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5 题号:15212723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一只鹅的尊严

包利民

(1)那年母亲养了三只小鹅,它们长到快有鸡那么大的时候,被家里一头贪婪的猪吃掉一只。于是母亲又买回来一只,两大一小三只鹅相伴成长。开始还大小明显,快要长成大鹅的时候,它们就相差无几了。

(2)这是三只母鹅。后加入的那一只,背上是黑色的,与那两只明显不同,我们叫它雁鹅。这只鹅很灵活,不安分。另外两只鹅形影不离,它们经常欺负雁鹅,每当这时,它就奋起反抗。鹅不像鸡,互相打架的并不多,可它们三个打起来也很激烈。

(3)雁鹅开始是被动打架,它并不畏惧。它战斗的时候,长长的脖子仲得很直,压得很低,几乎快贴着地面,就这样冲过去。我常想,这样一张扁长的嘴,还没有锋利的牙齿,怎么能打击到对手呢?

(4)一个夏天的午后,我坐在北窗那儿看语文课本,院子里别的禽畜都在阴凉的地方眯着,只有雁鹅很精神,它溜溜达达地到了北窗下。我便想逗逗它,拿着一个平时玩的小水枪,瞄准它的头,一通射击。它被突如其来的攻击给打蒙了,愣怔了一下,然后转过头来,盯着我看,还作势要向我冲过来。可是在我密集的射击下,它最后还是撤退了。它好像很愤怒,只好去找那些在墙角蹲着睡觉的鸡出气。

(5)傍晚的时候,我刚走到院门口,就听到身后有一阵响动,回头,雁鹅正大步跑过来,脖子压得很低,做出攻击的姿势。一时我觉得好笑,这家伙还很记仇,可它欺负那些鸡鸭时,怎么不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呢?我没有躲闪,觉得它那嘴也没有什么威胁,更想看看它到底会怎么样。结果它冲到近前,一口就在我腿上,咬紧了还着脑袋一。顿时,钻心的疼痛袭来,我大怒,飞起一脚,它灵活地一闪,叫着跑远了——叫声怎么听怎么像在笑!我一看小腿,被它连咬带拧地出现了一小块儿青紫。

(6)此后每次见到它,我都试图躲远点。谁知这家伙不依不饶,见我必咬,每次见到它我都会飞快地跑走,这样一直一个多月。

(7)不仅记仇好斗,雁鹅还很愿意管闲事。如果来了外人,它比看家护院的狗还积极,叫声极为高亢,且乐此不疲。有一次,父亲嫌它太吵,就追着打它。它一气之下,就再也不管闲事了。之后来多少人,它都视而不见。

(8)有一次母亲给鹅喂食,雁鹅不知去哪里闲逛了,没有赶上。它回来后,发现没有吃的,大声抗议,可是没人理它,它就回到窝里趴着。第二天早晨喂食的时候,它不出来,母亲也没注意。中午它依然不吃,晚上还是如此。母亲有些急了,不知它是生病了还是怎么了。直到第三天中午,母亲给它单独弄了一盆吃的,它才勉为其难地给了面子,开始慢慢地吃。

(9)雁鹅再一次不吃食的时候,已经快到冬天了。这次不是岖气,是真病了。母亲给它喂药,它死活不张嘴。它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好动,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在那儿静静地卧着。后来家人看它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就准备给它强行灌药。我把着它的头,它剧烈地挣扎;我松开手,它很轻蔑地看了一眼我们,然后头就垂了下去,带着长长的脖子,垂到地上。

(10)三十多年过去了,不知为什么,每当我在尘世中随波逐流的时候,总是会想起那只雁鹅。

(有删改)

1.阅读全文,找出雁鹅面对欺侮或承受委屈以及其表现出的“尊严”,并按照提示完成下列表格。
雁鹅面对的欺侮或承受的委屈雁鹅有“尊严”的表现
两只大鹅经常欺负雁鹅A
B伺机报复
父亲嫌雁鹅太吵,追着打它生气并不再承受委屈
C大声抗议,几天不吃食
雁鹅生病时,强行给它灌药拒绝吃药

2.文中的这只雁鹅具有哪些特点?
3.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
到近前,一口就在我腿上,咬紧了还着脑袋一。(词语角度)
4.第(7)段为什么要写雁鹅“愿意管闲事”?
5.综观全文,分析作者写有尊严的雁鹅有什么用意。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牛角山观茶

①我曾经伫立海边、江畔,品味海浪、江涛、帆影和飞雁的律动,也曾登上峰巅的云阁雾台,远眺群山的苍茫与日出的绚丽。这回,我在湘西古丈县牛角山上的观茶台,那片美丽神奇的古老苗寨茶园风景,让我久久不忍离去。

