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非连续性文本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 题号:14182767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

重测珠峰“身高”,这些看点别错过!

一、2020珠峰高程测量已进入登顶测量阶段,一图聚焦重测珠峰背后的硬核看点。

二、五问珠峰重测

Q1:珠峰高程测量测什么?

2020珠峰高程测量的核心是精确测定珠峰高度。

Q2:为何要给珠峰再测身高?

随着各项技术突飞猛进,更精准的测量成为目标。珠峰高程的精确测定,可以结束国际上珠峰高程不统一的混乱局面,为世界地球科学研究做出贡献,其社会效益和科学意义是十分巨大的。

Q3:为何一定要人登顶测量?

专家表示,测绘队员不可以坐直升机登顶。珠峰顶上的地方非常小,飞机是不能降落的。另外,飞机的螺旋引起的风有可能引发冰雪的崩塌。

珠峰峰顶气流不稳定、多大风、气温低,测量型无人机目前还无法在峰顶飞行,目前也尚无机器人顶峰作业经历。

Q4:卫星遥感影像可以完成测量吗?

专家表示,卫星遥感影像目前主要用于地表的监测,测的只是雪面的高度。它测量的精准度在高程方向是1—2米,而人工测量可以达到厘米级的精度。所以没有人工到峰顶上去,它就没有雪深的测量,这样也不能作为一个很准确的结果来发布。

Q5:珠峰高程重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

除了反映地质活动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为制定整体环境政策提供参考外,地球上最高的一座山的“身高”变化,或许也能满足人类共同的好奇心。

三、细数珠峰高程测量中的“黑科技”

为人量身高,一把尺就够。

为珠峰量“身高”,需要哪些“黑科技”?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用于珠峰测高

这是国产北斗系统在珠峰高程测量项目中首次应用。登顶测量时,顶峰的GNSS接收机将依托北斗系统和珠峰地区以及外围的GNSS监测网联机同步观测,同时还可监测相关地区的地壳运动。

国产设备全面担纲本次测量任务

雪深雷达、天顶仪、重力仪、峰顶觇标、用于三角交会测量的超长距离测距仪等均为国产仪器。我国最新的测绘基准体系建设成果也将应用于此次测量。

重力测量“上天”

此次测量将运用航空重力测量技术,提升测量精度,即把一系列复杂的测量系统装在飞机上,使飞机能在空中进行连续测量,相当于把重力测量仪带上了天。重力测量即测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值,可以对高程测量结果进行有效改正。这是首次在北坡开展航空重力测量,填补了珠峰地区航空重力测量的空白。

(来源:5月14日新华网,有删改)


注:2020年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60周年,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
班级组织“2020年大事汇”,你们组收集并整理了以上材料。
(1)请你根据材料概括本次登峰测量的意义。
(2)“黑科技”是本次珠峰测量的一大看点。在交流环节,同学们纷纷提出了质疑,询问“黑科技”的相关内容。请你结合同学们的提问,以小组发言人的身份,回答同学们的问题。(100字左右)
李烨:材料中的“黑科技”有哪些?
徐武:这些“黑科技”有什么共同特点?
张浩:“黑科技”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写作提示:①从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②思路清晰;③语言得体;④不少于100字。
【知识点】 非连续性文本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的骨骼中含有大量钙元素,它是强健骨骼的中坚力量,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以羟基磷酸钙晶体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很多人缺钙后,会出现骨质疏松、牙齿脱落等症状。别小瞧了这部分钙元素,它能增加软组织的韧性,对人体的很多器官都有影响。例如皮肤、鼓膜、血管内膜、脑血管、肠道内膜的弹性都与钙元素有关。缺钙时,这些软组织会变硬,失去弹性,慢慢地让你憔悴、衰老、疾病缠身,可见钙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但是钙也不能补得过多,过多的钙容易增加结石的风险。所以医生会建议通过食物来补钙,还要多晒太阳,这样可以增加维生素D,帮助人体对钙元素的吸收。

(选自《科普时报》2021.6.15,有删改)


材料二:

一般来说,大多数人认为只有老年人需要补钙,因为在老年阶段最容易患骨质疏松症。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其实,我们出生后就需要注意补钙,因为钙是人的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婴儿期或青春期不注意补钙,可能会影响骨骼的发育和健康。14岁以后,身体发育会加快,对钙的需求也会增加。因为人体随着岁月的流失,一旦过了30岁,骨量就在下降,吸收钙的能力也在下降,然后补钙。效果就会有所下降。即使多吃钙片,骨量也很难恢复到峰值状态。当然,老年人补钙,即使效果很差,也会比缺钙的时候更健康。

(选自“腾讯网”2021.6.13,有删改)


材料三:

对于正值青春期发育的青少年来说,补钙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对于成年人也非常重要,但是,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进行补钙呢?

