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30 题号:17235617

孤立冰墙

李伶

①10岁那年的一个下午,我站在山丘的平顶上。

②下面山腰间是我的小学教室和室外的操场。有些同学在教室门口跑进跑出,还有些同学在操场上跳绳、踢毽子,时不时传来一两句打闹和追逐声,这是一幅典型的上世纪70年代的快乐童年图。

③不过那一天,我的眼睛留意着操场上一个特别的人,一个蹲着的女孩。她一个人蹲在操场上,背对着追逐玩耍的同学。不时有同学从她身边跑过,但没有一个人停下来和她说话,就像她是一个透明的人,甚至根本不存在。

④我知道有一层透明的膜把她和大家隔开了。那层膜是让人窒息的,它叫孤立。那个蹲着的女孩是一直背对着大家。我看着她弯腰蹲着的背影,我知道那个女孩的孤单,还有她的紧张和害怕。

⑤是的,她感知到同学在周围跑来跑去,欢乐的潮水漫延过来,到她身边却突然凝固,变成坚硬的隔绝她进入的一堵冰冷透明的墙。她蹲在地上,耳朵捕捉着身后与她相关的声音。她仿佛听见几句交头接耳的话:我们走吧,不要理这个人!”“走呀!别理她!

⑥那个时代的小学,也存在校园欺凌,最大的欺凌就是孤立。在我们班,几乎所有的女孩都被孤立过。而孤立别人的首领,就是现在蹲在操场上被孤立的女孩。

⑦好吧,我坦白:是的,我就是让那个孤立人的人被大家孤立的事件策划者,是制造那天孤立行动的幕后指挥。在那一年,我10岁。前一天,我给班里每个女孩送了一张漂亮的糖纸,同时一个一个对她们说:你不是被她孤立过吗?明天,你不要和她说话,我们集体孤立她。大家全部默认和执行了我的安排。于是第二天操场上,就出现了那个孤单紧张的背影。

⑧四年级的10岁的我,怎么会想出这个狠招?那是因为,我是班长,我必须解决这个存在了好久的问题。我一次次看见那个霸道的女孩把班里的每一个女生弄得胆战心惊。她只要看谁好欺、长得好看或者不顺眼,就眉毛一挑说:我们孤立她!她在班里建立的地位,不是因为成绩好或者拳头硬,只是因为她有孤立这个手段,因为实施这个手段屡屡得逞,就成为了女生中的霸王。

⑨因为我是班长,所以我策划了一次为摆平孤立的孤立行动。

⑩其实那时候我对这次行为能否奏效心里没数。站在山坡上的时候我是忐忑的,我从来没有做过这样凶狠的事情,而且我才10岁。但是,从对坡下的观察来看,似乎一切都很顺利。是的,事情顺利得我都想要让它快快结束了——我看到了那个人的慌乱和恐惧,看到了她蜷缩的背影。

⑪一个曾经多次被欺负的女孩跑上山丘……我今天一天都没和她说话!她惊喜又幸灾乐祸地小声说:她真的也被孤立了!活该!活该!活该!我看着那个曾经被欺负得老鼠怕猫似的小女生,问她:你觉得孤立她快活吗?她说:谁叫她孤立别人!

⑫是的,你们都恨她又怕她。我心里说。

你去告诉她:想和大家和好,就来我这里。我对那个同学说。不知道那个同学有没有听出我说这话时的忐忑

⑭我看到同学跑向了那个蹲着的人。我看见那个背影转了过来,望向坡上我这里。我转过身,背对着她。

⑮过了一阵,听到了脚步声。她来了!

知道你为什么被孤立吗?没有回答。

知道被孤立的滋味了?没有回答。

明天想别人和你说话,就永远不要再孤立别人了!”“嗯。她应道。

⑲那个女孩答应了我,不只是让女生们从恐惧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解救了她自己。

⑳我现在明白了,每一个孩子小时候如果得到过爱,并体会到爱对自己和别人的重要,她就会去爱别人并回报别人对自己的爱。真心热爱这个世界的人是不会成为小霸王的。

㉑只有不信任这个世界的人才相信懦弱的人就该被凶狠的人欺负,才会穿起盔甲把自己武装成战士。

1.请联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
层次划分第一层①~⑤第二层⑥~⑨
内容概括(1)___________(2)__________
表现手法(3)第②段描绘“快乐童年图”的作用是 ___________


