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3 题号:16499086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梦水乡

①谭晶唱《梦水乡》,里边有一句“千岛菜花黄”。惦记着这个句子,我要出发,是时候了。

②我坐在机舱里,在蓝天白云间浮想联翩,我没有动。从阳光明媚的北京到达盐城,出机舱,烟雨如幕,眼前的景象平添了几分虚幻。我上轿车,朝兴化一路奔去,微雨中,零星的油菜花沿途慢慢地开。它们花朵的粉黄,被洗得鲜洁,它提示我以清雅——这朴素的植物,它竟是无言无语。我依旧坐着,但我以八十迈以上的速度追赶着菜花,我想给车加油门,用提速拉近一片片零星的菜花,让它们聚拢,聚拢。柏油马路在纵横的田畴和晃动着亮光的河渠湖泊间穿梭,我坐车飞奔,朝着水乡兴化张开的怀抱。

③“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金黄”,默念这描绘兴化缸顾乡“千岛菜花”的妙句,你来赴水乡兴化春天的约会,你要将《梦水乡》谭晶甜美的歌声兑换成实景。千百年前,这里一代代先民水中取土,堆垛造田种菜花,才有这眼前一望无际的花照水。你无法想象,眼前这场浪漫如梦的花事,竟然有如此朴实的来头,缺田少地的水乡先民垛田成“千岛”,是为了生计,他们可能从未曾留心这盛大的美景。千百年的等待,等到一个盛世中华,我们终于重估“千岛菜花”美的价值。你感慨,大朴素和大浪漫原来隔得是如此之近。上一条篷船,水的纱巾在花间轻轻撒开,这便是蜿蜒的时宽时窄的水面了,美得你忘记荡桨。船行在水上堆满花的垛田近旁,你有逆时光滑行的感慨。耳畔恍惚中滚过一阵春雷,我想象油菜如听见一声召唤,菜花初开,纷纷顶出黄花,站上湿润的垛田。开了谢,谢了开,我在花谢花开间赶到了,花开花谢花照水,她们等着我,找到篷船上一双赞赏的眼睛。

④油菜花铺展到我的眼睛里,一片一片,无涯无际,向天边延伸。垛田为粉黄的菜花装粉,成为蓬松的绒球。与其说水分开了花,不如说花的绒球漂浮在一面巨大的水镜之中。有风吹过,你置身在一片晃动的花间,篷船起伏于水面,你摇啊摇,你身畔的花时远时近,多么清明的一个梦,这梦中散布着干净的花香、水土的气息。来到这里,以为是融入了水乡的春天之中,如此简单但恍如梦境,一个原始的春天落实在了植物盛放的花朵上,而不再是节令空洞的概念。这水乡报春的油菜花盖地铺天,甚至映黄了水面,你感叹水乡带给你梦幻与真实的双重体验。

⑤如果你和我一样听着《梦水乡》来到兴化,在“美丽融进水上森林,赠你一路芬芳”的提示下,你也会出现在李中水上森林公园的栈道上。这座森林中的树木以水杉、池杉为主,据介绍说足足有一千五百亩,这是一座人工生态水上森林,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当你的皮鞋叩响栈道的水杉木板,我想,你的鼻息里已全是林间草木和水土的清芬。

⑥但你更应该乘木筏走水路,悠游于这片水上森林。水是水乡的根,乘木筏游于林间的水中,深呼吸于这天然氧吧,与这水乡特有的景观亲近。这独特体验,是别有一番情调的。木筏滑行在林间,白鹭亮翅在林梢;水面倒映着树影,白云和飞鸟的投影飘在水面弯曲的枝杈间。木筏平躺在水面上,水面几乎和你的脚底贴平,你想到童话中蚂蚁驾驶着落叶航行。但你不用为脚下的木筏担心,木筏平稳地滑行在水中,撑掌木筏的是技术娴熟的水乡渔民,他撑木筏,你看起来觉得他甚至有些漫不经心。你知道,这你就愈发放心了,你安之若素,尽情享用这林间的“水上漂”。

