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语言表达与应用 > 文段综合 > 提炼与概括
题型:综合性学习 难度:0.85 引用次数:1034 题号:1693679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l课时。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l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 400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摘自自“新浪网”)
1.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教育课,有人肯定但也有人反对,你持什么观点?请简述理由。
2.读了“材料二”,你有什么感想?
3.盐城市海滨中学向来访的美国某孔子学院的学生赠送国学经典,请你从《论语》《唐诗三百首》《西游记》等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拟写一句推荐语。
示例:《水浒传》——从传奇的故事中感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英雄群像。
【知识点】 提炼与概括

相似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 | 较易 (0.85)

【推荐1】材料一:在《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不少观众发出了诸多感慨,繁华落幕,速去读书!”“看过诗词大会,马上捧起诗集背诗去!”“‘你的问题是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杨绛先生的这句话,送给大家,也用来自勉。这档节目对激发国人读书的兴趣,实在是功不可没。

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全民参与的比赛方式启发了很多学校的教师,很多教师在看完节目后,也开始在课堂上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吸引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

材料三: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而在《中国诗词大会》上,选手们对古诗词问题的回答,学者嘉宾对诗词内涵、创作背景等内容的精彩解读,这其实就是在大力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材料四: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社会上忙忙碌碌,人们焦躁的心灵也同样需要抚慰,而《中国诗词大会》无疑就是最好的慰藉,因为尽管时空相隔,但节目里古诗文中蕴含的情感是贴近当下的。


(1)《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文化类电视节目,自开播以来,获如潮好评。请根据材料,概括出《中国诗词大会》带来的四点好处。(每点不超过10个字)
(2)小明觉得参加国学经典诵读浪费时间,还不如多刷几道题,作为朋友的你,结合材料的内容来劝劝他。
2024-03-17更新 | 22次组卷
综合性学习 | 较易 (0.85)
【推荐2】解读青春之谜。

根据上图,我们推测,在古代,汉字“童”表示脸上刺有图或字等墨刑标记的奴隶

小语:我们一起探究汉字“青”。“青”字始见于金文,上面是个“生”字,取“草生于地”的意思。下面是“丹”,“丹”是“井”字的变形,取“井中草木青葱之色”的意思。由此,我们推测“青”本义是_______

小文:那么,我们知道了“青春”原义为_______。初一的我们要告别童年,跨入青春的门槛,我们要书写精彩青春,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小语:今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101周年,“五四”精神薪火相传。我在网上收集了一副对联,但不小心打乱了下联的顺序,请根据提示词拟写下联。


上联:一身虎胆正冲天,乃抱雄心仗剑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词:百载呼声   图南   犹在耳   当携利刃
2023-12-13更新 | 63次组卷
综合性学习 | 较易 (0.85)
【推荐3】班级要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在探讨中学生应该阅读哪些书时,同学们各执己见,有人认为应该多读流行作品,因为它读起来轻松省力,吸收快;有人认为应该多读经典名著,因为它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对此,你更赞同哪一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2)怎样读书才更有效?联系下面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地重温复习,他称之为三复四温式阅读法。

材料二:数学家苏步青主张读书要多读、精读。他读书时,第一遍一般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

材料三:大哲学家黑格尔读书时养成了一个独特的习惯,就是无论在哪儿读过的东西,他都要在活页纸上认真地做摘录,然后把摘录加以分类。长年累月地广泛读书,细水长流地做读书摘录,黑格尔的知识越来越丰富。


(3)请写出两句连续的有关读书的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2-12更新 | 8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