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17 题号:11151555
【活动二】小海和你一起阅读公众号推送的文章,你们边讨论,边做旁批。

镜泊湖的黄昏

①黄昏有时是一个错误。譬如观飞瀑,黯淡的光线使你无法领略飞腾的气势;譬如草原上的故友重逢,天不假以阳光,无法纵马驰骋,只好入室把盏,醉里挑灯看剑了。但有时,黄昏又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譬如暮霭降临时,桂子树下情人的相拥;譬如泛舟,泛舟在山环水曲的湖上。

②如今我正在湖上,在镜泊湖的游船中,倚着舷窗,看夕阳在波浪中书写活泼的禅机。

③说到禅机,似乎有些突兀,但我如此表述,绝非心血来潮。说它之前,让我们还是先来追寻一下镜泊湖的历史吧。

④用地质学家的说法,镜泊湖属于高山堰塞湖,海拔高度世界第二,仅比瑞士的日内瓦湖低了25米。所谓堰塞,就是被堵塞的河道。镜泊湖乃牡丹江故道,造物主却赶着青山打了一个滚,牡丹江被截断,只好改道而走。于是,一个美丽的高山湖泊,留在了长白山支脉张广才岭的腹部。

⑤张广才岭并非以某位汉人的姓氏命名,它是满语,读“遮根采良”,意为吉祥如意。镜泊湖在历史上亦有多个称谓。汉朝时,它叫湄沱河;唐高宗时,改称阿卜湖;唐玄宗时,又名呼汗海。明代称镜泊湖,清代称毕尔腾湖。这满语的毕尔腾,仍然是“水平如镜”的意思。辛亥革命后,复改为镜泊湖,沿用至今。

⑥既是牡丹江故道,镜泊湖便不像洱海、洪湖、太湖那样一片浩瀚,泛舟湖心,有横无际涯的感觉。它虽然有90公里的水域,但仍然曲折如河道,唯其曲折,我们才能见到别致的生动。

⑦下湖时,已经五点多钟,枕着山脊的夕阳,已经不再炽烈,你可以用肉眼去细细观察它,看它像太极图一样散发的光晕。这最好的生命的蛋白质,在饲养着那一双旋转不息的阴阳鱼。被阴阳鱼啄剩的光粒,散散地洒落湖中,它们飘荡着,浮漾着,像金箔打造的浮萍。

⑧游船入湖深深,船头向东,切开的是渐渐凝集的暮色。两岸的青山,将葱茏投入湖中,孵化出翡翠般的大宁静。而船尾,那金箔般的浮萍,却是穷追不舍。船头的翡翠,船尾的金箔,在夕阳中穷极变幻。不知为何,这情景让我想起阮籍的诗句:“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我不明白,放逸与纵酒的阮步兵,为何心境如此苍凉。中唐的李商隐吟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虽然含蓄一点,也是过分地感伤。这两位诗人,均生存于中国的禅宗诞生之前,尚不能借助禅家参透生命。

⑨美的东西,大多转瞬即逝。把握生命之内的东西,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就像我此刻站在船尾,眺望夕阳由猩红变成淡红时,我才真切地感到,生命的每一种境界,都是无法替代的历程。它既有色彩,也有温度;既是灿烂,也是淡泊。就像这镜泊湖,成为河道时,它流得欢畅;堰塞成湖,它仍然逍遥。

⑩不知不觉,三分之二的夕阳,已经沉入了山脊。剩下的半弯,似乎激情更为充沛;投放到水中的光晕,金灿灿的更为明亮。船尾的排浪中,水花更为璀璨。这最后的辉煌实在太美了。我突然想到应该拍下一帧照片,于是揿下快门……

⑪刹那间,夕阳完全沉没,湖上的金光也骤然收尽。我捡拾刚才拍摄的湖波,取景框中的画面一出来,我不免大吃一惊。潋滟的金波中,有一尊完整的弥勒佛,正冲着我微笑。

小海:一个“但”字,转折文意,我们也可以去细品黄昏的美丽。

1.如果用圈点的方法在画线句中点出一个关键词,你会点哪一个?为什么?
2.从第④段可见,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使镜泊湖曲折如河道,才有了这份别致的生动。
小海:面对黄昏,料想阮籍与李商隐该是紧皱眉头,面色沉沉,低头嗟叹吧,多少无奈感伤和惋惜在其中。
3.第⑨段画线句中作者会是怎样的表情,请说明理由。
4.小海在此文评论区用顾城的诗歌《感觉》作了回复,结合内容具体分析小海这样回复是否妥当。(可以从文章构思、立意等角度进行分析)

