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议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4 题号:10336416
阅读议论文《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完成下列各题。

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这是政府对教育最高级别的通知。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和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

劳动推动人类的进化,劳动开化了人的大脑,使人更为聪明和有智慧。在现代社会,劳动与知识、技能紧密相关。劳动既是一种知识,又是一门技能。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开阔他们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学习热情、推动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是一种更为深层次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智力建构。为此,学校要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其他课程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积累经验、提升新时代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劳动是生命存在的标志。人类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生产劳动实践,改造自然界,同时改造人类社会和人自身,使劳动者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强大的心理素质。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强调良好身体素质在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开展集体劳动、勤工俭学、社会生产实践等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磨练学生坚韧意志和毅力,为更好地为搞好学习奠定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只有当一个人认识到在劳动中有一种比获得满足物质需要的资料更重要的东西,即精神创造及自身才能和天资的发挥,只有在那时候,劳动才能成为快乐的源泉。”美国心理学家雷米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快乐美好时光并不是他清闲和无所事事的时候,而是在他进行艰苦创业和忙碌工作的时候。事业上卓有成效的人在回忆他的人生经历时,最刻骨铭心、最值得回忆和留恋的是他艰苦创业和奋斗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用劳动创造美丽人生,用奋斗谱写幸福乐章”,在劳动实践中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对新时代的学生来说,在学校参加校内外劳动实践,是一种美的享受和快乐体验。通过参加校内集体劳动,换来干净、整洁的宿舍卫生和优美的校园环境;通过参加校外生产劳动,收获劳动成果,换来社会的文明和谐;通过社会公益活动,帮助他人和社会,换来自己的身心愉悦和情感满足。

1.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本文的开头为什么要提到中央文件?
3.请说说末段画线句所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知识点】 议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是生命的化妆

孙琳琳

①不读书死不了人。

②不读书,你照样可以刷微博、微信、公众号。你被早安帖、晚安帖闪闪发光的句子惊艳到,你被公众号文章一套一套的说辞打动。你转发、点赞、收藏,然而你收藏的只是小编们从经典书籍的瀚海中舀出来的点滴。那些让你感到惊艳的句子和说辞,在经典书籍里密集地排列着,还有成千上万躺在图书馆里、书店里,然而你不知道,你永远无法亲手打捞那些好东西。

③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专门写过一本《读书人》来教人读书。他自认不仅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花费半生来阅读的人。他人生阅读的起点,是9岁时母亲让他读的鲁迅作品。2006年,大江健三郎来华访问6天,做了3场演讲,全是关于鲁迅的。“12岁时第一次阅读的鲁迅小说中有关希望的话语,在将近60年的时间里,一直存活于我的身体之中。”而鲁迅一生阅读过4233种书(见金纲《鲁迅读过的书》)。通过读书,扎根本土的鲁迅与希腊、英美、德国、日本、苏联、东欧的文明神交。

④你去旅行,在巴黎逛卢浮宫,在伦敦逛大英博物馆,在五大洲看名胜古迹——你的耳朵能听到的,只是导游的仓促介绍;你的眼睛能看到的,只是标签上的介绍文字;你说不出它们的前世今生,你的头脑中如同白纸——如果之前你不曾了解与之相关的历史、地理、文学知识。在发完朋友圈之后,附着在那个地方上的光环,就从此与你没有一毛钱关系。

⑤当一般旅行者热衷于去巴黎时,如果你去的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巴黎生活场景”的街道,吃到的是大仲马《烹饪大辞典》中点评过的美食,光顾的是海明威《流动的盛宴》中推崇的莎士比亚书店,那么你所经历的将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巴黎——阅读中的世界更加私人、更加迷人。

⑥再精湛的医学美容,也无法像读书一样,令你整个人都脱胎换骨。

⑦作家林清玄干脆直接将阅读描述成“生命的化妆”。的确,“生命的化妆”可以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就会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

⑧宋代文人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有了阅读,便有李白与你对酌,苏东坡为你画眉,徐霞客陪你旅行,陶渊明为你采菊,曹雪芹为你挑衣,袁枚为你做饭。“腹有诗书气自华”,你读什么书,就有什么气场。

⑨越读书,你就越知道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转的,越知道它的复杂性,也就越是会对人宽容。越读书,你就越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的优点和劣势各在什么地方,扬长避短,凸显好的一面。

⑩所以,阅读就是对生命的化妆,它能够帮助你独善其身,让你跟这个世界更友好地相处。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很多人认为微博、微信等公众号里的文章是小编们从经典书籍的瀚海中舀出来的,所以不读书没关系,同样可以打捞到好东西。
B.大江健三郎12岁时第一次读到鲁迅小说中关于希望的话语,在将近60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受到这些话语的影响。
C.文章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强调如果不阅读,就很难了解到旅行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D.林清玄之所以说“阅读是生命的化妆”,是因为阅读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就会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读书死不了人”是本文的观点,它独立成段,有开门见山的作用。
B.第②段中的加点词“打捞”,本义为“把水里的东西取上来”。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故可以改为“读取”。
C.第⑤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阅读中的世界更加私人,更加迷人”的观点。
D.第③段引用黄庭坚的话,意在表明阅读可以让人增长知识。
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说说你认为中学生应该怎样阅读。

某校对全校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全部都读过的占7%,读过其中3本的占12%,读过其中2本的占21%,读过其中1本的占41%,一本也没有读过的占19%。从教育部指定中学生必读的30部中外文学名著的阅读量来看,只有20%的中学生读过其中的5~10本,且这5~10本大多是中国的文学名著,国外的文学作品极少涉猎。5%的中学生对这30部作品竟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

