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2 题号:10525853
阅读《芦苇花的精魂》,完成下面小题

芦苇花的精魂

付秀宏

①芦苇花随风飘逸,那一片片的风景摇曳在家乡的冬春季节。轻柔的芦苇花,温煦中有些苍凉,像一轴一轴的黄云在斑驳的绿海中涂抹,又像一盏又一盏古战场的旌旗。芦苇花不似苇海里枝叶那般喧闹,只是在微凉的感觉中,送一丝丝润滑过来。也许那种润泽的梦,那种柔情的恬,都活在那里。

②我站在芦苇荡旁边,眼看、心感,总觉得芦苇花有一种说不清的精魂在那里飘拂。真的,很少有植物的花带给人这种感觉。即便是飒飒秋菊,也要输给芦苇花。秋菊还带有些艳的颜色,芦苇花的朴素与柔细像极了祖国母亲,历经无数沧桑还是那般亲切。她的眼里透射出慈祥的光芒。

③芦苇花的质朴温暖和坚韧不拔,让芦苇荡获得了达观、博爱的人文意趣。芦苇荡撤退时,某些芦苇花还在用热烈真挚的爱心--把生命的残酷和悲凉改写成诗的礼赞。可想而知,这些芦苇花,终将被风吹尽,将经历无数悲苦,而它却将微笑的种子播撒得无边无际。

④芦苇花在无声的大自然中,在冷冷暖暖的颠簸之间,不断与时间赛跑着。这让我想起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他在抗击新冠肺炎第一线坚守,得知也是医务人员的妻子感染了病毒被隔离治疗,他说:“我怕的哭了。”

⑤当时,分身乏术的张定宇不能陪在妻子身旁,有时一连三四天都看不上妻子一眼。谈到自己的渐冻症,张定宇没有半点害怕。但他说,在开车去看妻子的路上,自己害怕的哭了,心里怕失去他。所幸,他的妻子感染后已经康复。

⑥张定宇的双腿已经开始萎缩,全身会慢慢失去知觉。因自己的身体会渐渐被这种罕见的病魔“冻”住,所以他对时间特别敏感。他曾说,只有自己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一定要把重要的事情做完;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早春依然挺立的那些芦苇花,像张定宇一样,如同一面面旗帜,站在芦苇荡的那头,遥遥照耀而来,拉出一片片暖意。一点点在我的心扉展开,似有一个声音在呢喃和诉说,一点点将生命的抗争,用毛笔在天地间——一笔一划的写着、写着,就像慢镜头一样。

⑧天暗得几乎让人窒息,午夜下起了小雪。清晨,日光没有从天际的那边射过来。一切在肃杀中隐隐约约变得朦胧。生命的楷书似在风中随芦苇花随意翻动。冬春时节,芦苇花像一个奔跑的孩子,似雪花在空中任性的飞舞。这正是:“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⑨那飘荡在苇秆上的花呀,一直铺展在我们的心房。每年三月烧芦苇作草木灰,触目即逝的芦苇花颜将不复存在,过去的艰涩和荣光只有芦苇根知道。有人说,秋天的芦苇花开了,就意味着生命光华铺设,那便是高峰闪现。青青芦苇嬗变成白茫茫的芦苇花,这乃成熟冷峻的美,然后直至枯萎。内心质朴的人们却一直把芦苇花装在心头,阳光透过指缝进入瞳孔。似乎新苇在眼前努力的生长。

⑩一个人的良知何处来?生于良心;那么,良心又从何处来?生于不灭的心性。凝思一想,芦苇秆做到了心要虚,无一点儿渣滓;而芦苇花做到了爱无边,无一丝欠缺。宁静、忍耐、安详、谦虚、奉献、涵容——芦苇荡里的芦苇花,让我懂得冬天不是寂寞冷落,早春也并非万物凋敝,这是芦苇花写在时空里的不灭精魂啊!

