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79 题号:14182766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题目。

一名做慈善的音乐人

①唱歌的韩红,在演艺圈是大姐大;走下舞台的韩红,在慈善界更是一个狠人。

②1971年9月26日,苍茫的青藏高原上响起一声清亮的婴儿啼哭,亲人为这个新生儿取名央金卓玛,汉名韩红。她的母亲雍西,让《北京的金山上》从雪域高原传遍四方。而父亲韩宝来,是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的相声演员,可谓是名副其实的艺术之家。

③阿爸阿妈外出会演的日子,她便坐在窗前望着天上的流云,唱着歌等他们回家,音乐是小女孩心中的最爱。当他们回来时,总会带一样小礼物,或是玩具,或是零食,那是小女孩最快乐的时刻。可惜小央金的快乐只延续到6岁。那年,她的父亲在慰问演出途中不幸殉职。母亲改嫁后,韩红就被送到奶奶家生活,从出生地青藏高原,一个人坐火车去北京,从此与母亲天各一方,奶奶靠着卖冰棍、糊纸盒来养活她。

④去北京的路很远,列车开了三天三夜。小小的女孩攥着那张儿童无座票缩在角落,一小包饼干是她全部的行李。她最害怕过山洞,“因为山洞里有妖魔鬼怪”,后来的采访中,她提到童年依然心有戚戚,说:我已经40岁的人了,在坐火车过山洞的时候依然要把眼睛蒙上。

⑤在北京车站等着接韩红的奶奶,在看到韩红的那一刻,三步并作两步上前,一把把她搂进怀里。奶奶的怀抱如同黢深隧道里的一盏柔灯,温暖了韩红游离的心,也让她自此开始了和奶奶相依为命的日子。

⑥成年后的韩红喜欢音乐,却因为身材而星途坎坷。考进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又唱了十年,才能借钱出第一张唱片《雪域光芒》。直到1985年年底,碰壁3年的韩红终于捧回全国首届“金孔雀”杯声乐大赛北京赛区优秀奖证书,她和奶奶兴奋得一连几夜都没有睡好。

⑦第二年,韩红被招进了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团。本以为纵情歌唱的日子就要来临,命运却让她走上了另一条路。一纸调令,韩红从文工团去了通讯站。9年通信兵生涯,她不曾忘记音乐梦想。终于在1995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同年,她带着奶奶卖冰棍、糊纸盒攒了整整10年的30000元,拍出一支MTV——《喜马拉雅》。

⑧韩红火了,商演邀约纷至沓来,音乐类奖项也拿到手软。可能是从小虽苦也得到众人的善意吧,成名后的韩红特别能够体会别人的艰苦。2005年,韩红的奶奶去世,她患上了抑郁症,3年几乎从不出门。

⑨怎么走出来的呢?她想的是:“已经没有人爱我了,那我就去爱那些跟我一样需要爱却没有爱的孩子们。”

⑩从此,除了捐空自己的钱,她还收养了几百个孩子。

这些年来,韩红的公益理念也在不断发展——从一腔热情的捐资救人,到组织起团队筹划、更有规模和长期效应的慈善项目,而她的慈善理念就如同她说的这段话——“我当不了超人,我只能做默默坚持奔跑的阿甘。人这一辈子究竟能够得到多少,能活得有多好,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天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在闭上眼睛的那一刻,可以摸着我的良心问:在你的有生之年你曾经帮助过多少人,你又曾温暖过多少人。我想告诉所有人,希望你们跟我一样,傻傻地活着,你喜欢做,就认真去做,不要想结果。”

眼下她在倡导的是“随手公益,随处公益,随心公益,随意公益”,也就是说,做公益的人,不需要很有钱,也不需要很有闲,你可以匀出一点小钱,匀出一点微小的时间,只要有心,随时随地都能随手做一些随意的公益。

韩红身体力行地做公益,不过是想告诉那些活在幸福里的人们,还有好多人活得水深火热、衣衫褴褛需要别人的帮助。

为了慈善,一向高傲的韩红愿意折腰。如果资助不够,她就掏出家底把钱往里砸。

她不买房,不置业,不消费奢侈品。也曾有人劝她,让慈善的脚步停一停,去参加一些商演、综艺为自己做积累。韩红婉言拒绝:“我能维持每天的一粥一饭就够了。”

