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新闻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9 题号:16925786
阅读下面新闻材料,完成习题。

①环球时报73日电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名义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此次纪念章颁发范围主要包括三大类: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老同志;出国为抗美援朝战争服务的、健在的医务、铁道、运输、翻译人员,参加停战谈判等工作的人员,民兵、民工、新闻记者、作家、摄影等人员;19537月停战后至195810月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期间,在朝鲜帮助恢复生产建设的、健在的人员。202011日以后去世的,在此次发放范围之内。

②家住青海西宁的杜长法17岁随志愿军入朝参战,担任通信员,曾参加上甘岭战役,荣立过集体一等功、个人二等功臣称号等。杜长法72日告诉记者,他还不知道这个消息,我非常高兴,虽然我的战友活着的人不多了,但国家和人民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兵,我非常感谢党和人民。杜长法告诉记者,他有一枚朝鲜颁发的荣誉勋章,还有一枚抗美援朝纪念章。没有想到国家还会再度颁发纪念章,感谢国家。

③专家表示,此次对参与抗美援朝作战人员颁发纪念章意义重大,体现了国家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人员所做贡献的重视,体现了对于军人职业的尊崇,也体现了对参加抗美援朝这一代军人的认可和褒奖。


(1)用简洁的语言给新闻拟写标题。
(2)假如你是环球时报记者,在撰写新闻前采访了杜长法和专家。请根据新闻中他们的回答,分别拟写采访问题。
采访杜长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专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阳节那天,你代表班级给抗美援朝的老战士们献上一幅对联。上联是“抗美援朝伸正义”,请补写下联。
上联:抗美援朝伸正义
下联:________
【知识点】 新闻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1.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
2.任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3.文中写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印度观众“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的赞美,有什么作用?
4.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写,把吕伟的高难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摹出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让读者产生了比看电视还要深刻的印象。
B.这篇特写没有写整个紧张曲折的过程,没有写赢得金牌后五星红旗如何在赛场上冉冉升起,也没有写她平时怎样刻苦练功终于今日为国争得荣誉,但是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却在这短小的篇幅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C.本文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从“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
D.文章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哧”地插进碧波之中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曲。以动衬静,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2019-11-01更新 | 3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月是故乡明   心安是归途

舷窗外一片漆黑,机翼上的航行灯闪烁不停,在寂静的夜空中,这些许的微光显得格外温暖。

此刻,我正飞越北极上空,向着家的方向前行,马上就要投入伟大祖国母亲的怀抱,阔别三年的祖国已在天涯咫尺。近乡情更怯,不觉间泪水已模糊了双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正在走向繁荣昌盛,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我今天的自由。

往事一幕幕闪过,恍若隔世,却又历历在目。过去的1028天,左右踟蹰,千头万绪难抉择;过去的1028天,日夜徘徊,纵有万语难言说;过去的1028天,山重水复,不知归途在何处。“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一次次坠入深渊,又一次次闯入暗夜,曾让我辗转难眠,更让我刻骨铭心。泪水抱怨化解不了愁苦,伤春悲秋翻越不过泥泞,与其困顿挣扎,不如心向阳光,冲出阴霾。有些风浪,难免艰险,唯有直面才能扬帆远航;有些抵达,难免迂回,历尽波折终会停泊靠岸。无数次奔跑,无数次跌倒,唯有此次让我倍感坚强;无数次出发,无数次归家,唯有此次让我热泪盈眶。万家灯火总有一盏给我温暖,浩瀚星河总有一颗予我希望,感动于心,感激于情。