2.文章第⑩段“站在山坡上的时候我是忐忑的”和⑬段“不知道那个同学有没有听出我说这话时的忐忑”两处都用了“忐忑”一词,请结合具体语境,谈分别谈谈你对两处“忐忑”理解。
3.有人读完这篇文章后,认为把标题改为“冰墙”更好一些。“孤立冰墙”和“冰墙”你更喜欢哪个标题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4.在国家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校园欺凌”“校园霸凌”事件却时有发生。本文作者回忆童年往事,讲述与“校园欺凌”作斗争的故事,意在引起读者对该现象的关注与思考。文中班长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做法不值得提倡,却给我们带来许多思考。面对“校园欺凌”,你该如何做?从施加者、受害者、旁观者的角度思考,任选其中一个角度回答问题,也可以综合回答。要求态度明确,言之有理。
5.下面对选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描绘了上世纪70年代的快乐童年图,奠定了全文积极明朗的感情基调。
B.作为班长的我策划了这次为摆平孤立的孤立行动,我始终坚信这次行动的正确性。
C.第⑪段写一个曾经多次被欺负的女孩跑上山丘说:“她真的也被孤立了!活该!活该!活该!”这句连用三个“活该!”从侧面烘托出我对此次行动成功的得意。
D.小说结尾通过对比手法强化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于“爱别人并回报别人对自己的爱”的美好愿望。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题

海燕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成尘雾和碎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 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海燕”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 中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分析文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看吧,狂风紧紧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成尘雾和碎沫。
4.文末“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在内容上起什么作用?
2017-05-20更新 | 4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大地的恩典

杜怀超

①在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

②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晕染过来:竹林深似海。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我猜不透道不出其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

③对于竹子,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子耳鬓厮磨的,磨得光亮的半月型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当然,父亲总是默不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嘴一笑。

④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虔诚。在我六岁开始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兢兢地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我弃笔逃离。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我老老实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和吉祥。

⑤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以至多年来,我一直在书桌前,挺直身子,保持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父亲呢,在门前的田畴上,种下一片竹林。四季里,把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帚,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

⑥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在时间的刻刀里留下他们刀砍火烧的背影。父亲不懂竹简,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不懂的。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空中比划一番,那举止与深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确实也是,一行行端庄的文字,当我们给予它生命,谁能窥尽其中的叱咤风云?在竹简深处,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窥知内部世界的,诸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比如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

⑦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生活的漩涡里,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纺麻线、棉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秋收正午,只要有了它,疲惫与艰辛就会逃得无影无踪。累了就和衣而睡,醒来则投入劳作。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是一棵竹子,一棵在风中奔跑的竹子。在一起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弯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铿锵的回音。

⑧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暖温。即使老了,他依然握一支竹质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子,在大地上行走。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里摆放一盆花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他竟然不以为然。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还有一丝轻蔑。文竹,文竹,这也能算竹?是的,一段文字的力量怎么能比得了一件竹器的重量,也没有春笋从大地深处,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门前给我种上一丛竹子。

⑨心情低谷时,我总会搬一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林。当竹子看戏时,我不知道父亲是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神秘的,一夜之间可长高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后来我才知道,竹子终身只开一次花,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积蓄,一朝迸发,然后死去。花期就是死期。对着老家的方向,我泪眼婆娑。

⑩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一是他会心疼我花钱,二是他的喜好我也不甚清楚。后来我给他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一整套用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原生态纤维素制作的衣物,他竟甚是欢喜。父亲一生爱竹,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体吧。父亲来电说,这衣物有竹子的味道呢。我哑然失笑,如果夜晚仔细倾听的话,它还会和你一同呼吸呢!

⑪念及此,我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正走向大地上菩萨般的父亲,直至生命深处,随即竹涛涌来……

(节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
2.请从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3.依据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我”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60字以内)
4.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
2022-10-16更新 | 12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梦的远方

①有时候回想起来,我母亲对我们的期待,并不像父亲那样明显而长远。小时候我的身体差、毛病多,母亲对我的期望大概只有一个,就是祈求我的健康,为了让我平安长大,母亲常背着我走很远的路去看医生,所以我童年时代对母亲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趴在她的背上去看医生。

②我不只是身体差,还常常发生意外。三岁的时候,我偷喝汽水,没想到汽水瓶里装的是番仔油(夜里点灯用的臭油),喝了一口顿时两眼翻白,口吐白沫,昏死过去了。母亲立即抱着我以跑百米的速度到街上去找医生,那天是大年初二,医生全休假去了,母亲非常焦急,满眼是泪却毫无办法。

