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1 题号:1534574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四季平安

①这么大的雪,小杨不会来了吧。

②一场雪封实了白露河两岸。白露河在这儿打了一个大深湾,河堤似鸟儿的双翼,大娘住在东边的翼尖上。现在,在大娘眼里,这鸟儿是巨大的白天鹅,在白茫茫的天地间煽动着翅膀。

③小杨是她的帮扶责任人。他初来的时候,老太太生病躺在床上,一只干瘦炸毛的猫,在窗台上饿得有气无力地叫着。搂柴生火、舀水做饭,土灶被他烧得红红火火。这孩子说,他家住在这白露河上边十几里的南河湾,爹妈都在家里种着地。大娘喝完稀粥,问起南河湾一个远门亲戚,小杨还真认得。

④小杨说,大娘啊,现在政策好啊,没自来水,政府给你接,有病了,政府给你治,没钱花了,政府有低保,你这种情况,明个给你申请个最低生活保障金……这我都知道,我老了,不能干了,让我上敬老院,我舍不得这鸡鸭猫狗小菜园老果树,我身边少的是人啊。不是有我吗,明天啊我陪大娘去县城看病去。临走时,小杨要和大娘合个影,大娘死活不依,脸朝床里,怎么劝都扭不过来。大娘说,回去问你爹妈,咱这白露河边可是有规矩的,像我这样不阴不阳的人,是不兴跟人照相的,会吸别人阳寿的。小杨说,我年轻力壮的,我不怕你吸我阳寿。你是好人,我更不能跟你照相。小杨被逼得没办法,才不好意思地说,我在省城工作的女朋友想看看我工作的样子。大娘这才下了床,洗洗脸,把花白的头发往耳根捋了捋,坐下来。小杨站在她后面,把手机伸到前面,说大娘的气色好着呢。大娘笑了,小杨也笑了。

⑤从县医院回来,用大娘自己的话说,前一阵子是自己吓自己,本没得什么该死的病,还没到阎王爷收她的时候,腿弯也有劲了,腰板也直了,手也灵活了。每逢周六扶贫日,小杨都会过来,陪她拔拔草,挖挖地,种种菜,小菜园红是红,紫是紫,青是青,绿是绿,小鸭在池塘里扎猛子,小鸡振膀子能飞上树。小杨用生了锈的镰刀,把宅前屋后的杂草割得光光的,偏偏留下几丛野花来,剪下老枝,留下新头,花开得又大又旺。

⑥来一次,把院子打扫一遍,从河边挑来黄沙,把院子铺得平平坦坦。八月十五,小杨送来了一大盒子月饼,说是女朋友从大城市里寄来的,一共两盒,送给他爹妈一盒,带来这一盒。

⑦元旦前,小杨匆匆忙忙来说,大娘,我这段时间有点小事,顾不上来了,有事给我打电话。小杨给大娘买了个老年手机,教会了大娘一个动作,摁住键盘上的“1”不动,小杨的手机被拨通了,铃声愉快地响了起来。只顾学手机充电、接听、拨打电话了,还没问小杨啥事,小杨走得没影了,大娘撵到村部也没追上,这孩子太急了。驻村的工作队员嘻嘻哈哈地告诉她,能不急吗,小杨要接他女朋友回来结婚了。

⑧总得给他们做点啥。大娘有了心事,老了不中用了,做点啥呢?大娘想起她年轻时的一件老活计来。她在老木箱子里扒出了牛皮纸包,打开纸包,星现出五彩丝线来。拿出几根针,穿上不同颜色的丝线,心,渐渐向记忆打开;手,渐渐灵巧起来;脸,渐渐泛起了喜色。她要把我们春天的草绿,夏天的花红,秋天的天蓝,冬天的雪白,一针一线地盼出来。小杨来时,她总悄悄地把活计藏起来,她守着她的秘密,心里是满满的温暖。

⑨小杨说今天来给她送对联。这么深的雪,可能过不来了。天晴了,白露河滩里跳荡着各式各样的光,晃着大娘的眼睛。一转眼,敞开着羽绒服,脸上淌着热汗,头上冒着热气的小杨站在了她面前。小杨让大娘到厨房里烧水打面浆。他开始揭掉旧春联,刮擦干净门堂门框,等大娘把热腾腾的面浆端来,小杨先找出一张横联贴在了门上方。扯端正拍平实了:四季平安。

⑩四季平安,大娘念叨出声来。小杨一愣,从高凳子上跳下来:大娘,你不是不识字吗?大娘从屋里端出一簸萝花花绿绿的物件来:小孩的花顶帽、红肚兜、凤头单鞋、虎头棉靴……每件上面都绣着“四—季—平—安”!

