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说明文 > 说明文类别 > 事物说明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0 题号:1683012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焦点问题透视

近期,无症状感染者的话题走进了公众视野,不少人产生了恐慌情绪。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他们的传染性如何?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怎么排查,如何管控?公众应该如何做好自身防护?对于这些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相关专家给予了回应。

焦点一: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如何?

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以下简称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者。据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介绍,无症状感染者分两类:一类是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只是还在潜伏期,没有症状,需要把他们甄别出来纳入确诊病例管理;另一类没有任何症状,没有任何影像改变,是真正的无症状感染者,他们不是病人,只是核酸检测阳性。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魏晟说:“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要分不同情况来看,如果是在武汉隔离了这么多天后才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很低。如果是从国外正在流行的地区返回人群中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是很高的。要分不同情况,分别判断。”

焦点二:如何排查和管控无症状感染者?

据专家们介绍,湖北武汉排查出的无症状感染者主要有几种来源:一是从确诊患者密接人员中排查出来;二是从到医院就诊的普通病患中筛查出来;三是部分企业复工复产前组织排查出来;四是部分离汉人员筛查出来。

一旦排查出无症状感染者,将采取哪些措施应对?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都是采取与确诊病例同样的严格措施,无症状感染者发现以后的管理、隔离、医学观察,都是非常严格的。”李群说,“无症状感染者要集中医学观察14天,一旦出现症状就转去定点医院进行治疗,如果能够确诊要及时订正为确诊病例。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解除集中医学观察后,还要进行两周的健康随访,同时在第二周和第四周要去定点医院进行复查,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也要集中医学观察14天。”

焦点三:公众应该如何看待、怎样防护?

针对部分人对无症状感染者的恐慌情绪,童朝晖表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是无症状感染者最主要的来源,没有接触过新冠肺炎病人的人,一般不会被传染。对于疫情和“无症状感染者”公众没有必要过度恐慌,保持良好心情,增加营养,休息好,才能提高自身免疫力。

李群说:“公众要有防范感染风险的意识,却也无需过度担忧,在无法辨别周围有没有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下,更重要的是做好个人防护。”规范的防护很重要,要遵守国家疫情防控制定的规则,做好爱国卫生运动,家里要通风换气,勤洗手,在公共场所戴好口罩,保持一定距离。多位专家表示:希望疫情过后,大家能养成一些好的卫生习惯,这不仅对防范新冠肺炎疫情有利,对其它传染病防控也有利。

1.下列对“无症状感染者”及其传染性的理解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A.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就是暂未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所以都需要按照确诊病例来进行治疗。
B.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不同程度的传染性,所以都需要采取与确诊病例同样的管控措施,以防万一。
C.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要分不同情况,在武汉已经隔离了很多天的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很低,不需过度防范。
D.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也要集中医学观察14天,因为他们也存在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2.让公众了解“无症状感染者”相关知识与政策很有必要,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传相关的知识和政策,指导公众遵守国家疫情防控规则。
B.帮助公众形成正确认识,缓解公众不必要的过度恐慌情绪。
C.增强防范感染风险意识,引导公众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D.告诉公众未接触新冠肺炎患者的人不会被传染,不要因此而过度恐慌。
【知识点】 事物说明文 新冠肺炎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说明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初步了解新型冠状病毒

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带来的PLUS版寒假,我们被关在家里不能上学,不能外出。疫情期间,我们为逝者默哀,为患者祈福,为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医生护士们加油。可是,我们了解冠状病毒吗?

2019新型冠状病毒,被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为SARS-CoV-2。谭德塞说:在世卫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共同指导原则下,我们必须找到一个不涉及地理位置、动物、个人或人群,同时方便发音且与疾病有关的名称。”2015年,世卫组织等机构提出了对新发现传染性疾病命名的指导原则,提倡使用中性、一般的术语代替人物、地点、动物、食物和职业的名称来命名。这是因为过去一些传染性疾病的名称曾导致污名化和其他不良后果。比如2009年,猪流感这个名称曾让一些国家谈猪色变,甚至限制猪肉贸易、下令屠宰生猪,后来世卫组织宣布这种疾病的正式名称为甲型H1N1流感。再如2012年在中东一些地方出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由于疾病名称中含有中东"这个地理名称,曾引发争议。

③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是同一类,但不是同一种。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

④病毒性肺炎多见于冬春季,可散发或暴发流行,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浑身酸痛、少部分有呼吸困难,肺部浸润影。病毒性肺炎与病毒的毒力、感染途径以及宿主的年龄、免疫状态有关。病毒性肺炎是可管可控的。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但许多症状是可以处理的,因此需根据患者临床情况进行治疗。

⑤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粪、口等传播途径尚待进一步明确。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手接触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

⑥到底应该如何预防感染冠状病毒,北京市疾控中心建议要加强个人防护,保持基本的手部和呼吸道卫生,坚持安全饮食习惯,并尽可能避免与任何表现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咳嗽和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避免接触野生禽畜,杜绝带病上班、聚会。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根据病情就近选择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戴上口罩就诊。

1.对“新发现传染性疾病命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提倡使用中性、一般的术语。
B.不涉及人物、地点、动物、食物和职业的名称。
C.方便发音且与疾病有关。
D.甲型H1N1流感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符合新发现传染性疾病命名原则。
2.对“冠状病毒”的症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
B.对于冠状病毒所致疾病现在没有治疗方法。
C.冠状病毒在严重病例中,可导致死亡。
D.新冠病毒所引起的许多症状是可以根据临床情况来进行治疗。
3.结合文章,请你为新冠状病毒的防护提出几点合理性建议。
2022-07-30更新 | 5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牡丹为何被誉为花中之王

