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671 题号:15237530
卡尔维诺的小说温暖明亮,深受同学喜爱。小安选择《好游戏玩不长》一文,设计探究小任务,以期理解卡尔维诺小说的内容及风格特点。

好游戏玩不长

卡尔维诺

1)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在玩打仗的游戏。

(2)那里有一处干涸的溪流,岸边全是芦竹,河床上都是些灰黄的磐石。乔瓦尼诺在一片流着沙的河滩上做出扑到前面去袭击敌军的动作,然后手捂着胸口就地倒下来。

(3)“红十字!”他叫道。“你是红十字的!快过来!没看见我受伤了吗?”

(4)到那时为止一直扮演敌方机关枪的赛来内拉,跑向他去,在他的额头上碾压上一张薄荷的树叶,充作膏药。

(5)乔瓦尼诺猛地蹦起来,横向拿着芦竹跳开了,胳膊伸得老开。“轰炸机!轰炸机对准目标了!嗖……轰隆!”然后就把一手的白砾石撒到赛来内拉的身上来。

(6)“你是正在行进中的敌军汽车纵队!我炸了你!”

(7)“那我,该干什么呀?”赛来内拉问。

(8)“你要在地上匍匐前进,还要接到炸弹。嗖……轰隆!不,现在你要撤到开阔地上!”

(9)赛来内拉就在芦竹间跑了起来,但乔瓦尼诺又大嚷着叫起她来:

(10)“狙击!你是敌方的狙击!现在你在攻击我!”

(11)但赛来内拉不明白这个狙击要做什么,于是乔瓦尼诺就决定由自己来扮演敌方狙击,让赛来内拉来充当那个轰炸小队。“我是一个掉在火堆中的飞行员,你看!”乔瓦尼诺说。

(12)“那我呢?我呢?”赛来内拉问。

(13)“你嘛,你就是那个拥抱阵亡者的女人。”

(14)“谁啊?”

(15)“对,就是那个,格洛丽亚!你得像天使一样地过来,然后跪在我身边。”赛来内拉就试着当起了格洛丽亚,做得很不错。

(16)然后,他们又玩起了骑兵巡逻队的交锋。要来个骑兵冲锋,还得需要个喇叭,乔瓦尼诺于是就撕开了他芦竹上的叶鞘,攥在合拢的双手里,并发出一种刺耳的嘶嘶声。正是那嘶嘶声作响时,出现了三个真正的士兵。

(17)两个孩子,大气不敢出一声地,拖着芦竹尖,靠到一名战士身边。【A】他正躺在草地上,举着步枪,而头盔,肩包,干粮袋,行军水壶,手榴弹,防毒面具是一个压在另一个之上地堆在他身上,就像是一场由不同物件构成的雪崩,把他给埋没了。那个士兵,从地上把脸转向孩子,他的眼睛是灰色的,忧郁,唇间含着一片樱桃叶。孩子们蹲伏在他身边,芦竹被他们戳在前面,和战士的步枪平行。乔瓦尼诺说:“你们在打仗吗?”

(18)士兵在地上蹭了蹭下巴,张开嘴唇,吹走了那片樱桃叶,什么也没说。

(19)“对不起,我们能到那下头去吗?”乔瓦尼诺壮着胆子问。那个士兵应该是做了个类似于耸肩膀的动作。孩子们赶紧踮着脚尖地跑掉了。

(20)在一段斜坡上,一棵桑树投下阴翳,桑树底下,一把折叠椅上,坐着一位将军。那是个臃肿的男人,只穿着衬衫,没罩外套,把墨镜抬到额头上,用望远镜看着什么。他在膝盖上一张摊开的地形图上指指画画的,喘着粗气地跟他的参谋部长说着什么,还有一些军官曲着双腿,坐在他脚下的草丛里。

