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64 题号:1157637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壶口的黄河

肖铁

①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里,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②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③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

④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旋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生命,真正的生命在这里嚣张。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⑤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⑥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⑦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肆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

⑧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嬴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⑨路德维希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

(有删改)


[注]①路德维希:埃米尔·路德维希(Emil Ludwig),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著有《地中海传》《尼罗河传》等。
1.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以九寨沟水的清秀和太湖水的小气来衬托黄河的气势,来印证“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只能是黄河”表现出作者对黄河的偏爱。
B.第⑥段以拟人化的手法写黄河精神的突破与升华,塑造了一个冲决了束缚、饱绽着蓬勃生命的黄河的形象。
C.文中三次提到“生命”,都是从自然生命的角度赞美黄河,黄河的起源、流程和入海分别代表了生命的开端、生命的绽放和生命的终结。
D.文中两次说“中国的水应该是黄河的”“黄色在这里最黄”,意在反复强调黄河最能承载中国厚重的历史,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强大生命力。
2.阅读短文第④段,完成下面各题。
(1)说说文章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含义及作用。
生命,真正的生命在这里嚣张
(2)文章第④段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感受?
3.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还要写到司马迁、荆柯、周文王、周武王、秦始皇等历史人物呢?请结合文意分析作答。
4.文章结尾强调“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这句话有什么含意?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母亲的快乐

丁立梅

①入秋,街上第一缕烤山芋的香味飘起来的时候,我给母亲打电话,让她给我准备一袋子山芋带过来。

②母亲每年都会在地里种些山芋。从前山芋是当口粮的,现在不同了,家家都有大米吃,不吃这东西了。但母亲还是会种一些。

母亲接到我这要那的电话,照例欢天喜地的,仿佛得了什么奖赏,一连声说有有有,语调是欢欣的,雀跃的。

④隔一日,一袋子山芋已托人捎到城里来。不用倒出来查看,我便知道,那里面一只只山芋,都过母亲的手,细细挑选过。稍稍破点儿皮的,母亲肯定扔了。个儿不大的,母亲肯定扔了。长得不齐整的,母亲肯定扔了。母亲认为不甜不粉的,也肯定扔了。

⑤母亲的电话随后而至,母亲问我,山芋收到了?我答,收到了。母亲便又问,好吃吗?我笑,你种的山芋,当然好吃。[甲]。母亲说,吃掉还有,吃掉还有,家里多着呢。我说,哦,吃掉我一定回去拿。

⑥事实上,我还未曾来得及吃,也吃不下那么多。但过一段日子,我肯定会再问母亲索要一次山芋。不止山芋等,我还索要菠菜、青菜、萝卜、香菜、大葱、豌菜头等蔬菜,母亲的地里有多丰富,[乙]。

⑦最喜欢听母亲在电话里这么跟我说,梅啊,地里的黄瓜又能吃了,地里的香瓜也能吃了。这个时候,我总是十分惊喜地说,啊,是吗,是吗!我的惊喜也总能激起母亲的兴奋,隔天,我准会收到母亲给我准备的一大袋子的瓜果菜蔬。

⑧母亲为我准备这些东西时,[丙]。父亲曾笑话她,说她嘴里还唱着歌的。我能想象出那样的情景:屋檐下,母亲半蹲着,用手一一梳理着要带给我的东西;阳光碎碎的,落在母亲灰白的短发上,母亲的心中,漾着甜蜜,哼着地才懂的歌,她在想,这一棵青菜是我女儿要的呢,这一只山芋是我女儿爱吃的呢。母亲因此而幸福。

⑨我单元楼里,也住着这样一位老母亲。 老母亲的儿子女儿都在外地工作,平日里,就她一个人住,几乎无声无息。但一到秋天,她就变得忙碌起来,每日里楼上楼下跑,人仿佛变年轻了。也听到她跟楼里的人打招呼了,声音亮亮的。有人笑问地,奶奶,又准备腌咸菜啦。老母亲响亮地答,是哩是哩,我儿子女儿都打电话回来,说就是喜欢吃我我腌的雪里蕻。改天,必看到楼前空地上,晒着许多洗净的雪里蕻。老母亲在一边守望着,像守望着地的孩子,眼睛半眯着,极快乐的样子

⑩女孩琳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地的母亲一直结实得像堵厚实的墙,为琳挡风遮雨。但等琳工作了,到了外地,她母亲突然患了病,又是失眠又是头疼的。琳很着急,买了许多药等回来,有些药还是国外进口的,但都无济于事。后来,有高人点拨琳,说她母亲或许是因为不适应她的突然离开,内心空落才害的病。琳恍然大悟,再打电话回家,她就跟母亲要东要西,今天要母亲来缝件内衣。明天又要母亲帮地做双棉拖鞋,还要在鞋头上绣花。她在电话里对母亲撒娇,妈,商场里卖的那些,都不如你做的好,我喜欢穿你缝的内衣,喜欢穿你做的棉拖鞋。她母亲一边责怪琳什么时候才能长大,一边欢天喜地去买了布来,一针一线为琳缝着内衣,做着棉拖鞋,失眠和头疼,竟不治而愈。

