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4 题号:1494491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含泪的笑声

秦建荣

①那年夏天,我大学毕业,被广州的一家公司聘用。去单位报到时,父亲去送我,他用浑身都响只有铃不响的自行车,骑了二十多里山路,把我的行李箱带到了火车站。

②看时间不早了,我对父亲说:“你回去吧,我要进站了。”

③父亲看着沉重的行李箱说:“不急,还是把你送上火车吧。”

④父亲就去买了站台票。

⑤排队的时候,父亲把昨天晚上叮嘱的话又重复了一遍,我听得不耐烦,敷衍地应着。

⑥这时响起了一声汽笛——火车来了。

⑦以往这里上车的人并不多,今天却不少,许多人都买了站票,我们好不容易才挤上火车。父亲提着沉重的行李箱跟着人流往前走,我对父亲说:“你快下车吧。”父亲说:“不急。”

⑧他一直把我送到座位,又举起沉重的行李箱往货架上塞。这时哨子响了,父亲赶紧往外跑,可刚跑到门口,车门“哐”的一声关了。他又向另一个车门跑去,边跑边喊:“我是送人的,让我下车!”可是列车已经启动,最后一个门也关了。

⑨这下糟糕了。

⑩父亲回到我身边的时候,不停地搓着手,嘴唇嗫喘着。

⑪列车越走越快,窗外的大山一座座向后隐去。

⑫我埋怨父亲:“让你下车,让你下车,你就是不下,没一点时间观念,现在只有到商南才能下了!”

⑬父亲站在我身边,像一个做错了作业的学生。

⑭这就是我父亲送我的情景,他把自己也送走了,一直送到了二百里以外。

⑮后来我们一家人说起这事就笑,母亲笑他笨,脑子缺根弦;妹妹则笑得捂着肚子,差点背过气去。父亲被我们笑得不好意思,就给自己找理由说:“不是我手脚慢,是火车司机弄错了,本来应该停五分钟,他只停了三分钟。”

⑯我们为父亲找的这个理由感到更加好笑。

⑰不知不觉十几年过去了。有一年春节,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妹妹又讲到了这事,我儿子听了,睁大眼睛好奇地问:“那后来呢?"我说:“当然是坐车回来了,要不咋会坐在这里?”儿子又问:“那是坐火车还是坐汽车回来的?”我没好气地训斥:“真笨。只要有钱,火车和汽车由人选。”儿子不吱声了,母亲却来了一句:“你爸当时身上只有几毛钱,怎么坐车?”

⑱我一下愣住了。

⑲我想起快到商南车站的时候,列车员查票,我准备掏钱给父亲补票,父亲不让我掏,说他自己有。我说:“你晚上要住店,明天还得坐汽车回去,钱够不够?”父亲掏出一卷钱,我看见是十块的,他在我眼前绕了一圈说:“这些钱足够了。”边说边背过身取出一张十元钱补了票,列车员还给他找了两毛。我接过母亲的话说:“父亲当时带着钱啊!”

⑳母亲说:“他带啥了?那天他只带了十二块钱,原准备送你回来,给你妹妹买书包的,结果全花啦!”母亲顿了一下又说:“我当时问你爸咋不让娃补票,他说,娃在外花钱的事由多,我将就着就过去了。”

㉑这回该我惊讶了,我像孩子一样问父亲:“爸,那晚你没有住店?那又是咋回来的?”

㉒父亲摇摇头,笑而不语。

㉓母亲接着说:“他呀,在商南汽车站门口坐了一夜,被人当叫花子往外赶。第二天在车站帮人卸了一车货,才坐货车回来的,浑身脏得就像一头猪。”

㉔啊?原来是这样!

