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说明文 > 说明文类别 > 事物说明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85 引用次数:45 题号:10813991

探秘亚洲第一“重”箭

①两年前,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实现首飞,它挑战了中国火箭设计、制造、合练的最高水平。

②长征五号是我国运载火箭家族中个头最大的,你得仰头使劲看,才能从头到脚将它看周全。它的最大身高可达62米,足有二十多层楼高。当它矗立时,绝对是直入云天的震撼模样,霸气十足!

③除了身材高大,长征五号外形也相当壮硕,它的最大直径是5.2米,腰围约合16米,需十多个人才能将它合围起来。另外,长征五号的体重(起飞重量)高达870吨,相当于20多辆载重汽车的重量。

④在世界各国的现役大火箭中,长征五号是最重的,是名副其实的国际级大火箭,堪称火箭中的“巨无霸”——即使是排名第二的俄罗斯大火箭安加拉号,体重也只有770吨,远远比不上咱们的长征五号壮硕的身型。

⑤长征五号体重八百多吨,其中燃料就占了90%的分量,这些燃料都是以超低温状态填充进长征五号体内的,其中液氢的温度是零下253摄氏度,液氧的温度是零下183摄氏度,这几乎是氢、氧的低温极限。燃料温度这么低,所以长征五号绝对是“高冷哥”,它也因此被称为“冰箭”。

⑥以往的火箭,通常会选用一些有毒物质作为燃料,所以它们飞行时喷射的气体有毒,有的甚至有剧毒,对环境的危害比较大,而长征五号的燃料箱里加注的燃料是氧气和氢气,这两种气体燃烧产生的物质是水。此外,长征五号还加注了煤油作为飞行燃料。而无论氧气、氢气或是煤油,都属于环保型航天燃料,无毒、易制取,在降低火箭发射成本的同时,有效避免了环境污染。因此,长征五号是名副其实的环保箭,它的发射堪称是“环保秀”,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已走进环保通道,航天产业正在向着绿色产业转型。

⑦长征五号是大火箭,除了身体高大,动力也超大无比。为增强长征五号的动力,设计人员采用数百项革新技术,其中核心技术是研制出了大推力发动机——长征五号在芯级上使用YF—77液氢液氧发动机,助推器则使用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这两款全新研制的火箭发动机,是中国率先尝试无毒、无污染推进剂后结出的硕果。现在,一共有八台这种大发动机被装上了长征五号。这样,长征五号全箭起飞时,推力将达到无人能敌的约1060吨——九月的航天舞台上,长征五号是万众瞩目的“大力水手”,它的“动力秀”,展示的是中国航天的硬实力。

⑧说一千,道一万,火箭发射安全最重要,没有安全其他一概免谈。为确保长征五号能安全发射,箭身核心控制仪器普遍采用了“三取二”系统备份技术,通俗地说,就是每一种控制仪器都有三个同样的仪器互为备份,相当于让长征五号在每一项控制系统中拥有三个“大脑”,使它在飞天过程中能始终保持头脑清楚,临危不乱。同时,为提升火箭发射的安全性能,科研人员一丝不苟地排除一切可能带来发射事故的安全隐患,将长征五号十多万个零件全都制作得分毫不差,使其安全可靠系数从0.97提升到0.98。

⑨未来,长征五号系列火箭将完成发射嫦娥五号、空间站核心舱以及承载火星探测等重要任务。这些航天任务,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重大航天专项工程。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长征五号将充分展现出它卓越的本领,让我们拭目以待!

1.下列文中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它的最大身高可达62米,足有二十多层楼高。
2.下列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其中液氢的温度是零下253摄氏度,液氧的温度是零下183摄氏度,这几乎是氢、氧的低温极限。
【知识点】 事物说明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1】人类对激光的探索

①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三位物理学家一美国的亚瑟·阿斯金、法国的杰哈·莫罗和加拿大的唐娜·斯特里克兰,以表彰他们在激光领域作出的贡献。

②激光是什么?它是一种光,却不同于一般的光线。使太阳光透过三棱镜,我们能看到七彩的条纹,这是因为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是各种颜色的色光叠加产生的。可是无论用怎样的设备,都无法使激光产生这样的现象,这是因为激光有着极好的单色性。激光的另一个特性是具有好的相干性,它作为光子的聚集体,能使光子们展现出极为明显的波动特性,可以简便地获得干涉图样——这是波动性的重要检测方法之一。除此之外,相对于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光线,激光还能较为轻易地获得很高的能量,某些高新产业中的激光切割技术和激光手术利用的就是激光的这一特性。而今年三位诺奖得主中的两位,就是因为发明了可以大幅提高激光强度的技术而获得这一荣誉的。

