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0 题号:16896914
阅读《薄荷》,完成下面小题。

1)有一年,小姨从城里回来,给我们带了一包糖。小姨说,是薄荷糖呢。小姨的眼里竟然还闪着光。我一听薄荷二字,本来像阳光般在花枝上跳来跳去的欢欣,呼啦啦落了一地。薄荷有什么可稀罕的呢?

2)乡下孩子虽没见过世面,但对植物有一种天然的熟识感,且这薄荷在乡下实在太普遍,甚至到了令人漠视的程度。去学校的路上,有一段马路,马路两边有深深的沟,一丛丛的,都是浓青青的薄荷,落满了尘。每天来来回回好几趟,几乎不会多看薄荷一眼。

3)薄荷的味道也不怎么样,家里西屋药房的柜子上放着一瓶薄荷做的药片,父亲曾给我吃过,凉凉的底色里竞藏着辣。我悄悄把那薄荷片吐了,之后再路过那满沟的薄荷,开始有几分厌烦。

4)对薄荷的感情,现在想来,和对故乡的感情竞有几分相似。那时候,人是小小的,心却大得很,轻狂得不行,热热切切地要去外面的世界。眼前的简单素朴,泥土和植物,太熟悉以至于腻烦。

5)后来到底出去见识了,从小城到大城,又到了天子脚下,看起来热热闹闹的喧嚣世界,很多时候却不由自主会想起曾经令人腻烦的宁静乡土,还有光阴里一丛丛宠辱不惊的薄荷。

6)到超市买东西,看到标签上的薄荷二字会无端升腾起莫名的亲切感。生活日用品,不知道什么时候都换成了薄荷味的。出门时手包里会塞上一小包薄荷味的口香糖,并不为吃,只为能常常看包装上那片绿绿的薄荷叶。

7)有一回,在居住附近的集市上碰到卖花人,这卖花人特别,竟只卖一种植物,是薄荷!天太热,他把一盆盆青郁郁的薄荷小心放在刚下过雨的浅水沟里。水沟虽不太干净,可那薄荷却越发的青茂。我站在一旁看得痴,那一盆盆薄荷,在记忆里绵延开来,延展为一条明亮的乡路,通往那无忧无虑简单清寂的乡村岁月。

8)卖花人笑着告诉我,薄荷-点不娇贵,好养得很。

9)从乡村出来的我当然知道薄荷的脾性,薄荷是乡下人的植物,与泥土打交道的人多半是没有矫情的习惯的。

10)我坚定地买了两盆薄荷抱回家,养在客厅亮亮的窗台上。而此时,这明亮的窗台俨然已是薄荷环绕的一个清新简素的世界,没有姹紫嫣红,只有一片令人心清心宁的青碧。

11)之前,家里的窗台,上已养着好几盆薄荷了,还有几瓶剪下枝养在清水里的。可是,当出门碰到薄荷,总有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温暖,会不由自主地驻足问候。不忍心擦肩而过,错过这缘分,便要带回去一些养着。

12)家里那人笑我,你呀,这是要在窗台上养出一片故乡嘛。

13)我一愣,还真是如此,光阴流转,往时光深处,心却小了,不再渴慕外面广阔的热闹天地,只想清清静静、简简单单、素素朴朴地过日子,像从前的故乡。也像字句简单的一首诗,像木心的《从前慢》。

14)和一位朋友聊天,他说最想念幼时家中的院落,母亲在院子里种菜种花,那才叫生活,真美。这位朋友是生意人,走南闯北,见过大风大浪大繁华。当他说起这世间的美味莫过于他母亲做的清炒苦瓜时,那眼里也闪烁着一种光,和小姨当年说薄荷时的神色一样。朋友说苦瓜是自家院落里种的,一点都不苦。

15)才明白,当年小姨眼中的光,是一种何等的意味。

16)如今,我也早已爱上了那薄荷味,那清新,那凉,那寂,甚至那辣。周末,摘几片薄荷叶,清洗干净,泡一杯薄荷茶,坐在窗边,翻几页书,发一会儿呆,看几朵云。只想把生活变慢,把日子过得像故乡的薄荷一样。