①想来,要让一个母亲高兴,不但要记得买些东西给她,更要时不时地向她“索要”,告诉她,你就是喜欢吃她做的糖粒粑,你就是喜欢穿她纳的棉布鞋。这比买什么补品给她都管用,她会因此而快乐而健康而延缓衰老。因为,她要好好活着,她的儿女还需要她。

1.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依次填人文中[甲][乙][丙]的位置,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母亲就有多快乐       ②是无比快乐的       ③母亲就快乐得很了
A.①②③B.③②①C.③①②D.①③②
2.请按照括号里的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母亲接到我这类的电话,照例欢天喜地的,仿佛得了什么奖赏,一迭声说有有,语调是欢欣的雀跃的。(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2)老者在一边守望着。像守望着地的孩子,眼睛半味着,极快乐的样子。(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3.请分析文章最后段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
4.第⑨段和第⑩段中两位母亲各自因为什么“人仿佛变年轻了“失眼和头疼,竟不治而愈”。
5.文中写了三位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她们的“快乐”有何共同点,文章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019-03-28更新 | 25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斗龙河上的船户

仇育富

①“起锚了!”

②天还没见亮,父亲就吆喝着家人开船。

③我出生在斗龙河,从小就漂泊在一条15.5吨的小木船上。船是我们的家,两个哥哥三个姐姐,大哥比我大10岁,我5岁时大哥成了家庭劳力,开始自己去挣工分。他被分配在机帆船上——机帆船在当时斗龙河中已属于最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二哥进了书房,父母带着算是半个劳力的大姐和二姐一起行船,他们行船的时候,我就被拴在笼头上。

④历史上的斗龙河是县域境内继串场河之后的第二条大河。它不仅是县域境内的提水入海河道,同时也是内地通向大海的重要航道,更是两岸居民吃用水的母亲河。数百年来斗龙河日夜不息向东流淌的河水滋润着两岸的居民,丰富的鱼虾食料同样也养活了那些渔民。

⑤【A天气晴朗时,斗龙河两岸青青的芦苇一眼望不到头,时而有柴雀立于芦苇的枝头向远处眺望,唱着春天的歌儿。河上的鸬鹚在渔民的驱赶下一次又一次地钻进水中,当它们的食管中塞满鱼儿的时候渔民会用带钩的长竹竿将它拉上小船,将鱼儿倒出,再捡—条小鱼算是对它的奖赏。还只有五岁的我坐在船头独自玩耍,身上套着笼头,这是水上人家必备的照看孩子的工具。大姐二姐在岸边只有一尺来宽的纤路上拉纤,母亲一边掌舵,一边纳着鞋底。风不大,两个姐姐拉得还算轻松。

⑥到了近中午时分,船儿过了斗龙河的一处弯道,前面出现一条岔河,纤路中断,母亲将舵转了一下,让船靠到岸边,让两个姐姐上船。到船上她们便拿起了篙子撑了起来,等转过弯时大姐发现风向变了。在征求母亲的意见后两个姐姐便开始竖起了桅杆,扯上了船帆,借着不大的风力将船儿平衡地向前行进着。这时母亲早已偷着空闲将午饭做好,也就一个菜一个汤,还有一盘蟹渣当咸,这是两个姐姐在海边的杰作。【B半个月前船到海边时她们拎着马灯在海滩上捡拾了几十斤的小蟹,母亲花了一整天的工夫将它们捣烂,放进了坛子存起来,每天都从坛子里捞起一小碗当着咸、就着饭,也算是一道小菜了。父亲到县城开会去了,他是党员,同时还管理着十几条住家的自航船。若是他在家,今天一定会喝上一杯小酒,然后再睡上一个午觉,养足精神,到了目的地还有很多事在等着他呢。

⑦那时候我们的船儿往来于各个乡镇,很多乡镇的人都认识我的父亲。只要是我家船到了码头便会有不少人上来跟我父亲打着招呼,因为他们常会借用我家的船,帮他们从县城带些乡镇紧缺的物资。这样,我的父亲实际上也就成了那个年代因交通不便往来于各乡镇交流的使者。

⑧一条小船承载着我的童年生活,装满我童年的欢笑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我的童年是喝着斗龙河的水、看着斗龙河的绿色、听着斗龙河边上鸟儿的歌唱、吃着斗龙河中各种美味长大的。船上的生活非常地单调,家人们以船为家为生活在拼搏,一年四季枕着斗龙河的微波,书写着自己的人生。闲时,几家一起打帮的船儿聚在一起,我总是时不时听到他们讲着各家的历史。这些单帮的船户大多来自盐城、阜宁、建湖滨海一带,因常年行走在斗龙河上,彼此也都熟悉了。晚上碰到一起,定会把船在一起聚一下,往往在这时候,各家都会奉上家中所有拿得出的食物来,喝上一杯小酒,就着酒话诉说着各自行船的酸甜苦辣。到了80年代后期,斗龙河两岸的纤路几乎就失去了踪迹,成为历史。这条数百年来一直唱着渔歌的母亲河从此被机器声打破而进入了另一种生活。

