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3 题号:1518674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老陈学车这件事

孙道荣

①老陈要学开车,这事首先在家里炸开了锅。

②这么大把岁数了,学什么开车。老伴第一个反对。老陈多大了?77岁。老陈这辈子,除了上班,没什么兴趣爱好。退休之后,忽然没事情做了,老陈跟老伙计们一起钓钓鱼,打打牌,还学过打门球,练太极。这些,老伴都不反对,无条件支持。老陈忽然心血来潮想学开车,拿驾照,这个事,老伴却说什么也不答应。老伴反对的理由就一条,岁数太大了。这么大岁数了,还要花几千元学开车,值当吗?老陈辩解说,现在国家政策允许70岁以上的人学开车,就说明年龄不是问题嘛。几千元学个技术,怎么就不值得?

③儿女们也不支持。不支持的理由也是一条,岁数太大了。岁数大了,反应就慢了;反应慢了,复杂的路况就应付不了,太不安全。老陈辩解说,能不能拿到驾照,能不能上路开车,那不是先要学嘛,还要考嘛;如果我的大脑不够用,反应迟钝,考试就过不了关,驾照就学不到;而如果拿不到驾照,我就不能开车,何谈不安全?

④这事传到了左邻右舍,老同事,老伙计们的耳朵里,也几乎一致反对的声音。理由仍然是,年龄太大了。不过,他们的话说得更直白一点,你都这么一大把岁数了,就算你通过了考试,就算你顺利拿到了驾照,你想一想,算一算,你还能开几天车?

⑤这话戳到了老陈的痛点。他听出了老伙计的话外音,你还能开几天车,也就是你还能活几天?拿到驾照,一切顺利的话,差不多小半年就过去了,那时候自己就78岁了。一个快80岁的人,真的很难说身体什么时候就垮了,卧床不起了,甚而一命呜呼了。这时候,再去花几千元,以及无比珍贵的小半年时间去学开车,到底值不值得?老陈知道,无论是老伴,还是儿女们,他们的言外之意,其实也都是因为这―点啊。

⑥老陈刚退休的那几年,社会上的私家车忽然多了起来。但老陈哪有闲钱买车呢,儿子要买房,女儿也要买房,老伴一辈子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钱,都支援他们买房去了。而买不起车,学驾照又有什么用?老陈和老伙计们骑着自行车去郊区钓鱼的时候,常常一路上都在琢磨这件事。但都止于想想而已。那时候,老陈就觉得,自己这辈子是与车无缘了。

⑦老陈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儿女们很快帮他实现了。十多年前,大女儿率先买了车,这可是他们家的第一辆车。老陈心里嘀咕,这丫头,什么时候学驾照的?不是买房子不久吗,银行里还欠着一屁股的贷款呢,怎么忽然就有钱买了小汽车?。女儿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驾照嘛,我们早就学了,买车的钱嘛,除了年终奖,一部分是借的,一部分是贷款。又是借,又是贷款,老陈心里不知为他们担了多少心。但一屁股坐在女儿的新车里,第一次乘女儿的车自驾回乡下老家,老陈的心里,还是乐开了花。路上,女儿还煞有介事地跟他说,老爸,你不是一直想学开车吗?现在我们有车了,你不如也去考个驾照?女儿的话,让老陈埋在心底的念想又活过来了,回来之后,他还真一个人跑到了驾校,不过,人家看了一眼他的身份证,给他兜头浇了一盆冷水:年龄过了,不能学驾照了。

⑧年轻的时候,没钱去学驾照,没钱买车,现在有点闲钱了,也有大把的时间了,却过了年龄,不能学开车了。那一刻,老陈觉得不是一盆冷水,而是一盆烧沸的开水,直接将他这辈子的念想给彻底烫死了。现在,儿子有车了,女儿有车了,连刚工作不久的外孙子也有自己的车了。老陈想出门,他们都会开车接送他。有时候,他会坐在驾驶室,摸摸方向盘,想象自己驾驶的样子,外孙子甚至还用手机拍了他装模作样开车的样子。但老陈知道,自己这辈子是没机会开车了。

