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3 题号:17242414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各小题。

签名

(1)在乔治的记忆中,父亲一直就是瘸着一条腿走路的,他的一切都平淡无奇。所以,乔治总是想,母亲怎么会和这样的一个人结婚呢?他总觉得,父亲那条瘸腿,带给自己的是耻辱。

(2)一次,市里举行中学生篮球赛。乔治是队里的主力,他找到母亲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希望母亲能陪他同往。在赛场上,只要看到母亲的目光,他就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母亲笑了,说:“那当然。你就是不说,我和你父亲也会去的。”他听罢摇了摇头,说:“我不是说父亲,我只希望你去。”母亲很是惊奇,问这是为什么。他勉强地笑了笑,①说:“我总认为,一个残疾人站在场边,会使得整个气氛变味儿。”母亲叹了一口气,说:“你是嫌弃你的父亲了?”父亲这时正好走过来,说:“这些天我得出差,有什么事,你们商量着去做就行了。”乔治舒了口气,说:“爸爸,祝你一路平安!”父亲慈爱地抚摸着他的头,说:“我祝你能赛出好的成绩!”

(3)比赛很快就结束了,乔治所在的队得了冠军,乔治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回家的路上,乔治很是兴奋地说个不停。母亲也很高兴,说:“要是你父亲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一定会放声高歌的。”乔治沉下了脸,说:“妈妈,我们现在不提他好不好?”母亲接受不了他的口气,尖叫起来,说:“你必须要告诉我这是为什么!”乔治满不在乎地笑了笑,说:“不为什么,就是不想在这时提到他。”母亲的脸色凝重起来,说:“孩子,这话我本来不想说,可是,我再隐瞒下去,很可能就会伤害到你的父亲。你知道你父亲的腿是怎么瘸的吗?”乔治摇了摇头,说:“我不知道。”母亲说:“那一年你才两岁,父亲带你去公园玩儿,在回家的路上,你左奔右跑。忽然,一辆汽车疾驰而来,你父亲为了救你,左腿被碾在了车轮下。”乔治顿时呆住了,说:“这怎么可能呢?”母亲说:“这怎么不可能!不过这些年你父亲不让我告诉你罢了。”

(4)两人慢慢地走着。母亲说:“有件事可能你还不知道,你父亲就是布莱特,你最喜欢的作家。”乔治惊讶地蹦了起来,说:“你说什么?我不信!”母亲说:“这其实你父亲也不让我告诉你。你不信可以去问你的老师。”乔治把运动服塞在母亲的怀里说“你等着”,就急急地向学校跑去。

(5)老师面对他的疑问,笑了笑,说:“这都是真的,你父亲不让我们透露这些,是怕影响你的成长。但现在你既然知道了,那我就不妨告诉你,②你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

(6)③乔治激动得不能自已,一阵风地跑回家中,父亲却不在。两天以后父亲回来,一进门,乔治就急不可待地说:“爸爸,我问你一件事。”父亲放下手提包,说:“是不是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摇了摇头,说:“爸爸,我只是想问你一句话。”父亲笑了,说:“别说一句,就是一百句也没问题。”乔治说:“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布莱特吗?”父亲愣了一下,然后就笑了,说:“孩子,你怎么想起了这个问题?”乔治制止他问下去,说:“你得先回答我。”父亲点了点头,说:④“我就是写小说的布莱特。”乔治拿出一本书来,说:“你得先给我签个名吧!”父亲看了他片刻,然后拿起笔来,在扉页上写道:“赠乔治,生活其实比什么都重要。布莱特。”然后放下笔,说:“我其实比签名更重要。”然后笑了起来。

(7)多年以后,乔治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当有人让他介绍自己的成功之路时,他就会重复父亲的那句话:生活其实比什么都重要。


