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0 题号:17571716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彩虹

毕飞宇

①老铁和虞积藻是大学老师,退休了。他们说不上有什么成就,但孩子争气。大儿子旧金山,二儿子温哥华,最小的是女儿,慕尼黑。

②老头子说,退休后,什么都不干,就在地球上走走。可是,虞积藻摔了一跤,站不起来了。她躺在床上,脾气坏了,一天到晚叫嚣着要到地球上去。老铁关节不好,不能背她下五楼。虞积藻便开始叫三个孩子的名字。老铁是浪漫的,他买来四只石英钟,把时间分别拨到了北京、旧金山、温哥华和慕尼黑,挂在墙上。虞积藻整天盯着那些钟。老铁想,这样下去不是事。他拿起电话,向全世界庄严宣布:都给我回来,给你妈买房子!

③虞积藻住上了新房,二十九层,有电梯,坐上电动轮椅,一个人都能下楼逛街。可虞积藻却不想动,一天到晚盯着外孙女的相片。老铁趴在阳台上,打量起脚底下的车水马龙。它们遥远,又深不可测。老铁有时想,这个世界和他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他惟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看看,站得高高的,远远的,看看。

④一天,老铁发现,在阳台上能看到隔壁的窗户。窗后有个小男孩,常趴在玻璃背后,朝远处看。有一回小男孩似乎朝老铁这边看过一眼,老铁刚想把内心的喜悦搬运到脸上,可还是迟了,小家伙早把脑袋转了过去。

⑤老铁从超市带回一瓶泡泡液。他到阳台上吹起了肥皂泡。一串又一串的气泡在二十九层的高空飞扬起来。气泡漂亮极了,每一个气泡在午后的日光里都有自己的彩虹。小男孩果然转过脑袋,专心看着老铁这边。老铁很快乐。然而,快乐维持不到二十分钟。小男孩拉开窗门,站在椅子上也吹起了肥皂泡。这太危险了。

⑥老铁来到隔壁,敲了半天门,防盗门终于打开了,也只是一道小小的缝隙。小男孩脖子上挂了把钥匙,机警地盯着老铁。你是谁?老铁笑笑,蹲下去说:我是隔壁阳台上的老爷爷。”“你要干什么?老铁说:让我进去帮你把窗前的椅子挪开。”“我妈说了,不许给陌生人开门。老铁的目光越过小男孩,小男孩家境不错。你叫什么名字?”“你叫什么名字?”“铁树,钢铁的铁,树林的树。你呢?小男孩轻声说:我妈不让我告诉陌生人。”“你妈呢?”“出去了。”“你爸呢?”“也出去了。”“你怎么不出去呢?”“我爸说了,我还没到挣钱的时候。这孩子逗,老铁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一个人在家干什么?这总可以告诉我了吧。老铁一点都没意识到自己笑容里面充满了巴结和讨好,小男孩很不客气地看了他一眼,地一声,把门关死了。

⑦电话来得突然,老铁的午觉只睡了一半。他拿起话筒,了好几声,没任何动静。响到第九遍,电话终于开口了把你的泡泡液送给我吧。”“你是谁?”“你听不出来?”“你怎么知道这个号码的?”“我打114问的。这孩子聪明。老铁故意拉下脸,说:你想干什么?”“我的泡泡液用光了,把你的送给我。”

⑧小男孩来了。老铁弓了身子,和他握手,拉他到虞积藻床前。虞积藻摸了摸小男孩的头,说:上学没有?”“没有。小男孩又补了一句,我已经说英语了。这孩子有意思。虐积藻无声地笑了,满脸的皱纹像二朵砰然绽放的菊花、她眼泪都出来了。这小家伙真是个小太阳,他一来,屋子里顿时就亮堂了。虞积藻手忙脚乱了起来,她要找吃的,她要找玩的,她要把小家伙留在这里,她要看着他,她要听他说话。