①“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这首诗赞美的就是牡丹。牡丹是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归类于毛莨科、芍药属。其花大色艳,香气袭人,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清代末年,牡丹曾是国花。

②从花色上分,牡丹系以八大色著称,如白色的“夜光白”、蓝色的“蓝田玉”、红色的“火炼金丹”等。在同一色中深浅浓淡也各不相同。姚黄、魏紫、欧碧、赵粉被称为牡丹四大品种。这里单说“魏紫”,出自五代洛阳魏仁博家。花紫红色,花呈荷花形或皇冠形。花期长,花量多,花朵丰满,被推为“花后”。宋代有诗赞云“姚魏从来洛下夸,千金不惜买繁华”。

③牡丹本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牡丹作为观赏花木栽培,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太平御览》中有谢灵运关于牡丹的记载:“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唐代刘禹锡《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

④从中国牡丹的发展史可看出,牡丹起源于陕甘秦巴之地,随着历代栽培地沿革转移,形成以黄河中下游为主要栽培中心,其他产地为次要栽培地的格局。牡丹适应性较强,产地亦广。现在不仅在中国栽培甚广,还早已引种到世界各地。

⑤牡丹自古以来引无数文人墨客讴歌赞美。牡丹第一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是在2400多年前的《诗经》,作为爱情的信物被提及——“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这明明写的是芍药,为什么要说是牡丹呢?原来古时候,牡丹和芍药是不分的,后来有了木芍药和草芍药的说法,再后来木芍药就成了牡丹。唐代刘禹锡在《赏牡丹》一诗中赞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白居易在《买花》一诗中写道:“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陆游的《赏花至湖上》写道:“良辰乐事真当勉,莫遣匆匆一片飞。”《栽牡丹》中:“携锄庭下掘苍苔,墨紫艳红手自栽”,写出了他赏牡丹、栽牡丹的生活乐趣。又有民谣曰“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一般在暮春开放,迟开不争春,这点也引起诗人、词家的赞美。据初步收集,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其中以唐、宋两朝为最多,共130多人留下270余首优美的诗词,仅苏轼一人就有三十多首。

⑥“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牡丹在花卉界独树一帜,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底蕴,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1.读文分析,牡丹为何被誉为“花中之王”?
2.请简要概括②~④段的说明内容。
3.第⑤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022-12-21更新 | 3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皮影戏

吴小毛

①几年前,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风靡一时,剧中人物胖墩的父亲是一位靠耍“手艺”度日的民间艺人,他耍的就是皮影戏。皮影戏诞生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甚至有人认为皮影戏就是现代电影的“始祖”。据史料记载,中国的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的元代起,就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传入亚欧大陆的许多国家。歌德、卓别林等世界知名的艺术家,都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给予过高度的评价。可以说,皮影戏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

②皮影人物及道具是以皮革为材料制成。以牛皮和驴皮作原料的皮影最好。具有坚固性和透明性。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皮影戏人物一般都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11件连缀组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

③皮影戏的发源地在陕西,但由于皮影戏在我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其音乐唱腔吸收了各自地方音乐的精华,从而形成了众多流派。如在陕西、山西、河南一带的皮影流派中,有弦板腔、阿宫腔等十多种,曲牌也非常多。演员在演唱时,还常用和声接腔、帮腔和鼻哼余韵的唱法,拖腔婉转悠扬,非常动听。而河北、北京一带的各路皮影唱腔,分别吸取京剧大鼓、梆子和民间歌调的精华,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其中,河北唐山地区皮影戏的掐嗓唱法更是十分独特。

④皮影戏对表演者的技艺有着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个人控制三四个影人的动作,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要练就过硬的皮影表演功底,除了需要师傅言传身教,更加需要勤学苦练,积累大量的实际表演经验。由此可见,培养皮影表演人才,最终组成皮影剧团,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⑤演皮影戏的设备非常轻便,所以戏班流动演出的优势很强。不论在剧场里还是在户外、庭院以至普通室内,架起影窗、幕布和灯箱就能开戏。一个戏班六七个人和一箱影人就能演四五十出戏。演出完毕全部行头装箱就走,搬运十分便捷。这也是皮影戏广泛流传、普及于民间的原因之一

⑥小的时候曾经多次在家乡看过这种令人叫绝的民间艺术,如今,再想看到皮影戏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

1.文章开头写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中的人物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②—第⑤段介绍了“皮影戏”哪几个方面的知识?
3.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文中画线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这也是皮影戏广泛流传、普及于民间的原因之一
5.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概括出兰州皮影戏的特点。
①当代史学家顾颉刚在《中国影戏及其现状》中提到:“甘肃是皮影戏兴起较早的省份之一,河北西路的影戏就是从甘肃传来并发展而成的。”有人说河北涿州是中国皮影戏兴起较早的地方,但有关专家指出:“涿州一带的影戏亦来自兰州。”
②早在十三世纪,兰州皮影戏就随着成吉思汗的远征大军,传入波斯、阿拉伯以及欧洲许多国家。这种东方小技艺,很受欧洲人的喜爱。
③兰州皮影戏班众多,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清、民国年间,水登、榆中、红古等县郊地区皮影戏班演出相当活跃。
特点:
2016-12-21更新 | 1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