(21)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一动不动地待在将军背后,使芦竹直挺挺地立正着。

(22)【B】“啊呀……敌人的炮火,”将军说,“全部击中了我们的人……啊呀……”然后其他一些话他们就听不懂了。他长满红毛的短小手指在地图上摩挲着,就像是肥大的毛虫。“失去一些弟兄是很痛心的,但是……啊呀……位置……”

(23)参谋部长的军官们在将军周围表现出很活跃的模样,远处那些掩护得糟糕士兵总是会时不时地从周围冒出来,顺从而无动于衷。

(24)“自然,什么时候能看到葡萄园了,你们看见敌军的侦察所没有?”将军说。

(25)“这在地图上标出来了,将军先生,”一位军官热情地说,“‘农居区’……”

(26)但将军没有看地图,而是继续指着一个土丘,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知道,那是老头保洛的家,那个养蚕人的房子。

(27)“这是第一个要轰掉的目标,”将军说。一个摆弄测角器的军官就报了一串数据。

(28)此时,将军在地图上画上一个叉。忽然,远处响起一声爆炸。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惊跳起来。

(29)“这两个家伙在这里干什么?”一个声音说道,同时孩子们感到自己的领子被揪了起来。

(30)“是谁把这些孩子丢在作战区的?”

(31)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用猫一般的一跳,逃脱了那些手掌,直到他们气喘不过来的时候,才停了下来。他们来到一个地方,那里的芦竹丛围出了一种又长又密的屏障,芦竹丛间,里头鲜绿外头淡绿的叶鞘随着漾起的风窸窣作响。

(32)“这里,”乔瓦尼诺说,“我们有用来做武器的了。”但是,回到他们心中的愉悦感却被稍稍遮蔽住一些。

(33)他们扔掉了陈旧的武器。在芦竹地里走起来。“你看我的多漂亮啊……”“但我的更高……”但好像没有一根能跟以前的比,就算把它们想成长矛,想成冲锋枪,或者是飞机都不能带来任何满足感了。

(34)芦竹地倏地到了头。过了芦竹地后,是天空和大海。岸上是陡峭的狭窄田地,那里有笔直的席子,接着就是海边滚圆的石头,海西又一浪接一浪地升了起来,一直涌到天边。

(35)他们坐在地上,头垂着,缓缓地扯起一簇簇的草。先前玩打仗的游戏很有意思,但现在,他们的脑袋里总想起那个唇间含着叶子的士兵那忧伤的眼神,想起了将军抹掉了农舍的那毛茸茸的手指。

(36)乔瓦尼诺尽量去想还有没有别的什么游戏,他有了个主意。“一个新游戏!”他跳起来……

节选自《卡尔维诺短篇小说集》,有删减)


◆通读文本,把握情节的轻巧
1.细读小说,梳理情节。
在溪边玩打仗的游戏。——在荆棘中发现了三个士兵,征得同意后跑开。——______________——他们跑到新的芦竹地,想着新的游戏。
◆品读细节,欣赏人物漫画
2.细读文中【A】【B】两处的细节描写,并任选一处,结合上下文,分析表达效果。
◆前后勾连,走近诗化环境
3.芦竹地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叙事环境。请勾连文中画波浪线句,简要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融通整合,关注独特视角
4.小安在阅读中发现小说中经常采用儿童叙述视角,并对其作用进行了整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表中的探究结果是否也适用于本文。
儿童身份作用探究结果
小客人(迅哥儿)呈现了月夜里四处弥漫的豆麦、水草的清香,朦胧的月光下婉转的笛声……,为读者构筑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世界。真切地表现儿童的生活,舒缓行文节奏。
儿子(若瑟夫)从最佳角度在最大容量中表现儿童视野里的成人世界,表达对社会的思考。

