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70 题号:10132345
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补丁

①一天,儿子出去玩时,一双牛仔磨砂鞋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他回家后递给我说:“妈妈,扔了吧。”我默默地接过那双鞋,那是我花了280元买的,穿了还不到一周,我能不心疼吗?②我拿着鞋来到小区门口的鞋摊前,老师傅和善地接过鞋子说:“让我试试吧,兴许能补好。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想给这两只鞋都打上补丁,这样对称一些,而且更好看些。”看来,也只好这样了,我放下鞋子走了。

③过了几天,我去取鞋。果然,另一只鞋子也被刻意地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用粗粗的麻绳一左一右地缝合起来,裂缝呈树枝状,针脚也有些歪歪扭扭,与牛仔的质地浑然一体,风格粗犷,比先前多了一种别样的风味。我惊叹老师傅的手艺,真可谓巧夺天工啊!

④把鞋子拿回家后,我没有立即给儿子,我怕他不肯穿。正好全家人在看电视,是抗日战争题材,我就问儿子:“知道什么叫补丁吗?”

⑤儿子郑重地答道:“补丁就是软件当初设计得不完美,后来又设计了一些用来弥补缺陷的程序。”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回答,我想跟他说的是鞋上的补丁啊。

⑥儿子还在滔滔不绝地讲他的电脑补丁,我就想用忆苦思甜的方法让他接受那个鞋子上的补丁。我给他讲了我小时候的故事:

⑦小时候,家里很穷,孩子也多,往往是老大的鞋子小了,留给老二老三穿,等一双鞋到了我这个老四的脚上,鞋帮都掉了,鞋底也磨薄了。母亲就在灯下给我一遍一遍地缝补。那时,我多么希望有一双属于自己的新鞋啊。

⑧不知儿子听懂了没有,我拿出那双鞋子,递给儿子说:“这就是补丁啊。”

⑨他接过鞋子左瞧瞧,右看看,欣喜若狂地对我说:“哇,老妈,你真是神来之手,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创意啊!”说着,他奔过来,夸张地在我脸上亲了一口。我笑笑说,老妈没那么伟大,这是门口老师傅的杰作。

⑩第二天,我刚踏进门,发现门口齐刷刷地放着五六双鞋,我吓了一跳。每双鞋子好像都是新的,可是,每只鞋子上都有大小不等的口子。我心里纳闷:这小子,不会把老妈当成修鞋的了吧?

一群和儿子年龄一般大小的孩子从屋里涌了出来。儿子说:“大家都说我的鞋有创意,都买了新鞋,让你拿给那个修鞋的师傅,尽全力给他们做得有个性一点儿……”

儿子还在一边叮咛我,我的心在疼痛,泪水也不知不觉地滑落下来。

我想:                                                    

1.本文以“补丁”为题,有什么作用?
2.第①段中的“心疼”和第段中的“心在疼痛”各表达什么意思?
3.通读全文之后,你认为在第段横线上应该添加什么内容才合理?
4.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我”与儿子及儿子的同学对补丁的不同看法,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不同价值观念。
B.上文第⑦段是补叙,补充交代“我”小时候的艰难岁月,这样写有利于鲜明生动地刻画了“我”这个人物。
C.通过对儿子在接过补好的鞋子并发现补得如此完美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的喜悦兴奋的情态,也从侧面表现了老师傅的手艺高超。
D.本文选材立意的特点是以小见大,选择为划破的鞋打补丁这个小事件,反映一个大的主题。
5.第③段对老师傅所打的补丁作了具体的描写,这样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6.文章结尾写了一群孩子要求补新鞋的事,请分析这一情节安排的好处。
【知识点】 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其后的问题。

开在心头的花

赵晓波

①李阳在顺河街开了一家花店,生意不是很好,隔三岔五李阳都会忍痛往街角的垃圾桶扔一些快凋谢枯萎的花朵。

②情人节过后,李阳的玫瑰花还没有卖完,焉塌塌的,李阳只好拿去处理。在垃圾桶旁边有一位穿着环卫服正在清洁的男人,四十多岁,满脸的沧桑。他看见李阳手中的玫瑰花,迟迟地说:“妹子,这些花你都不要了吗?”李阳点头。他说:“你能把它们都给我吗?”反正这些花都是要扔的,李阳就顺手给了他。