(作者:杨帮立,有删改)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音概括小杨为大娘做了哪几件事?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②段画线句。
3.小说结尾极其精妙,请从情节和情感两方面简要分析。
4.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
21-22九年级上·河南驻马店·期末 查看更多[4]
【知识点】 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名字也带花

①那年,我跟爸爸到城里上学,怀着隐隐期待。

②谁知,第一天就闹了笑话。老师点名——张小花。我还没应,全班就爆出哄笑,几个女生悄悄说,多土的名字啊。谁也没注意到,最后一排站着瘦瘦的我。等点完名,我才怯怯地说:我叫张小花。又是一通笑,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到我身上。他们看着这个穿着粗布衣服、个子矮矮的女孩,像在打量另一个星球的怪物。

③我难过极了,不明白父母为何给我起这个名字。我的长相和花没有任何联系:眼睛小,鼻子塌,嘴唇厚。也许是朵狗尾巴花吧,我自嘲道。自卑像是蔓长的藤纠缠着心灵,我用疏离保护自己。从此,我不再和别人说话、总坐在教室后排……

我像孤独的鼹鼠,窝在自己的穴中,直到初三。

⑤我们换了语文老师,一位上海毕业的大学生。在大家的期待中,新老师出现了,她踏进教室的瞬间,宛如一缕清风拂过湖面。她很漂亮,穿着白灰相间的条纹衫、墨绿长裙、蝶形发卡卡起丝丝墨发。

⑥我们鼓掌,她示意安静下来。今天讲评作文。她的声音很好听,带着清甜的气息。这篇佳作是最高分哦!接着用她甜美的声音诵读起来。听到第一句,我愣住了,一股莫名的激动与幸福向我袭来,

⑦读毕,她说:你们知道它的作者吗?于是大家七嘴八舌猜测起来。她一一否决:是张小花。”“啊,张小花。有人重复,故意拉长声音,拖得好像一列慢吞吞的火车。继而,全班大笑。我难堪极了,心跌入了绝望的谷底。

⑧老师怔了一下,脸上有些愠色,但马上又恢复了平和:你们笑什么啊?笑浪渐渐消失。其实大家也不知为何,或许是习惯吧。骄傲的少年总习惯嘲弄一切和自己不同的人和物,终于有人道:她的名字带个花,挺……挺俗的。

老师眼睛睁得大大的,然后笑了,嘴角涌现两个酒窝,转身在黑板上写——陈翠花,指点着说:真巧,我的名字也带花。教室里一下子变得很静很静,大家看着这个年轻高雅的老师,无论如何不能把她和翠花联系起来。老师走到我身边,摸了摸我的头。我感到她手指的温度,泪水一下子充满了眼眶。晶莹的泪光中,我看到她在微笑。

⑩不久,她把我调到了前排,送我带着茉莉香的漂亮本子,鼓励我发表文章……中考时,她送我一支钢笔:加油啊!然后轻轻抱了抱我。她的头发挨着我的脖子,散发着薄荷的清香。那个炎热的夏天,一下子安静清凉。

⑪后来我考上一中,再后来我去上海读大学……某天听到雪村的歌翠花,上酸菜,我笑了,不知不觉流出泪来。我想起那个叫翠花的老师,想起她给我的微笑、赞许和拥抱。

⑫在喑哑无言的青春时光中行走的女孩,有没有人对你说一句:真巧,我的名字也带花,然后把你拉出自卑张皇的泥沼,送到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大路上?