她的所谓的一粥一饭,有时就是馒头蘸着辣酱,再配上一碗清粥。

出道23年,做慈善19年,韩红的一切都是通透的,或好或坏她都坦然地展露给世人看,毫无任何隐瞒。

韩红说:“我一直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很憨很傻,一路跌跌撞撞走到今天。我不减肥,不说谎,不作假,不虚伪,我用我的良心一点一点摸爬滚打。有人说我很笨很傻,很容易就可以占到我的便宜,我告诉他们,我笨就有我笨的作为,不知索取;我做公益,没有结果,没有答案。所以最终的答案更接近天意。”


……

(选自《读者》,有删减)


学校校刊《星光》最近推出了“时代英雄”这一栏目,你想把《一名做慈善的音乐人》这篇文章推荐上去,“时代英雄”栏目主编给你如下回复,要你按照要求进行修改。
(1)文章结构不够完整,缺一个结尾。请给文章补写一个结尾,让文章结构完整,前后照应,主题突出。

【知识链接】

文章的结尾有总结上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的感悟或情感;写出了人物的品质精传或性格;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等作用。


(2)根据人物传记的特点,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写作提示:①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选材组材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来欣赏;②结合文章内容;③不少100字。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小题   

散步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与括号内的词语换用?为什么?
(1)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信任)地点点头。
(2)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度)过了一个严冬。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 )
A.母亲老了,她依赖长大了的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B.母亲老了,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像小时候我没有自己的主见一样.
C.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D.母亲老了,只能听从我的安排,就像小时候我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样。
3.“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一句中所列的三种事物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文来”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简单说说。
2019-01-05更新 | 19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外婆是美人

薛舒

①外婆是美人,从对她有记忆起,我就这样认为。尤其是我小时候,更是觉得世上没有比外婆更美的女人了。

②放学回家,刚进楼道,我就发现外婆来了。她站在走廊里的煤球炉边,炉子上坐着一口钢精锅,锅正冒热气。我大喊:“外婆!”她扭过头,大眼睛笑盈盈,鹅蛋脸,墨绿色棉袄罩衫正合身。“要吃肉汤团,还是黑洋酥汤团?”肉汤团自然好,可黑洋酥汤团也是好的,我纠结起来。她不等我回答,已替我决定:两只肉的,一只黑洋酥的。她的决定总是合我心意,她还总是那么好看。好看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来,我就能享用各种美食,这一天,我便可拥有充沛的快乐。给孩子带来快乐的人,就是美的吧!

③我的初中前生活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外婆生养了七个子女,我的母亲是老大。有时我骑在小舅肩膀上去镇上的大礼堂看新上映的电影,有时下雨天被小姨背着送去幼儿园,有时外公下班回家给我带一个面包或者一卷山楂片……某日,外婆做的午饭是雪菜肉丝面,我不爱吃面,噘嘴生气,缠着外婆要吃别的。外婆捧着一大碗汤面看着我,大眼睛一亮,笑盈盈地说:“不要吃面?那,要不要吃糕?”“要啊!”我大喜,“什么糕?”外婆不知从哪里摸出一把量衣尺,脸上依然挂着盈盈的笑意:“竹板糕,拿手来。”我缩手逃窜。她竟然还笑,笑出了哈哈声,惹得阿姨、阿舅们也哄然大笑。教训小孩时也要笑着,这样的人总是美的。

④上小学四年级时,我开始臭美了。外婆开橱门的时候,一不小心露出了橱底的一片绚丽。“那是什么?”我问。外婆干脆把它们拿出来,一件件抖开,缎子旗袍、织锦夹袄、对襟绸布短衫……她念叨着,略显粗糙的手里,那些漂亮衣服闪烁着丝织品细腻柔软的光芒。外婆带着一脸神秘的笑:“猜猜这是谁的?”我脱口而出:“我的。”外婆又笑:“才不是你的,是我的。等你长大,要出嫁时,让你选一件。”我跳起来,扑向一条水红色绣花香云纱裙。外婆一把搂起所有衣服:“不是现在,是以后,等你长大。”好吧,等我长大,就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件穿上,也做一回美人。可是,拥有这么多漂亮衣服的人,才是最美的那一个人吧!