⑦当你沉浸于“水上漂”的神异体验时,木筏渐入杉林深处。你回过神来,倾心林间的天籁之音。今人将“得自然之趣者”称为“天籁”,但真正的天籁之音是大自然的赠与,而非人间凡俗。一座森林被奏响了。一只白鹭单腿独立于树梢,它在唱,它优雅地慢慢飞着也唱,它恋爱了,另一只白鹭羞涩地望着它,遥相应和。它们发出的音节时而长时而短,清脆、嘹亮、婉转地拐着弯儿往你的耳朵眼里钻。更多的时候,你分不清是森林的哪里发出了声音,你不知道是哪只白鹭开唱了。在白鹭的合唱的间歇,偶尔有黑杜鹃的客串,有草鹦鹉的亮嗓。野鸭们有的在水上恋爱,有的躲在湿地的水草丛中恋爱,它们“嘎吱嘎吱”呢喃,演绎着另一个声部。

⑧在春天的水上森林公园,你“水上漂”,满怀欢欣谛听这爱的奏鸣曲,这无邪的天籁入耳,人觉得眼睛变得分外明亮,神采焕发。你怀疑,是回到了《诗经》记述的年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清澈的水,蔚蓝的天,水滨泽畔,清朗的歌,它们还给我们清澈的眼睛和心灵。

⑨我亲近水乡,水乡让我有故乡的感觉。这或许并不全因我的出生地是江汉平原。水是生命的起源,先民傍水而生,他们狩猎、捕鱼、农耕,水乡是人类千百年来的福地,她潜藏在人类记忆的深处,像一个公共的家园或梦境,令人神往。

⑩水乡,梦,水乡。

1.根据短文内容,填写表格中空缺的内容。
人物活动从北京出发乘轿车奔向兴化观赏千岛菜花
人物心情
(或感受)
迫不及待别有一番情调
2.根据提示,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①但你不用为脚下的木筏担心,木筏平稳地滑行在水中,撑掌木筏的是技术娴熟的水乡渔民,他撑木筏,你看起来觉得他甚至有些漫不经心。(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②一只白鹭单腿独立于树梢,它在唱,它优雅地慢慢飞着也唱,它恋爱了,另一只白鹭羞涩地望着它,遥相应和。(从修辞角度赏析)
3.如何理解第③段“你感慨,大朴素和大浪漫原来隔得是如此之近”一句中“大朴素”“大浪漫”指代的具体内容?,
4.试比较本文第⑨段和链接材料在表达方式上的相同点以及表达效果上的不同点。

链接材料: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宗璞《紫藤萝瀑布》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学习照顾未来的自己

①这几年,因为双亲的病老,我经常要陪着就诊,不得不花很多时间在医疗、保健、养生等事务上。表面上看好像辛苦,受惠最多的却是自己。

②在这个看似艰辛漫长的过程中,我不仅积累许多丰富的医学常识和实用的养生方法,还在经历岁月的风霜之后,依然拥有青春的心情和充沛的能量,迎接自己也会慢慢变老的事实。因此,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尽心尽力看护老人,其实是在学习照顾未来的自己。

③陪在她的身边,我的体会十分深刻,无论是对高血压的预防还是治疗,渐渐有了“久病成良医”的能力。

④妈妈中风四五年之后,有一段时间,突然快速消瘦,对此,家人推测是糖尿病的缘故。我陪她看了几家大型医院的门诊,参加了很多有关治疗糖尿病的讲座,几个月过去,依然不见起色。后来,我看了许多资料,才知道妈妈得了轻微的忧郁症。

⑤经过很多戏剧性的转折,说服她前往精神科就诊。遵照医嘱长期服药,再慢慢减轻药量,而今,她已经不需要药物,重拾欢颜笑语。除了初期药物辅助,妈妈恢复的秘诀就是多做运动,并且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⑥有了这个经验,相信我也能免于忧郁之苦。当工作压力大,生活中碰到不如意的事时,应该留意自己心情的变化,不但要想得开,还要有实际疏解郁闷的方法,例如多运动、从事自己有兴趣的休闲活动等。

⑦“久病床前无孝子”,唯一能改变这个定律的方法,是换一个全新的想法,不要把服侍双亲的任务当做是在尽孝,而是父母牺牲健康,提供机会让儿女学习如何照顾未来的自己。身为子女,我们感恩都来不及啊,怎么还会有所抱怨呢?