◆根据探究过程,甄别选题
5.根据以上探究过程,下面哪一项最不可能作为小安组读书小论文的标题(     
A.《艰难与琐碎-小人物生活实录》B.《直面与游离-卡尔维诺战争题材小说特色)
C.《论战争题材短篇小说的魅力》D.《论卡尔维诺小说的“以轻写重”的技法》
2022·浙江温州·一模 查看更多[3]
【知识点】 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学作品,完成下题。
回报 梅寒
①拿到那纸宣判书,他脑子里只轰鸣着一句话:为什么要这样待我?!
②是的。命运真是太残酷了。他吃了那么多苦,经了那么多波折磨难,才跌跌撞撞挤进成功人士的行列,有了自己的上市公司有了香车宝马活色生香的生活,可他在灯红酒绿觥筹交错间还没醒过神来,命运他老人家就要把这一切都给没收回去了,连老本儿也不给留。
③肝癌中后期,字字如冰刀,每天都在切割着他的神经。他一夜一夜地睡不着,人迅速地消瘦下去。
④用不了几天,我这盏灯就油尽灯枯喽。面对前来探望他的亲朋好友,他只有这一句话。众亲朋也不好说什么,陪着他长吁短叹安慰一会儿,红着眼睛就走了。再犟犟不过命啊。他继续昏睡。有几次,他甚至清晰地听到死神来叩门的声音。
⑤有天你死了,你记着,你一定不是病死的,而是被自己吓死的。这话,只有跟他共同生活了十几年的妻能说得出来。
⑥他一下子被骂醒了:是啊,与其这样躺在家里被自己吓死,倒不如起来做点什么。
⑦重回那个久违的小村看看,是他醒来后做出的第一个决定。
⑧小村很小,在重重叠叠的大山里头。尽管来前他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无论从物质上还是心理上,可当他拄着拐杖站在村头唯一条进村的小路上,在暮色中向村子里张望时,眼泪还是“唰”一下子流出来。二十年了,他从当年的毛头小子步入中年,从当年的一穷二白到今天腰缠万贯,村外的世界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小村竟然还是二十年前的样子,时光在这里似乎静止了。不,小村明显被光阴漂洗得更陈旧了。倚山而建的青石小屋,还是二十年前他初次来这里时的那些草屋,只是那些屋子已经比二十年前更加破烂不堪,还是那条进村的小路,小路看来也少有人走,几乎被路边的荒草吞没了。更让他痛心的是那些从他身边走过的孩子,他们衣衫不整,浑身上下脏兮兮,看他的眼神,像看外星来物。大概,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像他那样衣着光鲜的山外人。
⑨二十年前,小村把温暖无私地送给他,却被世界遗忘在文明与进步之外。
⑩“那年我高考落榜,家里又穷,再也复读不起啊。跟着村里人南下打工,不知怎么就迷迷糊糊跟人走散了,一路走到那深山里,最后连累带饿,就晕过去那时,小村也这么小,这么穷。可当他们听说我的事,全村人集资凑了几百块钱,又派人把我送出山那是什么?是恩情啊。如果没有当初他们的倾囊相助,哪会有我后来的飞黄腾达”从小村回来,他的日子里多了一桩新的心事。他跟妻子忆当年,说着说着便常常泪流满面。
⑾他体内的癌细胞应该肆虐得更凶了吧,阵阵疼痛的浪来得更加勤快凶猛。他的时间,也许真的不多了。
⑿当他指挥着大批的人,将水泥砖头沙子运送到小村村口时,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被惊动了。他们倾巢而出,争相跑来观看。你看他,那穿着,一看就是大人物啊。是啊是啊,要是再胖一点就会更有派。看他面相就慈善,二十年过去,已经没有多少人还记得他。他们只当他是上天给他们送来的活菩萨,是来度他们的。修桥铺路盖学校,盼了多少年才盼来。
⒀进山进村的路都不好,工程进行得很是缓慢。他在小村的日子也越来越多,慢慢的,小村竟成了他的第二个家。很多时候,他离开远在都市的家,也离开公司,在小村里陪着那里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同他们一起嚼着粗茶淡饭。筹措资金,备料招工,他在城市和小村之间来回奔波,很少有时间去医院,更少有时间痛苦难过。那时,只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在支撑着他前行:他要在自己离开这个世界之前,给曾经给予他再生之恩的小村以最好的回报。
没有人知道他是一个癌症晚期病人,也没有人知道他来此处大兴土木的原因。他像一滴露珠,像一棵绿色植物,自然而然融进了那片茫茫的大山里。他们,已经将他视为自己身边的一位亲人,视为同他们一样的大山的儿女。
⒂他如愿以偿。当那所漂亮的山村希望小学落成时,距离医学上他的死期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学校落成典礼上,他第一次在村民们面前流下了眼泪,他说:二十多年前,我差一点饿死在这里的大山里,是这里的乡亲们给了我再生的机会。这一次,我回来,只想能为乡亲们尽一点绵薄之力。可我想不到,我的父老乡亲们,你们再一次将我从死神那里抢回来了
⒃他去医院做检查,                                
1.文章第一段“拿到那纸宣判书,他脑子里只轰鸣着一句话:为什么要这样待我?”好在哪里?
2.文中在他的妻子身上着笔不多,只写到妻子说得一句话:“有天你死了,你记着,你一定不是病死的,而是被自己吓死的。”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品味文中划线句。
①没有人知道他是一个癌症晚期病人,也没有人知道他来此处大兴土木的原因。(说说“他来此处大兴土木的原因”)
②他像一滴露珠,像一棵绿色植物,自然而然融进了那片茫茫的大山里。(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4.联系全文,为文章补写一个结尾。(不超过40字)
5.结合小说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标题“回报”的理解。
2016-07-04更新 | 10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与母亲相守50天