⑤我愈发认定了外婆的美人属性,虽然,我从未听到除了我之外的任何人说她美。

⑥那一年,大舅从云南回上海。大舅要结婚了,婚房就是外公外婆那间宽敞的卧房。打扫婚房的那一天,整理衣橱,又整理红木镜台——那张有着十多个抽屉和一面大镜子的桌子。外婆打开中间最大的抽屉,一本厚重的相册赫然躺在其中。外婆搬出相册,翻开。第一页,一张黑白照片,穿白色婚纱的新娘,顶着一头鬈发,鹅蛋脸光滑白嫩。她身边站着的新郎,是一位儒雅俊朗、西装革履的青年男子。我惊叫起来:“外婆,这个新娘是你吗?可是你身边的新郎是谁?外公吗?”外公竟是个美男子。这让我有些意想不到。那么帅气的他,什么样的女子能被他爱上呢?我第一次怀疑起外婆的美来,在我眼里一向拥有无敌之美的美人,似乎也难以做到与他般配了。

⑦外婆捏着抹布擦着镜台抽屉里积淀的尘埃,不自觉地哼起当年的老歌老调,眼皮一抬,目光像陷入热恋的年轻女孩。19岁的姑娘对未来的憧憬,除了美好,还会有别的吗?

⑧可是,生活似乎并不仅仅是美好的。很多年过去了,跌宕起伏的生活早早把外公磨成了一个愁容满面的小老头,却并没有把忧愁种植到外婆的脸上。外婆脸上依然挂着盈盈的笑意,眼睛依旧大,只是眼角布满鱼尾纹,鹅蛋脸也已松弛。凑近了,隐隐可闻到雪花膏的香气,刚烫过的短鬈发里夹杂着几丝霜白。这让她的美,竟带了些许克制与深沉。

⑨大约就是从那时起,我便确信了外婆之于我有特殊的“美”的感觉。长大后,每遇需要送外婆礼物的日子,我都会挑选粉底、口红、面霜之类,她亦总是欢喜地接纳。在家族聚会的日子里,外婆常略施粉黛、浅笑清悦。偶尔,在我的鼓动下,她还会哼起那些老歌老调,声音自是已难婉转,脸上的表情却还是真挚与欢喜的——眼睛不再是玲珑的大,眼皮有些耷拉,目光却是醺然的,一副美人陶醉的样子。

【结尾A】外婆的葬礼,竟有几分祥和。果然是美人,因为美,离别也变得不再凄厉。就像在我小时候,她对着我笑盈盈地说:“不要吃面?那,要不要吃糕?”

【结尾B】那天我们举家回老宅参加外婆的葬礼。外婆到底美不美?这已经不重要了。但我对外婆的怀恋将一直延续……

(选自《读者》2023年16期,有删改)

1.回忆性散文通过对典型事件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本文回忆了外婆很多事情,请你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句概括事件。
2.有同学建议,下面这句话偏离主题,可以删除。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外婆不知从哪里摸出一把量衣尺,脸上依然挂着盈盈的笑意:“竹板糕,拿手来。”
3.外婆是美人吗?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4.文章给出了两种结尾【结尾A】和【结尾B】,你更喜欢哪一种结尾?请说明理由。
2024-01-26更新 | 7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秋山寻野》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山寻野

从维熙

①那年秋天,在京郊的山区闲居。看窗外天高云淡,绿叶开始变黄,便走出乡院,信步朝村外走去,秋山的苍绿和空中的鸟鸣,让人流连忘返。一位出租车司机看见我说:“您老是不是想看看周围的风景?不远处有黑龙潭、云雾山,还有……”

②我说:“就这么办吧,哪儿景致最野,你就拉我到哪儿去。”

③车子大约开了一个时辰,在一个名叫“桃园仙谷”的地方停了下来。他告诉我说,进山后舍弃大路,走小路,保证会有发现。

④进山后,一开始我觉得有点受骗上当的感觉。尽管这儿已是大山之腹,但仍有不少游客,如过江之鲫。景区示意牌上写明,前面山腰有个大瀑布,游客们自然趋之若鹜。我则像一只离了群的孤雁,沿山间小路缓缓而行。毕竟期望寻找山间的野趣呀!