⑨小男孩对老铁说:把泡泡液给我。”“什么泡泡液?给他呀,还不快给。老铁走到虞积藻面前,耳语了几句。虞积藻来了劲,她要到轮椅上去,她要到地球上去。她要看老伴和小家伙一起吹泡泡,她要看泡泡们像气球一样飞上天,像鸽子一样飞上天。虞积藻在客厅大声宣布:我们到广场上去吹泡泡。小男孩脸阴沉下来了,说:我不下楼。爸爸说,外面危险。

⑩隔壁的门铃这个时候响起来了。老师来了,我要上英语课。老铁和虞积藻被丢在了家里,屋子顿时安静下来。虞积藻说:我们下楼去,吹泡泡。还没出门,电话响了。虞积藻拿起电话,似乎只听了一两句话,那头电话就挂了。她看了一眼老铁,目光却从老铁的脸上挪开了,转移到卧室里,转移到墙上,最后,盯住了那四只石英钟。谁呀?”“小男孩。”“说什么了?”“他说我们家的时间坏了。

(有删改)

1.根据选文内容,将下边空缺的情节补充完整。
虞积藻摔伤,老铁要求儿女回来买房→①_________→老铁吹肥皂泡,认识对面小男孩→②_______→小男孩回家后打电话,虞积藻告诉老铁家里时间坏了。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小男孩的人物形象。
3.赏析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
①虞积藻无声地笑了,满脸的皱纹像一朵砰然绽放的菊花,她眼泪都出来了。(从修辞角度)
②老铁走到虞积藻面前,耳语了几句。(从描写角度)
4.小说用肥皂泡将一对老夫妇和小男孩连在了一起,作者选取肥皂泡作为纽带,有何用意?请结合小说情节进行探究。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草木有情

倪西赟

①回到老家,一早一晚凉寒,我穿上了母亲为我特别缝制的薄棉袄,真暖和。晚上,我睡在床上,突然闻到一股淡淡的草味。我摸摸床垫,不是席梦思垫子,也不是棉胎垫子。翻个身,有 窸窸声音。我趴在床上,像调皮捣蛋的小孩子,把床单翻开一角,看到里面有一个被套。被套缝得并不严密,我用手指拨开一条缝隙。嘿,里面原来是茅草和秸秆。

②“娘,这个年代了还铺茅草、秸秆当床垫?”我很是惊喜,忙喊母亲过来。

③“是啊,茅草和秸秆当床垫睡得舒服,睡得香。”母亲走过来笑盈盈地说。

④“茅草和秸秆会不会很脏? 有虫? 过敏?”虽然我小时候都睡茅草和秸秆做的床垫,但现在的我有些顾虑。

⑤“这些茅草和秸秆做床垫前都清洗过,在太阳下暴晒过,不脏,没虫,不痒,放心睡吧。”母亲一脸慈祥。

⑥“您和父亲也睡茅草和秸秆床垫?”我又问。

⑦“是啊,我和你父亲不习惯睡席梦思床垫,睡在弹簧床上,老感觉睡在空中,不踏实。睡电热毯,皮肤干燥、过敏。睡棉胎垫虽然暖和,但睡久了的棉胎垫压得很实,没有弹性。只有茅草和秸秆做的床垫,蓬松、舒服、踏实。”母亲说。

⑧用茅草和秸秆做的床垫,我小时候叫“草褥子”。 小时候天寒地冻,家里烧不起煤,父亲就去山上挖一些树墩回来烧。 白天还有柴火,暖烘烘的。可到了晚上,柴火熄灭后屋里冰冷得像地窖。那时铺不起棉胎垫子,母亲从草垛里挑茅草和秸秆,清洗暴晒后放在床上,上面再铺上一块床单。这样就暖和多了。只不过茅草和秸秆没有用绳子固定,床单容易跑位。早上醒来,床单不知跑哪里去了,我常常光着身子睡在茅草和秸秆上。醒来时洗脸照镜,脸上、身上都是茅草和秸秆的印子。

⑨那些茅草和秸秆做的床垫,陪我度过了童年岁月。我上学、工作后,用上了棉胎垫子、电热毯、席梦思垫子等。但总睡不踏实,失眠多梦。现在睡在茅草和秸秆的床垫上,既暖和又舒服。