明前茶

①因为武汉封城,莉君已经在娘家待了整整50天。

②莉君与母亲都是能干且脾气犟的人,秉承的人生哲学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因此,往年春节,莉君回娘家过年,待上5天,是她忍受的极限。她40多岁了,可一回娘家,一定会被老母亲当成14岁的小姑娘管着。

③早上睡个懒觉,挨管;晚上11点过了还在刷剧,挨骂;怕胖,少吃一口肉,要管,说是富富态态才吉利;做瑜伽伸展得像一只软腰猫,要管,说是万一闪了腰,村医那里可只有几贴土膏药,拍个X光片还要上镇医院。

④回娘家才两天,平地一声雷,武汉封城了,见女儿一脸的震惊和恍惚,母亲大喜过望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莉君略有不快地说:“留在这儿干嘛?跟你吵架呀!”话一出口,她就有点后悔。父亲故去多年,母亲从村里小学退休后,独自在山村生活。家里空旷而冷清,盼着儿孙们春节回来,也是人之常情。然而,莉君也有不愿意长留的理由,要忍受网络的不稳定、洗澡没浴霸的不便。可是母亲就没有不便吗?按母亲的话说,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加上媳妇孙辈,光是坐下来吃饭,就是满满一桌。这一封城,儿孙们都回不去,不光要张罗吃喝,单是儿孙要用的文具、电池、拖鞋、睡衣,就够母亲忙的了。

⑤莉君的心被揪扯了一把。依照她的脾气,说软话是不可能的,尽量帮衬母亲维持这一大家子的正常运转,就成了莉君暗自给自己分派的任务。

⑥每天,她帮母亲将一百多斤腊肉、咸火腿搬出来晾晒。母亲欣慰地说:“幸亏今年没嫌土猪肉贵,依旧腌了那么多肉,不然这会儿村镇都封了,上哪儿买肉去。”莉君听了惭愧,往年,回武汉前,母亲总要往车的后备箱里塞满米、油、腊肉,自己心里可全是嫌弃。

