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议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18 题号:10557329
阅读《拐弯》,完成下面小题。

拐弯

①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当被人问起他的长寿秘诀时,说:“凡事要想得开,想不开就拐个弯。”

②从每个人成长的轨迹来看,人生天地间,路路九曲弯,从来没有笔直的。有人说,人在前进的路上就是两件事——前进和拐弯。前进需要勇气,拐弯需要智慧。爱因斯坦曾说:“人的最高本领是适应客观条件的能力。”达尔文说得更透彻:“适者生存。”他们所说的“适”,就是适应、顺应,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会“拐弯”。不仅在西方人眼中生命需要拐弯,中国古人亦有类似的认识。陆游也曾说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由此可见,拐弯在人生的字典里是个关键词,由于每个人对这个词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不同,就出现了愿不愿、会不会、善不善拐弯的多种情形,由此就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演绎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我想如果把拐弯用英文大写的字母来表示,可分出若干种类型。

③一是把拐弯用字母“V”来表示。不仅形象上非常传神,而且真正表达了拐弯的意义: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拐弯,而是一种迂回型的拐弯,是形退实进。左边的一半,代表向下;右边的一半,代表向上。从左边的趋势来说,本应向下,但到底部终止了,又改为向上。这是一种消极状态向积极状态的转折。许多人和事都是这样由挫折走向成功的。北大著名教授季羡林,“文革”时被勒令守楼听电话。这对别人来说可能是无法忍受的屈辱,可季老却在困境中发现了有利因素,利用三年看大门的时间,翻译了280万字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这一宏篇巨著,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建起了一座丰碑。

④二是把拐弯用字母“N”来表示。这种拐弯和“V” 有点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它表示人们按既定的道路和方向前进时,原路走不通了,必须拐弯,但这个弯不是返回原来的起点,而是扔到一个新的落脚点上,从而在新的领域获得新的发展。人在一生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不幸。关键在于你是否学会了拐弯。只要你在心里拐个弯,就会路随心转、超越自我,开创新天地。红极一时的影星克里斯朵夫·李维在一次马术比赛中意外坠落,成了一个高位截瘫者。他一度绝望过,也曾想就此了结生命,但在挫折面前,他最终选择了拐弯,以轮椅代步,当起了导演。他导演的影片还获得了金球奖。他还坚持用牙咬着笔,写出了他人生的第一部书《依然是我》,后来这部书还成为畅销书。

⑤三是把拐弯用字母“W”来表示。这说明人生前进的道路上弯很多,并不是拐一两次弯就能到达人生终点的,而是要经过多次拐弯的锻炼,经历多次挫折的磨练,经受多次失败的考验。一些伟人、名人成长的轨迹,就雄辩地证明了他们正是在不断拐弯中前进,从而获得成功的。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推行“三民主义”,虽多次失败,但矢志不渝,终于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两院院士王选一生经历了八次选择,也就是八次拐弯,终于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一场技术革命,被誉为“当代毕昇”。

⑥周老的“拐弯”说,是他百岁养生经验的总结,也是转换思路的小方法,更是指引人生方向的大智慧!

(选自《读者文摘》,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写出本文的论证思路。
4.当下一些中学生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一蹶不振, 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请你结合本文的观点,对其进行劝说。
2020·四川遂宁·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11]
【知识点】 议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①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②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③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④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⑤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⑥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⑦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⑧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这两段文字出自《纪念白求恩》,按照文体划分,本文属于(     
A.记叙文B.议论文C.说明文D.应用文
2.第一段中主要运用的写作手法是(     
A.以动衬静B.烘托渲染C.欲扬先抑D.对比手法
3.第二段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⑥⑥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4.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段文字语言简练、鲜明有力,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B.在当今时代人心浮躁的大背景下,白求恩大夫大公无私、满腔热忱、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品质,有着矫正时弊的意义和价值。
C.第一段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同志高明的医术。
D.第二段先叙述与白求恩的交往,接下来抒情,表达个人痛惜之感;最后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精神。
2022-09-27更新 | 10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拼搏是最美的人生状态

马祖云

①“落地的一瞬间,特别有成就感”“下一个周期,希望能达到新的高度”……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00后运动员驰骋冰雪赛场,用激情与奋斗诠释青春,令人印象深刻。他们挥洒汗水、奋力拼搏,展现出虎虎生威的雄风,激发了亿万观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也点燃了人们一起向未来的豪情。

②新时代领路人曾深情寄语运动员:“人生能有几回搏,拼搏是值得的。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今天,新时代中国运动员在冬奥会赛场上与世界最高水平的运动员们切磋技艺、超越自我,展现出顽强拼搏、勇于挑战的意志品质和开放自信、团结包容的精神风貌。冬奥赛场深刻启示我们,拼搏是最美的人生状态。每一次拼搏,都意味着不轻言放弃,都是在为成就梦想蓄积力量。