第一,补钙首先推荐食补。因为日常饮食中有很多都富含钙质,比如说一杯200mL的牛奶,就含有200mg的钙,而且牛奶中的乳钙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另外,菠菜西兰花等深绿色的蔬菜,鱼虾贝类等海鲜类,芝麻酱,坚果等也富含钙质。

第二,补钙、营养、运动要均衡。维生素D、维生素K等同步补充,能够让钙吸收的更好。维生素D会影响肠道的钙吸收,而维生素K参与着骨形成的环节,维生素K在深绿色菜、豆油、菜籽油中含量较高。

第三,避免一次补充钙量过多。避免一次补充钙量过多,建议分开多次食用,并避免和高钙的牛奶和豆制品一起服用。除了可能会造成胃肠道不适以外,单次剂量过高,可能会影响钙吸收率。

第四,补钙,餐后服用钙剂最佳。一般钙剂建议在餐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的不适感。尤其是晚餐后服用钙剂是人体补钙的最佳时间,这是因为人体在晚间十二点到凌晨期间,血钙浓度最低,生长激素分泌的浓度最高,这个时候钙的吸收率和利用率才会达到峰值。

(选自“百晓健康”2021.6.6,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了钙元素的重要性,并说明我们可以通过食物来补钙。
B.材料二介绍了老年段易患骨质疏松症,所以老年人比起青少年补钙要更加迫切。
C.材料三从钙要怎么补,补钙中要注意的事项以及什么时候补几个方面介绍了补钙方法。
D.上述材料分别介绍了钙元素的重要性、补钙的年龄阶段以及科学补钙方法的相关知识。
2.材料三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其作用。
2023-09-08更新 | 2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新闻事件】

“说(shuì)服”变成了“说(shuō)服”,“一骑()红尘”变成了“一骑()红尘”,“梗(jīng)米”变成了“梗(gěng)米”,“荨(qián)麻疹”变成了“荨(xún)麻疹”……2019年2月19日,来自微信公众号“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一篇《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在朋友圈里刷屏,文中列举了一大串读音改变的例子,使得网友纷纷惊呼“上了个假学”。


【记者探访】

四川省视协主持人专委会副主任海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家都念错了就把它算做正确读音,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媚俗。它损失的是这个读音的历史渊源。照顾大众的读法会不会让我们的文字含义越来越浅,最终丢掉了文化中丰富的内涵?”

《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部分内容,即诗词中读音的修改和词(成)语中读音的修改。对于前面一部分,黄安靖说,这种差异实际上是由古音和今音的不同造成的,而所谓古音与今音之差并非只发生在当代。他同时还表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对于部分字的语音变化还是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例如“说服”的“说”,“原先shuì这个读音的含义‘劝说别人使听从自己’,和shuō这个读音中‘解释,解说’的含义是有联系的,因而这个字统读为shuō,是符合语音发展规律的。”

教育部语用所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汉字与汉语拼音研究室的何副研究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6年,教育部就《<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修订稿》中很多异读词的拼音打破了大众原本认知,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时隔三年尚未正式发布。“这个征求意见稿里有些读音还在调整。”


【专家观点】

南开大学语言学教授马庆株表示,语言是社会交流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发音也会出现变化。“就比如说‘确凿’的‘凿(záo)’字,大家都这样读,读着读着就成了‘对的’。”“进行普通话审音也是为了适应大众的需要。”他进一步解释,为了顺应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与需求,语言文字也要相对地做出调整。马庆株也表示,汉字语音的调整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应该符合字面本身所有的意思,不能随波逐流,丢失汉字拼音原有的表意语言魅力。

著名文化学者郦波在自己的著作《诗酒趁年华》中,曾专门提到了关于古诗词中“斜”字的读音。他用苏轼的“春未老,风细柳斜斜”来举例,认为这个字只有在读xiá的时候,才能够感受到一种春风荡派、细柳成行的春意和春感。他曾经向语委的朋友建议说,“斜”这个字在古诗词里用得太多了,一定要在统读字音里加上xiá这个音。“当然,如果不押韵脚的话,这个‘斜’字是可以读xié的。”


【教师声音】

语文老师邓京:“汉字的不同读音是有不同含义的,尤其是古诗。很多时候我们推敲琢磨,就是为了更好地传情达意。改变多音字的读音,就很难区分其中的含义了。”