⑬我很幸运,我遇到了。

1.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文章的线索。梳理文中事件及作者情感,完成表格。
事件“我”内心的情感
随父亲进城上学内心隐隐期待
开学点名被嘲笑
作文被宣读表扬
因名字再被嘲笑
心怀感动自信
2.。文中的年轻女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分析。
3.按照要求,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1)我像孤独的鼹鼠,窝在自己的穴中,直到初三。(从修辞角度赏析)
(2)老师眼睛睁得大大的,然后笑了,嘴角涌现两个酒窝,转身在黑板上写——陈翠花,指点着说;“真巧,我的名字也带花。(从描写角度赏析)
4.第⑨段中,为什么“教室里一下子变得很静很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023-08-23更新 | 6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背楼的父亲

①装修新房,联系好了建材。但货物送来的时候,太阳已经高高挂在了头顶。拉货的师傅在楼下向我招手,我怒气冲冲往楼下赶。我冲他发火,而他,赔着笑脸解释:风大,货不好拉,走得慢。

②我余怒未消,吵着说下午还有事出去,货送得这么晚,让我下午怎么做别的事情?他并不生气,一面带笑给我配货单让我验货,一面应承,马上找人背楼。

③他开始打电话,一个个电话打出去,很快,我发现他刚才还堆笑的脸,渐渐转为不悦和失落。什么?忙……来不了?…… 你也有活儿,在做?……那,那,算了……电话打完了,他垂头丧气。

④我失望极了,摆手让他离去。他忽然精神振作起来:别怕,我背。

⑤我用怀疑的目光上下打量他,他脸色白净,头发乌黑利落,一米八的身高,穿着一身整洁的笔挺西装。无奈,对照着验货单我一样一样查验货物,又商量好背楼的价钱。满满一车的货物,堆得像座小山。而他却一脸喜悦。在我狐疑的目光中,他搬卸货物,开始背楼。在他离开的瞬间,我偷偷尝试一下他所背货物的重量,放在肩头,走上两步,然后龇牙咧嘴地放下,再轻轻揉揉肩膀。

⑥在我看来,他怎么看都不像是专业的背楼工人。果然,在他来回背了几趟货物后,他就站在楼道里背靠着墙大口喘气,额头的汗水淋淋漓漓淌下来。

⑦四月的天,已经热起来。他跑上跑下,很快衣衫湿透,连头都冒着热气,像极了一个揭开盖子的大蒸锅。

⑧不久,他上来喘气休息,不好意思起来,说背完还要一些时间,让我先去吃饭,搬完了给我打电话。看他真诚的样子,我就下楼走了。

⑨小区外面不远处就有一家小饭馆,我走进去,坐下来要了啤酒小菜慢慢吃起来,大约一个时辰才离开。回去时走到楼梯口又遇见了他。此时,他早已累得不成样子,满脸汗渍横七竖八地画在脸上,上起楼来东摇西晃,像散了架的推货车。我伸手帮他,他摆手让我上楼等着。

⑩我看着他心有些痛,为了背楼他已经干了一个多时辰,至今还饿着肚子。在他上楼将货物背进屋子里的时候,我劝他休息一下。他依旧斜靠墙大口喘气,随手拉下脖子上的已经黑了的白毛巾,轻轻抹去脸上的热汗。

⑪我和他搭讪。师傅,生意好吗?他说,还可以。我说,你拉货还要背楼?他说,是,现在谁家拉货不背楼,也算是顺道的生意,一并做了。我说,师傅,你今年四十几了?他忽然一惊,说,哪呀,五十多了。我说,不像,真不像。他笑了,说:别不信,我孩子都上大学了。他忽然开始感慨起来,要不是为了孩子,谁会做这苦力活?他和妻子原来在市里一家机械厂工作,坐了三十多年的办公室,没想到要退了却下岗了。这不,孩子上大学,不干行吗?

⑫那天,他干干停停,直到下午两点方才干完。走时我多给他十元,他坚决不收。

⑬他走后,我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出去,忽然发现他遗落在窗台上的手机,跑下来叫他,他的背影已经看不见了。我开始用他的手机和他的亲人联系,拨出去,才知道电话已停机。莫非,中午他打电话的那一幕,只是一场表演给我看的戏?果然,在通话记录中,我看到,他最近一次通话时间定格在2032.

