏堆砌的小筒,都不影响大家彼此温柔地打着招呼,然后炊烟融洽地汇聚到一起,变成一抹轻柔的云,低低地飘在村庄的上空。C.炊烟是不记仇的,就像村里的乡亲,虽然彼此偶尔会有一些口角,但是情绪从来不会隔夜D.早晨起来烧火的时你招呼我一声,我打趣你一句,情绪很快便随着柴火进了灶膛,一把火烧过,就随着烟气袅无踪迹了。_________在炊烟的呼唤下,人们或者行走,或者“突突”地开着蹦蹦车,从山间、田里、河畔顺着村道走回来,炊烟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

5.画波浪线A、B、C、D四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AB.BC.CD.D
6.在横线上续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时候,村子终于脱去了如纱般的睡衣,彻彻底底清醒了过来。
②跳脱的鸡,蹒跚的鸭,稳重的牛,以及乱窜的猪狗,上学的雅子,劳作的大人,都在彰显着村庄的活力,生机盎然又醉人眼目。
③而黄昏的炊烟,又有一种别样的艳丽。红彤彤的夕阳给小村镀了一层金边,这个时候,从错落有致的房顶袅袅升起丝丝缕缕,在晚霞的照射下,缭绕在炊烟里的小村落,升腾着一种朴实,一种单纯,这烟就像这越发落寞的村落,古朴、恬静、温暖。
④炊烟是农村最美的一张名片。
⑤薄雾轻笼的早晨,一根根或细长或短粗的烟囱里,冒出淡淡蓝蓝的细腻烟雾,这烟雾一缕一缕地汇聚起来,弥漫在农家小院的房舍屋檐上,萦绕在原野的庄稼树木上,更笼罩在整个村子的上空,凝结成一片小云,小村仿若仙境。
⑥风吹过,这些仿佛蜃气好像雾霭的轻烟渐淡,最后消散无踪。
A.①②③④⑤⑥B.④⑤⑥①②③C.④②③⑤①⑥D.①④⑤②③⑥
2021-06-0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九年级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二、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真题
春节期间,全国人民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当中,请你也参与以“疫情在前,共克时难”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面小题。
【我读报,我直播】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于2月5日下午,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指出,要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材料二: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这次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制定周密方案,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对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防控工作正有力地开展,各项措施正有力地推进,举国上下凝聚起共同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材料三:

此次抽组的医疗力量来自全军不同的医疗单位,其中联勤保障部队所医院抽组950人,先期抵达的陆军军医大学、海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450人纳入统一编组。此外,从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抽红15名专家组成联合专家组,现场指导医院疫情防控工作。

据了解,医护人员中有不少人曾参加小汤山医院抗击非典任务,以及援助塞拉利昂、利比亚抗击埃博拉疫情任务,具有丰富的传染病救治经验。

7.阅读以上三则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信息。
【我志愿,我行动】
8.你参加所在社区举办的抗击疫情志愿者活动时,一位阿姨要强行出小区,她既拒绝戴口罩,又不配合做登记,你该怎么劝说她?
【我巧思,我妙作】
9.你所在的校团委在线上举办“封城不封爱,一起过难关”征文活动。要求:讲述你的故事,表达你的心声,传递你的祝福。你打算怎样写?请写出你不一样的构思。
2020-07-20更新 | 340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10. 默写
(1)潮平两岸阔,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月下飞天镜,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3)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4)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5)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新奇的比喻,将残酷严寒的冬天写的奇丽壮美,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6)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
(7)人们常常用《望岳》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来激励年轻人要有勇于挑战困难,胸怀雄视一切的气概。
2021-06-0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九年级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论述类文本阅读

拐弯

①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当被人问起他的长寿秘诀时,说:“凡事要想得开,想不开就拐个弯。”

②从每个人成长的轨迹来看,人生天地间,路路九曲弯,从来没有笔直的。有人说,人在前进的路上就是两件事——前进和拐弯。前进需要勇气,拐弯需要智慧。爱因斯坦曾说:“人的最高本领是适应客观条件的能力。”达尔文说得更透彻:“适者生存。”他们所说的“适”,就是适应、顺应,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会“拐弯”。不仅在西方人眼中生命需要拐弯,中国古人亦有类似的认识。陆游也曾说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由此可见,拐弯在人生的字典里是个关键词,由于每个人对这个词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不同,就出现了愿不愿、会不会、善不善拐弯的多种情形,由此就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演绎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我想如果把拐弯用英文大写的字母来表示,可分出若干种类型。

③一是把拐弯用字母“V”来表示。不仅形象上非常传神,而且真正表达了拐弯的意义;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拐弯,而是一种迂回型的拐弯,是形退实进。左边的一半,代表向下;右边的一半,代表向上。从左边的趋势来说,本应向下,但到底部终止了,又改为向上。这是一种消极状态向积极状态的转折。许多人和事都是这样由挫折走向成功的。北大著名教授季羡林,“文革”时被勒令守楼听电话。这对别人来说可能是无法忍受的屈辱,可季老却在困境中发现了有利因素,利用三年看大门的时间,翻译了280万字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这一宏篇巨著,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建起了一座丰碑。