(1)下面对文章加横线句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①句写出了乔治认为运动场的气氛很重要,它会极大影响运动员的心情和比赛的质量。
B.②句表现了乔治的父亲在老师和社会人群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③句写出了乔治知道自己的父亲就是伟大的作家以后的激动和兴奋的心情。
D.④句表现了乔治父亲的谦虚和伟大。
(2)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1)段写乔治父亲是一个瘸腿的人。乔治认为父亲的瘸腿带给自己的是耻辱,这样设置了悬念,为下文对父亲态度的转变,要求父亲签名埋下了伏笔。
B.第(3)段写了父亲在乔治小时候为了救他而造成残疾的事实,这让乔治非常感动。
C.第(4)(5)段说到父亲不希望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有任何不利于他成长的因素存在,表现出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
D.本文主要讲述乔治嫌弃残疾的父亲而不让他观看学校的篮球比赛,最后母亲告诉他父亲残疾的原因以及父亲就是乔治一直很崇拜的布莱特作家,儿子由此理解父亲并且更加崇拜父亲。
(3)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或人物的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生活其实比什么都重要”和“我其实比签名更重要”,表现出父亲作为作家,更是作为一名父亲,希望孩子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能真正过好平凡的日子,而不是注重名望。
B.文章写了乔治由嫌弃父亲到热爱父亲和要求父亲为自己签名,表达了乔治对父亲的敬佩和崇拜。
C.文章中的父亲是一个低调、谦迅、爱护孩子、为人亲和、注重生活、不重名望的人。
D.乔治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主要是因为母亲对他的慈爱和教育的影响。
2022·广西玉林·一模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剃头匠

①旧时,管理发的师傅叫剃头匠,赵巍的父亲就是。在赵巍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父亲拖拉着一条腿,拿着推剪剃刀,弯腰佝背给客人理发剃须。

②赵巍平时是不去父亲店里的,他怕父亲逼他学剃头。父亲不介意赵巍对自己职业的不敬,没事还拿赵巍开玩笑,说赵巍小时候抓周,官印元宝都不拿,硬提着剪子不松手,还说赵巍的手指细长,拿剃刀稳当,天生就适合做个剃头匠。

③赵巍有学要上,自然不会学做剃头匠,却在小学的时候,差点因为父亲的职业和同学打一架。这事也不能怪赵巍,是一名叫冷锋的同学主动挑起的。生在干部家庭的冷锋,在班里看不起赵巍,认为赵巍除了学习好,没什么可骄傲的,并学着赵巍父亲走路的样子,对同学们说,看看他父亲,就是个瘸子,整天拖拉个腿,给别人剃头滑稽极了。

④这话传到赵巍的耳朵里,可把赵巍气坏了,当面找冷锋对质。

⑤“冷锋,你说谁爸是瘸子?

⑥“是你啊!你爸拖拉个腿,不是瘸子,是什么?

⑦“我爸是战斗英雄,不许你这样侮辱我爸,赵巍握紧了拳头,脸红红的,不知道嘴里怎么会冒出这样一句话。

⑧“战斗英雄?赵巍,你骗谁啊!谁听说过战斗英雄没工作,专门给人剃头的吗?冷锋哈哈大笑起来。

⑨赵巍两眼喷火,像个斗架的公鸡,冲着冷锋大喊:不许你侮辱我爸,我和你拼了。一下子冲了上去。

⑩围观的同学赶紧将两人分开,并有同学迅速告诉了李老师。

⑪在李老师面前,赵巍羞愧得不敢抬头,李老师叹了一口气,拍了拍赵巍的头,说:孩子,记住。你爸爸是个英雄,虽然他身有残疾,却不要国家养活,也不求别人施舍,凭自己一双手,养活一家人,不容易啊!你回班可以说爸爸是个战斗英雄,老师会帮你的。

⑫在当天的课堂上,李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赵巍的爸爸老师认识,他家所在的居委会王主任是老师的朋友,知道赵巍家的情况。王主任说赵巍爸爸是参加过老山前线战斗的,那条伤腿是战斗中负的伤,最后告诉同学们好好相处,要学会尊重长辈。赵巍在底下坐着,眼睛里泪花点点,他知道,自己的爸爸是从小患小儿麻痹落下的残疾,是老师帮他圆了谎。

⑬赵巍到底没有接父亲的班,而是学了医。手里握的不是剃刀,而是手术刀。父亲在赵巍接到医学院通知书的那天中午,特地办了一桌酒宴。记得父亲当时喝醉了,一边喝酒,一边说,咱这手艺传男不传女,可惜到了我这一代要失传了。罪孽啊!