⑧更何况学习是很快乐的事。我看到过一句很感人的话:“为自己学习,是成长;为他人学习,是生命的精进。”我觉得看护“银发族”,既是自我成长,也是生命的精进。

⑨由于妈妈需要走路复健,所以,我经常到处寻找适合她漫步的路段。有一次,我在近郊发现新建好的小径,是特别规划给老人及残障者的登山步道,于是专门陪她去健身。

⑩以她步行的速度估计,来回大概要花两个多小时,加上沿途休息、定点游览,总计约需三四个小时。

我们开始辛苦而愉快的旅程。沿途风光明媚,虫鸣鸟叫,美不胜收。新春的绿意,让远山增添青翠。

每步行约二十分钟,我们就会找个凉亭,休息一会儿。母子俩走得轻松自在,身心舒畅。我唯一的顾虑是,如果步行时间太长,就无法配合老人家正常的用餐时间。事前的规划,百密一疏,我竟然忘了多带些水果和点心充饥。

饥肠辘辘的我,想到山脚下有一家有名的传统店铺,专卖排骨饭,兴致盎然地邀妈妈去吃,她也一口答应。

热腾腾的排骨饭端上桌,妈妈开口咀嚼,正准备好好享受,没想到在她尚未来得及吞咽之前,一个星期前刚补好的假牙竟然掉下来,完全无法咀嚼。

顿时,我的脸色惨绿,怎么常常发生这种美中不足的事啊?我们好不容易要开始享受的美食,这一下,全泡汤了。

为了不让出游的兴致遭到破坏,我开始像喂食婴儿那样,把排骨、拌着卤肉汁和酸菜的饭粒,用汤匙和筷子逐一捣碎,勉强让妈妈充饥,然后用手机联络牙医,火速送她回去就诊。

亲子一日游,就这样,差点前功尽弃。多亏好心的牙医师赞美妈妈:“你真的好棒,还知道当场把脱落的那块假牙保留下来,我才能顺利帮忙粘回去,否则,重新咬模再做,要到下个礼拜才能装好。”

妈妈终于破涕为笑。

陪伴银发度晚年,只有学会接受“美中不足”的事实,才能宽容自己事事求好的心。回家的路上,我看到春末的晚霞,辉映初开的木棉花,温暖的画面,让我忘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伤感。

(文/吴若权,有删改)

1.阅读①②段,作者为什么说在双亲病老后,“表面上看好像辛苦,受惠最多的却是自己”?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原因。
2.读③-⑥段,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有“久病成良医”的能力?
3.读文章后半部分,思考:作者为什么在陪伴母亲出游出现那么多“美中不足的事”后却能忘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伤感?
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将看护“银发族”理解成“学习照顾未来的自己”,是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022-03-05更新 | 15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母亲不听话

李翔

①母亲七十岁了,越来越听不进我的话了。

②就说前年春节吧。腊月里落了几场鸡爪雪,一层摞一层,到年三十也没消融干净,预料到天冷,路滑,跟前没个亲友照应,怎能心安?临出门,我一再叮咛母亲:吃饭,睡觉,看电视,旁的啥事都甭管,记牢了。千万不要乱走,巷子口也别去,等天晴路好了再出门。

③可是母亲却还是摔了跤。

咋搞的?医生看着片子上的裂纹直戳戳问。

怪我,怪我,我嫌炉子太费煤,想拉那树根回来,剁成节子续着烧……你不知道,娃们刚刚买了房,手头紧,能省一点是一点,谁能料到这……嗨,运气瞎瞎的……今年运气瞎瞎的。母亲懊悔不迭,话语挂了石头,沉甸甸的。

妈真是太犟了,不听旁人说,本来好好的,这回受了伤,可不能再由着她了。晚上,避开母亲,妻子有些怨言。对!得记住教训。我看着妻子坚定地说。

⑦打这以后,我和妻子得空就守在母亲身边说故事,而且挑的都是鲜活事例。

⑧我从同乡嘴里得知,邻村有人摔伤,马上用一本正经的口气添油加醋地告诉母亲:妈,根宝他妈,骨折了。”“啥时候摔的嘛?母亲嘴巴张得像瓦窑前天骨折的,半夜里打老鼠,摔了跤,伤了骨盆,还有大腿,医生说,年内甭想下炕!”“唉,这可咋办呀。母亲听了一脸忧戚:还是怪她不小心,老鼠能糟践多少,吆喝一声不就跑了。