④二是把拐弯用字母“N”来表示。这种拐弯和“V”有点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它表示人们按既定的道路和方向前进时,原路走不通了,必须拐弯,但这个弯不是返回原来的起点,而是扔到一个新的落脚点上,从而在新的领域获得新的发展。人在一生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不幸。关键在于你是否学会了拐弯。只要你在心里拐个弯,就会路随心转、超越自我,开创新天地。红极一时的影星克里斯朵夫·李维在一次马术比赛中意外坠落,成了一个高位截瘫者。他一度绝望过,也曾想就此了结生命,但在挫折面前,他最终选择了拐弯,以轮椅代步,当起了导演。他导演的影片还获得了金球奖。他还坚持用牙咬着笔,写出了他人生的第一部书《依然是我》,后来这部书还成为畅销书。

⑤三是把拐弯用字母“W”来表示。这说明人生前进的道路上弯很多,并不是拐一两次弯就能到达人生终点的,而是要经过多次拐弯的锻炼,经历多次挫折的磨练,经受多次失败的考验。一些伟人、名人成长的轨迹,就雄辩地证明了他们正是在不断拐弯中前进,从而获得成功的。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推行“三民主义”,虽多次失败,但矢志不渝,终于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两院院士王选一生经历了八次选择,也就是八次拐弯,终于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一场技术革命,被誉为“当代毕昇”。

⑥周老的“拐弯”说,是他百岁养生经验的总结,也是转换思路的小方法,更是指引人生方向的大智慧!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2.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什么作用?
13.请简要写出本文的论证思路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文学类文本阅读

①“梨花风起正清明”,又是一年清明到,风一起,梨花便纷纷从枝头落下,簌簌有声。顷刻间就白了地面,白了人间。

②外公过世已经十余年了,至今我仍会经常想起他。

③小时候,我是一个十足的“跟屁虫”,成天不是粘着外婆,就是跟着外公。偶尔我也会随着他们一起插秧,但总是插得横七竖八,能不能成活都充满了悬念。但外公从来不说什么,任由我随意发挥。即使有路过的乡亲提醒说:“这样插秧怎么可以,影响收成啊!”外公也权当没听见。

④外公是个退伍军人,平日里话很少,有时他一天下来所说的话,扳扳手指都能数得过来。他就像一头老黄牛,吃得了苦,受得了累,整天在地里忙活。那时我们吃的花生、毛豆、蚕豆、苋菜……但凡餐桌上能见到的蔬菜,基本都是外公自家种的。小时候,我最爱跟着外公去田间地头。在那里,我看到了春天的第一只蝌蚪,听到了夏天的第一声蛙鸣,捡起了收获时节的第一颗花生……在那片天然的乐园里,连泥土的气息都是那么清新芬芳。

⑤除了种地,外公还特别喜欢看戏。只要不是农忙时节,但凡本村或邻村来了戏班子唱戏,他都会欣然前去,一次不落。外公看戏,有时也会带上我。那时候我并不明白戏台上“咿咿呀呀”唱的都是些什么,并不了解其中的趣味所在。而外公每次都津津有味地看到散场才离开,当我问他戏曲的内容时,他才会简单地解释两句。那时一台戏结束时,很多观众都会往台边预置的篮子里投钱。我问外公,为什么散戏时,大家要往台上撒钱呢?外公说,那些演员出来讨生活不容易,挣些钱全凭乡亲们捧场。与很多观众不同,外公在散戏时总是走到台边轻轻地将钱放入篮子,从来不胡乱抛掷。

⑥后来,彩色电视在乡村普及起来,戏班进村的次数就少了。外公感慨地说:“电视的画面精致是精致,可是没有现场看戏的气氛和感觉。”每当这时,他便会讲传统戏文给我听,像锡剧《珍珠塔》“方卿见姑娘”选段便是我从外公那里听来的。很多年以后,当我跟外婆说起这些往事时,她都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外公从不曾同她分享过,她自然也想象不到一个不苟言笑、沉默寡语的老头子是如何酣畅快意地对孙辈讲戏。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乏这样的人,看似少言寡语、不喜言谈,但爱和喜好在他们的心中滋养了一大片美丽的花园,如果时机得当,多姿的花朵还会出人意料地开出园外。

⑦在漫长的一生里,我们每个人都会走过无数条路,但总有一条路是我们记忆和情感的归宿。从外婆家去公交车站的那条路,我已记不清走过多少次了。每次我离开外婆家时,外公都坚持要送我。短短的一段路,外公静静地推着自行车,与我同行。一路无言,但我的心里却是温暖且湿润的。后来,外公的身体越来越差,但他仍执意送我。明明推车的动作越来越迟钝,他却还是慢慢地随我走完去往车站的那条路。

⑧外公过世时,我尚在外地读大学。外婆怕影响我学习,便叮嘱家里人说:“阿毅离得那么远,就不要告诉他了。”所以我连外公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当我放假回家得知这个消息后,眼前像20年积攒的梨花同时飘落般,一片雪白。那一刻,我多么希望时光可以倒流,让我再看外公最后一眼。可是人生的路,并没有返程票。

⑨窗外,繁茂雪白的梨花不断地撕扯着我的记忆。我发现自己还有好多话想要说,却不知该如何继续。这一刻,我已被回忆吞没。

⑩外公,您看那人间四月正梨花似雪……

14.选文中哪几件事体现了外公对我的爱?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15.结合具体语境,从修辞角度品析选文第④段中画横线句子。
16.分析选文第⑥段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17.选文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18.选文中的外公是个怎样的人?
2021-06-0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九年级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