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列子(约前649-前606)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8 题号:16018238
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列子·汤问》)

【乙】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高阳应好小察而不通大理也。

(选自《吕氏春秋·别类》)


【注释】①生:湿。②加涂其上:加上粉刷的东西。③挠:弯曲。④败:坍塌。⑤缘:根据。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杂然相                  许:赞同
B.子孙担者三夫        荷:肩负、扛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D.室之始成也            善:好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B.河曲智叟笑止之曰                                外户不闭(《礼记》二则)
C.甚矣,汝不惠                                      小大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D.我之死,有子存焉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3.对于甲乙两文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B.甲文告诉我们做一件事不要受外界影响,应坚持不懈。
C.乙文告诉我们要依据实际经验从长远整体的角度去做事。
D.乙文告诉我们考虑问题不应太过于全面,否则太浪费时间。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以 生 为 室 今 虽 善 后 将 必 败。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九十                    且:将近
B.出入之                    迁:曲折,绕远
C.与汝力平险                    毕:毕竟
D.我之死                    虽:即使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3.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中“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一句指出了愚公决心移山的主要原因。
B.愚公移山的主张得到众人响应,却遭到智叟的强烈反对和妻子的无情嘲笑。
C.文章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坚强毅力和宏伟抱负。
D.文章把愚公的大智大勇与智叟的鼠目寸光加以对比,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2019-09-10更新 | 22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2】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注释】①辩斗:辩论,争论。②盘:圆的盘子。③决:裁决,判断。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太行、王屋何       闻水声,鸣珮环B.帝感其             知不如徐公美
C.其日中如探汤       其家穿井D.孰为汝多       从太守游而乐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列子·汤问》,题目是编者加的,“愚公”的“公”为敬称,相当于“老人家”。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C.【甲】文“夸娥氏”,神话中的大力神;【乙】文“盂”,古代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D.【甲】文的“甚矣,汝之不惠”为倒装句;【乙】文的“孔子不能决也”为被动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可见两个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乙】文两小儿辩日,一个从视觉出发,另一个从触觉出发,表现他们善于独立思考。
C.【甲】【乙】两文内容都与自然有关,前者侧重表现改造自然的坚强毅力;后者侧重对自然现象质疑。
D.【甲】【乙】两文都是寓言,语言精辟凝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给人深刻启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022-07-03更新 | 56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列子》《愚公移山》课文
1.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       )        (       )   箕畚(       )(       )   
(       )        (       )   (       )(       )       
(       )        (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杂然相(        )                  山北之塞     (        )   
置土石(             )       而不平(        )
寒暑          (         )          阳之(         ) (       )
而山不加增(       )                 曾不能毁山之一(        )   
固不可     (         )            我之死(                       )     
子子孙孙无穷匮   (        )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_________   词义: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曲智叟亡以应。                  _________   词义: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_________   词义:___________________
(4)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   词义: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用法。
(1)年且九十          (        )          且焉置土石       (        )
(2)且焉置土石       (        )          始一反焉          (        )
(3)固不可彻          (        )            固众人            (        )
(4)杂然相许          (        )        曳屋许许声        (        )
(5)操蛇之神闻之   (        )          不能称前时之闻(        )
5.将文言词“毕”“诸”“已”“易”填入下边的空白处,并说明它们的词义。
争论不__                    移风__             
__   法律                 原形__                 
__实施                    鞠躬尽瘁,死而后__
6.下面各句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7.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B.何陋之有?
C.何以为计?D.如太行、王屋何?
8.填空:
(1)《愚公移山》选自_______,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 _________。本文的体裁属于____
(2)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____________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 ________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9.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译文
(1)其如土石何?_____
A、 如果碰上土块石头又该怎么样呢?
B、他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C、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D、还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_____
A、你的心太顽固,顽固到一窍不通,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B、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
C、你思想的顽固,到了不可开窍的地步,连妇女和小孩都不如。
D、你的心很固执,固执到不可改变,还不如妇女和小孩。
10.根据文段内容用原句答题。
(1)反映愚公移山艰苦情形的句子: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愚公能够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细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河曲智叟无以应”而言的。
11.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从"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霜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D.选段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12.作者写《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A.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
D.宣扬因果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
2017-12-09更新 | 3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