2019-11-19更新 | 12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在时间前面

王跃岭

①时光无法倒流,人生没有重播。只有科学合理使用时间、安排计划,走在时间前面,成为时代的弄潮儿,理想才能逐步成为现实。

②有人善于利用时间,主动拥抱忙碌的生活,在充实的工作学习中收获成长。现代社会,忙碌往往是一种生活常态。完成工作任务需要恪尽职守地忙,攻克难关需要勇毅无畏地忙,实现梦想需要久久为功地忙。忙是干事的状态,更是成事的基础。

③也有不少人,做事没有计划、工作没有主次、生活没有规律,常常处于“忙并焦虑着”“忙并空虚着”的状态,到头来两手空空,原地踏步。问题出在哪里?忙而无序、忙而无益、忙而无功,显然是掉入了“事务主义”的陷阱。疲于应付当下,没有时间抬头看路,更没有动力打破自我,看似忙忙碌碌,实则像陀螺一样原地打转。

④如何才能驱散“事务主义”的困扰呢?

⑤“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专注于重点,处理好全面和重点的关系。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往往本能地倾向于停留在自己感到舒适的地方,乐于使用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行事。克服“事务主义”,就必须全力走出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舒适区,围绕设定好的重点目标任务安排时间和精力。杂乱无章必然效率低下,分清轻重缓急,做到主次分明,才能让每一分钟都有价值。

⑥古人云: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学习是解决能力不足、克服“本领恐慌”的不二法门,也是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强大引擎。在事业中有所成就的人,大都想尽各种办法掌握新技能,工作之外也通过进修、社交等方式给自己“充电”。不断拓展认知的疆界,保持能力的“持久续航”,才能做到心明眼亮、心中有数、忙而不乱,使时间过得更有效率、更有意义。

⑦有时候,某一个层次的问题,很难靠这一个层次的思考来解决。勇于开创新局、保持开放心态,同样是克服“事务主义”的一个重要途径。创新的价值,一方面在于“破冰”,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认识世界,打破低效率的忙碌;另一方面在于“开源”,认清自己的长处短板,挖掘自身能力兴趣,开辟锤炼能力的新赛道,开拓自我价值的新蓝海,从而让忙碌更有质量、更有效率。

⑧我们应该敬畏时间,因为它蕴藏着成功的密码。我们也需要学会掌握时间,让时间成为成功的加持、生命的给养。善于向时间要效率,不为繁琐事务所累,不为困难挑战所扰,时间就会成为实干者的朋友,助人创造出无限可能。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3月19日)

1.通读全文,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作者认为如何才能驱散“事务主义”的困扰,请简要概括。
3.简要分析第②③两个自然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你认为本文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说出一个即可)?并举两例进行说明。
2021-08-24更新 | 6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读书要“精”到极致

耿欣

ㅤㅤ①“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穷年皓首研治一经,虽受条件所限,难以遍览群书,但读一部就是一部,咀嚼烂熟,透入身心。
ㅤㅤ②在精选中择好书。好书,能使人“通天下之精微、晓万物之是非”。书之好,在文、在理、在意。“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浩如烟海的书籍中,蕴藏着文明的记忆,集聚着智慧的结晶。读书不失为学习和了解人类历史经验的一种捷径。选择一本好书,如同结识一位挚友,“交谈”之中体会人间五味、“相顾”之间看尽世事变迁、“聆听”之际感悟个中真谛。“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领袖论著,可以领悟精神实质,提升思维层次;读人文社科,可以纯正思想品性,陶冶品德情操;读历史典籍,可以通晓古今中外,明辨是非善恶。
ㅤㅤ③在精品中得余味。对待读书,要有“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读书,是将所学转化为所得,将知识转化为智慧,而精读,无疑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在“知识快餐”的时代,一些人抱怨精读耗时太长、单位时间内获取知识量太少,实则不然。只有真正内化于心的知识才会有助于一个人的成长,而只追求学习数量、不追求学习质量的人,即使拥有那些“匆匆掠过”却未消化吸收的知识,也对个人成长没有任何促进作用,虽“快”却是“慢”了。唯怀有潜心钻研的工匠精神,下足“细功夫”读书,对妙语珠字精抠细品,方能万千笔墨胸中藏,读有所思、读有所感、读有所获。
ㅤㅤ④在精思中寻感悟。朱熹曾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为读书而读书,读而不思、读而不悟,难以体会古人读书过程中所蕴含着的学而不厌、触类旁通的大智慧。《中庸》提到,求学要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提醒我们读书却不唯书。只有用思考、质疑和批判态度读书,才能甄别精华和糟粕,才能理清有用和无用,才能把书读深、读透、读精。
ㅤㅤ⑤在精用中求实践。古人云:“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精用是读书的试金石,也是读书成果的“实战场”。只会死读书而不能有效运用的人,学问再多也是纸上谈兵。会读书的人,把读书得到的知识、积累的成果向实践行动转化,与岗位需求对接,以学习力助推战斗力、保障力的生成。在用的过程中,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毅力与决心,远沽名钓誉之心,戒急功近利之意,去冒进浮躁之气,才会避免陷入“蛮干、瞎干、胡干”误区,避免走进“空谈”的尴尬窘境,着力解决“用得对、用得准、用得好”的问题。
ㅤㅤ⑥“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时那苦思的刹那,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读书“精”到极致才能有“质”的飞跃。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
(2)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3)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4)选文第③④⑤段分别介绍了什么内容?顺序可否调换,为什么?
(5)你认可作者读书的观点吗?结合你的读书实践,请说出你的看法。
2024-04-02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