1.阅读文章①~④自然段,分条概括芦苇花的特点。
2.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划线句。
早春依然挺立的那些芦苇花,像张定宇一样,如同一面面旗帜,站在芦苇荡的那头,遥遥照耀而来,拉出一片片暖意。
3.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②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芦苇花与秋菊对比,突出了芦苇花与秋菊一样面对困境坚韧、朴素的特点。
B.第③段中“可想而知,这些芦苇花,终将被风吹尽,将经历无数悲苦,而它却将微笑的种子播撒得无边无际”意思是生命如同芦苇花一样,饱经风霜苦难,却要始终以微笑面对生活,用热情去点燃人生的希望。
C.第⑨段“铺展”一词形象地写出了芦苇花在我们心中的位置及带给我们的思考。
D.第⑩段总结全文,点明“人的良心生于不灭的心性”的主题,引人深思。
E.本文综合运用描写、记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芦苇花的精魂及如芦苇花样的人的赞美之情。
4.本文以“芦苇花的精魂”为题,有何作用?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现代文阅读Ⅱ

盘扣子

张丽钧

①我在审视母亲的人生轨迹时,发现它是枣核儿形的:起初,母亲的世界在南旺村那个狭小的院子里;后来,她的世界延伸到了晋州文化馆;再后来,她的世界竟然还能抵达椰风海韵的湛江……然而,大约十年前,母亲的“枣核儿”开始悲凉地收拢。慢慢滑向比先前那一端更逼仄的另一端。随着母亲的膝关节病的加重,她的世界从具城缩小到西关,再缩小到院落、房间…

②母条越来越离不开人了。有时候,弟弟、弟妹出去片刻,她都会惊慌不已。她心中藏着一种尖锐的怕,就算她不说。我们也猜得透。

③这次回家,我问母亲:“妈,你可还记得怎样盘那种蒜疙瘩扣么?”

④母亲黯然道:“记性越来越差,怕是早忘啦。”

⑤我便找出事先备好的各色丝绳,递给她。

母亲背光坐着,带着喜爱之情摩挲着那些滑顺的丝绳,慢慢拈起一根,不太自信地将两头搭在一起,又慌张的扯开。

我鼓励她说:“妈,你还记得我那件致红色法兰绒的坎肩不?那上面不就是你盘的扣子吗?每年从秋天我都要穿一穿它呢!我一直想跟你学盘扣子,可是一直没学会……”母亲听了,数落我道:“手指头中间长着蹼呢一一拙呀!”

⑧我摊开手学,装傻道“啊? 蹼在哪儿呢?在哪儿呢?”

⑨母亲仿佛在数落我中汲取了力量,脸上有了明快和自信,继而,这自信又蔓延到手上,只见她笑了一声,两只苍老的手笃定地动起来。

⑩扭,结,抽,拉,母亲的手从容地舞着,神助般地,她终于盘成了一个完美的扣子!

⑪接着,我又贪婪她递上丝绳,央她再盘,央她教我盘。

⑫母亲越盘越娴熟,那过硬的“童子功”又悄然回到了她的手上。

⑬母亲是多么快活!她对来借簸箕的邻居大声说:这不,我家大闺女稀罕我盘的蒜疙瘩扣,让我给她盘!你看看,都盘了这么多了!

⑭我毫不吝惜地赞美母亲的作品,毫不掩饰地表达想要更多扣子的愿望。母亲则因为帮我做了我无力做成的事而开心了整整一天。

⑮我悄悄跟自己说:“母亲那尖尖的“枣核儿”能吸附些微的快乐,该有多么不易!所以,在母亲的有生之年,我不能学全盘扣子,绝不能……”

1.请从文中“我”的角度来叙述事件,并在空白方格内填写相应的内容。
事件母亲的心情
A黯然
我让母亲盘扣子不太自信、慌张
我鼓励母亲盘扣子B
我央求母亲帮我盘扣子快活
C开心