⑤环山小路非常难走,既没有石阶铺路,也没有示意路标,这正是我要探秘的地方。走了一段崎岖山路之后,我发现,在路旁林木的枝条上,一缕白布条在秋风中飘摇。我猜测,这是进山人怕归来时迷路,而拴系下的路标。这个发现使我非常得意,原来,我并不是第一个来这里寻野趣的“情痴”,早已经有先于我者叩访此地了。

⑥果不其然,小心翼翼走了一段山路之后,首先发现了几束开在山坡上的野花。继而,又看到了万绿丛中的红艳,那是枫叶在深秋绽露出它的身姿。更令人心旷神怡的,我听到了潺潺流水之声。寻声而去,一条山泉形成的小溪,流淌在我的脚边。

⑦远眺近望,大山空无一人,只有这条轻声唱歌的小小溪流和散落在绿林中间的阳光与我相伴了。静坐溪水边,想看看水中的鱼儿游弋之乐,可是“水至清则无鱼”。亮晶晶的清波中,却有五光十色的花斑石子,横七竖八地躺在小溪流中。我伸手捡出一块琥珀色的石子,对着太阳看了看,里边红色的纹络像是血丝。我爱不释手地看来看去,最后装进衣兜,留作进山寻野的纪念。然后,沿着溪边崎岖小路,继续向山的腹地进发。这时才发现,刚才有见的红色,不仅仅是枫叶之红,还有一片片的山楂树。早熟的红果己然坠落山坡,竟然没有人来采摘。一阵秋风刮过,有的树叶离开了母体,落到溪流之中,顺水漂泊而下。一叶知秋,这真是秋天山野物写生。

⑧静——在久久的万籁无声之后,一阵悠长的声音来自天堂。抬头遥望,最初无所发现,但片刻之后,终于看见那是一队大雁匆匆南归。久违了,天空的美神,在喧嚣的城市,无法找到你的身影,在这寂静无声的大山深处,你带给游人的是天籁声声。时光似乎倒流过去半个多世纪,情不自禁地记起了儿时,每逢雁鸣长空,我和小伙伴们仰望雁阵时,呼喊出的童真:

南来的雁,北来的雁,

在我篮里下窝蛋……

⑨此刻,我虽然没了儿时的梦幻,但在大山深处看长空雁过,仍然激起自己对大自然的一往情深。目送着大雁们的身影,一直消失在长天之角,眼里只剩下天空扎眼的瓦蓝。闭上眼睛,并顺势靠在一块青石板上,从兜里掏出带来的小酒瓶,一口一口地倒进嘴里, 将其浓香的浆液咽下喉头。一口好酒让我爽透心扉。

⑩遥想当年的陶渊明,在桃花源的山中,常以巷巾——也就是古人头上的帽翅,过滤其自酿的白酒,以求其纯。时间跨越了一千多年,新时代的文人,虽然无法演绎陶翁的恬淡,只想摆脱开城市生活的喧嚣,在野山中享受一回独饮之乐,也算得上是难得的乐事了。

⑪出山时,秋阳高悬。司机问我:“您老玩得开心吗?”我立刻向他表示了谢意,这真是一次沁人心脾的逍遥游呢……

(节选自《河北日报》2019年5月17日,有改动)

1.在进山寻野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人心脾
2.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闭上眼睛,并顺势靠在一块青石板上,从兜里掏出带来的小酒瓶,一口一口地倒进嘴里,将其浓香的浆液咽下喉头。
3.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秋山寻野”中“野”的理解。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第①段“窗外天高云淡,绿叶开始变黄”“秋山的苍绿和空中的鸟鸣”等语句,让我们感受到秋天的来临。
B.文章第④段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我”与众游客形成对比,突出“我”与众不同的生活态度。
C.文章第⑤段中“我并不是第一个来这里寻野趣的‘情痴’”一句,表现作者因早已经有先于我者叩访此地表现出内心的懊悔。
D.文章第⑧段中加点的叠词“久久”“匆匆”,描述生动、口语化,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喜悦。
E.文中引用的童谣语言平实、俚俗,与陶渊明“巷巾滤酒”的文雅风格不协调,完全可以删去。
2020-04-07更新 | 2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