男人很高兴,抱着花就地坐下来,小心地把花朵外层枯萎的花瓣去掉,把整理好的花用一张旧报纸包了起来放在三轮车上,然后欢快地哼着歌骑车走了。

④第三天下午,男人出现在李阳的店里,他不好意思地问李阳,还有要丢的花吗?李阳好奇地问他,这些快枯萎的花有什么用呢?男人憨憨地笑,不回答。看他有些尴尬的表情,李阳也不好再问,心想一定是给他老婆送吧,这人还挺浪漫。

⑤后来隔三岔五,男人就来拿花,走时还顺便帮李阳把店里的垃圾收走。花店的生意不是很好,时间久了,李阳就有些不甘。这些花虽说要扔掉,可毕竟都是钱啊,而别人却像捡了宝似的。她心理不平衡,态度也就不那么好了。男人好像看出了什么,沉默了半天才下了很大决心地表示多少还是给点钱。李阳当然高兴,生怕他反悔,赶紧就说店里卖剩下的花都便宜给他,100元包月吧。男人想了想咬牙答应了。

⑥这样的交易一直持续了半年。后来,男人就不来了。李阳想他一定是后悔了吧。李阳只好又自己跑去街角的垃圾桶扔那些花。

⑦一天,李阳的店里来了位妇女,她开口就问:“妹子,是你一直给我男人的花吗?”李阳心里咯噔一下,这女人长得五大三粗,莫不是来找她算账,要退钱吧。李阳迟疑地点点头,不知如何是好。谁知女人从衣服口袋里摸出一把皱皱巴巴的零钱递到李阳手上,说:“以后,你的花我来拿。”李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赶忙把那些卖剩的花给她。女人拿了花,临出门回头对李阳说:“谢谢你,妹子,我男人说你是个好人。”

⑧李阳跟出去,看见女人正站在垃圾桶旁边像她男人一样整理那些花朵。女人看见李阳说:“你一定很想知道这些花有什么用吧,那跟我来吧。”

⑨李阳随女人去了一家敬老院,她看见女人把那些花一朵一朵插在每个房间的花瓶里,那些老人看见花都围过来开心地笑了。女人告诉李阳,她男人是个志愿者,经常来照顾老人们。他知道老人们喜欢花,可男人的收入不高,买不起花。后来有了李阳这里那些卖剩下的花,剥去快枯萎的花瓣,养在花瓶里,还可以摆放两三天,这样老人们有花看,可开心了!

⑩李阳问男人呢怎么不来,女人告诉李阳,男人在扫街的时候出车祸了,躺在病床心里一直记得要她来找李阳,继续买花看望敬老院的老人们。

⑪李阳听了,眼眶湿湿的,她悄悄把钱塞进女人的衣兜,拉着女人粗糙的手说:“大姐,以后我和你一起来送花,好吗?”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第1期)

1.根据文意,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完成下面的内容。
李阳忍痛扔花,男子讨花,欢快整理→李阳心有不甘,___→李阳猜测原因,_______→李阳心生感动,陪同送花
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男人很高兴,抱着花就地坐下来,小心地把花朵外层枯萎的花瓣去掉,把整理好的花用一张旧报纸包了起来放在三轮车上,然后欢快地哼着歌骑车走了。
3.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的含义和作用。
李阳心里咯噔一下,这女人长得五大三粗,莫不是来找她算账,要退钱吧。
4.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文中的男子这一人物形象。
5.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结尾有哪些妙处。
2018-11-21更新 | 10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一)讨债

①那是一个除却精神,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十二块四毛钱,全在这儿了。昏暗的灯光下,妈摊开自己的掌心,怎么数还差十块。             明天——我们就要开学,姐妹仨的学费便成为父母的负担,             大姐那笔不少的开支和她班主任对欠款学生鄙夷的面孔更令全家焦虑万千。

②全家人唯一能做的只有等待和希望。爸眉头紧锁,欲言又止,这微妙的举止难逃妈犀利的目光,她紧紧地逼视着爸:有办法吗?