②初秋的一天上午,雨后阳光,明媚湿润,空气也变得柔软清新。我随牛角山村党总支书记龙献文,登上牛角山上的观茶台。凭栏远眺,那重重叠叠、如棋如格、错落有致散布在山峦的茶园,就像一块块碧玉,镶嵌在绿融融的山脊里,山坡上,山谷边,在太阳的照射下闪耀着翠绿的光芒,随山势铺展延伸。片片白云,犹如薄薄的银纱,悠悠飘向幽谷苗寨的木楼顶上。

③在山顶,我参观了整洁、明亮的茶叶加工厂。在这里,我看到一位极富经验的女茶艺师的制茶表演。只见她将一盘嫩得流翠的新鲜茶叶,倒入一口巨大的锅中,接着手掌朝下,快速将茶叶沿着锅底的边沿抓起,再翻过来,让茶叶如落英缤纷散回锅中。她的手不断地翻,越翻越快,越扬越高,越抛越开,然后又把茶叶捞起来。这一套加工工序称之为杀青、理条做型、揉捻、干燥。瞬间的操作,让我大开眼界。林语堂曾写道:茶是凡间纯洁的象征,在采制烹煮的手续中,都须十分清洁。采摘、烘焙、烹煮、取饮之时,手上或杯壶中略有油腻不洁,便会使它丧失美味。所以张源在《茶录》中说:其旨归于色香味,其道归于精燥洁。在这里,我感知到种茶、采茶、制茶人的平凡伟大,看到了世界上一颗透明的匠心。

④牛角山村原本是贫穷落后的特困村,龙献文提出牛角山要走茶叶发展之路时,乡亲们都犹豫了,他的牛脾气来了,一字一句说:你们不种,我一个人种。第二天,他就带着一家人上了山岗,将灌木丛生、荒芜已久的山坡开垦出来种茶。一年后,村上成立了牛角山茶业专业合作社,以农户土地、资金、劳力入股的方式发展茶叶产业。龙献文带领村民种茶,百姓们得到实惠,一天天富起来。村民说他带领大家致富牛气冲天,我忽然发现他的卷发黑得发亮,眼睛深邃明澈,讲话声音洪亮,真正像头牛。

⑤在牛角山村三天,我的心灵受到莫大震动。在这里,我欣赏到了山水田园的妩媚风姿。古老村庄到处洋溢着青春笑颜,那山上的绿色茶园,山腰的综合养殖场,山脚的苗寨旅游中心,处处人潮涌动,处处充满欢歌笑语。曾经贫困的牛角山村,在龙献文和党支部带领下,那些曾经不被人重视的苗药、银饰、茶叶,都成了牛角村致富的香饽饽,牛角村新一代的农民正描绘着明天的诗意与远方。

⑥眼前的牛角山会时刻提醒你,牛角山的春天,就在新时代的浩荡春风和金色阳光里,在共同的梦想和奋斗的汗水里,在满山满坡的绿色茶园和沁人心脾的芬芳里,在山间的晨雾和晶莹的露珠里,在绚丽彩虹和苗族姑娘的歌声里,在山寨擂响的奋进鼓点和乡亲们甜蜜的微笑里……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11月9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我”在牛角山的感受为行文线索,脉络十分清晰。
B.第③段引用林语堂及张源的话语主要是为了增添文学色彩。
C.文章结尾排比句富有气势,表达作者对牛角山村的赞美之情。
D.龙献文努力改变特困村现状的举动,体现了牛角山村党总支书记龙献文的责任担当。
2.文章第①段有何作用?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凭栏远眺,那重重叠叠、如棋如格、错落有致散布在山峦的茶园,就像一块块碧玉,镶嵌在绿融融的山脊里……(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②只见她将一盘嫩得流翠的新鲜茶叶,入一口巨大的锅中,接着手掌朝下,快速将茶叶沿着锅底的边沿起,再过来,让茶叶如落英缤纷散回锅中。(赏析划线词语)
4.文中第④段“真正像头牛”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5.为何“我”的心灵受到莫大震动?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4-04-22更新 | 3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跑藤

刘成章

①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这是人世的基本道理。可是我们种了些大蒜,不知何故,施肥浇水地折腾了好几个月,结果刨出来一看,一个个蒜头竟小得让人哭笑不得。

②我们还种了些西红柿。西红柿的生长期也像大蒜一样漫长,但它却没有让人失望。等到时间它就开花了,结果了,而一旦它的果实开始红了,那真是争着抢着地红,让你不知该摘哪个是好。最好种的应该是小白菜了,种子撒下去,一个月就可以在炒锅里轻歌曼舞了。收了一拨又一拨,真叫人喜不自禁。