⑨直到他在新闻上看到,国家放开了学驾照的年龄限制。老陈的心,腾腾地直跳。老陈怕是看到了假新闻,第二天就跑去离家最近的一个驾校,一问,果然是这样。老陈回到家,就跟老伴说了想学开车这事,又和儿女们商量,没想到,一个也不支持。不不,也有支持他的。老陈的外孙子,在得知外公想学开车的念头后,直接给他打电话,表示鼓励、支持和钦佩。外孙子还说,学驾照的钱嘛,我来出。

⑩终于听到了支持的声音,老陈心里安慰多了,这个外孙子,真是没有白疼,最懂我的心。不过,在得到外孙的强力支持后,老陈的心里,反而打起了鼓,自己终究这么一大把岁数了,还不知道能活几天呢,这时候再学驾照,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得那样,太癫狂了。

⑪上个月,在老陈生日那天,全家人终于一致同意了老陈的想法,满足了他的心愿。在一家人的陪同下,老陈去驾校报了名,体检通过了,测试也通过了,他成了一名学员,年龄最大的学员。驾校第一次招了这么大岁数的一个学员,很慎重,让最好的教练来一对一教他。老陈即将迎来他的第一场考试:科目一。白发苍苍的老陈,再一次做了学生,只为了他—辈子的一个念想。

1.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2.简要分析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
3.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第⑤段“其实也都是因为一点啊”中的“这”指代的内容。
4.文中老陈的外孙子给老陈打电话,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说?结合文章内容想象一下,写下来。
【知识点】 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十一号楼的猫

①我们十一号楼三层的楼道里养着一只流浪猫。说是流浪猫,早就没有了流浪猫的样子。是一只米黄色的长毛猫,眼睛微微透着绿,洗过澡也梳过毛,毛色油亮有色泽。它常常蹲在三层电梯口的小厅堂,端正地坐着,优雅地看着电梯里的人,仿佛知道我们是来看它的一样。旁边的墙边放着猫粮盆和水盆,还有几个小玩具。

②多数时候,它只是看你一眼,有时也会跟着你走入电梯。进来后就跟所有乘电梯的人一样,乖乖等着。到了一楼,它在人们的脚步间左拐右拐地穿插着走出居民楼,往楼下社区院子里的树下一躺,晒着太阳睡半天。天色晚了,就再跟着上楼的人一起回去。我住的这幢楼里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它的存在,看到它走进来了,就帮它按一下“3”。三楼的门一开,它就不急不慢走出去,重新在电梯口小厅堂坐下。

③有一次我深夜加完班,一个人抱着一堆东西,从北区的工作室穿过漆黑的花园,走回南区的家。半路被蚊子叮了一腿的包,边跺脚边走,走到楼下的时候,脚震得又麻又疼。我用下巴很卖力地点开电梯开关,前脚刚进去,后脚它就跟进来了。我盯着它,它盯着我,我只好用额头顶了我自己的楼层,又用下巴按了它要下的楼层。等搞定之后,原本一路走回来的沮丧感消失不见,我一个人在电梯里笑得前仰后合。它出去的时候,在靠近我的腿边翘着尾巴蹭了一下。大半夜,我和一只猫同乘了电梯,还为它按了按钮,这太喜剧了。

④听楼下跳广场舞的大妈们说,它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从电闪雷鸣中逃进楼里来的。当时它毛都掉得斑秃,眼睛全被眼屎糊住,身上还有伤,走路一跛一跛的。三楼住着的刘奶奶撞见它,心生怜悯,就把它抱回家,收养了它。为了照顾好这只猫,刘奶奶甚至多次缺席了最爱的广场舞。它渐渐地恢复了体力,脱胎换骨,变成一只美貌的家猫。但它大约是流浪太久,不习惯被禁锢在小小的屋子中,成日趴在窗口喵喵呜呜地叫,刘奶奶就又把它放出去了。

⑤可自打那以后,它似乎把三层当成了坚实的后盾,在外面野几天就回来,回到三层就安静蹲在那里等着。慢慢地,整个三层的人都习惯了,没事就来放点儿吃的、喝的,有时候甚至还有猫玩具。它也越来越把这儿当成家,从半个月一回到几天一回、一天一回,比上班下班的白领还准时。