⑭赵巍笑了,他赢了,谁说抓周拿了剪刀,就一定做剃头匠啊!

⑮赵巍在医院工作兢兢业业,现在成了所在科室的主任,唯一遗憾的是没有让老父亲看到自己的成功,记得父亲临终前,流着泪和自己说:孩子,你是对的。做医生比剃头匠体面多了,咱这手艺不中用了。现在大街上剃头的,大多不进理发店,改去什么美容院了。唉,爸爸是跟不上时代了!头一歪,就走了。赵巍心里空落落的,鬼使神差留下了那一套剃具,没有让它们与父亲一起下葬。

⑯新冠肺炎越闹越凶,开始有人死亡了。赵巍和同事们严阵以待,每天进入工作间,都全副武装。口罩、防护服、手套,一样不能少。

⑰“今天又有两个死亡病例。护士小丽说。

⑱“通知家属了没有?赵巍问。

⑲“有一人是流浪汉,口齿不清,被巡警送来后确诊的,寻找不到家属。小丽回答道。

⑳赵巍愣了一下:哦,那就直接通知殡仪馆吧。

㉑“不,等等。赵巍像想起了什么。

㉒“流浪汉也是人,没有家人,也要体体面面地走,那头发胡须也该理理了。赵巍自言自语道。

㉓“可谁愿给死人理发啊!再说,疫情如此严重,到哪找人呢!小丽说。

㉔“我来。赵巍脱口而出。

㉕他想起了父亲,那年街道失火,一家三口烧死了,没有理发店、美容院愿给死人修发洗容,因为给死人修容,以后谁还找你理发,不吉利啊!于是,街道主任没办法了,找到了闲居在家的父亲,老人家二话没说,带上工具就去了,临走一分钱没收,从此封了剃具。

㉖“该给剃具解封了,让我也做一回剃头匠。

㉗赵巍在心里默念道。

(选自江山文学网 作者泉坞山人 有删改)

1.从赵巍的角度,补全故事情节。
小时抓周,提剪子不松手——______________——考上医学院,成为医生——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揣摩划线句子父亲的心理。
3.“剃具”在文中多次出现,请分析其作用。
4.“谁是小说主人公”对此话题你怎么看?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从篇幅、人物形象和主题的角度)
2023-08-01更新 | 11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下列小题。

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1.文中“这……下回还清罢”一句中省略号的用法及其表达效果是什么?
2.简要评价选文中“掌柜”这一形象的特征及其作用。
3.“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既然是“大约”,为什么又说“的确”,这是否矛盾?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020-04-06更新 | 10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修鞋匠

雪樱

①小区对面的空地上,有一个修鞋摊。修鞋阿姨做活儿安静,说话声也安静,给人踏实感,把修补的鞋子交给她,就像随手扔给妈妈那样放心。

②从我小时候记事起,阿姨就在这条街上修鞋,最初是她的父亲主修,她负责打下手。老先生个头不高,鹦鹉鼻,驼背,戴一副老花镜,断的一根眼镜腿缠着胶布。他和谁说话都和和气气,时间久了,大家都爱找他修鞋,书包、箱包、校服等拉链坏了,也习惯了找他。很多时候,人们不修鞋,每天过来坐一会儿,冬天晒晒太阳,夏天拉家常,心里也欢喜。他做活儿慢,却极认真,飞针走线,有板有眼,搓皮粘胶,娴熟灵巧,宛如一对蝴蝶翻飞,把手上的功夫干出了大学问。街坊们都说:“凡是经过他的手修的鞋,都入了保险柜。”言外之意是说他做工讲诚信。