㉕我们再也笑不起来了,我觉得自己的眼里湿漉漉的,平时总爱笑的妹妹眼里也噙着泪花。只有母亲一个人笑着,边笑边给父亲夹着菜说:“那时咱家穷,你爸为了供你们念书,舍不得吃,舍不得花,他从来没为自己花过一分钱。他那天呀,是饿着肚子回来的,后来一顿吃了三个黑馍、两碗稀饭。”

㉖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了,“哗哗”地往下淌。妹妹趴在桌子上啜泣起来。

㉗从此,我们再也没有提起过这个笑话。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0年第1期,有删改)

1.通读全文,从父亲的角度补全“那年夏天”发生的那件事的主要故事情节。
父亲送“我”上火车→①________→父亲流落车站帮人卸货→②__________
2.文章以《含泪的笑声》为题有什么表达效果?
3.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孩子可能总是不能领会父母的爱,有时甚至会表现出不耐烦。本文中有哪些细节体现了这一点呢?请概述。
4.为什么“从此,我们再也没有提起过这个笑话”呢?
【知识点】 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老人的忧伤

周海亮

①退休以后的老人,极不习惯突然闲下的日子。老人身体健康,有一笔丰厚的退休金,儿女们又常常寄钱给她,衣食无忧的老人,便想找些事做。老人在街上转了半年,最后决定,去一个小学校的门前,摆一个麻辣烫摊。

②老人之前,那里已经有两个麻辣烫摊。因为紧靠着小学校,价格又便宜,他们的生意一直很好。竹签上串了肉、鱼片、火腿肠、蘑菇、蔬菜……摆放得整整齐齐,旁边的大锅里,开水滚滚。每串只要一块钱,对孩子们来说,那绝对是物美价廉的美味。

③物美价廉,有时候,也非常可疑。老人观察那两个小摊很久,最后得出结论:他们的东西,既脏且没有营养。于是她的小摊支起来。她告诉我,反正她没有事情,又不缺钱,不妨就为孩子们赔点钱,让他们吃上既有营养、又干净的东西。

④“赔点钱真的没什么。”老人笑着说,“反正我留钱没用。再说,每当看到这些孩子,我就想起我远在国外的孙子和孙女呢。”

⑤可是孩子们吃惯了那两个小摊的口味,他们很少光顾老人的摊子。有时候,老人便会偷偷拽来一个孩子,告诉他,我的麻辣烫,可干净呢。此话被那两个小摊的摊主听了去,便不高兴了:“难道我们的不干净?”一个摊主吊着眼睛说,“你可以夸奖自己的东西,但怎么能说我们的坏话昵?”

⑥“我没有说你们的坏话。”老人说,“我又不想赚钱,为什么要说你们坏话呢?”

⑦“你不想赚钱?”摊主不相信了,“起早贪黑,只为赔钱?”

⑧“不,为了孩子们……”

⑨“谁信?”摊主回一句。

⑩再逢孩子们放学,两个摊主就会吆喝得格外卖力。老人的摊前,几乎一个孩子也见不到了。

(11)老人有些伤心,便开始想办法。她将她的麻辣烫降为八毛钱一串,然而,光顾她的小摊的孩子们仍然寥寥无几。后来,她干脆将她的麻辣烫降为五毛钱一串,开始时还有几个孩子前来,但是慢慢地,那些孩子再一次被另外两个摊子吸引过去了。

(12)这让老人很是不解。

(13)那天,老人再一次拽过来一个男孩。她问他:“我的麻辣烫口味不好?”男孩说:“还行。”她问他:“哉的麻辣烫不实惠?”男孩说:“很便宜。”她问他:“那你们为什么不过来吃呢?”

(14)男孩耸耸肩膀,说:“卖这么便宜,肯定有问题。”

(15)“有什么问题?”老人愣住了。

(16)“谁知道呢?”男孩说,“肉有问题,鱼片有问题,火腿肠有问题,蘑菇有问题,蔬菜有问题……也许盐有问题,汤汁有问题,蘸料也有问题……不管是什么问题,肯定是有问题的……要不怎么这样便宜?”