⑥很快,整幢楼都知道了它的存在,渐渐地,它从三层的猫变成了十一号楼的猫。我经常看见同楼的住户跟别人说,这是我们楼的猫,一会儿就回去了。别人问保安,怎么总能见到那只猫?保安头也不抬地说,噢,那是十一号楼的猫,出来溜达溜达。听得我差点儿当场笑出来。那只黄毛碧眼的猫咪突然间变成我们的流动标签,让一些事情变得格外有意思起来。

⑦朋友来家里做客的时候,一进家门就一惊一乍地说:“你们邻居还真热情啊。这‘远亲不如近邻’,在你家我算是见识到了。”她很疑惑,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全楼的人好像都是认识的,出个门回个家在电梯里见到了,还点个头示个意。她说:“这场面,我除了小时候住我爸的纺织厂家属大院的时候领略过,真是多年不见啊。我刚才提着一堆东西上电梯,被超过三个人问要不要帮忙。”我就带她去参观那只猫,她不可置信地反复问我,它真的会坐电梯?它就住在三层?它几岁了?……

⑧因了猫的到来,十一号楼的人原本互相陌生,现在都变成了猫的主人;也因了它的到来,大家仿佛都成了别人生命的依靠,变得坚强而乐观起来。刘奶奶作为这只猫的原始救命恩人,也很欢喜。她跟我们说,孙子知道她养了一只这么有灵性的猫,一到假期就住过来看它。原本搭救了一只猫,结果还让宝贝孙子成了常客,简直就是节日大酬宾。说话间喜气洋洋,仿佛不是她给了它新生,倒是它带动了她的幸福生活。

⑨这只猫自己大概永远都不会明白,它变成了所有人的精神亮点。人们喂饱它,还喂饱自己的心。

(选自《智慧少年》2016年第8期,有删改)

1.请按照时间顺序,从猫的角度,梳理它与十一号楼的人的关系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三层为家,被三楼人照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猫改变了我们,成为我们的精神亮点。
2.按要求赏析文章中划线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1)我盯着它,它盯着我,我只好用额头顶了我自己的楼层,又用下巴按了它要下的楼层。(从人物描写角度)
(2)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当时它毛都掉得斑秃,眼睛全被眼屎糊住,身上还有伤,走路一跛一跛的。(从关键词角度)
3.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分析文章第⑦段叙写朋友来家做客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4.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对文章结尾“人们喂饱它,还喂饱自己的心。”这句话的理解。
2019-04-30更新 | 67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西游记·五行山下定心猿》选段,完成小题。

①佛祖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②大圣道:“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佛祖道:“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

③那大圣闻言暗笑道:“你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一路云光,只管前进,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做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内道:“我己去,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宫与我。”

④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叉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

⑤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

(节选自《西游记》,有删节)

1.孙大圣被如来佛收伏之前,他闹出了哪些事?
2.选文第②段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孙大圣什么性格?
3.孙大圣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一压就是五百年。请联系全书,说说孙大圣是如何敬唐生西天取经的?
2019-04-15更新 | 9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生一事一叶茶

①徐月琴看邵彩玲烫杯,倒水,泡茶,温水渗入茶叶的每一个细胞中,叶子又恢复了在茶树上刚冒出来的模样。徐月琴端起茶杯,深深吸了一口气,轻轻抿了一口茶。瞬间,清香和甘甜都入口了。

②这茶,是邵彩玲刚刚炒出来的。

③邵彩玲是土生土长的龙坞茶镇里桐坞村人,共产党员,今年61岁。龙坞茶镇是西湖龙井茶最大的产区,有“万担茶乡”之美名。

④30年前,邵彩玲从青岛卖茶回来,发了高烧。病好后,走路却不方便了。她没有办法再去采茶和卖茶。于是,就学炒茶。

⑤邵彩玲永远记得最初炒茶时,右手烫出了27个水泡。

⑥【A】“那真是泡裹泡啊。”她伸出右手,左右翻转了一下,好像还可以看到27个水泡的印记似的,随即爽朗地笑了。

⑦炒了一年又一年,积累了许多经验,她边干边摸索边比较,最后还学会看茶了。只要看一眼茶,她就可以大致判断出炒茶人的火工怎么样,知道炒茶时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⑧【B】“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西湖龙井茶的十大技艺在邵彩玲的手掌心运转自如,她成了西湖龙井茶高级炒茶技师、杭州市能工巧匠。

