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现代 > 朱自清(1898-1948)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6 题号:10816207
小阅读

朱自清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下是对①段的分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了抒情的手法,这是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将“春天”写得真实可感。
B.连续两个“盼望着”,体现了人们对春天盼望之情的急切。
C.“东风来了”,话语里流露出人们经过一个寒冬终于盼来春天的欣喜之情。
D.随着“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作者的欣喜之情也越来越强烈。
2.作者说春天“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在下列描写春天景物的句子中,不能体现这个特点的一项是(     
A.山朗润起来了,水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B.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钴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C.风里带着些新鲜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D.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3.下面四幅“春”字书法属于隶书的一项是(     
A.B.C.D.
【知识点】 朱自清(1898-1948)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①那时候的国君,没有了世袭的大臣,便集权专制起来。辅助他们的是一些出身贵贱不同的士人。那时候君主和大臣都竭力招揽有技能的人,甚至学鸡鸣、学狗盗的也都收留着。这是所谓“好客”、“好士”的风气。其中最高的是说客,是游说之士。当时国际关系紧张,战争随时可起。战争到底是劳民伤财的,况且难得有把握;重要的还是作外交的工夫。外交办得好,只凭口舌排难解纷,可以免去战祸;就是不得不战,也可以多找一些与国,一些帮手。担负这种外交的人,便是那些策士,那些游说之士。游说之士既这般重要,所以立谈可以取卿相;只要有计谋,会辩说就成,出身的贵贱倒是不在乎的。

②七雄中的秦,从孝公用商鞅变法以后,日渐强盛。到后来成了与六国对峙的局势。这时候的游说之士,有的劝六国联合起来抗秦,有的劝六国联合起来亲秦。前一派叫“合纵”,是联合南北各国的意思,后一派叫“连横”,是联合东西各国的意思——只有秦是西方的国家。合纵派的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是张仪,他们可以代表所有的战国游说之士。后世提到游说的策士,总想到这两个人,提到纵横家,也总是想到这两个人。他们都是鬼谷先生的弟子。苏秦起初也是连横派。他游说秦惠王,秦惠王老不理他;穷得要死,只好回家。妻子、嫂嫂、父母,都瞧不起他。他恨极了,用心读书,用心揣摩;夜里倦了要睡,用锥子扎大腿,血流到脚上。这样整一年,他想着成了,便出来游说六国合纵。这回他果然成功了,佩了六国相印,又有势又有钱。打家里过的时候,父母郊迎三十里,妻子低头,嫂嫂爬在地下谢罪。他叹道:“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真是少不得的!”张仪和楚相喝酒。楚相丢了一块璧。手下人说张仪穷而无行,一定是他偷的,绑起来打了几百下。张仪始终不认,只好放了他。回家,他妻子说:“唉,要不是读书游说,那会受这场气!”他不理,只说:“看我舌头还在罢?”妻子笑道:“舌头是在的。”他说:“那就成!”后来果然作了秦国的相;苏秦死后,他也大大得意了一番。

③苏秦使锥子扎腿的时候,自己发狠道:“那有游说人主不能得金玉锦绣,不能取卿相之尊的道理!”这正是战国策士的心思。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划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翻覆,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的。但要因人、因地进言,广博的知识和微妙的机智都是不可少的。

④记载那些说辞的书叫《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定的,书名也是他提议的。

(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有删减)

1.摘录。“士”阶层兴起的社会背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合纵”即__________“连横”即__________
3.勾连。孟子评价公孙衍、张仪说:“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讽刺他们一味顺从君主,没有自己的原则。结合文段,说说这个评价是否中肯。
4.赏析。现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朱先生的《经典常谈》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结合选段相关文字说说你对“浅明”二字的看法。
2023-07-01更新 | 11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第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第④段写的是“春花图”,而划线的句子却写蜜蜂和蝴蝶的多,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3.“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钻”改为“长”行吗?为什么
4.“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写这些的动作、行为的主要目的是(     
A.草地有人活动,所以要写。
B.说明人们在春天到来时心情很愉快。
C.间接写草地,突出草的嫩绿可爱。
D.写了草,又写人,构成一个画面。
5.选文的第③段写的是“春草图”其中写春草“质地”的词语是____;写春草“色泽”的词语是___;写春草长势旺盛的句子是___
6.仿写句子:“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2021-12-06更新 | 13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春(节选)

朱自清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④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请你用简洁的语句分别概括第③、④段文字的内容。
2.第①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的“偷偷地”和“钻”用得好,为什么?
3.第②段是一幅五彩缤纷的春花图,作者分别从哪几种感觉来描绘这幅美图?
         写出了花的         ; 从         写出了花的          
4.选文中有不少句子是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修辞手法的,请你找出一个例句,并且谈谈这句话的妙处。
2016-11-18更新 | 2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