③干事创业,无人不希冀成功的荣耀。拼尽全力不一定都能梦想成真,但成功背后必定是超越常人的艰辛努力。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到运动员的摘金夺银,从英雄人物的非凡功绩到普通劳动者的默默奉献,都伴随着激越豪迈的奋斗进行曲。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举世瞩目,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苦练;短道速滑运动员赢得比赛、为国争光,背后是奋勇争先的搏击。事业有成者的经历表明,一切收获都源自辛勤耕耘、不懈奋斗。

④拼搏,需要超越自我的淬炼。奋力拼搏方能实现可贵的自我超越。这种超越,是一种不惧挑战的勇毅,可谓“越是艰险越向前”;是一种战胜自我的奋起,可谓“不用扬鞭自奋蹄”;是一种不甘平庸的行进,可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马伟明坚持自主创新,带领团队破解科技难题、取得重大成果;景海鹏勇于自我加压,战胜生理心理的极限考验,书写“三度飞天”的传奇;苏炳添无惧伤痛,焕发精神与斗志,终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比赛中“飞”入决赛。正如歌曲《超越》所唱:超越所有的定义,超越伟大的平凡,超越自己。

⑤拼搏,彰显坚韧不拔的意志。世界上哪有一蹴而就的胜利,惟有反复淬火才能百炼成钢;哪有平白无故的幸运,惟有经受磨砺才能收获良机。努力奋斗者,体现着永不言弃、百折不挠的意志力。这种力量源自信念,离不开“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贵在恒久,离不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专注;难在坚持,离不开“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顽强。从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到南仁东带领团队建“中国天眼”望宇宙,再到黄大发率众在绝壁凿出“生命渠”……令人感佩的传奇故事不胜枚举,同时昭示我们:事业的成功,总是孕育在奋力搏击、敢于胜利的征途上。

⑥“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对于奋斗者而言,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有“春华”才有“秋实”。让我们激扬气呑万里如虎的雄风,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负历史、不负韶华,在新征程上续写新的璀璨华章。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02月

1.为了更好地阅读本文,小溪绘制了以下思维导图,请你补全。

2.下面这则材料作为论据,你觉得放在④、⑤两段中的哪段最合适?说说理由。
【链接材料】

1975年,26岁的夏伯渝登珠峰时因帮助队友,导致冻伤,双小腿被截肢。但他并未放弃自己的梦想,每天坚持训练。期间面对腿伤恶化,反复截肢,淋巴癌,以及登珠峰时遇到的暴风雪、雪崩,他毅然坚持。历经40年,5次登峰,终于在69岁时成功登顶,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依靠双腿和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3.临近中考,小溪很沮丧:初一初二基础没打好,成绩只是中等,现在拼命地补,虽然学习习惯改变了,作业质量也提高了,可最近一次考试还是没考好。请你结合文章和以下链接材料劝慰小溪。
【链接材料】

一位哲人曾说过;获得成功的过程,就好像不断向天平上加砝码,左盘放着成功,只要你的努力砝码越多、越重,成功的天平就会向你倾斜。即使不能,但奋斗的过程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2023-04-06更新 | 11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用意象写诗

黄梵

①我前面强调诗歌应该主要使用意象,不是在坚持陈腐的传统,它在诗歌中的永存,是由它自身的优势造就的。

②意象被古今诗歌选中,是它与抽象表达竞争的结果。我举个例子,先来看直截了当地表达“你害了我”。这种直述表达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偏误,令它无法解释成别的意思。所以,日常生活的表达一般是远离文学的,人们害怕文学表达的歧义,会造成他人误解,乃至人际矛盾。“你害了我”是使用概念的抽象表达。“害”是抽象概念。如果要用文学表达传递类似的意思,可以用意象来表达:“因为你,我成了一只老鼠。”就字面含义来讲,它与“你害了我”意思相近,但循着“我成了一只老鼠”这个意象去深究,就会发现,此意象含有的意思或意味比“你害了我”多得多。读到这个意象时,有人可能会想到小白鼠扒绣球的可爱憨态。不同文化使人们看待老鼠的态度也截然不同。比如印度人把老鼠视为圣物。就算是那些不喜欢老鼠的人,对“我成了一只老鼠”的理解,也千差万别,是“我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是“我像老鼠,贼眉鼠眼,显得龌龊”,是“我像老鼠,有偷食习惯,被人看作小偷”,是“我像老鼠,会传播疾病”……上述这些经验、文化、理解的差异,就使得“因为你,我成了一只老鼠”这个意象,远离了单一含义,不同于“你害了我”这种直述表达。充满歧义,意思或意味难以穷尽,正是意象比直抒胸臆高明的地方,它使表达有了许多层面的含义,千人有千种解释。这也是意象得到诗歌青睐的真正原因。