感觉

顾城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窖藏

①苍山,是我故乡的名字,那里不产酒,更不藏酒,但家家必有一口窖。这口祖传的井窖,用来贮藏红薯。有了这口窖,便如是藏了至宝,过冬才有底气,日子才算殷实。

②记事起,老房后山就有一口井窖,张开大口在山野静寂着。母亲天天嘱咐年幼的我别靠近,说窖里住着长虫。我最怕长虫,便躲得远远的,避开了被窖吞下的危险。

③正是一个深秋,父亲带我清窖。钻入窖口,脚踩着侧壁上一个个坑穴慢慢探身下去,触地的一刻,心陡然一惊,生怕有潜伏的长虫袭来。点燃一支蜡烛,跳动的火焰中终于第一次看清,窖里根本没什么长虫,只有一眼圆不隆冬的洞穴,横卧在窖底旁侧,等着我来。父亲指挥我将积存了数月的枯草、烂叶、落石、淤沙,一篮一篮递出窖外,打扫干净。再接过父亲用绳索递下的一桶清水,仔细将洞穴浇遍,即刻干燥变潮润,清清爽爽地静待又一季红薯如约光顾。出得窖来,父亲拍拍我身上的尘土,得意地说:我儿长大了,不怕长虫喽!羞得我涨红的脸如刚出窖的红薯。

④秋风抹地一阵劲吹,吹黑吹瘦了满地叶蔓,却吹肥了地下的红薯,一个个撑破地皮,几欲出土。一锄下去,父亲提溜起一嘟噜硕大的红薯,乐得合不拢嘴。我揪下一块,用镰刀削了皮,淡黄的薯块沁出点点白汁,嚼一口分外甜,满嘴都是丰收的滋味。上千斤红薯几天内分批刨出,摘下,装筐,父亲用压弯的脊背肩挑背扛,将红薯运到窖口。父亲在外,我下窖。汗涔涔的父亲,把红薯一篮篮递到窖里,我一个个码放整齐,最终填满了洞穴。望着这一窖红薯,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眼前浮现出父亲劳作的背影,泪水湿润了我的眼眶。

⑤这一冬,窖藏的红薯需要不时地通风、查看,以防霉变。可经验丰富的父亲总是打理得极好,红薯不仅完好如初,且因窖藏而变得更加甘甜,成为重要的口粮。

⑥勤劳的母亲极尽能事,把红薯的吃法演绎得淋漓尽致。红薯擦丝,浸泡缸内,析出细腻洁白的红薯粉,做成烩菜必不可少、劲道爽滑的粉条;红薯蒸熟,剥皮捣烂成泥,和入面粉中烙成喷香的红薯饼;红薯擦片,晒干,碾碎,过筛,制成红薯面,烙饼、蒸饼子、轧饸饹都成……最经典的吃法,是将蒸煮的红薯切条,晒成红薯干儿,作为小零食乐享一冬;或是将红薯用铁盆扣在炉上,直烤得香气弥漫,吃起来暖暖的、甜甜的、面面的,很是过瘾。多余的红薯便拿到集市售卖,或催肥那头家猪,过个好年。

⑦当然,父母最懂农事,不管日子多么紧巴,孩子多么嘴馋,定会窖藏好来年的种薯。待春暖花开,育秧栽植,更待秋来又一季丰收,开始又一冬窖藏,绵延又一年岁月。

⑧城里安家后,每至隆冬时节,我便格外想念那口窖,想念窖藏的红薯,想念仍旧种地等我回家的年迈二老。过段时日,我就回到故乡,尾随父亲去掏红薯。井窖依旧,棚窖如昨,只是贮藏的红薯虽美味依然,数量却逐年减少。父母年纪大了,干不动了,种得少了,现实戳得我心痛,且一年痛过一年。

⑨于是,我便格外珍惜,将汇集了故乡水土、父母深情的红薯,小心翼翼地从窖中取出带回城里,好好保存,精心烹制,让红薯更香甜。吃了这汇集了故乡水土父母深情的红薯,即使身在异乡,便也有了老家的味道,内心一片安然。

⑩那口窖,是苍山农家的功臣。一年年,默默吞吐着父老乡亲的劳动果实,窖藏着父辈对美好生活的渴求和对远方儿女的牵挂,也窖藏着游子对心上故乡的思念和对不老故土的依恋,相随走进岁月最深处。即便有天,井窖空空如也,棚客不再搭起,苍山的那口窖也依然会在我们心头永存,窖藏满满,醇香悠悠。

