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7 题号:17345646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没有多余的疼

朱成玉

①在键盘上敲字的时候,忽然想,如果人生也有一个删除键,我会删除些什么呢?快乐幸福的时光自然舍不得删去,那么删去的就只有那些疼了。

②我想删去手指的疼。因为一分之差没有考上县城的重点高中,老师和家人都劝我复读一年,我却倔强地选择了离开学校。每天上午930分,是学校上课间操的时间,喇叭里传来熟悉的广播体操,一颗心便跟着疼了,再回不去本该属于自己的校园。于是更加发奋地自学,冬天,写字的手冻成了馒头,钻心的疼让我坐卧不宁,直到现在,每到下雨阴天,手指还会隐隐作痛。20多年以前的疼,就像一条甩不掉的蛇,紧紧尾随。

③我想删去肩膀的疼。在家待业的时候,临时在一个工地做了半年力工,手掌磨出许多大大的血泡,却也不能停下来,因为瓦匠等着我伺侯呢,炎炎烈日,汗流浃背,苦不堪言。之后,又去粮库扛麻袋。黑压压的麻袋落到肩膀上,整个人一下子就蹲到了地上,如此反复,直到后来才慢慢地直起腰来,真不知道那一天是如何熬过来的,那是天底下最漫长的一天,我盼着天快点黑下来,快点,可是太阳,像故意和我作对一般,越发地把它那邪恶的热泼到我身上。回家之后,掀开衣服,看到肩膀上整个掀开了一层皮,里面嫩嫩的肉呼之欲出!母亲一边给我擦着药膏,一边心疼得直掉眼泪。

④我想删去脚掌的疼。刚结婚的时候,一贫如洗。租来的房子又小又破,冬天很冷,墙壁上到处是亮晶晶的霜花。买不起煤,就去后山打柴。有一天回来得晚,天已经黑了,妻子担心,拿着手电去山路上寻我。直至看到我拉着一车柴火,蹒跚归来时,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我告诉她,不敢快走,鞋子马上就要掉了底儿,她找个绳子帮我把鞋子绑上。脚冻了,又红又肿,害得我现如今走起路来都不是那么笔直。

⑤我想删去牙疼,我想删去头疼,我想删去失恋的疼,我想删去失去亲人的疼,我想删去各种各样的心疼,我想删去……太多太多的疼!

⑥我不知道,为何我的人生有如此多的疼,我似乎是疼痛银行的行长。

⑦但是现在,我感谢疼痛,每一次疼痛,都会带给你一次历练。就像一次一次地跌倒,让孩子学会了走路和奔跑;就像一次一次地摔伤,让鹰学会了飞翔。人生在世,谁没有疼的经历呢!有痛感的人生,是有盐、有钙的人生。

⑧疼是人生里最活跃的细胞,可以用它谱曲,用它填词,可以用它酿酒,用它泡茶。在岁月的喉结,轻轻将它出,可以换一曲妖娆的歌儿。疼是推着人往前走的风,你若想甩脱它,便闻不到它吹送到你跟前的花香了。

⑨人生没有多余的疼。赞叹珍珠的光芒时,别忘了,那是贝壳的眼泪,是用疼痛磨砺出来的璀璨。

1.文中多次提到“疼痛”,请具体分析“疼痛”的含义。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20多年以前的疼,就像一条甩不掉的蛇,紧紧尾随。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⑧段中加点词语。
在岁月的喉结,轻轻将它出,可以换一曲妖娆的歌儿。
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结尾画线句“赞叹珍珠的光芒时,别忘了,那是贝壳的眼泪,是用疼痛磨砺出来的璀璨”的理解。
4.本文以“疼痛”为线索,结合全文分析其在文章内容和结构方面的作用。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为了看阳光,我来到世上

①生活中的诸多不如意,失业、失恋,一连串的打击让她消沉。一日,她感觉承受不了,发泄般大喊:“让我死了才好。活在这个世界上做什么,活受罪。”

②听着她的喊叫,他震惊地看着她,却没有劝慰。很多时候,语言是苍白无力的。聪明倔强的她,思维钻入了死胡同,固执地不肯退回来。要她振作,长篇大论的谆谆教导已经无济于事。他那么了解她,没有多说什么,带她来到了残疾儿童护理中心。

③到处都是不健全的孩子,笑着,闹着,尽情地享受阳光。她抬头说:“爸爸,您是要告诉我,我这么健全,应该快乐,是吗?可是,我的心已经残缺不堪了,他们残缺的只是身体,而我破碎的却是心灵。比起他们圆满、丰盈的心灵,其实,我更痛苦。”