③爸终于下了很大的决心:“你还记得年前借给陈家的十块钱吗?说好过完年就还,可是直到现在……”

④妈呆楞了片刻,突然直立起身,咬咬牙说:“我带小三子去要!”

⑤陈家满目窘迫、凄凉。唯一值钱的恐怕就是那张摇摇欲坠的木板床,一位骨瘦如柴、眼窝深陷的女人头上扎根花布病恹恹地斜躺在上面。看到我们,女人眼里掠过一阵恐惧,男人缩了缩身子,近似卑微怯生生地嗫嚅着:“那十块钱早就该还了,可他妈生下孩子后,病倒了,几口人吃饭,还要看病,实在还不出来,缓一缓行吗?”

⑥妈深深地埋下了头,犹豫片刻,还是艰难地吐出:“我们如果有办法,也不要了,可三个娃明天要交学费,再穷不能穷孩子呀!”

⑦女人眼里浮着招人怜悯的微光,溢满了忧伤和无助。他们太穷了,妈也真够狠心的,简直是釜底抽薪,我对妈产生了一丝怨恨,甚至寒心:“妈——别要了……”

⑧不知什么时候男人不在了。当男人裹着一阵寒风进屋的时候,手里攥着不知如何弄来的十块钱。母亲和我坐了一阵冷板凳,终于捏着钱讪讪地走了。妈一路无言,临近家门时,她沉甸甸地叹了口气。

⑨日子一天天滑去,不知怎的,我有点挂念那家人,并深怀内疚,不知他们过得怎样了。

⑩一年后的一个傍晚,陈家男人突然亲自上门,并带来一包水果糖,憔悴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男人刚坐下就从怀里掏出十块钱,妈直推搡,埋怨道:“不是说好送你们吗,不用还。”“不,欠钱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况且孩他妈病已经好了,家里境况已大大改善了。”

⑾妈双手颤抖着,无语凝噎。我拉了拉她的衣襟,脸上写满了疑问。

⑿后来,妈轻轻地说出了我永生难忘的一段话:“我一个家庭妇女又有什么法子,我只有第二天替你们交了学费后再想法子挣钱,把十块钱给他们送去。看他们那般困难,真不忍心,否则我会一辈子也不心安的。”

⒀那一瞬间,我不禁泫然泪下。

⒁我终于读懂了一颗熠熠生辉、美丽如金子般的心。

⒂那一瞬间,我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敬畏,她为我拉开了认识善良的帷幕,使我终生感念人性的美丽,并埋下一颗仁爱的种子。

1.根据上下文,依次填入第①段中空缺处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语是(     
A.可是       尤其B.可是       而且
C.因为       尤其D.因为       而且
2.文中主要写“讨债”,可第①段却是写那个年代,写“我”的家境。这跟写“讨债”有什么关系?试简要分析。
3.第⑾段共两句话。第一句中“妈双手颤抖着,无语凝噎”,这是为什么?第二句中“脸上写满”的“疑问”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4.简要解释第⑧段中“坐了一阵冷板凳”和第⒂段中“她为我拉开了认识善良的帷幕”的含义。
5.文中母亲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这些特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6.文章主要写的是母亲,那么,“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018-01-08更新 | 5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酸汤牛肉与看海的男孩

小熊洛拉

京屿与柚木开车出去时,在码头上遇见了那个孩子。他躲在舱底被人发现了,健壮的男人拎着他的领口把他给扔出来。很多人在围观——“都好多次啦!”

“他躲在舱底想干什么?”

“是混进去玩的小孩吧。”可是……并不太像,那孩子有股大人气,京屿想。

隔几天再经过码头时,京屿又遇见了那个男孩。这次他背着一个脏兮兮的书包,额前半湿的头发被推得几乎竖起来。

“嗨。”她走过去跟他打了一声招呼,“这么晚不回家父母会担心的。”

“我才没有家。”小男孩腮帮鼓鼓地说。

“那你要去哪儿?”

