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非连续性文本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58 题号:13234855

【材料一】

新闻回放

在教育部10月16日举行的新闻发面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指出,学校的体育中考要不断总结经验,逐年增加分值,要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总结经验,立即启动体育在高考中计分的研究。

同时,将强化体育、美育在学生评价中的占比,提出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启动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的研究,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选自《南方周末》2020年10月17日 有删减)

【材料二】

新闻回放

新华社昆明12月3日电(记者字强)   云南省教育厅3日向社会通报《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考试方案》,明确体育从50分提高到100分。

方案明确,体育考试由基础体能测试、专项技能测试、体质健康监测3个部分组成,体育考试分三年6次进行,总分100分,其中七年级满分20分、八年级满分40分、九年级满分40分。考试采用“统一测试”和“预约测试”两种方式,“统一测试”指学校在规定时间范围内按每间隔3周组织开展一次的测试,“预约测试”指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结合自身身体状态随时与考务人员预约进行的测试。学生的体重身高指数(BMI)、肺活量体重指数均每学年测试一次,并根据学生本人每年的测试数据进行纵向对比赋分,以减少个体先天因素影响。竞赛加分按年度学校体育竞赛计划有序参加各项体育比赛进行加分。

(选自新华网2020年12月4日,有删减)

【材料三】

新闻评论

为孩子体育培优,家长该有长远眼光

王阳

近期各地纷纷出台体育考试改革政策,尤其是云南,体育分值增加到100分,媲美语数外等主课,对此,家长们有喜有忧。欢喜之处在于,孩子的身体素质会因锻炼时间增多而有所提高;忧虑之处在于,孩子升学压力可能会因体育分值增加而加大,尤其是平常锻炼较少的孩子,更让家长心里发愁,眼看寒假即将到来,不少家长便打起了体育培优的主意。

校外的体育培训机构也瞅准商机,推出各种速成班,迎合家长心态。但体育科目不同于文化科目,教师对于运动技巧的指导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学生培养运动习惯,勤加锻炼。其实,家长对孩子体育考试不必过度忧虑,改革后的体育考试依然聚焦基础体能和专项技能测试,长跑、跳远、引体向上等传统测试项目依然会是考试重点,体育分值不会有很大的区分度。对于考试政策的风吹草动,学校和老师同样敏感,他们一定会科学安排,把体育教学和学生日常锻炼的质量提上去。增加体育课的节数,加大师资力量投入,完善基本运动设施并确保学生每天有足够运动量。学生按照学校和老师的安排,体育成绩应能逐步提高。

盲目开展体育培优对孩子的成长未必没有坏处,孩子身体正处在发育阶段,运动强度过高对孩子成长利大于弊,有些运动项目也不是对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合适。校外培优机构资质如何,教学老师水平如何,家长也不易验证。笔者以为,家长为孩子体育培优,不应只关注到眼前的体育考试,更要有理性长远心态,做两手规划:当下目标是提高孩子身体素质,顺利通过体测;长远目标应是激发孩子运动兴趣,提升孩子运动技能,使运动成为他们自己的终身习惯。

家长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如果体育培优还只是基础体能训练,孩子多半会学得索然无味,最后就是花了钱,反而没啥效果。体育培训项目很多,篮球、足球、羽毛球、游泳、击剑和跆拳道等,一开始可以让孩子都接触一下,看孩子兴趣择优报名。最初的三分钟热度非常重要,一开始“玩”得下去,以后才可能有长久的热情和坚持。孩子玩得开心,身体素质自然就提上来了,应付体育考试还能是什么难事吗?最终目标则是在培优过程中让孩子掌握几项运动爱好和技能,日后受益终身。

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塑造人的精气神。锻炼如同读书,坚持久了,精神和气质自然会发生改变。家长要有长远眼光,培育孩子的体育特长不应被视作另一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恶性竞争,更应该被看作是孩子良性成长的助推器。