(17)“你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你们需要吃到既有营养又干净的东西。”老人说,“我真的不为赚钱。我不缺钱。就想让你们吃得健康……”

(18)“谁信?”男孩回一句。

(19)老人无语了。那个下午,老人没有再说一句话。她将她的小摊收拾干净,然后推着车一言不发地走回来

(20)将这件事情告诉我的时候,老人的表情黯淡并且忧伤。我安慰她说:“怀疑是人与人之间的最根本的交流方式,因为谁也无法做到让别人真正信任自己。”

(21)“可是,他们不过是些十二三岁的小孩子啊!”老人叹一口气,转身,咬紧了牙。

(22)我想,此时,无限忧伤的老人,肯定在努力忍住一滴眼泪。

   (选自《山东青年》2015年12月刊,有改动)

1.请在下面空格中依次写出老人摆摊前后的心态变化。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联系全文,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那个下午,老人没有再说一句话。她将她的小摊收拾干净,然后推着车一言不发地走回来
3.请结合文本,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至少两点)
4.老人的麻辣烫物美价廉、干净卫生,但自始至终“光顾她的小摊的孩子们寥寥无几”。你认为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哪些?
2017-05-21更新 | 9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①秋成早年参加革命,随大军南下,在省城担任文化馆长,文采和相貌出众,获得本地当红川剧名旦芳心,二人夫写妇唱,成为本地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②但好景不长,史无前例的动乱来临,曾经的幸运儿与文化楷模秋成先生,理所当然地变成了黑五类。他那美丽的妻子,带着女儿与他划清界限,“弃暗投明”另嫁他人。秋成在一系列的组合打击中,终于倒下了。

③想着一死,所有痛苦与悲伤如生满虱子的老棉袍被扒去的感觉,秋成忍不住对着教堂改造成的土牢房暗黑角落,发出阵阵冷笑

④那天夜里,秋成将衣裤撕碎,编成一根布绳。绳子像一声叹息,软软地搭上木栅。他用颤抖的手将它挽出一个绳结,正准备用力将身子往下一沉的那一瞬间,脚下有手敲了他一下。

⑤他把头收回来,看到一个比自己大几岁的中年男人。这个人早几天就关进来了,听说是个医生,姓傅,有历史问题。

⑥医生见他回了头,笑笑说:“你还没吃晚饭吧?我看你都两天没吃东西了。”

⑦秋成忍不住有点愤怒。

⑧医生点点头,说:“这可不是小事,六道轮回听说过么?饿着肚子去死,可是要进饿鬼道,永不得超生,变成鬼火四处游荡,想想都觉得可怕!”

⑨秋成吸了一口气,凉凉的。

⑩ “我倒是有个主意,你吃点东西再死,行不?”傅医生用商量的口吻说。

“这大半夜的,在土班房里,哪去找什么吃的?”

“这好办,今天下午过堂的时候路过伙食团,我顺手拿了两个土豆,这阵正好派上用场。”傅医生伸手从床上的草席里翻出两个土豆,笑呵呵地说:“我们把它们吃了,你继续去死,我继续睡。”

“可这是生的,怎么吃啊?”

傅医生听秋成这么说,得意地笑笑,说:“有办法,有办法!”

他伸手从板床下面摸出一个饭盒,饭盒里有一把小铁尺。再从窗台下拿过一个医用玻璃瓶,从里面倒出些水来,用衣襟蘸了,把两个土豆擦得铮亮,然后用铁尺,很笨拙地将土豆切成几块。

接下来,他从窗台上取下煤油灯。把饭盒放到油灯上方,问秋成:“你最想吃啥?”

秋成反问:“就这两颗土豆,你还变得出火锅来不成?”

傅医生道:“火锅?好办!你等等。”他伸手往窗外,努力摸,像抓鱼一般,收手回来时,手里已有了两只青辣椒。他抓起来扯成几段,扔进饭盒。

饭盒里巳开始冒起蟹眼珠一般的水泡。“快开了,让我再加点料!”他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口袋,捻出一颗,捣碎,扔进饭盒。

“什么东西?”

“谷氨酸,就是你们常说的味精,那天我在医务室看病,顺……要了几颗!

傅医生对自己手中那一小饭盒隐隐开始冒出香气的土豆,有些得意。“这难道不是火锅吗?锅下有火,锅里有食物。虽然只有些白水,但白水最养人!还能给人想象,你想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

秋成被他莫名的乐观引得忍不住笑了。这是他一个月以来第一次笑。他也久违地有了关注自己以外的事物的愿望,眼前这个乐观得有点像疯子的人,究竟是什么来头?