1.阅读全文,依次筛选出作者对薄荷情感变化的词语。
(1)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_
2.品味语言。
(1)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1)段划线句。
(2)结合语境赏析第(7)段中“我站在一旁看得痴”这一句中“痴”字。
3.联系全文,分析第(14)段的作用。
4.阅读全文,说说文章以“薄荷”为题目的好处。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丰收岭绿岛

梁衡

①从戈壁新城石河子出发,汽车像海船一样颠簸了三个小时后,我登上了一个叫丰收岭的地方。这已经到了有名的通古特大沙漠的边缘。举目望去,沙丘一个接着一个,黄浪滚滚,一直涌向天边。没有一点绿色,没有一点声音,不见一个生命。我想起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丁在我国新疆沙漠里说过的一句话:“这里只差一块墓碑了。”好一个死寂的海。再往前跨一步,大约就要进入另一个世界。一刹那,我突然感到生命的宝贵,感到我们这个世界的可爱。

②我不由回过身来。只见沙枣、杨、榆、柳,筑起莽莽的林带。透过绿墙的缝隙,后面是方格的农田,红的高粱,黄的玉米,白的棉花,正扬着笑脸准备登场。这大概就是丰收岭名字的由来。起风了,风从沙漠那边来。那苍劲的沙枣,挺起古铜色的躯干,挥动厚重的叶片;那伟岸的白杨,拔地而起,在云空里傲视着远处的尘烟;那繁茂的榆柳拥在白杨身下,提起她们的裙裾,笑迎着扑面的风沙。绿浪澎湃,涛声滚滚,绿色就在我的身后,我不觉胆壮起来。沙海边的这一点绿色啊,使人振奋,给人安慰,给人勇气,只有在此时此地,我才真正懂得,绿色就是生命。现在,这许多的绿树,连同她们的根须所紧抱着的泥沙,泥沙上覆盖着的荆棘、小草,已勇敢地深入到沙海中来,形成一个尖圆形的半岛。

③半岛的边缘是红柳、梭梭树、沙拐枣、沙打子旺等灌木,一簇簇,一行行。她们并不秀气,也不水灵,干发红,叶发灰,而且稀疏的枝叶也不能尽遮脚下的黄沙。但这是一个伟大的群体,方圆几百亩,我抬头望去,这绿雾虽是那样的淡,那样的薄,那样的柔,但却是一张神奇的网,她罩住了发狂的沙浪,冲破了这沉沉的死寂。

④我沿着人工栽植的灌木林走着,只见一排排的沙土已经跪伏在她们的脚下,看来这些沙子已被俘获多时,沙粒已经开始黏结,上面也有了稀疏的草,有了鸟和兔子的粪,已有了生命的踪迹。梭梭林前涌起的沙梁,虽将头身探起老高,像一匹嘶鸣的烈马,但还是跃不过树丛。那树踩着它的身子往上长,将绿的枝去抽它的背,用绿的叶去遮它的眼。连小草也敢“草假树威”,到它的头上去落籽生根。它终于认输了,气馁了,浑身被染绿了。治沙站的同志又转过身子,指着远处那些高大的防风绿墙说:“七八年前,连那些地方也是流沙肆虐之地。”

⑤我停下脚来重新打量着这个绿岛,她由南而北,尖尖地仲进沙漠中来,像一支绿色的箭,带着生命世界的信息,带着人们征服荒原的意志,来向这块土地下战表了。

⑥我想,这里的绿不同于黄河上碧绿的水库,也不同于天山上冷绿的天池,那些绿的水,是生命的乳汁,是生命的抽象,是未来的理想,而这里的绿,就是生命自己,是生命力的胜利,是伟大的现实。

⑦丰收岭的绿岛啊,从这里出发,我们会收获整个世界。

(选自2018.3.30《中学生学习报》)

1.第①段划线句子有哪些作用?
2.“那树着它的身子往上长,将绿的枝去它的背,用绿的叶去它的眼。”句中的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3.阅读全文内容,分析第⑦段深刻内涵?
4.从表达方式角度简要分析【甲】【乙】两段话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甲】起风了,风从沙漠那边来。那苍劲的沙枣,挺起古铜色的躯干,挥动厚重的叶片;那伟岸的白杨,拔地而起,在云空里傲视着远处的尘烟;那繁茂的榆柳拥在白杨身下,提起她们的裙裾,笑迎着扑面的风沙。