⑦每天,莉君还帮母亲侍弄小菜园。往年,母亲四处张罗菜种、粪肥的时候,莉君都要取笑她说:“没事干!快递一公斤十块钱,比青菜贵两倍多,还要往武汉儿女家快递蔬菜,会不会算账啊!”母亲说:“劳动不休,筋骨不锈。你爸走了,去菜园还能听听鸟唱,晒晒太阳,解个寂寞,你们年轻人不懂的。”这一回,菜园终于派上大用场。莉君跟着母亲收菜锄地,看见菜园里的一株野茶树生出新芽,她憋闷多日的心里,仿佛沁入一股清气。她终于理解母亲不愿闲在屋里,非要出门劳作的原因。

⑧每天,母亲上灶炒菜,做馒头,蒸发糕,莉君就蹲在灶口帮她烧火。母亲说火软一些,她就挑松柴火,只放枯枝败叶;母亲说火硬一些,她就燃起硬柴,将火烧得旺旺的。这样的日子里,她仿佛回到了14岁,那个唯母命是从的年纪。她觉得这也挺好,自己脱去了成年人的生硬铠甲,母亲忘记了老迈垂暮。母女俩诉说往事,对上了只有她俩知道的暗号。有一天,炒完一大桌子的菜,母亲自言自语:“真是怪了,以前一个人吃饭,在电磁炉上炒两个菜,就腰酸腿疼;如今一烧大柴灶,这八大碗菜做下来,倒也不觉得小腿沉重,咋回事?”莉君笑道:“老妈,灶口暖和,比电磁小太阳还管用。要不,为何老猫都喜欢偎着灶口?”母亲望了她一眼,说了平生第一句软话:“闺女,等你也要靠偎灶驱寒时,你就回妈这儿,妈这儿别的没有,大灶柴火管够。”

⑨莉君眼睛发涩。令她眼睛发涩的还有一件小事:那天,母亲上山拾柴归来,挑出了一小截软木,严正敬告众人,尤其是莉君两个弟弟家的皮猴儿,不准动她的木头。大家都纳闷,她要用这一小截软木干嘛。几天后,莉君意外地得到了礼物——母亲亲手雕的软木青蛙。只见栩栩如生的青蛙蹲在荷叶中央的筋脉上,好像随时准备腾跃而起。“37年了,我总记着欠闺女一份情,”母亲说,“小时候,干活有你的,玩具没你的。你要过一个发条青蛙,我和你爹都没能满足你……”

⑩莉君接过青蛙,仿佛看见母亲的牵挂在木雕的每一线光影中流转……

(选自《西安晚报》2020年3月20日,有删改)

1.第④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2.文中的母亲是一个能干的人,请概括体现母亲能干的事例。
3.品味语言。
(1)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体现了母亲此时怎样的心理。为什么?
母亲大喜过望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
(2)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手法的角度体会第⑧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母亲自言自语:“真是怪了,以前一个人吃饭,在电磁炉上炒两个菜,就腰酸腿疼;如今一烧大柴灶,这八大碗菜做下来,倒也不觉得小腿沉重,咋回事?”
4.某文学刊物设有“人间亲情”“山水感悟”“人生感悟”“古今论坛”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说明两条理由。
2022-10-08更新 | 11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1米45的佐罗

①男孩崇拜佐罗,喜欢看一切和佐罗有关的电影和画报,买佐罗的面具,像佐罗一样击剑,他想长大以后能像佐罗一样行侠仗义,打抱不平。

②男孩总嘲笑他那个矮得有些离谱,走路还略微有些踮脚,像得了侏儒症的父亲。连邻居家的狗也是欺人的,见到别人不咬,偏偏见到他的父亲便叫得格外凶,仿佛要把他撕碎似的。每次,父亲都会狼狈地躲着那条狗。父亲的懦弱让男孩对他更加瞧不起了。

③男孩渐渐长成天不怕地不怕的楞小子,刚进中学就打架斗殴,替班级里的女生出头,和那些来学校闹事的社会小混混们打架,经常鼻青脸肿地回来,女生们却欢呼雀跃,他是女生心目中的英雄。