趁着土豆还没熟的当口,傅医生聊起了自己的身世。他也是当过兵的,早年和村里15个后生一起出来当兵打鬼子,如今就只剩他一个了——他是从尸堆里滚出来的。后来,日本人投降了,他因为在军队里学了几天医,就开起一个小小诊所,还和本地一位女子成了家。内战结束,经历了公私合营和三反五反之类波折,如今以潜伏特务的身份被管制起来。就算被枪毙,也比当年那15个弟兄赚了——多活了这么些年,有了妻子和儿子。虽然离了婚,但主意却是他的,因为只有那样,才可以保全妻儿。而自己么?没关系,这教堂改成的班房,不算自己待过的最恶劣的地方。此时此刻,还有火锅可以吃!

说着,他挑起一片土豆,放进嘴里,顿时泛起一团蒸汽,将微弱的灯光,渲染得一片温暖……

这天晚上,他们俩像古时的诗人,在寒月当空的夜里,坐在小小的乌篷船上,任那白水煮出的土豆片散发出丝丝微弱的香气,点亮他们头脑中那些残存的美好记忆,让它们如渐冷的木炭,死灰复燃,星星点点……

多年后,秋成与傅医生这两位相识于土班房的狱友,偶尔会坐到一起,煮起一小锅白水土豆或青菜。别人都以为他们是在吃养生餐,他们则相视一笑,什么都不说。

1.以下两个备选题目,你认为哪一个更适合本文?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A.白水火锅   B.走出黑夜
2.请根据要求赏析语言。
想着一死,所有痛苦与悲伤如生满虱子的老棉袍被扒去的感觉,秋成忍不住对着教堂改造成的土牢房暗黑角落,发出阵阵冷笑。(品味划线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
②“快开了,让我再加点料!”他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口袋,捻出一颗,捣碎,扔进饭盒。(分析这段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好处)
3.结合内容说说选文第㉔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文章结尾写道:“别人都以为他们是 在吃养生餐,他们则相视一笑,什么都不说”,你怎样理解他们的“相视一笑”?
2023-03-21更新 | 11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行军

①行军时多是白天里不走,尽往夜堆里钻。天刚擦黑,这支顶着高粱花子、扛着些“汉阳造”“老套筒”的百十号人的连队,坚决地执行着刘邓首长的命令,天天都在急行军。

②刚当上解放军的卢守坤有点搞不懂了,大家没日没夜地行军,怎么还精气神十足?卢守坤一路上脚板子急促促地可不敢停。就是瞌睡了,闭着一只眼睛,脚板子还照样走得直溜。这功夫练的,整个人就像是队伍里的一只零件。回回走到宿营地,兵们横七竖八地直打呼噜。当班长的得给大伙儿烧水烫脚还要挨个儿挑脚泡。

③他的班长也是去年从那边举着手过来的,一年多就入党了。听他自己也说过,刚过来,哭过好几回,哭一次,人就清醒了一次,这边叫“挖苦根,倒苦水”。

④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三出陇海七战鲁西南的刘邓大军神出鬼没,于大踏步前进和大踏步后退之间拉出来不少的战机,一度使国民党军尴尬至极狼狈不堪。

⑤这又是一个晚上,天还是黑得像黑煤一样,零碎的冬雨叩在脸上生生地疼,前胸后背已经汗透了,外面的衣服冻得像是披了层盔甲,里面的贴肉小褂凉飕飕地冰着心窝子。队伍还在悄然流淌着,卢守坤有些累了,一路都是黄泥巴地走起来太费鞋了。虽说根据地老百姓送过来的黑布鞋,穿着好是好,不磨脚也很少打泡,一路如风还不带响声,可就是合脚的少,做的时候又没个尺码,都是一水的千层底,厚厚的掂上一掂,仿佛听到村长们挨家挨户动员村民打布鞋时,那满院满屯满山洼子里呼呼啦啦吟唱一片的麻绳拉扯起来的乡土歌谣。一村一庄地收挪上来,太平车推过来这么一倒,一连连人马排过来,见人塞上一双,调换不到大小的只好凑合着对付。班长们就说了,大一点也不打紧,男人家扛枪弄炮的,脚大走四方嘛。