【乙】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选自陆蠡《囚绿记》)

2018-12-31更新 | 7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成长的桥

①我记事很晚,所有关于童年的记忆,差不多都在父母与别人闲谈中得知。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

②上学第一天回家在巷口碰上母亲,她问:“老师今天讲了啥?”我想了半天才挤出三个字:“脚板印。”母亲又问一起回来的同学,她说:“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学习。”大家一阵笑,我也跟着笑。有一次不小心摔破了家中珍爱的花瓶,我把碎渣扫到地板中央,再搬个小凳子老实地坐在旁边。母亲回来生气地责骂时,我振振有词地说:“老师讲要表扬诚实的孩子,你却批评我!”母亲忍不住扑哧笑了。

③也许智商有限加上读书不用心,虽然花了时间做了副努力的样子,小学时成绩并不理想。别人家的父母见了面总是夸自己的孩子如何了得,我父母只能一边讪笑一边借机脱身,回来了他们彼此安慰说,孩子老实,心眼又好,读书也自觉,就别逼她了。那时真想像皮皮鲁那样,把课本煮了熬汤喝,除此外我想不到法子把书读好。

④懵懵懂懂长到九岁我的思想第一次发生重大转折。

⑤那年,春天的花开得特别艳,尤其在我家向阳的窗下(那里有个半米宽的窄台),花朵更是美不胜收。我喜而忘形,一手扳窗,一手摘花,却忽略了扳着的窗是没有插销的。一分钟后那扇要命的窗子开了,把我像球一样从二楼抛下去做了自由落体运动,仙人掌又火上烧油,落地的我已变成昏迷不醒的“刺猬”。后来听说,是好心的行人送我进了医院。私下嫌我笨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竟在柜台内晕倒了,苏醒过来跌跌撞撞地推开同事就往医院跑;而父亲听说了消息骑自行车撞到了电线杆,爬起来车子不要、泥水不管地直往前冲……那天医生差点下死亡通知书。警告说,病人必须一直保持清醒意识。于是父母每隔一个小时便忐忑不安地唤我一次。昏昏沉沉往下坠落的我,就被父母一声又一声、柔和而又有力、平稳而又焦急、掺杂着心痛与希冀的呼唤拉回了这鸟语花香的世界。

⑥那年期末,我破天荒考了个全年级第一。邻居说这一摔没留下后遗症已是万幸,想不到还摔开了窍,变聪明了。只有我自己知道,是四十八小时的昏迷中母亲带泪的呼唤,父亲紧握我手的力量,是一睁开眼他们憔悴面容上的极大喜悦,与眼眶里滑落的中年人的泪水,让我一刹那长大了。我才知道我对父母是那样重要。心中渐渐清晰的爱滋生成牢不可破的愿望----我要为父母好好读书。拿到成绩单时父母的惊喜和欣慰,让我开心了好久。

⑦后来读书成了习惯,一读读到了研究生。

⑧我至今仍不知道我的智商属高属低,这对人的一生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怎样的父母,从懵懂到明事,其实只有一桥之隔;这座桥就是父母温厚的爱,就像黑云经过太阳的亲吻也会变成绚丽的彩霞,再笨的小孩,有父母的爱来呵护,也会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栋梁。

(选自《青苹果》 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成长的桥”在文中指的是父母给予我的温厚、深挚的爱。
B.文章结尾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父母的爱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
C.“我”那年破天荒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是因为摔了一跤被摔开窍了,变聪明了。
D.九岁时我的思想第一次发生了重大的转折,指的是“我”知道了我对父母是那样重要。
2.阅读文章第二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体现“我”“笨”的两件事
3.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⑤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结合全文,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020-02-06更新 | 7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妈妈的口头禅

①我妈最爱的口头禅,应该是这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们兄弟姊妹6个,从小至大学习成绩都不错,应该是拜她这口头禅之赐。