④他没有多说,女儿的固执和执拗,他早就明白。

⑤“去吧,去和他们一起游戏……其他的,不要多想。”

⑥她很不情愿,但既然已经来了,也只好融入到他们之中了。一个聋哑儿童过来,拉起她的手,咿咿呀呀地指着一个方向。她顺着方向,来到了一个很小的人造湖旁边,湖面上什么也没有。她不明白,这么普通的一个湖面,上面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而这个孩子,到底想对她说些什么。旁边的一个护理人员过来,解了她的围,很歉意地说:“对不起,打搅了。这个孩子只是想告诉你,湖面上有很多金子。”

⑦“金子?”她远眺过去,可不是,阳光在湖面上欢快地跳跃,那金光闪闪的,可不就是金子?她一直看过去,到处都是金子,到处都是阳光的舞蹈。粗心的她却一直都没发现。

⑧阳光可以舞蹈成夺目的金子,生活中还有无限的可能,但她没想发掘,未免过于狭隘。她陷入了沉思。

⑨“是不是在想,他们这些不健全的人活着做什么?活着给社会添负担?”爸爸这时候走了过来。

⑩她含着泪,抬头,“爸爸,对不起!让你担心了。”

⑪“没什么,你不是最喜欢看书吗?看看这个吧!实在不错。”

⑫接过书,封面上赫然写着,“为了看阳光,我来到世上!”她记得,这是巴尔蒙特的温暖诗句。人世间的风刀霜剑、寒霜冰雪都是短暂的插曲,阳光总在风雨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看阳光,享受温暖,体验爱。至于其他,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⑬她不禁有些讪笑自己了,才多大的挫折,竟然有过不去的感觉。视野竟然比不过这些残缺却快乐的孩子,他们只是身体上些许的残缺,而自己,差点残缺了心的完满。

⑭阳光可以像金子般在湖面舞蹈,心情也可以。

1.“她顺着方向,来到了一个很小的人造湖旁边,湖面上什么也没有。她不明白,这么普通的一个湖面,上面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文章为何两次提到“什么都没有”?
2.请从句子的语气或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第⑦段作简要赏析。
3.请简要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
4.阳光可以像金子般在湖面舞蹈,心情也可以。请简要说说心情如何才能做到金子般舞蹈。
2023-01-05更新 | 2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诗意地栖息”是人人向往的,D组同学在精读《老舍先生》时,发现汪曾祺笔下老舍先生家的那座小院,是那个特殊时期,多少文人的栖息之地。

老舍先生

汪曾祺

①北京东城迺兹府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现在大概已经很大了),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按季更换,都长得很精神、很滋润,叶子很绿,花开得很旺。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亲自侍弄的。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老舍先生曾说:“花在人养。”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汤显祖曾说他的词曲“俊得江山助”。老舍先生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俊得花枝助”。叶浅予曾用白描为老舍先生画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远。这张画不是写实,意思恰好。

②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他的握手是轻轻的,但是很亲切。茶已经沏出色了,老舍先生执壶为客人倒茶。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的。老舍先生爱喝茶,喝得很勤,而且很酽。他曾告诉我,到莫斯科去开会,旅馆里倒是为他特备了一只暖壶。可是他沏了茶,刚喝了几口,一转眼,服务员就给倒了。“他们不知道,中国人是一天到晚喝茶的!”

③每年,老舍先生要把市文联的同仁约到家里聚两次。酒菜丰盛,而有特点。酒是“敞开供应”,汾酒、竹叶青、伏特加,愿意喝什么喝什么,能喝多少喝多少。有一次很郑重地拿出一瓶葡萄酒,说是毛主席送来的,让大家都喝一点。菜是老舍先生亲自掂配的。老舍先生有意叫大家尝尝地道的北京风味。我记得有一次有一瓷钵芝麻酱炖黄花鱼。这道菜我从未吃过,以后也再没有吃过。老舍家的芥末墩是我吃过的最好的芥末墩!

④老舍先生爱才,对有才华的青年,常常在各种场合称道,“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而且所用的语言在有些人听起来是有点过甚其词,不留余地的。老舍先生不是那种惯说模棱两可、含糊其词、温吞水一样的官话的人。我在市文联几年,始终感到领导我们的是一位作家。他和我们的关系是前辈与后辈的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老舍先生这样“作家领导”的作风在市文联留下很好的影响,大家都平等相处,开诚布公,说话很少顾虑,都有点书生气,书卷气。他的这种领导风格,正是我们今天很多文化单位的领导所缺少的。

⑤老舍先生是市文联的主席,自然也要处理一些“公务”,看文件,开会,做报告(也是由别人起草的),但是作为一个北京市的文化工作的负责人,他常常想着一些别人没有想或想不到的问题。