(选自《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23日   有删改)

班级开展新闻阅读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拟写新闻标题】
1.根据情境,完成对话。
老师:请同学们展示摘录的新闻标题,并交流讨论。
小语:我摘录的标题是“啊!体育我的最爱!”
小文:你摘录的不像新闻标题吧,因为(1)____________
小语:我摘录的另一个标题是“全国举重锦标赛石智勇超世界记录。”
小文:这个标题好,符合新闻标题的要求。
老师:大家的交流讨论非常好,请给材料二拟个标题吧。
小文:我拟的标题是(2)____________
【读懂新闻内容】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A.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五登峰指出,要立即启动体育在高考中计分的研究,逐年增加分值,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
B.《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考试方案》明确,体育考试由基础体能测试、专项技能测试、体质健康监测3个部分组成,分3年完成,总分100分。
C.“统一测试”指学校每间隔3周组织开展一次的测试,“预约测试”指学生结合自身身体状态随时与考务人员预约进行的测试。
D.家长为孩子体育培优要做两手规划,当下要去激发孩子运动兴趣,提升孩子运动技能;长远目标是提高孩子身体素质,顺利通过体测,使运动成为他们自己的终身习惯。

【补写采访提纲】
3.结合材料,将下面的采访提纲补充完整。
采访时间6月15日采访地点校园内
采访目的(1)______________
采访对象体育老师校长
采访问题①您将如何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
②(2)_________
①学校会会增加体育课的节数吗?
②学校会配置更多的体育器材吗?
③(3)_________

【解决实际问题】
4.小语妈妈听说中考体育分值要提高,要求他放弃心爱的乒乓球训练,去培训机构参加体育考试项目培优,小语认为没有必要参加。结合材料三,请你帮助小语劝说他妈妈改变主意。
2021·浙江台州·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11]
【知识点】 非连续性文本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班里准备组织一场辩论会,主题是“今天我们该如何阅读”。同学们的观点分为两种,正方认为“纸质图书阅读比数字化阅读更好”,反方认为“数字化阅读比纸质图书阅读更好”。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在准备阶段,反方小组围绕己方的观点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①点开阅读器上《丝绸之路》一书,遇到看不懂的词语,只要选定该词就会跳出词典释义和英文,再点击“百科”便能看到更全面的关于该词的释义和知识背景。如今,这种文本“超链接”方式已广泛应用于数字化阅读,帮助读者拓展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②张凌云告诉记者,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内容,掌阅最早尝试在内容中链接中英文词语解析,还可以边读边记,分享阅读心得。此外,护眼模式创新蓝光过滤技术保护用户眼睛、降低阅读疲劳。

③翻开一本秦兵马俑画册,屏幕上立即展示各种秦俑立体造型:戴上VR眼镜阅读一本关于航天的图书,宇宙飞船近在眼前;手机端下载APP,机器人开始为孩子朗读智能绘本……日前在杭州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5G、人工智能(A1)、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云计算等新技术纷纷亮相,充分展现了未来阅读的无限可能。

④业内人士预测,随着5G技术落地、虚拟技术提升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数字化阅读将向智慧化方向发展。未来的数字阅读将使内容的展现形式更加立体、更加多元,变成融合各种感官体验的沉浸式阅读,用户的阅读体验将大幅提升。

(摘自光明日报网)

【材料二】

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权威发布

↑图:成年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

(发布时间:2021-04-24.发布单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材料三】

①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数字阅读时代后,所有过去阅读不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现在都被阅读抢占过来,所以整体来看,人的阅读的时间是增加的,只是媒介变了。电子阅读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人更容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存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电子阅读使得人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

②人民大学教授郭英剑:以电子阅读、手机阅读为特征的数字化阅读,更多改变的是人们的阅读方式而不是阅读内容,所以,我认为以“深阅读”和“浅阅读”来划分传统阅读方式与数字化阅读方式是不准确的;而且,我也并不认为数字化阅读一定会导致肤浅化。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是否(愿意)思考以及思考的深度,也取决于作品本身是否能够引人深思,即作品本身是否肤浅。换句话说,不能用媒介载体的不同而只能根据作品的内容去界定阅读的“深”和“浅”。

