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议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72 题号:1085324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用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竟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__________。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对选段中作者主要论述的观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苦乐全在于主观的心,不在于客观的事。B.从刻苦中得到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
C.人类生活的价值,是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D.人类理想的生活,是发愤忘食,终老一生。
2.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乐业?对此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要身入其中,看职业变化、进展的状态。B.要努力奋斗,在奋斗中增加快乐的分量。
C.要做事专一,杜绝游思妄想,省却烦恼。D.要有创造力,得到物外之趣,乐以忘忧。
3.如果在文中横线处加一句名言,较合适的一项是(     
A.桥梁专家茅以昇说:“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B.《荀子》中说:“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C.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说:“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
D.苏联作家高尔基说:“如果享受工作的乐趣.那么人间就会是天堂。”
4.对选文的语言特色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含蓄典雅,闲适自然。B.通俗浅显,准确周密。
C.引用经典,说服力强。D.条理清晰,生动有序。
【知识点】 议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下面小题。

生命中的贵人(有删改)

陈鲁民

⑴探寻古今中外许多成功者的踪迹,不难发现一个规律,在其人生中,都多多少少得到过贵人相助。或被意外发现而一飞冲天,或受人资助走出困境,或被人赏识而得到重用提拔。生命中的贵人,使他们价值得到充分开发,引领他们走向辉煌。

⑵姜子牙的贵人是望贤若渴的周文王;韩信的贵人,是知人者智的萧何;诸葛亮的贵人,是三顾茅庐的刘备;白居易的贵人,是慧眼识珠的老诗人顾况;文化新秀项斯的贵人,是到处逢人说项斯的唐朝官员杨敬之。若没有他们的礼贤下士,你就是卧龙凤雏,才高八斗,满腹经纶,要获得出头机会也没那么容易,说不定还会空怀奇才终老乡里。

⑶现代人里,贵人相助现象也时有所闻。早年的沈从文,身无分文,又无名气,大冬天里,一个人躺在北京出租屋的床上生病,又饿又冷。若不是爱才心切的贵人郁达夫,在一篇来稿上知道了他的地址,并亲来探望,帮他治病谋生,走出困境,沈从文恐怕早就病饿身亡了。哪还有什么妙不可言的《边城》《长河》,以及乡土文学之父的大名。

⑷1931年,青年画家傅抱石失业在家,生活窘迫,恰遇大画家徐悲鸿,徐非常赏识傅抱石的绘画才能,可自己又没有能力资助他出洋留学,就屈身登门拜访当时的江西省主席熊式辉,要求熊送傅抱石去国外留学,说傅抱石的画艺将来会大有成就。并且,向来不肯为权贵画画的徐悲鸿,破例送给熊名画一幅,换得熊资助傅抱石去日本留学。傅抱石在日本努力学习,观摩了日本和欧洲大量的古今名画、画艺突飞猛进,回国后很快就蜚声画坛,成为名家。挂在人民大会堂的名画《江山如此多娇》,就是他与关山月的杰作。

⑸青年女作家萧红的声名鹊起,红极一时,则与碰到贵人鲁迅有关。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民国四大才女的萧红,初到上海时,也是一文不名,生活困顿。幸遇鲁迅后,鲁迅不仅热情地为她悉心指点创作,经济上资助生活,还利用自己在上海的关系,积极向出版社和编辑部推荐她的作品,介绍她进入上海作家圈子。1935年月12月,由鲁迅作序和推荐的中篇小说《生死场》出版,在文坛上引起巨大的轰动和强烈的反响,萧红也因此一举成名。

⑹得贵人提携,受贵人恩泽,蒙贵人相助,确实令人羡慕,让人向往。然而,贵人往往可遇而不可求,能碰到,是你的福分,不能碰上,无须抱怨。其实,真正的贵人还应当是你自己,因为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如果把盼望贵人的心思和精力都用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上,练就一身过硬的本事,学成经天纬地的能力,怀有超群绝世的才华,有没有贵人相助,你都照样会脱颖而出,成就自我。

⑺所以,一定要坚定这样的信念,你就是自己的贵人,没人发现,你就自己发现自己;没人重用,你就自己重用自己;没人赏识,你就自己赏识自己;没人提携,你就自己提携自己。关键是你一定得是那块料,一支真正的潜力股。否则,即使你和贵人住在一个屋檐下,即使贵人就在你身边也徒然。

1.用简练的语句,概括文章的观点。
2.文章论证思路清晰,根据提示,填写表格,梳理文脉。
段落论证过程
开篇扣题,提出论点
____古代姜子牙、韩信、诸葛亮、白居易、项斯
现代沈从文
傅抱石
   
_____
道理论证进一步提出_____
3.举例论证是本文的主要特点,第⑵段的举例简略,⑶-⑸段举例详实,简析作者这样安排的匠心。
4.选文第⑺段划线句子,4个“没人……你就……”句式连用,对突出观点具有怎样的效果?请加以简析。
2023-06-25更新 | 13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心智成熟需要经典滋养

①怒斥曹雪芹“现代感太强,不古风”,怒斥老子《道德经》“看不懂”,要求作者“再练练文笔”,赞美《水调歌头》“写得比林夕好”,表扬《资治通鉴》“写得不错”,勉励作者“加油更新”……最近有网友整理了各大网络平台上种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留言,浏览一遍后不禁为一些年轻人的文化素质感到忧心。现实说明,如果一个人始终沉浸在网络阅读中而疏离经典文化,就难免出现知识结构的缺陷,难免闹出说“曹雪芹写得不够好”的笑话。