③那么,具有这些优良性质的激光是如何获得的呢?从微观角度看,激光是具有相同频率的大量光子的集合,获得具有优良性质的激光的关键就是使所有的光子都在同一频率上。这可以通过激光谐振腔获得。简而言之,我们在激光谐振腔中加入具有特定频率的光子后,可以使其中的原子在这些光子的频率上振荡,从而发射出具有相同频率的光子。这种类似于原子弹的“链式反应”的物理过程,可以使我们迅速获得大量具有某一特定频率的光子,这些光子通过调制之后,就可以以激光的形式发射出去了。

④具有如此多优良性质的激光,自然有许多的应用途径。除了已经广泛应用的信息探测和信息传导等技术之外,本次诺奖授予了“光镊”这一新技术。这一技术将激光的可操控性利用到了极致,通过光子与物质粒子的相互作用,对一些微小的结构对象进行操作。这不仅提高了操作的精度,还能够毫不损伤操作对象,物理学家以这项新技术获得诺奖,可谓实至名归。

⑤即使已经取得了这些成就,人类对激光的探索,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本文主要围绕激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说明激光的。
2.第②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既总结全文,又进一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4.激光已经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请举例说明你知道的激光为人类所做的贡献。
2020-04-17更新 | 6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2】“城南胜迹”贵阳甲秀楼

姚沂 付雷

①位于贵阳市主城区南明河上的甲秀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贵阳人文历史的见证。

②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始建初衷,是时任贵州巡抚江东之希望贵州“科甲挺秀”,建此楼供年轻学子们读书,改变贵州人才稀少的局面。

③甲秀楼为木结构阁楼,高约22.9米,红棂雕窗,白石巨柱托檐,雕花石栏相护。楼内现有八块清代留下的碑刻,楼门前长联共174字,全文如下:

④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夔,迢递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岩疆半壁。恰好马撒碉隳,乌蒙箐扫,艰难缔造,装点成锦绣湖山。漫云筑国偏荒,难与神州争胜概。

⑤数千仞高陵牛渡,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颓波挽住。想秦通僰道,汉置牂牁,唐靖苴兰,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留得旧迹千秋。对此云送螺峰,霞餐象岭,缓步登临,领略些画阁烟景。恍觉蓬州咫尺,招邀仙侣话游踪。

⑥这副长联的作者是清朝贵阳文人刘蕴良,字玉山。刘蕴良的父亲是翰林,他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于清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考取举人,三年后在北京通过会试,并在殿试中获得第七名,被赐庶吉士。现悬挂甲秀楼正门两边的这幅长联,1985年由贵州著名书法家王萼华先生书写。甲秀楼建设几经辗转,最终选址在河中一块天然鳌状巨石上,这块巨石古称鳌矶石,就是现在甲秀楼的楼基。清康熙年间,贵州巡抚田雯在《黔书》中曾对建成后的甲秀楼有这样的描述:“每春波摇绿,秋沚澄青,岸柳乍垂,芹芽正弩,览渔舠之泛泛,洗杯斝以临流,谁谓黔中无佳山水哉?!”

⑦甲秀楼2006年5月与贵阳城东文昌阁一起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景区。景区从广场牌坊起由北至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石牌坊、涵碧亭和浮玉桥,第二部分是甲秀楼,第三部分是甲秀楼后的翠微园。

⑧甲秀楼石牌坊在清朝时为全木质结构,上书“城南胜迹”四个大字。“浮玉桥”之名来源于其质地,该桥由贵州特产白棉石打造,从远处看如一条玉带浮在水面。

⑨浮玉桥在明朝时被称为南堤,主要用于预防洪灾,明万历年间修建甲秀楼以后慢慢成为一处景观。桥上的涵碧亭原是古人纳凉休息之地,因桥下有深潭“涵碧潭”而得名。亭子四柱上刻有两副对联,分别是“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银汉浮空星过水,玉虹拖雨雁横秋”。