就是的,就是的!我和妻子一唱一和。

⑩像这样的例子,我和妻子举了不下八例,都是有根有底,真人真事。母亲听得眉毛一皱一皱的,过了半晌,好像明白过味儿了,自顾自地嘀咕道:谁知道跌跤呀么,又花钱又受疼的,唉!谁知道跌跤呀么……

我知道,母亲在为自己的事而深感不安。心头不觉掠过一丝凄凉。

一月后,拆了纱布,去了石膏。医生叮嘱母亲右手不能太动,不能擀面条,不能提水桶,不能拎重物,至少要休养半年以上。即使彻底好了,也不能干太重的活儿,一定得小心为上。我和妻子留母亲再住了一段时间。母亲说啥也不肯留了,在客厅里转圈圈,唠叨家里的菜地荒了,唠叨父亲一辈子没上过锅,几个月了,不知道咋糊弄吃的,熬坏了身子怎么好。

送母亲回老家,临走时妻子反复叮咛。母亲觉得自己给全家惹了麻烦,拉着孩子,看着我们,分外沉静地说:俗话说,不跌跤,不长智,这回算是记到骨头里去了,不会再犯糊涂了,你们放心走吧。话里透出诚恳。

端午前的一天,母亲挑水时扭了腰,原因是多挑了几瓢水浇园子里的蔬菜。她想着自家的菜长得旺势了,省得到街上买,又是省一点是一点的想法作怪。怎奈人毕竟上了岁数,脚跟不稳,踉跄了一下,水桶滚到深沟里,扁担甩出去老远,人倒在了柴刺丛中。我们又气又急,轮番劝说。母亲痛定思痛,再次后悔。过一阵,又自顾自地轻声嘀咕:谁知道跌跤呀么,又花钱又受疼的,唉!谁知道跌跤呀么……

去年,老家大拆迁,乡亲们四处投亲靠友寻住处,我将父亲母亲接到了城里。母亲知道城里花销大,愈加手细了。洗衣服的水不舍得倒,洗抹布,涮拖把。房间在二楼,室内楼梯,几乎透不进光线,大白天都难以看清楚台阶,母亲不管这些,上下楼梯扶着墙试探着走,很少开灯,就一次碰破了鼻子,一次崴了脚。我和妻子一再劝说,母亲连连后悔,可就是说着忘着。

医生叮嘱过,母亲右手不能太过用力。父亲和母亲吃的面条、馍馍,都是在对门的菜店里买现成的。可当我去看他们时,总有擀细切薄的面条摆在案板上。母亲知道我自小喜欢吃宽面条,宁可忍着疼,冒着险,挪动病胳膊,也要为儿子擀出像样的吃食来。

端起热气腾腾的蓝沿儿瓷碗,挑着长长的筋道异常的面条,那一刻,我心里真是打翻了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

唉,我那不听话的母亲。

(有删改)

1.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文中“母亲不听话”的具体表现。
⑴叮咛母亲不要乱走,母亲却______________
⑵医生叮嘱不能干重活,母亲却_____________
⑶为节省开销,母亲因不开灯碰破鼻子崴了脚;
⑷医嘱右手不能太过用力,母亲却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⑧段中“母亲嘴巴张得像瓦窑”一句的表达效果。
3.如何理解第⑩段中画线的句子?
4.文章第段中写道:“那一刻,我心里真是打翻了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请结合全文说说这“滋味”中包含了“我”的哪些情感?
5.从全文看,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2022-04-20更新 | 9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芙蓉(节选)

阿来

①秋天,观花与写花,按传统诗文惯常的路径,当以菊花为首。但如今,在很多城中,很难见到自然生境下的生长开放的菊花。都是等时节一到,一盆盆盛放的菊花密密地齐齐地摆放出来,在街头,广场,公园,形成装饰性的色块与图形,远观有很好的视觉效果,近看,却少了些自然的风致,完全的欧式园林作派。傲霜之菊,在中国诗歌之树的枝头,作为秋花最为闪亮。却是倚着篱墙,虽也是人工安排,却总是最大限度保留着自然的风致。