(摘自互联网)


【准备阶段一:搜资料写提纲】
1.根据材料一,补充下列反方一辩选手的辩论提纲。
观点:数字化阅读比纸质图书阅读更好。(1)_____结论:我方认为数字化阅读相比纸质图书阅读,内容和形式都将更加丰富,阅读体验更加完美。
(2)护眼模式保护用户眼睛、降低阅读疲劳。
(3)   ② 

2.在辩论准备中引述观点时,“我也并不认为数字化阅读一定会导致肤浅化。”加点的“一定”可否删去?请说明原因。
【准备阶段三:进行对辩练习】
3.请针对正方二辩的辩词,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写一段话反驳。(150字左右)
正方二辩:我方认为数字化阅读基本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为主体,阅读的主要内容是一些相对轻松娱乐、篇幅较短的文章等。这跟数字阅读主要载体——手机自身限制有关,屏幕小,相对而言很难进行深度、长篇的阅读。综合起来看,纸质图书历史悠久,使用广泛,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阅读载体可以实现替代,所以我认为纸质图书阅读更好。
反方二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4-28更新 | 5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据央视新闻报道,一位从深圳驾车回湖南的新能源车车主表示,其花费5小时在高速公服务区给车辆充电,充电1小时排队4小时,原本8个小时车程,最后用了16小时才到,据统计,从高速公路充电设施单日充电量来看,仅101日高速公路充电设施充电量就达到14292万千瓦时,接近平时日充电量的4倍。其实我们不妨想一想,一方面,假期国民出行集中、新能源车充电需求暴增;另一方面,与燃油汽车几分钟就能完成加油相比,新能源车充电时间更长,这也造成了充电桩利用率有限。

(摘编自《今晚报》2021年10月8日)


材料二:


材料三:

①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基石,充电桩之于电动车的意义,就好比加油站/加气站之于传统ICE化学燃料汽车的意义。按照充电方式的不同,充电桩可以分为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两种。直流充电桩也就是通常说的快充,能直接为动力电池充电。为直流充电桩可以实现快速充电,但同时也存在成本高,一般在交流桩的10倍以上,且有对电池寿命不利的问题。交流充电桩俗称慢充,即不能直接为动力电池充电,需连接车载充电机来充电。虽然交流充电桩功率小、充电慢,但成本低,电池寿命不受影响。这也是交流电桩多而直流充电桩较少,充电的速度较慢的原因。

②按照应用场景的不同,充电桩又可分为公共桩、私人桩和专用桩。公共充电桩由政府机关等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机构建设,服务对象面向任何电动汽车车主,例如公共停车场。而专用充电桩多为企业建造,服务对象为指定的客户或内部人员。自用充电桩为私人充电桩,安装于私人领域,不对外开放或经营收费。

③与此同时,充电桩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并不均匀。以国内最大的充电桩运营商特来电为例,它的充电桩分布总体呈东部多、中西部少的局面。中国充电联盟今年6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等前10个省市建设的公共充电桩数量达到667万台,占全国公共充电桩总量的72%。其中,前5个省市的充电桩占比又超过一半。

④除了地域不均衡,充电桩在场景上的分布也不均衡。大量充电桩设置在市区,高速公路充电桩目前的保有量为10836个,在全国公共充电桩总量中的占比不到1.2%。按此计算,如若全国的新能源汽车都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平均每603辆车才能共享一个充电桩。

(摘编自腾讯新闻客户端2021年10月17日)