⑥卢守坤刚来有点不好意思,最后捡了双小的,这一双掂在手里,瘦得紧巴,脚趾头夹得生疼。他索性用刺刀挑了点鞋帮子,前几天还好,两天一过,一路的黄泥巴下来,鞋口说松就有点软塌了,这不,稀糊糊的泥巴地一粘,靴子掉了。黑咕隆咚的不太好摸,还弄了一手泥。身子一弯下来,任队伍从旁边嗖嗖地过,班长跟了过来,小声地说:你别乱动,我来。

⑦班长就是班长,三把两把就摸到了。卢守坤伸脚一套,就是刚刚丢下的那只,鞋内暖暖的余温还在呢。

⑧脚底渐暖,夜色渐薄。卢守坤看到前面班长的步子隐约间一颠一颠的不大平稳起来。是刚才帮自己找鞋子时被后面的人撞了腿?还是脚底下生了泡?卢守坤有点不明白了,无奈行军的队列里也不好问话。班长有副好脚板,行军时总爱替别人扛枪,战士们向他夺,他都不肯放,还说:我有的是劲,不信你们谁有本事缴获老蒋一门山炮,我再扛给你们看看。

⑨班长的脚崴了?那也是给自己找鞋弄的。卢守坤心里毛了。班长呀班长,你这不是让我难受吗?

⑩前进的队伍像一把锋利的剪刀,把黑幕四合的天地犁开了一道缝隙,天色渐渐地明朗了。卢守坤这下看清楚了他的班长。班长的一只脚板上光光的,只是一层清湿的绑腿。那只鞋呢?再一看自己的脚上:怎么两只不一样呢?是班长的鞋?班长……班长你一路光脚呢,这么远的路,怎么走过来的?

⑪班长!卢守坤心头一热,他沿着班长王克勤同志的肩头放眼望去,冬雨已住,东方欲晓。一不留神的功夫,那轮1946年深冬的朝阳,早已跃上了这支队伍的头顶,一笑一笑的,亲亲这个又吻吻那个,没几下太阳的脸蛋蛋就红得有些发紫了。

(节选自2020年1月5日《解放军报》,有改动。作者:程多宝)

1.阅读文章,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长是本文的线索人物,也是一名对革命胜利充满了信心的解放军战士,在这次行军中,班长对战士卢守坤给予极大关怀和帮助。
B.第①段写卢守坤所在连队“坚决地执行着刘邓首长的命令,天天都在急行军”,体现了我解放军“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这一使命感,也体现了我军在解放战争期间战斗的艰苦。
C.第③段“他的班长也是去年从那边举着手过来的,一年多就入党了”中的“那边”指的是国民党军队。
D.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描写出天气的美好,侧面表现了我军战士的可爱,也预示着革命的胜利即将到来。
2.请仔细阅读文章,下列两个文段哪个更适合做本文的结尾?请从文章主题角度做简要分析。

【A文段】

这支精神头十足的队伍,怎么这么长呢?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实在是太长了,越来越长了……

【B文段】

解放战争结束以后,我和班长因工作原因,失去了联系,但我每每想起我的班长王克勤同志,都会热泪盈眶…

3.文章第⑩段写卢守坤发现了自己脚上的一只鞋原来是班长的。请联系上文,揣摩班长脱鞋给卢守坤时的心理,写一段班长当时的内心活动(60字左右)。
4.程多宝的《行军》和陆定一的《老山界》写的都是我军战士的故事,它们在情感表达和反映人物品质等方面有相似之处,请联系原文完成下列任务。
(1)对照表格的内容进行横向比较,概括出两文例句包含的共同情感。

《行军》例句

《老山界》例句

共同情感

(根据地老百姓送过来的黑布鞋)厚厚的掂上一掂,仿佛听到村长们挨家挨户动员村民打布鞋时,那满院满屯满山洼子里呼呼啦啦吟唱一片的麻绳拉扯起来的乡土歌谣。她(瑶民)向我们道歉,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我们给他钱,她不要。
当班长的得给大伙儿烧水烫脚还要挨个儿挑脚泡。她们(医务员)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

(2)联系两文,你认为我军战士身上有哪些红色基因值得我们传承?
2021-07-10更新 | 2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