好不容易在最后一家医生馆找到医生,他打了两个生鸡蛋给你吞下去又有了呼吸,眼睛也张开了,你张开眼睛,我也在医院昏了过去了。母亲一直到现在,每次提到我喝番仔油,还心有余悸,好像捡回一个儿子。听说那一天她为了抱我看医生,跑了将近十公里。

④由于我体弱,母亲只要听到什么补药或草药吃了可以使孩子身体好,就会不远千里去求药方。我六岁的时候得了疝气,时常痛得在地上打滚,哭得死去活来。那一阵子,只要听说哪里有先生、有好药,都要跑去看,足足看了两年,什么医生都看过了,什么药都吃了,就是好不了。有一天有一个你爸爸的朋友来,说开力可以治疝气,虽然我们对西医没信心,还是送去开刀了,开一刀,一个星期就好了。早知道这样,两年前送你去开刀,不必吃那么多的苦。母亲说吃那么多的苦,当然是指我而言,因为她们那时代的妈妈,是从来不会想到自己的苦。

⑤可能是母亲的照顾周到,我的身体竟然奇迹般的好起来,非常健康,常常两三年都不生病,功课也变得十分好,很少读到第二名。我母亲常说:你小时候读了第二名,自己就跑到香蕉园躲起来哭,要哭到天黑才回家。第二名不是很好了吗?

⑥但身体好、功课好,母崇并不是就没有烦恼,那时我个性古怪,很少和别的小朋友玩在一起,都是自己一个人玩,有时自己玩一整天,自言自语,即使是玩杀刀,也时常一人扮两角,一正一那互相对打,而且常不小心让匪徒打致了警察,然后自己蹲在田岸上哭。幸好那时候心理医生没有现在发达,否则我一定早被送去了。

那时小孩子很少像你这样独来独往的,满脑子不知在想什么,有一次我看你坐在田岸上发呆,我就坐在后面看你,那样看了一下午,后来我忍不住流泪,心想:这个孤怪仔,长大后不知要给我们变出什么古怪花样,就是这个念头也让我很担忧。后来天黑,你从外面回来,我问你:‘你一个人坐在田岸上想什么?’你说:我在等煮饭花开,等到花开我就回来了。这真是奇怪,我养一手孩子,从来没有一个坐着等花开的。母亲四忆着我童年一个片段,煮饭花就是紫茉莉,总是在黄昏时盛开,我第一次听到它是黄昏开时不相信,就坐一下午等它开。

⑧或十五岁就离家到外地读书了,母亲因为会晕车,很少到我住的学校看我,我们见面的机会就少了,她常说:出去好像丢掉。回来好像捡到。但当我回家,她总是唯恐我在外地受苦,拼命给我吃,然后在我的背包塞满东西,我有一次回到学校,发现背包里面有我们家种的香蕉、枣子;一罐奶粉、一包人参、一紫肉松;一包地沙的面茶、一串她绑的粽子,以及一罐她亲手淹的凤梨竹笋豆瓣酱……还有一些已经忘了。那时觉得东西多可以开杂货店。那时我每次回家返回学校宿舍,我会特意敞开背包,把里面的美食一一拿起展示。和我一起分享的同学都说是像过年,因为母亲给我准备的东西,我一个人根本吃不完。

⑨高中毕业后,我离家愈来愈远,每次回家要出来搭车,母亲一定放下手边的工作,陪我去搭车,抢着帮我付车钱,仿佛我还是个3岁的孩子。车子要开的时候,母亲都会倚在车站的栏杆向我挥手,那时我总会看见她眼中有泪光,看了令人心碎。

⑥母亲常说:有很多梦是遍不可及的,但只要坚持,就可能实现。她自己是个保守传统的乡村妇女,和一般乡村妇女没有两样,不过她鼓励我们要有梦想,并且懂得坚持,光是这一点,使我后来成为作家。

1.文章三次写到母亲流泪的情景,请以“母亲”为叙述主体概括事件内容,并体会母亲的心理和情感,完成下面表格。
事件母亲的心理情感
第一次流泪抱“我”求医,却遇医生休假(1)
第二次流泪(2)(3)
第三次流泪(4)不舍
2.结合选文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母亲这个人物形象。
3.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她常说:“出去好像丢掉,回来好像捡到。”
(2)我会特意敞开背包,把里面的美食一一拿起展示。
4.有人认为文章的标题“在梦的远方”很好,也有人认为以“母亲的期待”作为标题更为恰当。请选择以上的一种观点,作简要分析。
2023-10-18更新 | 2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