我们祈祷和平,幸运的是,我们生在一个和平的时代;我们崇尚伟大,可贵的是,我们生在一个伟大的国家。成长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我,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和中国人民是如此伟大,全体同胞数十年如一日地艰苦奋斗,让我们的祖国走向繁荣富强,人民迈向共同富裕,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感谢亲爱的祖国,感谢党和政府,正是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燃起我心中的信念之火,照亮我人生的至暗时刻,引领我回家的漫长路途。感谢亲爱的家人们,与我一起经历风雨,见证岁月,安放我所有的喜乐苦悲。是你们的遥遥相伴,陪我越过层层山丘;是你们的默默守护,带我跨出丛丛荆棘。感谢亲爱的伙伴们,有一种浪漫叫并肩作战,有一种纯粹叫全力以赴,有一种果敢叫奋不顾身,回首此间,满是静水流深的情义和雷霆万钧的担当。感谢亲爱的同事们,虽然分别已久,你们的真挚鼓励和持续坚守,让我们始终风雨同舟,艰难征程波澜壮阔,赤诚初心历久弥坚。感谢所有关心我的你和你们,就算素未谋面,你们的浓浓情意、切切问候和深深祝福,如一道彩虹,斑斓了坎坷路途上的一隅天空。

午夜梦回,最是心底那一轮明月,那一江春水,那一缕乡愁,亦是我滞留他乡三年每分每秒的心灵归宿。秋风掠过,登机前,温哥华已需寒衣加身。此时,祖国的秋日正是天朗气清、暖阳和煦,期待一年好景致,再赏橙黄橘绿时。祝愿祖国母亲生日快乐!

回家的路,虽曲折起伏,却是世间最暖的归途。

(作者:孟晚舟)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寂静的夜空中,机翼上的航行灯些许的微光却格外温暖”,作者移情于物,写出了归程时内心感受到的亲切。
B.“有些风浪,难免艰险,唯有直面才能扬帆远航;有些抵达,难免迂回,历尽波折终会停泊靠岸”,这句话表达作者不仅没有消沉颓废、怨天尤人,而且把磨难当财富,把拘押当机遇。
C.“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象征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她让人民迈向共同富裕,让作者满怀信念并最终将其引领回家。
D.作者用一个比喻句“如一道彩虹,斑斓了坎坷路途上的一隅天空”表达了对亲爱的伙伴和同事们的感激之情。
2.9月25日,在华为公司副董事长孟晚舟女士被加拿大拘押1028天归国之后,中国青年报同时编发了《轻舟虽晚,终回家国》的主题报道,请联系本文及诗人李白“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品析《轻舟虽晚,终回家国》这个新闻标题的妙处?
2021-12-18更新 | 8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下面小题。

这些树很重要!

编辑:陈凯茵   设计:姜子涵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又是一年植树的好时候。

1981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自此,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成为中国每一位适龄公民的法定义务,一代代中华儿女热情参与到绿化祖国的浪潮中,义务植树运动从此在神州大地蓬勃开展起来。每到植树时节,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工厂、从部队到学校、从内地到边疆,全国各族人民挥锹扬锄,造林绿化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种下的每一棵树都很重要。

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14-2018)结果显示,全国人工林面积达12亿亩,居世界首位。

从1973年到2020年,47年时间里,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从12.7%增长到23.04%,几乎增长了一倍。2019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的一组研究数字表明,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

中国为地球增绿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在中国的贡献中,42%来自植树造林。在全球森林资源总体仍在减少的大背景下,中国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实现了森林面积增长,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绿色奇迹。每一棵树都很重要,山川巨变的背后不仅是国家力量的主导,是生态建设工程持久发力的成果,更是每一个人身体力行,建设绿色中国的决心体现。

(选自2021年4月2日新华网,有改动)

1.下面是三位同学阅读这则新闻后的讨论发言。请根据文意,判断发言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
发言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40年来,我国各族人民累计义务植树超过760亿株,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绿色奇迹。

从1973年到2018年的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来看,每一次的森林面积都在增加,45年间相当于增加了13808个标准足球场面积。

虽然我国为地球增绿贡献最大,但全球森林资源总体仍在减少,我们还要继续参与到绿化的浪潮中去。

判断(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

2.新闻注重准确性与客观性,但也隐含作者的感情与思想。请结合新闻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3.将数据制作成图表,能让宣传材料更吸引人。请你结合本文中的图表内容,探究制作数据图表的有效策略。(写出两点即可)
2021-08-26更新 | 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