2.赏析下列语句。
母亲背光坐着,带着喜爱之情摩挲着那些滑顺的丝绳,慢慢拈起一根,不太自信地将两头搭在起,又慌张地扯开。
3.标题“盘扣子”有什么作用?
4.选文最后写道:“在母亲的有生之年,我不能学会盘扣子,绝不能…”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我”不能学会盘扣子?
2021-03-18更新 | 15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目
为你绽放的野菊花
子 隽
①农历的九月,大地最为丰硕。农历的九月,总会派生些许感动。
②曾接近霜冻的天气,终又一次远离了寒流的纷扰,在季节的深处,再现了一抹温暖的时光。
③多么的期待,流逝了若干年后的岁月,也能复制出曾经季节的模样:在五谷归藏,山野空旷的秋,绵绵秋雨默默飘落,一夜接着一夜,滋润着将要冬眠的生灵。深秋里的人们,怀揣丰收的喜悦,坐在窗前,数着一叶一叶的飘落,想着一桩一桩的往事,固化的思维在秋雨中会成为永恒。
④期待多半是美好的,现实,往往又不随人愿。久不落雨的深秋,竟有些干燥,时而会出现沙尘和雾霾,这样的天气,在邢台这座古城已经不鲜见。还好,七天假日,天气晴好,人们欢心,纷纷出门郊游,置身于原野的怀抱,去感知又一场秋的盛宴。
⑤像逃离般的穿越了破损严重的路段,灰尘肆虐的武安地界,终来到了京娘胡深处。碧水幽深,群山环抱,瞬间心旷神怡。峻峰的遮挡,使天空成为一条带状。那样的湛蓝,营造了天水一色视觉。湛蓝的天空,偶尔有一朵白云,也是那样的雪白、厚重,懒洋洋的不见浮动。
⑥游人如织,破坏了一处山水原本的幽静。便沿着蜿蜒的山间小径,登上了武当山。极目远眺,满目秋色。所有的庄子散落在山腰,三五户,十来户人家就是一个村落,它们守候着各自的小院,也守候着美到心底的秋色。
⑦一座座洒满秋色的小院,屋顶上,院子里晾晒着一片片黄澄澄的玉米,红红的柿子,紫色的大枣,刚出土的花生,显得有些拥挤。墙根,一排圆滚滚的大南瓜,慵懒地晒着太阳。
⑧群山的植被,由于节气的威严,已有些稀疏。山风刮过,一些瘦弱的叶子默默的飘零,洒洒脱脱,满怀深情地追寻着远方的秋水。红叶正在燃烧,铺天盖地的红,宛若华美而柔软的绸缎,栗子树的点缀,像极了隐隐的暗花,美得惊心,却又不动声色。
⑨晚霞渐浓,平添了山川一抹神秘。穿越武安地界,一架盛开着野菊的山脉映入眼帘,随着风儿的蔓延,菊香醉人。一朵朵,一簇簇,红的,白的,玫瑰红的,淡绿的,在这深秋,甚至初冬,不畏凄风苦雨,在山腰,在径畔默默的绽放。你走你的路,我开我的花,为这萧瑟的时节平添了一抹暖色与生机。
⑩就在这晚霞浸染的山川,就在这山川村落的路畔,一位满头银发老人,沐浴着晚霞的花香,专心地采着各种颜色的菊花,蹒跚地走向一旁的轮椅,放到目光有些呆痴,且那样清瘦的老者手中,俯首低问:喜欢吗?他轻轻地嗅嗅,露出了一丝笑意:谢谢你老婆子…老夫人也笑了。
⑾耄耋老者,满载着浓郁的菊香,朝着幽静的村落,渐行渐远。我想,秋风里,有多少盛开的菊花,就一定会有多少深情地故事。
1.阅读全文,谈谈你对标题”为你绽放的野菊花“的理解。
2.第④段中写道”期待多半是美好的,现实,往往又不遂人愿。“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有着怎样的期待?为什么说现实不遂人愿?
3.文章主要是描写与菊花,但作者还大量描写了”湛蓝的天空“”黄橙橙的玉米“”红红的柿子“”紫色的大枣“”刚出土的花生“”圆滚滚的大南瓜“”火红的树叶“等景物,这样写是否离题?请说明理由。
4.结合具体语境,选择恰当角度对文中划线句子进行赏析
5.文中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具体说说。
2016-09-27更新 | 7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车窗抛物屡见不鲜

“车窗抛物”是马路上常见的一种交通陋习。

记者从杭州高速交警二大队获悉,3月18日上午,在安徽黄山做生意的张先生驾驶奔驰E300小轿车,途经杭徽高速到杭州旅游时,被前方行驶的一辆昌河面包车上抛出的矿泉水瓶砸中,顷刻间前挡风玻璃碎成蜘蛛网状,所幸车上人员没有受伤。据了解,这块挡风玻璃在4S店的报价是1.2万元左右。

一个小小的矿泉水瓶,就这么轻轻一扔,竟然造成这么严重的损失。也许在面包车司机看来,这最多就是丢了点文明。然而,“车窗抛物”抛掉的,又何止是文明?