⑩翠微园古称南庵,是明清风格的苏州园林式庭院。明正德四年,王阳明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时曾有《南庵次韵二首》《徐都宪同游南庵次韵》等诗记载当时胜景,其中“隔水樵渔亦几家,缘冈石路入溪斜。松林晚映千峰雨,枫叶秋连万树霞”“岩寺藏春长不夏,江花映日艳于桃。山阴入户川光暮,林影浮空暑气高。树老岂能知岁月,溪清真可鉴秋毫”等句子,至今读来仍清丽喜人。

(选自贵州省人民政府网2021-03-19,有删改)


【注释】①作者工作单位系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②碉隳:diāo huī。③斝:jiǎ。
1.甲秀楼门前174字长联的书写者是(       
A.刘蕴良B.王萼华C.刘翰林D.王阳明
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浮玉桥用贵州特产白棉石打造,像一条玉带浮在水面。
B.甲秀楼位于贵阳市主城区南明河上,是贵阳人文历史的见证
C.甲秀楼石牌坊在清朝时为全石质结构,上书“城南胜迹”四个大字。
D.现在甲秀楼的楼基是南明河上一块天然鳌状巨石。
3.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第⑧自然段运用什么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2023-01-18更新 | 5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耐寒植物如何过冬

①植物生长活动的最低温度通常是0℃。秋天之后有些植物特别是很多一年生草本植物纷纷枯萎。到了更为寒冷的冬季,冰封的大地上几乎看不到红花绿叶,但也有些英雄好汉是不怕严寒的。

②通常而言,即便是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在夏季活动期多不耐寒,在冬季休眠期却更为耐寒。这是因为春夏季节,植物生长旺盛,养分消耗多于积累,因而其抗冻能力较弱。如北方的梨树,在-30℃~-2℃低温下能平安越冬,在春天却抵挡不住微寒的袭击;松树的针叶,冬天能耐-30℃的严寒,夏天如果人为地降温到-8℃就会冻死,就是这个道理。

③到了秋天,情形就变了,秋季白昼温度高日照强,叶子的光合作用旺盛;而夜间气温低,树木生长缓慢,养分消耗少,积累多,于是树木越长越,变粗壮并木质化,树叶里合成了更多的脱落酸(休眠素),这种植物激素被输送到植物枝梢的尖端和侧芽后,这些部位的新陈代谢会受到抑制,从而进入休眠状态,不再萌芽生长,植物体也停止生长。这意味着植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耗大大减少,养分因此被积蓄起来,树木逐渐有了抵御寒冷的能力,即使叶子在冬天被冻掉,小枝依旧完好无损。

④耐冻植物都有休眠的特点,它们常使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寒。一般而言,处于休眠状态的植株抗寒力强,并且植株休眠越深,抗寒能力越强。事实上,多年生植物的季节性休眠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应对不利环境的一大绝招。

⑤此外,每一棵树木都有一副甲胄,保护它们娇嫩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这副甲胄就是木栓层。每年夏天,树木都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木栓组织——死的间层。木栓既不透水,也不透气。停滞在其气孔中的空气能够阻挡树木的热量向外散。树木年龄越大,木栓层越厚。因此,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枝嫩干细的小树强。

⑥另外,植物还常常会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有的植物会通过降低自身含水量以适应低温环境,安全过冬。具体来说,就是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

⑦植物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其体内既有自由水,也有结合水,二者的脾气大相径庭:自由水在100℃沸腾,0℃时结冰;结合水要高于100℃沸腾,在比0℃低得多的温度下才会结冰。冬天,植物体内的自由水减少后,结合水所占比例则相对增加,使细胞液浓度增高,不易结冰,植物因此可以忍受更低的温度。

⑧当然,如果以上方法还不足以抵抗严寒,一些植物还会通过增加糖或蛋白质、脂肪的含量,或者增强生物膜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来练就更高更强的御寒本领。

(作者:李耕拓,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本文主要介绍了耐寒植物过冬的哪些方法?
2.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简要分析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如北方的梨树,在-30℃~-2℃低温下能平安越冬,在春天却抵不住微寒的袭击;松树的针叶,冬天能耐-30℃的严寒,夏天如果人为地降温到-8℃就会冻死,就是这个道理。
3.阅读第④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一般而言,处于休眠状态的植株抗寒力强。
2021-01-14更新 | 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