⑥北京解放前有一些盲艺人,他们沿街卖艺,有时还兼带算命,生活很苦。他们的“玩意儿”和睁眼的艺人不全一样。老舍先生和一些盲艺人熟识,提议把这些盲艺人组织起来,使他们的生活有出路,别让他们的“玩意儿”绝了。为了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他把盲艺人请到市文联演唱了一次。老舍先生亲自主持,做了介绍,还特烦两位老艺人翟少平、王秀卿唱了一段《当皮箱》。这是一个喜剧性的牌子曲,里面有一个人物是当铺的掌柜,说山西话;有一牌子叫“鹦哥调”,句尾和声用喉舌做出有点像母猪拱食的声音,很特别,很逗。这个段子和这个牌子,是睁眼艺人没有的。老舍先生那天显得很兴奋。

⑦北京有一座智化寺,寺里的和尚作法事和别的庙里的不一样,演奏音乐。他们演奏的乐调不同凡响,很古。所用乐谱别人不能识,记谱的符号不是工尺,而是一些奇奇怪怪的笔道。乐器倒也和现在常见的差不多,但主要的乐器却是管。据说这是唐代的“燕乐”。解放后,寺里的和尚多半已经各谋生计了,但还能集拢在一起。老舍先生把他们请来,演奏了一次。音乐界的同志对这堂活着的古乐都很感兴趣。老舍先生为此也感到很兴奋。

⑧《当皮箱》和“燕乐”的下文如何,我就不知道了。

⑨老舍先生是历届北京市人民代表。当人民代表就要替人民说话,以前人民代表大会的文件汇编是把代表提案都印出来的。有一年老舍先生的提案是:希望政府解决芝麻酱的供应问题。那一年北京芝麻酱缺货。老舍先生说:“北京人夏天离不开芝麻酱!”不久,北京的油盐店里有芝麻酱卖了,北京人又吃上了香喷喷的麻酱面。

老舍是属于全国人民的,首先是属于北京人的

⑪一九五四年,我调离北京市文联,以后就很少上老舍先生家里去了。听说他有时还提到我。

一九八四年三月三十日

1.回忆性散文具有通过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特点,选文《老舍先生》中,汪曾祺借助多件平凡小事,表现了人物特点。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典型事例人物特点
爱花养花热爱生活
亲自给客人倒茶(1)_______
(2)_______平易近人、待人真诚
(3)_______(4)_______

2.在阅读过程中,反复出现的词句,是我们要去重点关注的。请品析下面两句句子中的反复之处。
“老舍先生那天显得很兴奋”。“老舍先生为此也感到很兴奋”。
3.老舍被人们称为“人民的艺术家”,但是在文章作者却说他“首先是属于北京人的”,你是否同意,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4.散文有“我”,回忆性散文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双重视角:一是体验主体——过去的“我”;二是回忆主体——现在的“我”。请你根据表格内容,完成探究。



“我”
过去的“我”位置“我”的情感探究结果
示例:他曾告诉我,到莫斯科去开会,旅馆里倒是为他特备了一只暖壶。第(2)段追忆回味与老舍交往中美好时光的欣然之情(5)回忆性散文“我”这一双重视角的特征与作用?
(5)____
我在市文联几年,始终感到领导我们的是一位作家。第(4)段(1)______
《当皮箱》和“燕乐”的下文如何,我就不知道了。第(8)段(2)_______
现在的“我”位置“我”的情感
这道菜我从未吃过,以后也再也没有吃过。老舍家的芥末墩是我吃过最好吃的芥末墩!第(3)段最后一句追忆回味与老舍交往中美好时光的欣然与失去的怅惘之情
他的这种领导风格,正是我们今天很多文化单位的领导所缺少的。第(4)段最后一句(3)______
听说他有时还提到我第(11)段(4)______

2022-12-03更新 | 14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

③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④“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⑤“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

⑥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⑦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⑧“人都到哪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⑩“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1)第②段【】句中用了很多形容词,分析作者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2)和第②段“我”在百草园的玩耍相比,第⑦段孩子们在三味书屋的玩耍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都有限制。
(3)结合语境,解释你对第⑨段画线句的理解。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
(4)对选文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①段画线句足见百草园当年盛况,隐含家道中落的感慨、悲凉。
B.三味书屋生活枯燥,行动不自由,先生严厉,是“我”童年噩梦。
C.写百草园的乐趣只为对比后文,批判先生严取束缚儿童身心发展。
D.第⑫⑬段的描写,嘲讽先生独自大声、入神朗读艰涩内容的丑态。
2021-12-21更新 | 1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