⑨“炒茶时,尽量不要说话,说话和不说话,炒出来的茶是不同的。”

⑩“如果你今天心情不好,炒出来的茶口感就不会好。”

⑪这些都是她的炒茶心得。

⑫当她的炒茶技艺名声在外后,许多年轻人不远千里从绍兴、丽水、温州,甚至是云南、贵州等地慕名而来,她一概不收学费,免费传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龙井茶的炒茶技艺,已经带出了好些弟子。

⑬常有人问邵彩玲:现在,你女儿长大了,你的炒茶技艺后继有人了。

⑭每每听到如此发问,邵彩玲会笑着说:“手艺不一定只传给自己人,还得传给那些真正需要的人,也要传给那些真心学习的人。”

⑮对于妈妈把炒茶技艺传给谁,邵彩玲的女儿一点都不计较。她也跟妈妈学炒茶,还经常把自己炒的茶和妈妈炒的茶混着摆放,让客人挑选品尝。当客人喝完茶,说“不错,有邵老师的水平”时,她就开心得像小孩子一样,连声说:“还没到火候,还没到火候呢。”

⑯2005年,响应国家“农业开发,荒山变茶园”的号召,邵彩玲和丈夫商兴农在龙坞镇的长埭村拓荒,开辟茶园,种植茶树。夫妻俩承包了100亩荒山。整整5年,他们吃住全在山上。理灌木、斩荆棘、拔杂草、清乱石、修梯田、筑水沟,在一垄垄标准的茶田上扦插茶苗,深耕,肥田,改良土壤等等,茶园开垦的工作一项不落。

⑰邵彩玲夫妇每天像蜜蜂采蜜一样在茶园里忙碌着,看着茶园一天天绿意盎然,他们像是吃了蜂蜜一样,有说不完的甜蜜和喜悦。

⑱常年体力透支,邵彩玲病倒了,在开辟茶园后第六年,她被查出得了全球仅百例的罕见癌症。但哪怕是在病中,邵彩玲依然舍不得离开茶叶,时常要把心爱的茶叶摸一摸,看一看,才觉得心安。

⑲“茶叶是有灵性的。”邵彩玲深信,她能战胜病魔就是源于骨子里头对茶的痴迷、对茶与生俱来的热爱。

⑳病愈后的邵彩玲对茶园做了新的十年愿景。她说:“做茶,不是把赚钱作为奋斗目标,而是因为我对茶有一种真实的感情、一种回馈的愿望、一种美好的向往。”

㉑徐月琴端起邵彩玲给她泡的第三杯茶,茶水清澈,幽香徐徐。

㉒徐月琴也是龙坞人,祖辈也种茶,她是西湖第一实验学校的语文老师。

㉓“30年来,徐老师教过我们茶农的多少小伢儿啊?”邵彩玲问。

㉔这个,徐老师一愣,可记不清了。

㉕但茶农家的孩子都记得徐老师。徐老师带他们去探究西湖龙井茶的起源,给他们讲茶叶制作的匠心。“做人像茶有九德”,就是徐老师告诉他们的,这是世代茶农的精神传承。

㉖徐月琴和邵彩玲,用不同的方式,让茶文化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静静孕育、萌芽、长大,持续散发出特有的清香。

1.文章开头段采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2.请从描写角度赏析【A】处画线句子,
3.如果将【B】处画线句子九个“顿号”改成“逗号”好不好,为什么?
4.文中画波浪线的段落讲到了邵彩玲免费收学员这件事,假如你是其中一位学员,请写出你想对邵老师说的话。
5.有人认为文章到“徐月琴端起邵彩玲给她泡的第三杯茶,茶水清澈,幽香徐徐”就可以结束了,后面的内容显得比较多余,你怎么看?
2022-08-07更新 | 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