探访:难堪的风景

3月23日下午4时许,杭州市中河路地面道路的中央隔离带上,身着橙黄色工作服的环卫工黄红梅正在弯腰捡拾垃圾。近在咫尺的机动车道上,来往车辆川流不息。

短短10余分钟后,只见她左手拿一个大号饮料纸杯和纸团,右手拿一个空可乐瓶,已经腾不出手来捡拾更多垃圾。

“早上,这条路的绿化带上垃圾更多,很多都是从车子里丢出来的。”黄红梅说,每天上午7时到9时,她都会沿着中河路的凤起路到环城北路段的绿化带,来回走两公里,拾满整整3桶的垃圾。

说话间,一辆牌照为“京GRE×××”的黑色丰田车,在中河路靠近体育场路附近等待绿灯时摇下车窗,扔出一个纸团。纸团在地上滚了几圈,有点扎眼地停在干净的路面上。

黄红梅无奈地摇了摇头。不过,更让环卫工人无奈的是,他们有时上前制止时,遇到对方的抢白。在百井坊路和延安路清扫垃圾的环卫工叶金玉告诉记者,她曾上前对停车扔垃圾的司机提出劝告,没想到对方立即“还击”:“扫你的地,我们不扔,你们都没事情好做了!”

调查:隐形的杀手

轻轻一抛,破坏的是整洁和文明,更威胁行车安全。

曾有一个实验,在赛车道旁放置一块检验合格的汽车挡风玻璃,赛车手以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向这块挡风玻璃驶来,并随手扔出一个苹果,被击中的挡风玻璃瞬间裂花,如果没有防护膜,就成了碎片。在另一个实验中,仅仅一两重的空矿泉水瓶,在时速约100公里的状态下,可将钢化玻璃砸碎。

在杭州开了11年出租车的司机李洋告诉记者,在开车途中,如果前方突然有异物“飞”过来,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避让,这样很容易因为多打方向而发生交通事故。而环卫工人则成了“车窗抛物”的一大受害者。

2014年11月12日,湖北一位环卫工在道路中间捡拾一个烟盒时,先被一辆越野车撞向对向车道,又被对向车道的面包车迎面撞上,不幸身亡。去世时,环卫工手里还紧紧攥着刚刚捡起的烟盒。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温州市撞伤、撞死环卫工的交通事故达117起,每3天就有一起;其中两起为死亡事故,25起为较严重事故。而车窗抛物是造成这些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因。

去年3月的一天,杭州环卫工叶金玉在快车道上清理垃圾时,曾被一辆出租车撞飞,所幸只是皮外伤。

建议:处罚下猛药

杭州高速交警二大队副大队长竺春璋告诉记者,在日常巡逻中,车窗抛物及货车抛洒滴漏的情况时有发现。不过,因为车窗抛物时间、地点不固定,是瞬间发生的违法行为,稍纵即逝,执法取证难度大,导致一些乘客、司机心存侥幸,忽视公德,肆意妄为。

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道路安全交通法规定,乘车人不得向车外抛撒物品,违者可处以警告或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机动车载物不得遗洒、飘散载运物,违者可以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规定:乱扔果皮、纸屑、烟蒂、饮料罐、口香糖、塑料袋等废弃物,可以处2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很明显,现行法规对车窗抛物的处罚太轻,不能形成有力震慑,从而造成这么多悲剧。” 竺春璋表示,只有尽快完善法律,用“重典”、下“猛药”,加大对类似车窗抛物这种恶劣行为的惩处力度,才有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免于“天降横祸”的风险。

(选自2015年3月24日《浙江日报》)

1.下列对这则新闻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的引题“车窗抛物屡见不鲜”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主标题“扔掉的,不仅是文明”概括了主要内容。
B.“探访”部分介绍了杭州中河路地面道路上环卫工黄红梅工作的辛苦,呼吁人们要珍惜保洁人员的劳动成果。
C.文中的插图,描绘了行驶中的小轿车被前方面包车上抛出的酒瓶砸中的场景,意在配合这则新闻,说明酒驾的危害性很大。
D.记者报道这则新闻,主要是告诉人们:“车窗抛物”是马路上常见的一种交通陋习,更是一种违法行为,甚至会威胁行车安全,不容忽视。
2.新闻讲究时效性、真实性,请分析这则新闻是如何体现的。
3.根据这则新闻内容,探 究“车窗抛物屡见不鲜”的原因。
2017-05-08更新 | 10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