③瓜类是很有特点的作物,我们种了两个品种的南瓜,还种了几棵瓠瓜。南瓜出苗之后,起初只是慢悠悠地长着,个头总不见大。可是有一天,我们发现它的头上生出藤蔓了,而就在这一刻起,它开始猛长了。那藤蔓简直是在牵着它快速奔跑。我们后来知道,这就叫跑藤。南瓜跑起藤来,是一道难得一见的好风景呢,你看它们棵棵都在跑,并且一边跑,一边开花,一边结瓜。这时候欣赏着它们,就像读着一首好诗或者一幅好画,我们的心里不由充满着快感和喜悦。

④有一天,忽然发现在西红柿的旁边,又长出一棵秧苗了,看那叶子,无疑是一棵什么瓜了。我们在这并没有种瓜的,大概是什么时候无意间将瓜种遗落在这儿,才让它获得了一份生命。心里怀着对它的疼爱之情,每当我们给别的菜们浇水的时候,也不忘给它浇上一分。

⑤它终于长大起来,并且开了黄色的花朵,接着,花朵下面又膨出瓜蛋蛋了。我们仔细一看它竟是一棵冬瓜,正好填补了我们菜园里的一项空白。

⑥于是,我们精心地关照着它了。

⑦我们注意到,和南瓜极为相似,在生出藤蔓之前,它长得很慢,要静静地在那儿呆上好多天,但一旦生出了藤蔓,它的生长态势就不﹣样了。它充满了蓬勃向上的力量。它的藤蔓总是探出身子四处窥测,寻找,试探,总是悸动着,转动着,躁动着,没有一分钟是安分的。我于是隐约意识到,将有一件什么事情要在它的身上发生了。而对南瓜的跑藤了如指掌的老伴说:跑藤在即!它是在做热身运动!果然,它第二天就开始跑了。

⑧你看,它飞跑向前的藤蔓,姿势优雅,有如运动员长跑时形成的前倾角。如果把时间稍加浓缩,你便会看到,当遇到一道塄坎的时候,它一跃而过,然后就高举着一朵金色的花儿犹如奏响着凌厉的号角,一往直前。它起先只有五六片叶子,不久就变成十几片了,十几面绿旗在风中飘扬。此情此景,恐怕只有浩浩荡荡这个成语才可以形容。不久,它就冲向西红柿,只见它踩踏着西红柿的茎,挤压着西红柿的叶,碰撞着西红柿的花和果,更不理会途中的野草杂花们会有些什么感受,脚不点地地一路跑过去,跑过去,不知疲倦地跑。

⑨它本来只有一个头,可是几天之后,它就变成了好多的头。每个头都躬起在空中,转动如巨龙之头,长在上面的细而灵活的卷须自然是龙须了。它们展开了跑藤的竞赛。它们齐头并进,互不相让。它们一边跑一边长叶一边开着雄花雌花并且一路结瓜。它们好像是比谁在这世界上活得更精彩。

⑩我们每走到那儿,下意识里,就像上了运动会的看台。我们在心里向它们欢呼,鼓掌。而它们好像也受到了鼓舞,劲头更足了。到了一堵大墙边的时候,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嗖地一下,它们都攀上去了。

待大墙绿遍之后,它们又转身跑至地上。似乎调整了速度,时而慢跑,时而有如散步。看来它们需要积蓄新的能量。它们比的是坚韧的意志和持久的耐力。

过多少天,它们的叶子已今非昔比,蔚为壮观,数都数不过来。粗略估计,起码达到三四百片了。夏日的烈日照晒下,三四百片叶子就像三四百支举起的伞,给西红柿们遮着阴凉。而在风雨中,有的西红柿要跌倒了,是它们又急忙伸出卷须之手,把它搀扶起来。而有的西红柿似乎在它们身上学会了自强,硬是拨开了它们的叶藤,另创天地。

感觉里,跑累了的时候,它们便蹲下休息。一颗颗冬瓜就是它们蹲着的形象。蹲下五六个壮实后生。它们身上遍布着的密密汗毛,好像随着它们的呼吸声微微颤动。不知这些相距不远的后生们,隔了片片叶子,在谈论着些什么。

这时候我们看了看它们的根,真是大吃一惊。记得两个月前,那根长得多细多弱呀,可是现在,它已壮如黑绿色的钢铁的缆绳了。我们就给这根上施肥。我们一边施一边望着它们的藤蔓和叶片,结果惊喜地发现,不知不觉间,它们已覆盖了半个菜园,而且,其前进的脚步已经深入到了院子里的水泥地面,它们以自己的奔跑彰显了生命应有的强悍和洒脱。

由于植物有追逐阳光的习性,在跑藤的途中,它的藤和卷须,是随着地球的旋转而旋转的。在万类生命之中,它虽只是小小的一芥,但你从它的动作上,却可以感受到宇宙的节奏和律动。它和宇宙间的茫茫星云息息相通。