②好在如果要写成都的秋花,怎么说,都要以木本的芙蓉为首。从时序上来说,芙蓉花差不多就是成都这个城市一年中最晚的花了。正所谓开了木芙蓉,一年秋已空

③更可喜的是她的花期绵长。九月底,城中各处,偶尔可以看到团团浓绿的芙蓉树上,一朵两朵零星开放。那时,一树树黄花决明正在盛放。到了十月大假后,决明树艳丽的黄花呈现了零落之象。秋意一天浓于一天,这时,白的,粉的,红的芙蓉才真正渐次开放。苏东坡诗云: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说得正是此花开放的时令。

④这就是在成都观赏秋花,要以芙蓉为先的首要理由——自然物候上的理由。

⑤当然,更为重要的还有文化上的理由。成都被简称为,已有千年以上的时间。这个,就是芙蓉花的,木芙蓉的

⑥今天是重阳节,又是周六,薄薄的太阳出来,我带着相机出去寻访芙蓉。其实,芙蓉花渐次开放,已经有十多天时间了。好多树下,都有了零星的落花。但枝头上着花更多,或者已然绽放,或者将要绽放,还有更多的花蕾在等待绽放。那些挣破了苞片的花蕾都是红色的,但盛开的芙蓉却是粉白红三色。查植物书,说芙蓉因光照强度不同,引起花瓣内花青素浓度的变化,早晨开放者为白色,继而开放者为粉色,下午开放为红色。因为这个缘故,芙蓉花还有个弄色芙蓉的美称。我家楼下侧院中就有三株芙蓉,接连几天,我面对电脑累了,就下楼一次,一日里竟有五六次至多,并未见到书中所说变色的景象。早起开放是白色的,晚上还是白色。夕阳西下时是红色的,朝晖之下也是红色。但我因此看到了两个情形。一日,盛开的芙蓉花会像向日葵一样随着太阳旋转,以便把展开的花瓣和黄色而密集的花蕊朝向太阳。当太阳沉下楼群组成的参差的天际,盛开的花瓣就微微闭合了,第二天太阳起来,又再度展开。

⑦今天的成都城市中,虽然四处都可见到芙蓉,但成林成片者,已不能见。这种美丽的本土的植物,不仅扎根于自然生境,更深植这个城市的历史记忆。古书《长物志》上说:芙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水光与花色辉映,照水芙蓉历来被视为一种极致的美景。成都多水,如果这个时节,某一段江岸,某一处湖边,遍开连绵的芙蓉,在这草木凋零的季节,那我们就得享一种宝贵的非物质的福祉了。

⑧在污染日重的环境中,芙蓉真还是一种能使这个城市显得清洁的树。一种有着内在清洁精神的树。发此感叹,因为观察到芙蓉花凋谢的特别方式。好多次,到开满繁花的树下,在地上见不到片片零落的花瓣,只看到一个个干瘪了的花蕾,失去了粉嫩的红色,先是变成枯草的颜色,再变成泥土的颜色。那时,我纳闷,是花蕾太多,为了腾出更大的开放空间,就必须有一些花蕾未及开放就悄然凋落吗?我特地给楼下几朵芙蓉花作了标记,两三天后,我确认,这几朵盛开的花,萎谢之时,并未像常见的那样花瓣片片飘落,而花蕊变成了膨胀的籽实,那一朵朵花只是慢慢收拢了花瓣,重新变回了花蕾的形状。

⑨今天是11月16日,雨后天晴,气温又回到二十来度。再出去散步,见树树芙蓉还开放着。只是树上的花朵已然十分稀疏。细看枝头,也没有了待开的花蕾。我想,待这些芙蓉开尽,真正的冬天就到来了。

(选自《成都物候记》,有删改)

1.文章写的是芙蓉花,但作者在开头却用一整段描写菊花,请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2.作者对芙蓉花满含喜爱,用诗句营造出浓烈的抒情氛围。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③段画线句进行赏析。
3.帕慕克说过:我们一生当中至少要有一次反思,引领我们检视自己置身其中的环境。请结合本文分条概括,“芙蓉”对于成都这个城市的意义。
4.我们学过的课文《紫藤萝瀑布》与本文同样是讲植物,请仔细品读文章,试分析本文与《紫藤萝瀑布》的异同之处。
2022-04-20更新 | 3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