语文教师郑朝晖:语音的变化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语言发展自身的原因,一个是社会文化对于语言的外部干预。以这样的视角看语委的征求意见方案,我们不难发现,所作的大多数的改变,恰恰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加以纠正的错误。比如“说(shuì)服”和“劝说(shuō)”。所以,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语委提出的改音建议本身是不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的,不能说大家错了,就应该将错就错。

1.《咬文嚼字》发布2018十大语文差错,其中第一条是2018年10月重庆公交车坠江报道中的读音错误:“口角”的“角”误读为了jiǎo。试联系上面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媒体播报这则新闻时,将“口角”的“角”读为jiǎo的原因。
2.针对部分字词读音的改变,有赞成,也有反对。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分别概括赞成与反对的理由。
2022-10-26更新 | 4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故宫博物院,网络预约、放票即空;陕西历史博物馆,预约门票日均点击量超过60万;成都博物馆,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一个多月内吸引观众逾40万人次……这是当下博物馆热最真实的写照。博物馆热,与其说是一种文旅现象,不如说是一场文化寻根。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一件件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一个个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一段段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是架起过去、连接当下、展望未来的文化桥梁。在这里,讲解员述说历史典故,培厚文化土层;在这里,人们可以触摸传统文脉,涵养文化自信。到博物馆去,不再停留于简单的口号,而成为人们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自觉追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由衷认同。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8月11日,有删改)

【材料二】过去一年,某短视频平台上的博物馆相关视频播放总量为513.4亿次,相当于全国博物馆一年接待观众人次的66倍;相关视频累计时长达24万小时,一个人如果想在该平台看完所有博物馆相关内容需要27年。

(选自《新京报》2023年5月19日,有删改)

【材料三】在如今的博物馆里,越来越多有料、有趣、有用的知识被呈现。不同群体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承和发展。在河南博物院,观众除了可以在展厅观看新石器时期的骨笛和春秋时期的楚国青铜编钟,还可以走进音乐厅,直观地、沉浸式地感受古代乐器发出的声音和魅力。从展览中汲取更多感悟,与文物进行一场走心的深度对话,可以说,历史与现实交融的博物馆热,正在让更多人的心灵得到润泽,让文化自信得以增强。

在科学技术赋能博物馆的当下,博物馆也在探索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等新型文旅服务,广泛运用数字化技术,创新博物馆叙事方式。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流动的文化)智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打破传统模式,将声、光、电、影与实物结合,让文物和历史起来。用好用足技术优势,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公众文化需求,才能让博物馆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文化空间,让优秀传统文化获得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博物馆里,厚重的云梦秦简、恢宏的千里江山图、古雅的贾湖骨笛,中华文明传承不息;博物馆外,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历久弥新的文化元素,传统文化枝繁叶茂。把博物馆做好做大,才能守护好文化根脉、记录好文明进程,我们才能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选自“中国江苏网”2023年8月5日,有删改)

【材料四】网红长红,化流量留量。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停留于一时的升温,更寄望于持久地保温。文物藏品是博物馆长久发展的根基所在。不同主题的博物馆,对应着各具特色的收藏、研究与展示方式。坚持保护第一,加强文物管理,合理开发利用,积极推动博物馆与教育、科技等领域跨界融合,打造与自身相适应的博物馆十,助推着类型丰富、主体多元的现代博物馆体系的构建。

想要实现博物馆业高质量发展,既要做好大博物馆,更要激活小博物馆。除了众所周知的大馆,我国还有不少各具特色的小博物馆,养在深闺人未识。浩如烟海的典籍珍宝,亟待拂去历史的尘土。清晰发展方向,盘活自身资源,讲好文化故事,才能让这些小众博物馆绽放风采,走进更多观众的视野。

在钟编磬上,聆听往昔的古乐回响;在垂花檐柱间,循述过去的动人故事;在精美砖雕里,辩读历史的浩瀚风烟……神州大地上俯拾皆是的文物资源,孕育了博物馆的繁盛,点燃了公众的博物馆热,也将文化的灯火拔得更亮。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8月11日,有删改)

1.如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到博物馆去”?请阅读四则材料,简要回答。
2.根据【材料四】,简要概括让博物馆持久“保温”的基本措施。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有关数据表明,喜欢到博物馆参观的人,也喜欢在短视频平台上点击博物馆相关视频。
B.某短视频平台上有关“博物馆”的视频相当丰富,总计时长达24万小时,足够让一个人看27年。
C.在全国各地的大小博物馆里,我们都可以看到新石器时期的文物,还可以进行沉浸式的体验。
D.只要清晰发展方向,盘活自身资源。讲好文化故事,就能让各具特色的小众博物馆绽放风采。
2023-10-24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