1.根据文章内容补充完成下表。
时间情节我的心理
一个深秋父亲带“我”清窖并给窖浇水
秋风抹地感动
这一冬佩服
隆冬时节“我”吃从乡下带回来的窖藏红薯
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
上千斤红薯几天内分批刨出,摘下,装筐,父亲用压弯的脊背肩挑背扛,将红薯运到窖口。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中第②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井窖的神秘。母亲说谎骗“我”是怕我偷吃窖藏的红薯。
B.文中第③段描写了父亲带“我”清窖并给窖浇水的过程,我把事情做得妥妥帖帖,父亲很欣慰。
C.文中第⑧段中写到,“我”过段时间就会回去和父亲一起掏红薯,只是因为在城里买不到这么好吃的红薯。
D.文章中的父亲吃苦耐劳,擅长农事,母亲勤劳善良,心灵手巧,他们是淳朴善良、吃苦耐劳的中国农村父母的典型代表。
E.文章通过记叙“我”小时候在农村和父母一起窖藏红薯的经历,写出了“我”对朴实的劳动生活的喜欢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和依恋。
4.通过阅读,概括标题“窖藏”在文中有哪些含义?
2020-12-24更新 | 28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阿长与《山海经》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选自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1.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明了“我”的什么心理?
2.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3.第⑤段中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中的“这”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替“我”给长妈妈写一段碑文刻在她的墓碑上。碑文可以抒发感情,描写她的性格,或者概括她的一生。(20字以上)
5.长妈妈,一个普通人,令“我”敬佩。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普通人令我们敬佩。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体验。写一个你敬佩的普通人。
要求:写出敬佩的原因,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021-09-10更新 | 15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李娟

①父亲病了。你问他一件事,回答一句话重复多遍。走路变得慢了,有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②我陪他去医院看病,住进住院部十五楼的心脑血管科。

③医生问他,清晨吃的什么饭,有几个孩子。他有时答对,有时答错。医生问,你女儿的生日是哪年?他想不起来了,看着我,向我求助,像个无助的孩子。医生向我摇头,不要我替他回答,他苦笑着,一脸的无奈。我走出病房,再也忍不住满眶盈盈的泪水。

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的父亲,学的专业是建筑设计。那个深夜里伏案设计图纸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给我辅导高等数学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健步如飞的父亲哪里去了?无情的光阴带走了我年轻的父亲。

⑤下午,在医院的走廊里,我搀扶着父亲练习走路,一步一步慢慢地走。我牵着父亲的手,他的手柔软,温暖,手臂上有了几颗老人斑。我一边陪他散步,一边安慰他,医生说,你的症状是最轻的,要好好运动,就能恢复得和从前一样。父亲点点头,像个年幼的孩子,依恋我,对我的话深信不疑。

⑥握着父亲温暖的手,恍然记起我童年时的那年冬天,故乡白鹿原落了罕见的一场大雪。冬天的寒夜里,父亲要去邻村的学校接我的母亲,他急急忙忙穿着件黑色的毛呢大衣出门了。我一蹦一跳也跟着父亲出了门。只见雪早停了,天并不黑,走在一望无际的田间,雪后的空气清新极了,清冽如甘泉一般。父亲大踏步地走着,穿着小花棉袄的我,迈着小碎步一路小跑,才跟得上父亲的脚步。我的小手握在父亲温暖有力的大手中,父亲问我,冷不冷?我摸摸冻红了的小鼻子,仰着头说,不冷。父亲撩起大衣,让我钻进他的大衣里。大衣里好温暖,我的脑袋只到父亲的腰间,即使躲在大衣里一片漆黑看不见道路,有父亲牵着我,我一点也不怕。在雪地里,一串串大脚印旁伴着一串串小脚印,一步步踩在积雪上“吱吱”作响。

⑦恍惚间,我还是四岁的小妞妞,父亲还是我的天空,是高山,是大树,是我永远依恋的家。可是一转眼间,父亲就老了,岁月的积雪堆满发间。作家朱天文说,爸爸的白发不是老。读着这句话,我的眼泪落了下来。

⑧我们站在医院十五楼的窗口向外张望,父亲说,几十年前,我来汉江之畔的小城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现在都盖满高楼了。

⑨父亲就像是黄昏暮色里的一只倦鸟,卧在高楼上,回忆昔日,回忆往事,回忆他的黑发,他的健步如飞,他的风华正茂-——眼里含着无尽的忧伤。

⑩是谁说过,长寿的代价,是沧桑。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不是吗?你我都来不及慢慢地等,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好好爱他们。因为两代人生命的衔接处,光阴只是窄窄的台阶啊。

(选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1.文章第④段为什么要回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的父亲”?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段画线句的作用。
3.请赏析第⑨段文字。
4.请结合语境,理解第⑩段画线句“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的深刻含义。
2017-11-11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