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晋 > 陶渊明(365-427)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7 题号:16894398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大道之行也

《<礼记>二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问讯             咸:全,都
B.不独其子          子:以……为子
C.黄发垂髫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老人
D.外户而不闭          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2.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声可以互相听到。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率领妻子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C.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D.是故谋闭而不兴——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的语言特色不同。甲文语言质朴自然,富有表现力,读起来给人以诗意盎然、清丽醇厚的美感;乙文语言两相对举,简洁凝练,读起来一贯而下,富有气势。
B.两文都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甲文桃花源人为躲避战乱不曾离开过桃花源,桃花源人不希望外面的纷乱破坏他们静美的生活;乙文从理想的“大同”社会“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可见现实社会存在搞阴谋、偷盗、作乱等现象。
C.两文都有安居乐业的美好理想。甲文桃花源人住在整齐的房舍里,在肥沃的农田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乙文男子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安心心地工作,男婚女嫁,家庭和乐。
D.两文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相同。甲文虚构了一个理想的桃花源,人们在美丽的桃花源里安定、富足、快乐地生活。乙文中人人生活安定,有保障,人人安居乐业。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阡陌交通(          )             (2)如外人(          )
(3)结在人境(         )            (4)悠然见南山(         )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予作文以记之
B.男女衣着,如外人                            事无大小,以咨之
C.便船,从口入                                   俨然
D.问君何能                                          安敢轻吾射
3.翻译下面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4.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2020-10-18更新 | 18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作者陶渊明是____________(时期)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2.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便船/屋俨然B.便要家/飞鸟相与
C.处处之 /寻向所D.大惊/不知有汉
3.第一段描写桃林美景有什么作用?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可能说了些什么?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5.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为什么它具有这样永恒的魅力?
2020-05-04更新 | 8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白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山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

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没有出路的境地
B.其丈夫担粪灌园          方:正在
C.不知又汉               乃:竟然
D.自不如远甚也            恨:惭愧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余顾慕之             潭西南
B.有良田美池桑竹       何陋
C.老幼男女俱耘田间       乃取一葫芦置
D.余人各复延至        其真不知马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村人叮嘱就要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心情。
B.【甲】文作者通过描绘桃花源美景和民风民俗表现了他的入世思想,再借渔人“诣太守”寻找桃花源未果,表现了他的出世思想。
C.【乙】文作者所见的是一幅和谐安宁的农家风情图,这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的图景相似,作者特别赞美妇女也参与农业生产的“江北之俗”。
D.【乙】文所记述的是沿途风光和民情世风,只是一些日常见闻之事,并没有惊世骇俗的内容,但即小见大,从中可见到的是当时社会的缩影。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021-07-15更新 | 1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