②她排行第二的口头禅,想必轮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这话几乎天天在耳边响起,所以我不到3岁就明白:无规矩不足以成方圆,凡事都要懂规矩、守规矩。

③“小人不可交,恶人不可近。”这句老话,我妈也爱翻来覆去地念叨。她提醒我们不要以小人为友,更要远离歹人,是不是怕我们吃亏上当呢?是,却也不全是。一般情况下,她紧接着会甩出“吃亏是福”来教育我们。由此看来,我妈担心的其实是“近墨者黑”。

④“树挪死,人挪活。”同样是她的一句口头禅,这6个字在我们家日常出现的频率虽不算太靠前,但是关键时刻能起大作用,所以我要把它摆在这里。

⑤我大哥年轻的时候,想去外面闯荡一番,就离开故土去广东卖竹凉席;我二哥大学毕业后,选择了离开家乡去广州工作;我也在20岁出头时放弃了政府机关的铁饭碗,去深圳闯荡,而后出国……我想,这些都与我妈这句口头禅有莫大关系——它潜移默化地成为了我们几兄弟的指导思想。

⑥我妈也并非一味鼓励我们有足够胆量去闯世界,她时不时还搬出另一句口头禅作补充:“走一步,看三步。”言下之意,凡事别贸然行动,要高瞻远瞩,稳步前行。

⑦至于“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话不但我妈说,我爸也常说。

⑧我去深圳头半年,摆地摊卖报纸;刚到澳大利亚时,去车行洗车、在肉店擦地板……正是遵循了这话的指导思想。喜的是,到深圳的第六年,我买房子过上了小康日子;到澳洲的第七年,在国外的公司里,拿到了所在部门的最高时薪。

⑨我们家祖辈都是农民,所以我妈的口头禅也带着农家特有的味道,比如“扁担有多粗,箩筐装多重”。意思是,量力而行,且行且珍惜。

⑩当我出版了18本书,在老家建了个粉墙黛瓦的四合院,四乡八里的人都来送我一堆堆吹捧话时,我就用我妈那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口头禅来敲打自己,提醒自己在诸多方面仍是个小学生。

⑪我妈是孤儿,从小在农村长大,读书少。她讲不出高深大道理,也不爱画框框告诫儿女“禁止那样,必须这样”,她直截了当用口头禅当育儿经。甚至于说了也不解释,只不厌其烦在嘴边反反复复。仿佛在表明她的态度——成长是每个人自己的事,父母没法替你们长出翅膀,所以,你们自己去意会吧。

⑫得益于我妈的口头禅,我这半生没走歪路,也少走弯路,一直是阔步前行走正道。

(内容有删改)

1.依据选文内容,请为“口头禅”编写一条注释。
口头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选文第①段一③段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段落妈妈的口头禅妈妈的用意类别
第①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希望子女好好学习读书
第②段“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1)行规
第③段“小人不可交,恶人不可近。”告诫子女不要以小人为友,更要远离歹人(3)
补充口头禅: “吃亏是福”(2)

3.下列关于“第③段”与“第④段一⑥段”在写法上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主要是概述内容,而“第④段一⑥段”有对内容的详细叙述。
B.这两部分内容在写法上都会补充另一个口头禅,能修正子女前行的步伐。
C.“第③段”与“第④段—⑥段”开头第一句话在内容上都具有总起的作用。
D.“第③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第④段—⑥段”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4.分析第⑩段画线句中加点词“敲打”在文中的表达效果:(1)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
5.对选文第⑪段在文中作用的理解最适切的两项是(     
A.补充交代妈妈的身份,与第⑨段“我妈的口头禅带着农家特有的味道”相呼应。
B.写了我的母亲在生活上贫寒、孤寂以及从小没有受到良好学校教育培养的特点。
C.表明我慢慢理解了“口头禅”背后其实是母亲比较独特的教育子女成长的方式。
D.表达了我对母亲直截了当用口头禅当育儿经的做法心存疑惑、不解和厌烦之情。
6.细读第⑫段,紧扣加点之处,说说结尾在文中的作用?
2021-01-26更新 | 2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