⑭我笑笑,又摇头,满腹酸涩。我忽然间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我上学的时候,父亲,和他一样的拼命。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故事情节“我”的感受
“他”没有按时送到货(1)
“他”打电话请人背楼但没有请到人失望极了
“他”自己背楼(2)
(3)满腹酸涩
2.第⑥段中说,“在我看来,他怎么看都不像是专业的背楼工人”,其依据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⑨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⑬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以“背楼的父亲”为题,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主人公是“背楼的父亲”。
B.文中“我”的父亲曾经也是一做过背楼的工作。
C.文中拉货的师傅是一位父亲,他为了供孩子上大学而做起了拉货、背楼的工作。
D.文中的师傅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他们同样是为孩子而拼命的父亲。
2022-12-13更新 | 33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补胎的老人

申云贵

①新建的立交桥下,围绕桥墩有一圈高出马路的空地,一个老人在这里做起了补胎的生意。

②立交桥靠近郊区,桥上是出城的大道,桥两侧各有一条平行的辅道,绕城公路从桥底穿过。每天天刚亮,老人就来到桥下,先把载着补胎工具的人力三轮车拖上空地,然后拿起两块巨大的红色招牌,分别放到两条辅道和绕城公路交叉处的马路边。

③老人六十多岁年纪,头上戴一项灰色旧牛仔帽。有人推着单车走来,说车胎被钉子扎破了。老人花半天工夫才把内胎取下来。补胎的时候补了两次——第一次补错了地方。补好胎,安装又花了很长时间。车主很不满:“你以前没补过胎吧?像你这样补胎真急死个人,太耽误时间了!”老人也不在意,冲车主友善地笑笑,露出一口参差不齐的黄牙。车主掏出10块钱。老人接过钱,找回5块。车主很惊讶:“只要5块啊,比城里便宜一半。”

④看到车主满意地骑上单车,老人不忘喊一嗓子:“慢点骑,小心那边来车。”

⑤立交桥这个地方路况复杂,车流量又大,常常能听到刺耳的刹车声。老人选择在这里补胎,又只会补单车和人力三轮车胎,生意自然冷清。没事的时候,他就靠着桥墩坐着,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来往车辆的车轮,仿佛要把人家的车胎盯出一个洞,好让他补。

⑥很多司机打电话到城管队投诉,说补胎老人放在马路边的两块招牌太大,从桥底下穿过的车子要减速,从两边辅道上通过的车子也要减速,常常引起堵车。领导要我去处理这事。我来到立交桥下,看到老人坐在三轮车上,目光随着来往的车辆移动,神情有点紧张。我走到他身边说:“老人家,这里不能补胎。”老人回过神来,友善地点点头:“我晓得,我晓得。”“你晓得?晓得为什么还在这里补胎?你看你两块招牌都占了半边马路,不堵车才怪。”老人看了我一眼,取下头上的牛仔帽,一边拍打上面的灰土,一边轻声说:“好,好,干完这一天,明天不来了。”听他这么说,我就放心地离开了。

⑦可是接下来两天,城管队还是不断接到司机的投诉电话。领导火了,把我狠狠批评了一顿,我也火了。气鼓鼓地来到立交桥下,凶巴巴地说:“老头子,你怎么说话不算数啊!”老人友善地笑:“我晓得,我晓得。又是“我晓得”!我说:“你马上把东西收起来,马上走,不然……”老人睁大眼睛望着我:“这……能……”我打断他的话:“不能!”老人不再说话,默默地收拾东西。我有点于心不忍,说:“老人家,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出来补胎啊?补胎赚不几个钱,这里又是风口,冷得很,何必来受这个罪呢?”“我……”老人望了我一眼,欲言又止。“你儿子呢?不管你吗?”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死了。”老人身子晃了晃,痛苦地闭上眼睛。“死了?”我吃了一惊。“几个月前死的。”老人缓缓睁开眼睛,眼里泪光闪闪。“就在这桥下,当时他骑着单车,后面坐着他老婆。车胎忽然被钉子扎破了,车子晃了两下倒在地上,一辆车飞快冲过来,儿子和儿媳一下就没了……”

⑧老人骑着三轮车走了,一边骑车一边回头张望。我看着老人的背影和三轮车上的红色招牌,若有所思。不久,立交桥下装上了红绿灯,老人再也没来桥下补胎了。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2年第3期,有删改)


学校号召大家走进社会,深入生活,挖掘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语文课上,王老师向大家推荐了文章《补胎的老人》。
(1)老人骑着三轮车走后,“我”看着老人的背影和三轮车上的红色招牌若有所思。联系文章内容,想一想“我”可能会怎样向领导解释先前老人没有按约定离开立交桥下的原因,并以“我”的口吻作答。
(2)美文鉴赏环节,你将代表小组发言。请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语言表达,写作手法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为发言做准备。
写作提示:①结合文章内容;②不少于100字。
2023-10-13更新 | 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