③再看直述例句:我站在台北大街上,感到闷热难耐。当你读到这样的直抒胸臆,你只是了解到很闷热,但无法透过“闷热”这个抽象的概括词,拥有更多层次和更丰富的感受。如果换成意象的说法,比如“当八月中旬我初次站在热气腾腾的街道,像个快熟的肉包子”如果你想象自己是锅里的肉包,热到快要蒸熟了,是不是把闷热的感受推到了极限?除了表达出热到极限,你还会产生各种联想,比如想象自己在蒸笼里,想象像生煎包那样在油锅里焖……由于围绕肉包子,你可以联想到很多情景,每种情景都对应一些感受,单单这一个意象,就令你的感受极其丰富。

④博尔赫斯曾用《东方诗人》表达景仰之情:“一百个秋天我望着/你岛屿之上的弯钩”。诗人没有直述景仰之情,不直接说什么我向往或热爱东方之类,反倒绕弯子用了意象表达。“弯钩”会令人想起弯月和波斯弯刀,可以视为东方的象征。就算王永年把它译成“长虹”,长虹和岛屿组成的意象,仍代表吸引诗人的东方。这“弯钩”或“长虹”吸引诗人,让他愿意用一百个秋天,痴迷地望着它。博尔赫斯这么智慧、谦虚的人,当然不会自大到认为自己能活一百个秋天,一百个秋天不过是愿望,是为了用时间的漫长,令读者去感受“望”中的深厚情感。一个人对东方要爱到多深,才愿意把一百个秋天都用来仰望东方?如此深情,通过意象表达时,对情感不着一字,却能令人持久地品味和遐想,甚至由于人们对意象的感受和理解有差异,这一意象还能刺激读者做出不同的诠释,这些诠释不是对主题的亵渎,恰恰是对“东方诗人”这个主题的延伸和拓展,因为诠释不是作品的身外之物,是可以不断添加进作品的“内容”。大家一定要理解,文学的实质就是绕着弯子说话,是迂回的艺术,所谓的“曲线救国”。意象就是一种百读不厌的迂回表达。

⑤再来看中国诗人洛夫写的《子夜读信》:子夜的灯/是一条未穿衣裳的小河/你的信像一尾鱼游来/读水的温暖/读你额上动人的鳞片/读江河如读一面镜/读镜中你的笑如读泡沫。

诗中的主观意象,用了哪几种模式?有“A是B”模式,有“B解释A”模式,也有“A做A做不到的事”模式。比如,“子夜的灯/是一条未穿衣裳的/小河”“你的信像一尾鱼游来”,就可以视为“A是B”模式。当然,“你的信像一尾鱼游来”也可以看作是对信走邮路的重新解释。诗中“读”字起头的四行诗句,可以看作是对读信的重新解释,甚至把“鳞片”看作是对皱纹的解释。小河本来就不可能穿着衣裳,偏说它未穿衣裳,等于设定它能穿衣裳,诗人也不可能读温暖,因为温暖是不可见的,你额上也不可能长鳞片,这些都可视为“A做A做不到的事”模式。读了洛夫的诗,你可以看出,诗人需要的是别出心裁重新看待现实的眼睛,和不合常规谈论的勇气。

⑥所以我说,诗意不来自世界,而来自诗人的注视。维柯在《新科学》说:“最初的诗人们给事物命名,就必须用最具体的感性意象,这种感性意象就是替换和转喻的来源。”现在,我确信大家已领会诗歌的实质,或说已意识到什么是诗歌。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2.请根据文本,将对话填写完整。
小语:我在梳理以上思路时发现②③两段的例子很相似,如“你害了我”“因为你,我变成了一只老鼠”和“闷热难耐”“快熟的肉包子”,两组是不是可以换一下顺序?
小文:不能。阅读“为什么用意象写诗”的②-④段,从观点和材料的关系、论证思路来看,作者这样安排材料顺序是有其用意的:(1)______________
小语:有道理。我觉得总结部分“诗歌的实质是具体的感性意象”这个观点缺乏材料支撑。
我想从以下两首诗歌选择一首作为例子进行论证。你能帮帮我吗?

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

来…

它以难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艾青《太阳》节选)

我的心是旷野的鸟,

已经在你的眼睛里找到了天空,

你的眼睛是早上的摇篮,你的眼睛是紫星的王国,

我的歌声消失在你眼睛的深处,

就让我翱翔在那一片天空里吧,

就让我翱翔在那一片孤寂无垠的天空里,

就让我排开它朵朵的云彩,

在它的阳光里展翅飞翔。

(节选自《泰戈尔诗集》)

小文:当然可以。请看我的阐述(2)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1-11更新 | 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