④父亲的奇特造型,被一个来他们这里拍电影的人相中了,说要请父亲去当群众演员,并给父亲一定的报酬。父亲喜出望外,他正为孩子的学费发愁呢,没想到天上掉了个大馅饼。

⑤父亲在这部戏里只有一个镜头:从五层楼那么高的地方跳下去。这是个很危险的动作,虽然下面铺了厚厚的海绵垫子,但对于一向怕高的父亲来说,不啻为一次极限挑战。

⑥父亲试了好几次都不敢跳,导演急了,开口骂了起来。父亲闭上眼睛,一咬牙,一个跟头跳了下去,像个球一样落到地面上。好半天,他还不敢睁开眼睛,在那里一个劲地瑟瑟发抖,引得周围人一阵哈哈大笑。男孩再也受不了他的懦弱,他想不明白,母亲为什么会嫁给他呢?

⑦终于,在他和父亲的一次争吵后,他大声地质问母亲,怎么找了这样一个窝囊男人?没想到,母亲竟然含泪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他是一个遗腹子,他的亲生父亲在他没有出世的时候就得了重病撒手人寰,怀孕的母亲生活一下子没了着落,是他常常暗地里接济母亲。时间久了,母亲就对他生出了感激之情,就这样搬到一起住了。他像拣了元宝一样乐不可支,每天幸福地憨笑着,对她和孩子疼爱有加,自己却拼了命地挣钱养家,一直到现在。

⑧男孩的心受到了震动,躲进自己的房间放声大哭起来。

⑨虽然掉了眼泪,却不能阻挡男孩崇拜佐罗的那颗勇敢的心。有一天傍晚,男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等来了生命中让他热血澎湃的时刻:一个女人遇到了劫匪,而那个劫匪手里还拿着一把刀。他下意识地从路边拿起一根棍子,挡住那个劫匪的去路。面对凶神恶煞、手持尖刀的劫匪,他的心里第一次有了惧怕,但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劫匪从自己眼皮底下溜之大吉,那样他的一生都会留下阴影,因为他是行侠仗义的“佐罗”!他咬了咬牙,战战兢兢地不肯让路。劫匪被惹急了,拿着刀子冲了过来。让他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只见一个黑影以闪电般的速度冲了过来,把那个劫匪撞翻在地,劫匪还没有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刀子已经被夺了下来,并架到了自己的脖子上。呆愣在那里的男孩忽然听到那人喊:“儿子,快过来帮忙。”这时男孩才看清,这个英勇无比的人,竟然是他的父亲。

⑩劫匪被警察带走了,父亲却一屁股坐到地上,身上冷汗淋淋,却不忘冲儿子打着胜利的手势,憨憨地笑着。他看到父亲嘴角流出很多血,扑了过去,跪在那里帮父亲擦干。他第一次那么心疼父亲,也是第一次感受到父亲的勇敢。

⑪男孩从此不再打架斗殴了,因为他知道,那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里包含着深深的爱。就像父亲,那矮矮的单薄的身体里,却深藏着宽阔的海洋。

⑫他开始敬仰和爱戴他的父亲,这个只有1.45米的佐罗。

1.男孩眼中的父亲既是“懦弱”的,又是“勇敢”的。请你分条概括男孩这样认为的原因。
2.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为文中第⑩段划线句做批注。
示例:父亲喜出望外,他正为孩子的学费发愁呢,没想到天上掉了个大馅饼。
批注:“喜出望外”写出了父亲能够通过做群众演员给孩子挣学费是的兴奋,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关爱。
语句:他看到父亲嘴角流出很多血,扑了过去,跪在那里帮父亲擦干。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运用欲扬先抑写作手法,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4.请你说说文章以“这个只有1.45米的佐罗”结尾的妙处。
2020-11-28更新 | 1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