“就在这儿。”

“海风很冷的。”

“我不怕。”一脸凛然的小男孩的肚子却不合时宜地叫了起来。

京屿忍俊不禁:“你想不想吃点东西?”

“这些你都会做吗?我可以点菜?”坐在小餐厅椅子上的男孩端正了身子问京屿,“你会不会做酸汤牛肉?”

“当然会。”

京屿把蒜拍碎,又切了青椒和红椒,顺便将金针菇放进开水锅里烫熟……香味飘出去时,京屿看到窗口外的小男孩轻轻地吸了一口气。

“你该放辣椒酱了。”他对京屿说。

“你很懂嘛。”

“我看过我爸爸……”扬起的声音忽地又低下去,他抿唇没有说下去。

辣椒酱翻炒后要倒入清水和料酒,然后放入牛肉片。牛肉片很快就被烫熟了,在锅里翻滚着。京屿把火关了,将牛肉连同汤汁一起倒进铺了金针菇的汤碗里。

“你放白醋了吗?”在京屿把菜和撒了碎海苔的白饭端给小男孩时,他忽闪着眼睛问。

“你尝尝看。”小男孩格外认真地夹了一片牛肉放到嘴边,之后就没再抬眼看京屿,只是默不作声地吞下饭和菜。

又隔了几天,京屿正在餐厅里打扫卫生,看到一个小小的人儿站在铃铛底下犹豫了好一会儿也没进来。直到京屿过去推开门,他才像被吓了一跳似的仰头看着她。

“这个……送给你。”他把手里拎着的鱼递到京屿面前,“虽然你说了不用付钱,但我爸爸说过不能白白欠别人的。”

“两条鱼太多啦。”京屿微笑着蹲下身来,“那这样,你还想不想吃酸汤牛肉?”

“啊,可以吗?”小男孩脸上闪过一抹只属于孩子的惊喜的神色。果然,所有小朋友佯装的冷漠都只是一层外壳而已。

“你爱吃的话可以经常让你爸爸做给你吃呀。”店里没什么客人,京屿趴在小吧台前看着他吃饭时说。

小男孩扒着饭,突然停下来,头也没抬,只是沉默着,然后轻轻呼出一口气,才终于开口:“我爸爸,他不在了。去年……岛上有场宣传活动,意外起了火,爸爸去救火……”他说不下去了,但仍竭力令自己看上去不那么难过。

爸爸去世后,他暂时被表姑姑一家收养了。不过他知道,表姑姑收留他是为了拿到他爸爸的那笔抚恤金。明白这点之后,他想离开表姑姑家回到自己和爸爸的房子里,却发现自己的钥匙根本就打不开门。原来连房子也已经被表姑姑给卖掉了,而房子里属于他和爸爸的画册早已不知被丢到了何处。

爸爸的梦想是做一名船长,可后来却成了岛上的消防员。如果不放弃梦想的话,说不定总有一天会实现。所以爸爸收集了很多航海地图,还有许多关于大海的书。他之所以会躲在舱底,是想趁他们不注意随着他们一同出海。

爸爸在的时候,常常带着他在码头看海,看一艘艘船靠岸再离开。然后他们一起畅想,如果未来有一天离开这个岛,他们会坐在什么样的船上。

“我不想要一个英雄爸爸,我只想要一个陪我看海的爸爸。”

可是再也没有那样的机会了。

1.初次见到那个小男孩时,京屿觉得“那孩子有股大人气”,孩子的大人气在文中具表现在哪些情节上?请简要概括。(任答三点即可)
2.品味下面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又隔了几天,京屿正在餐厅里打扫卫生,看到一个小小的人儿站在铃铛底下犹豫了好一会儿也没进来。直到京屿过去推开门,他才像被吓了一跳似的仰头看着她。
3.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所反映的人物心理。
我不想要一个英雄爸爸,我只想要一个陪我看海的爸爸。
4.关于小说的主题,有以下三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第一种:表现小男孩的勇敢、独立和늘事;
第二种:表现小男孩和父亲之间浓浓的亲情;
第三种:表现陌人之间的善良和关爱。
2020-12-03更新 | 1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