(1)文章写到了不少蔬菜,请概括内容填写表格。

种植的蔬菜

生长状况

收获情况

情感体验

大蒜

生长缓慢

果实很小

_____

西红柿

生长期长

_____

忙乱

小白菜

长得很快

收了一拨又一拨

喜不自禁

瓜类

前慢后快

收获丰硕

_____

(2)文章以描写冬瓜为主体,前三段却用大段的文字写其它作物,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请自选角度鉴赏下面两个句子。
①如果把时间稍加浓缩,你便会看到,当遇到一道愣坎的时候,它一跃而过,然后就高举着一朵金色的花儿犹如奏响着凌厉的号角,一往直前。
②它们一边跑一边张叶一边开着雄花雌花并且一路结瓜。
(4)有人认为将文章的标题改为“奔腾的生命”更合适,你是怎么想的?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5)学校组织开展“编单元•学教材”活动,安安想推荐将这篇文章编入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请你结合下面的单元导读,分析安安推荐的理由。
【单元导读】这个单元学习的散文类型多样,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写景抒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2023-04-17更新 | 22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最后一颗牙齿

佟新

①我把母亲从乡下接过来帮忙看孩子。母亲 63 岁,长年的农活劳累使她显得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背有些驼,耳朵有些背,牙齿也掉了多半。

②刚来时,对母亲的"教育"很是费了一番脑筋。母亲在老家带过哥哥家的几个孩子,所以在带孩子的问题上颇有自己的一套,这反而更增加了我教导的难度,好比在一张画过野菊花的纸上再画牡丹,颠覆的难度可想而知。

③比如母亲经常会用嘴尝试奶粉的温度,用大人的脸盆洗孩子的尿布,嚼食品喂孩子等等,我制止时,母亲总是笑着说∶"自己的孩子我不嫌!"我哭笑不得∶"不是你嫌不嫌的问题,而是大人的口腔和脸盆带有很多细菌,不卫生,这样对孩子不好。" 母亲瞪着眼说。"大人怎么不卫生了?我带了两代孩子,都是这么照顾的,也都长得挺好啊。" 我不耐烦地,扬着手中的书说∶"这是科学喂养,书上都有,有空的时候你也看看。"母亲看了看我手中的书,又看看我的脸色,不知是屈服于书本还是屈服于我的脸色,不作声了。

④母亲岁数大了,便有些唠叨。我扒开尿布查孩子的粪便有无异味时,她便会说∶"我最近有些便秘。" 我查看孩子的耳屎是否正常时,她便会说;"我最近的耳朵越来越背了。"我扒开孩子的小嘴杏看长没长牙齿时,她便会说∶"我又有两颗牙齿松动了。"说得多了,我便不耐烦地说∶"等有空我带你去医院看看!" 母亲又摇头又摆手∶"不用不用,这都是老年常见病,花那冤枉钱干啥!"

⑤有一天,我给儿子喂鸡蛋羹,儿子一张嘴,一点银白从红红的牙床中冒了出来,"妈快来看!宝宝长牙齿了!"我兴奋地大叫。叫了半天,母亲却没有动静,我一扭头,见母亲正盯着手里的馒头发呆。

⑥"你在看什么?馒头长花了?"我冲母亲嚷道。母亲看了我一眼。低声说;"掉了一颗牙。"我仔细一看,果然看见在母亲咬过的馒头上扎着一颗牙齿。我一把夺过馒头,丢在垃圾篓里,又拿起一个馒头递给母亲说∶"换个馒头吧,怪--"想了想,把"脏的"两个字咽到了肚子里。

⑦母亲叹了口气说∶"这是我最后一颗牙齿了!" 然后转过头来看看宝宝的小牙。看着看着笑了∶"比你长牙早了一个多月。你长第一颗牙是在十一个月的时候,第一次掉牙是七岁半。你的第一颗小牙我还放着,就在我的梳妆盒里。"

母亲一脸灿烂地回忆着,咧开的嘴里露出了光光的牙床,母亲的牙,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全掉光了

⑨在儿子钻出第一颗小牙的时候,母亲掉下了最后一颗牙齿,我厌恶地把母亲生命中最后一颗牙齿扔进了垃圾篓。想到这里,我的心忽然痛了一下。

⑩我把母亲的牙齿从垃圾篓里小心地取出来,放在水龙头下仔细清洗,用毛,巾擦干净,放进我的首饰盒。我知道,终究有一天我会对儿子讲他的第一颗牙齿,到那时,我还会同时讲起我母亲的最后一颗牙齿。

(选自《儿童文学》2011 年 2月中)

1.“我”对母亲非常“不耐烦”,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2.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想到这里,我的心忽然痛了一下”一句中“痛”字的理解。
3.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表达作用是什么?
4.作者在创作文章时,初稿题目是“第一时”改为“最后一颗牙齿”。改动之后题目好在哪里?
2021-10-17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