(1)仔细阅读材料二的图表,你从图表中读出哪些信息?
(2)宁宁的爸爸想买新能源汽车,可是知道新能源汽车的弊端,有点犹豫不决。宁宁就给他爸爸介绍新能源汽车为解决后顾之忧而采取的改进措施,请结合三则材料说说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有哪些改进措施?
2023-05-17更新 | 8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传统的运动员训练要在真实环境中进行,耗费时间长、体验动作时间短,不易得到教练员实时互动指导和纠正姿势与动作,且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如遇恶劣天气,则要长时间等待或取消训练。

②这种情况下,风洞就可以大展拳脚了!根据运动相对性原理,风洞可调节风速、风向、风面、温度、湿度等参数,模拟变化的风场特性,测量风场作用于运动员不同身体姿态的阻力、升力、侧向力,让运动员在逼近真实的风场里训练。教练员还可进行“零距离”指导,利用精准定位对问题“抠细节”,让运动员全天候、反复练习并优化姿态与动作,提高科学训练水平。

③北京冬奥会备赛期间,中国奥运健儿已经利用风洞进行体育综合训练,风洞最大风速可达到42米/秒,相当于14级强台风的水平,涵盖了冰雪运动所涉及的风速范围,可满足滑雪、滑冰、雪橇等大部分冰雪项目的模拟需求。

(选自学习强国有删改)

【材料二】

①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中用到的无人机跟踪技术也很值得关注,它有着普通观众难以实现的观赛角度,可以提供运动员的全程视频数据。无人机跟踪拍摄越来越适用于室外滑雪项目。无人机通过集成的北斗导航、超声波测距等模块,配合视觉识别技术实现跟踪拍摄。跟踪技术利用视觉识别是技术的发展新趋势。通过获取实时图像信息,实时处理计算图像特征,完成目标跟踪。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无人机通过深度学习可不断提升复杂场景和多变形态的适应能力,在提供影像资料的同时,还能实时预测运动轨迹,预判潜在的危险,保障运动员的安全。

(选自学习强国有删改)

【材料三】

①北京冬奥会赛场上,运动员难免会受到运动损伤,轻度损伤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很快即可自愈。对于较重的运动损伤,如皮肤裂伤或可疑骨折等情况,该如何处理呢?

②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冰雪运动场所旁有这样一个“车轮上的医院”——“冬奥会冻伤及颌面创伤移动式智能化诊疗平台”(简称“CT车”)。冬奥医疗车上有什么?血液检测仪、心脏复苏机、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对被救治人员进行基础检查;CT检查设备,可以对被救治人员进行第一时间的检查;车上搭载的5G信号可以将检查结果第一时间传递到定点医院,帮助主治医生判断伤情。

③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构建了全天候、无缝隙的医疗监控、信息传输和救护保障体系,医疗团队还配备了远程医疗记录仪,诊治时可与北京冬奥组委的医疗专家团队进行实时沟通;构成了立体、快速、高效的转运系统,为运动健儿们保驾护航。

(选自学习强国有删改)

1.概括“材料二”的说明内容?
2.材料一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材料一、二中加点词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1)这种情况下,风洞就可以大展拳脚了!
(2)通过获取实时图像信息,实时处理计算图像特征,完成目标跟踪。
4.选出下列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风洞根据相对运动性原理,调节相应参数,模拟变化的风场特性,测量风场作用于运动员不同身体姿态的阻力、升力、侧向力,让运动员在真实的风场里训练。
B.通过学习无人机可不断提升复杂场景和多变形态的适应能力,在提供影像资料后,能够实时预测运动轨迹,预判潜在的危险,保障运动员的安全。
C.赛场上运动员较重的运动损伤,可通过冬奥医疗车进行手术治疗,也可利用车载医用设备,对救治人员进行基础检查、CT检查,检查结果可第一时间传递到定点医院。
D.北京冬奥会构建的医疗监控、信息传输和救护保障体系,构成了立体、快速、高效的转运系统,医疗团队诊治时可与北京冬奥组委的医疗专家团队进行实时沟通。
2022-09-22更新 | 1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