③这条街上,有一所大学、一所职专、一所小学,还有家幼儿园,每天放学时分,人声鼎沸,堵得水泄不通。一个初冬的午后,一位美籍外教拎着一双高筒靴子来了,他连说带比划,老先生听得云山雾罩,好在旁边的人领会了来意。老先生连连摆手,表示修不了,在场的人露出诧异的表情,“这是个大单,放着钱怎么不挣呢?”人群里一阵聒噪。老先生站起来,连说带比划,脸涨得通红,“我没接触过这种材质的鞋子,怕修不好,给您搞砸了。”外教向前迈出一步,张开双臂,大声说道:“不要担心。”又说,“你没问题。”旁边的人跟着翻译。说罢,他上前拥抱了一下老人,表示一周后来取。此时,阳光从树梢上洒下来,风影婆娑,又寂静如鸟羽,很快被落叶逐寸覆盖,只留下一个浅浅的轮廓。

④几天后,还是那个时间,外教如约而至,这次和他一起来的还有助教。接过崭新、锃亮的鞋子,老外嘴巴张得老大,又是比划,又是赞叹。见鞋子修补完美,针脚工整,丝毫看不出痕迹,又发现鞋子重新擦拭过,焕然一新,他对老先生竖起大拇指,不住地称赞“了不起!”接着,他起身和助教小声耳语几句,示意多付一些费用。老先生婉拒了,看到顾客满意,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⑤小修小补,零打碎敲,赚不了多少钱,却方便了日常生活,溢出了烟火气。老先生的良好口碑,为女儿接棒修鞋打下基础,也是无形的精神财富。修鞋阿姨继承了父亲的衣钵,真诚、认真,她每天要照顾老父亲的起居,临近中午才出摊,还是那套老设备:一台老式的补鞋机,日头晒得剥皮掉漆,一只长了包浆的木头盒子里放着胶皮、线轴、鞋跟、刀剪、胶水等工具。她一手扶着鞋跟,一手摇动转轮,几声金属响动,又几声上下响动,很快鞋子就在她手上“”了过来,变得完美无缺。再打量她的那双手,骨节粗大,布满老茧。

⑥那年春天,我给母亲网购了一双健步鞋,收到后母亲没舍得穿,等穿的时候意外发现脚后跟处有开裂,母亲便去找阿姨修鞋。那几天阿姨下午才出摊,原来儿子从部队回来探亲了。她眯着眼睛,仔细按压一遍,判断是断裂,应该是出厂残品,表示粘了也穿不了几天。鞋子原封不动被“退”了回来,我有些半信半疑,拍照给客服,客服答应退货,收到后验收发现的确是质量问题。我不禁对阿姨刮目相看,活儿好,技术高,信得过。

⑦后来,听母亲说,阿姨的儿子进了军校,毕业后当了士官,家里生活条件也好了,但阿姨执意坚持出摊。“这个手艺是老爹传下来的,我天天干着心里不慌张。不靠它吃饭,靠它解个闷吧。”她缓缓地说道。社会变迁,潮流更迭,阿姨修鞋却还是原来的老价格,这么多年来没涨过价。有人觉得她白忙活,她的口头禅是:“人啊,活这一辈子,不能光为了挣钱,得有个乐趣,你说是吧。”一字一句,皆是哲理。

⑧《红楼梦》里曾写到晴雯抱病补裘的动人场景,晴雯补的是衣服,修复的是人心和人性。同样的,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修补,亦是修补美好生活,让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盈。由此,我对修鞋匠人更加敬畏了。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根据选文③—⑦段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老修鞋匠拒绝修没有把握修好的鞋,在外教信任下接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姨继承父亲衣钵,判断出“我”母亲的鞋是出厂残品;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老先生站起来,连说带比划,脸涨得通红,“我没接触过这种材质的鞋子,怕修不好,给您搞砸了。”
3.分析选文第③段结尾景物描写的作用。
阳光从树梢上洒下来,风影婆娑,又寂静如鸟羽,很快被落叶逐寸覆盖,只留下一个浅浅的轮廓。
4.品析选文第⑤段加点字“活”的表达效果。
5.概括选文中两代修鞋匠身上令人敬畏的美德。
6.分析选文结尾段作用。
2023-08-06更新 | 120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