⑨今日的斗龙河再也不见了昔日的小木船、渔船,承载着几代人的河流却依旧在缓缓向东流淌,百折不回,执着朝着东方,奔向黄海。

(选自《中国水运报》2020年11月期,有删改)

1.结合上下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处填空。
回忆开船→_______________→怀念船上生活→_______________
2.“先声夺人”法即在文章开篇描写人物语言,然后再让人物出场,让故事继续。请说说本文开头运用该手法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3.散文的语言往往亲切感人,请在【A】【B】两句中选择一句进行赏析。
4.仔细阅读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生活体验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021-10-31更新 | 9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吾庐          

蒋勋

春雨连绵不断,几只麻雀飞来檐下避雨,停栖在我窗台。不到一尺距离,我停下工作,细看麻雀转头顾盼,小心翼翼,抖落身上雨珠。我不确定,它们是否看懂我脸上微笑,逐渐没有戒心,一步步靠近,与我相对凝望。

想起陶渊明的诗“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麻雀暂来屋檐下托身,使我一时眷爱起自己的家。

童年时,家的四周是菜田。走在田陌间,菜花招来蝴蝶飞舞。清溪水渠环绕,水声哗哗。脚步踏过,青蛙纷纷跳入水中。我低头看,浊水澄清处,水上漂着浮萍、菱叶,水底密聚螺蛳、蚌壳、蛤蜊。

菜田边一排四栋黑瓦平房,我家是第一户。斜屋顶,灰墙,竹篱围绕一圈。因为是边间,院子特别大,种了许多植物。柳树、扶桑、芙蓉、番石榴的高大枝桠横伸出竹篱,常引路人攀折;低矮的草本花卉有海棠、美人蕉、鸡冠花、雏菊,菜圃里还有母亲种的西红柿、茼蒿、辣椒、茄子。红嫣紫翠,颜色纷纭,四季都好看。

每日放学,回到家,帮忙喂鸡喂鸭是我的工作。我先跟姐姐去池塘,用竹箩捞浮萍,再随哥哥去沟边挖蚯蚓,这都是喂鸭子的食物。黄昏以后鸡鸭鹅都回家,各在院子占一角落,相安无事。偶然一只公鸡跑去追鸭,母亲厉声喝止,骂道:“做鸡也不安分!”母亲语言挺奇怪,我听不懂,公鸡却似乎知错,低头回到鸡群,乖乖卧下不语。母亲高兴,便赞美:“比人还懂事”。

我家养了鸡鸭鹅,没有养猪。附近邻居几乎家家养猪,家门口都置一土瓮,用来盛装厨余馊水。后来我才知道,“家”这个汉字,象形着屋顶下养了猪。汉代墓葬出土最多猪圈,猪圈形式不一,方圆都有,造型稚拙可爱。一只肥大母猪,躺在地上,五六只小猪仔趴着吸奶。汉代绿釉陶制作的猪圈、水井、灶间,洋溢着生活的幸福感,使人领悟,“房子”并不等于“家”。“房子”只是硬件,“家”还是要有人的生活内容。现代城市的建筑,无论多么富丽堂皇,不知道为什么,总让我觉得,屋顶下常常少了内容,“家”变成空的壳子。

农业时代,屋顶下总要豢养点牲畜,才像一个家。灶间总要锅碗瓢盆,有点柴米油盐气息,才像一个家。现代工商业社会,屋子里豢养牲畜当然困难,工作忙碌,家里自己开火的也越来越少。我常常在想,如果再造现代汉字的“家”,屋顶下应该放进什么内容?

屋顶下是否至少应该有个“人”呢?

许多讲究的住宅设计,总让我觉得是一个橱窗,橱窗只需要在外面观赏,并不需要生活,不需要有“人”做内容。一个朋友邀我看她的家,说是“极简”风格。我走进厨房,进口的厨具簇新,外层护膜还在;我又走进卫浴间,全白的颜色,从天花板到地面,干干净净,镀金的水龙头发着冷冷的光。我问主人:“在这住了多久?”她想一想,说:“两年了。”听起来好荒凉。

我没有说什么,我怀念起自己的家,怀念起小时候种满花树的家和鸡鸭一起长大,黎明时会被杀猪的凄厉叫声惊醒。

春雨连绵,麻雀会来屋檐下避雨,他们不多久飞去,再来时口中衔草,在檐下隐蔽处跳跃忙碌,似乎决定此处是可以安身的处所。

1.作者从_______、屋院中遍布颜色纷纭的植物、___________、邻居家置瓮养猪等细节回顾了童年时“吾庐”的家居印象。
2.面句子运用了拟人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公鸡却似乎知错,低头回到鸡群,乖乖卧下不语。
3.“麻雀”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有什么好处?
4.文章大量笔墨用来评议现代城市的住宅,有何用意?
2017-05-15更新 | 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