②听网络音乐、读网络小说、看网络视频、玩网络游戏、用网络订餐……今天的许多年轻人正是这样生活的。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中心,须臾不可离开。但不得不承认,网络文化的若干特点对于人的成长不利。人的成长既是身体的成熟更是心智的成熟,而心智的成熟离不开经典文化的滋养。

③经典文化专注于世界与人生的根本性问题,文字与内涵都比较深刻,需要耐心品味,反复思考,才能有所收获。网络文化以速度见长,是追新逐异的文化,不停地更新是其基本发展模式。一个习惯了在网络上冲浪的人,往往很难再集中注意力投入艰深的文本阅读。毕竟和几秒浏览一条微信或一则短视频相比,长时间阅读需要的注意力要高出几个数量级。

④网络文化实际上是“浅阅读”,就像一位学者所说,沉浸在现代数字化媒体之中,“我拥有信息,但没有知识;我拥有观点,但没有原则;我拥有本能,但没有信念”。

⑤传统的阅读方式需要投入专注力,是典型的延迟满足,而网络文化是即时满足,只要投入其中立刻就会让人产生欣快感,但代价是容易丧失耐心和专注。

⑥目前我国网民总数已超过7亿,如果年轻人从小没有接触过经典文化而一直沉浸在网络之中,就难免会出现浅薄幼稚、缺乏专注和耐心等问题,知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怒斥曹雪芹和老子的笑话也就在所难免了。

⑦网络的诞生是人类文明的一次伟大进步,但我们应该合理使用,取其利而去其弊,让网络成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助力器而不能在网络的汪洋大海中随波逐流。在欣赏网络文化的同时切不可疏离经典文化。

⑧经典是一个民族精神大厦的基础,一个没有经过经典洗礼的心灵不会是强健而丰满的心灵。在网络文化日新月异的今天,年轻人应有足够的自觉,主动补上经典阅读的课程,用坚实的经典阅读“对冲”网络阅读的缺陷,使自己走向成熟。

1.选文①段有什么作用?
2.简要分析选文③段的论证思路。
3.结合文章内容简述⑤段加点词“延迟满足”和“即时满足”的含义。
4.选文⑦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022-03-26更新 | 5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激发古典诗词的时代魅力》,完成下面小题。

激发古典诗词的时代魅力

①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不断创新,古典诗词从文献与书本中走上荧屏,以生动新颖的方式走向大众,最近开播的《2022中国诗词大会》便是其中代表。

②古人曾说“不学诗,无以言”。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重要载体,是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一扇窗口。如何做好古典诗词的当代传播让古典诗词与时代同行 ,对赓续文化根脉有重要意义。

③激发古典诗词的生命力在于挖掘常读常新的文化内涵以及真切动人的情感体验,利用这份共情可以有效助推古诗词传播。《2022中国诗词大会》选取“少年”“出发”等节目主题词,搭建出一个个思接千载、沟通古今的通道,让古典诗词的美学内涵走进当代人的审美世界。诗词节目中选取作品的题材非常广泛,自然山川、田园边塞、爱情婚姻、思亲怀乡、家国情怀……都流露着抒情主体真实丰厚的胸襟和性情。 诗人们真诚地拥抱生活,坚韧面对多舛的命运,洋溢着满满的正能量。再加上康震、郦波、蒙曼等专家学者的解读,使我们这些听者得到一种生生不已的力量。

④《2022中国诗词大会》邀请的非遗传承人、空军飞行员、缉毒警察、搜救犬训导员等时代传诵者,用自己的故事诠释古人的诗意、诠释古典诗词的力量一)由贵州支教老 师梁俊改编的清朝诗人袁枚的《苔》,以 对 原作的点化改写为主。袁枚的《苔》本是一首咏物诗,经贵州山区的孩子们翻新演唱后,阐发出新的价值,成为对平凡而卓越的生命的祝福。“风一来,花自然会盛开;所有黑暗,为天亮铺排”,作给予山区孩子对抗卑微的勇气,深化了原作的内涵,感动了亿万国人。借助传诵者的风采,增强古典诗词的感染力,助推了古诗词的 时代传播。

⑤当前,数字技术的进步和媒体融合的环境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更多元的展示路径、更广阔的传播空间。互联网时代,这种传播成为身边常事。在古典诗词传播与立体沉浸影像互动等视听技术的结合方面,期待看到更多节目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具新意的探索,让古典诗词走入更多人的视野。

⑥文化传承必须注重与时俱进,如何在内容至上、深挖内涵的前提下用好传媒技术,准确生动地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需要在传播实践中持续探讨的话题。希望有更多优质的内容、精彩的创意、活化的手段被应用到文化记忆赓续传播之中,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取材于2022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廖祥忠同名文章)

1.你认为本文作者是围绕________问题展开论述的。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由社会现象谈起,引发对本文话题的讨论。
B.文章第②段作者指出了做好古典诗词的当代传播的重要意义。
C.文章第③-⑤段是并列关系,分别从古典诗词生命力、感染力和用好传媒技术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做好古典诗词的时代传播。
3.下面材料可以作为第⑤段的论据,请在材料结尾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内容使材料与观点构成论述关系。

随着微信被大众广泛使用,很多致力于古诗词创作、传播、研究的微信公众号也不断涌现。吟诵、赏析、推介诗歌,开展诗歌创作培训,力求打造高品质的古诗词微信公众号,例如“诗词天地”“诗词世界”“为你读诗”“中华古诗词”“古诗词赏析”“诗词中国”“美到心碎的古诗词'“读首诗再睡觉”等公众号纷纷脱颖而出,让人们在繁忙喧嚣的生活之余,感受文字的魅力,探寻诗意生活。

2022-05-01更新 | 3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