⑩一夜无梦。起来后神清气爽,身轻如燕。这茅草和秸秆真是好东西。

⑪在家的日子,我发现父母极爱草木。

⑫在家门口打麦场上,有一个像小山一样的青草垛。那是父亲在秋天,从山坡、田野割了一筐又一筐的青草,在打麦场上晾晒后,垛起来的。冬天没有青草的时候,就拿出来喂家里的牛、羊、猪、兔子,甚至喂鸡、鸭、鹅等。这些家畜看到半青半黄的青草,撒着欢儿叫着,如同人看到了美味的食物,按捺不住自己内心。

⑬老家院里院外,到处是父亲种的树。 梨树、杏树、榆树、香椿树、栗子树、柿子树、枣树、梧桐树、白杨树;等等。父亲是见缝插针,哪个地方有空当儿,就在哪个位置种上树。父亲从来没有什么忌讳,有啥树种啥树。家里的家具等物件都是木头的:床、床头柜、衣柜,无论新旧都是纯木做的;桌子、椅子、小凳子都是纯木的;大门、屋门、栅门是纯木做的;独轮车除了轱辘都是纯木的;馒头、锄头、镰刀的把柄是纯木的。父亲说,木的器具用起来不仅顺手,而且还有像亲人一样的感情。 的确,父亲的桌子、椅子、凳子都擦得锃光瓦亮,大门、屋门、栅门有像老人一样的厚重感,老旧的独轮车吱吱呀呀每天和父亲说着话,馒头、锄头、镰刀的把柄在父亲的手日复一日的抓握之下,光滑透亮,能照见人影。

⑭相对于石头、铁器,草木是生机勃勃的,没有冰冷,只有温暖。

⑮唯有草木不离乡背土,唯有草木是父母最孝顺的孩子,它们寸步不离地守候着土地,守候着父母。它们生长在父母能一眼看到的地方,能随手摸得着的地方。

⑯草和木,是父母另外的极卑微又温暖贴心的孩子。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4 年 2 期)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草木有情”为题,运用拟人手法,很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⑪段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自然引起下文父亲割草、种树的情节。
C.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深刻地生命感悟,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D.第⑧段运用倒叙手法,交代了小时候家境的贫困,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我上学、工作后,用上了棉胎垫子、电热毯、席梦思垫子等。但总睡不踏实,失眠多梦。现在睡在茅草和秸秆的床垫上,既暖和又舒服。(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老家院里院外,到处是父亲种的树。(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3.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⑯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选文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5.请结合文中具体语句简要分析父母的形象特点。
2024-04-09更新 | 14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齐白石画白菜

高军

①齐白石是个很会过日子的人。

②平常在家,齐老先生是个无事忙。客人带了卤肉来,卤肉外面包着大白菜的叶子。齐先生仔细把白菜叶子抖干净,不舍得扔,吩咐家里人把这片菜叶子切切,用盐上,大不了加点秋油,中午老先生要吃。真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以身作则,为小儿辈做榜样。在街上买东西,包鞋、包书、包糖食的纸分大小都留着,起画稿用。后来这批东西都由家人捐赠给北京画院了。

③住在北京铁栅屋时,天明即起,家里人正洒扫庭除,齐老先生就到画室把荣宝斋的订件画了,然后再画其他订件,言不二价,按照墙上贴的润格来办事。世界之大,哪儿没有死皮赖脸的人,比如说齐老先生添条虾吧!”“齐老先生您受累!多画条鱼吧,我内人最喜欢鱼了!齐老先生也不说话,只是斜着看来客一眼,又不好当场驳人的面子,慢慢把笔濡墨,沉吟半晌,一笔、两笔,鱼、虾、蟹自画面跃然而出,但都不大精神,看着好像离水好几天,要翻肚子的样子。客人不解地问:这虾怎么看着像死虾?齐老先生坐在圈椅中说:活虾子市面上多贵啊!主客心到神知,一拍两散。

④中央电影纪录片厂拍《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时让他拿点儿精品出来拍,他怎么也不愿意。后来还是徐悲鸿去做工作,他才勉勉强强从画台的暗格里掏出几卷画出来。他是细木匠出身,在画台里做几个暗格或者小抽斗之类的消息,那还不是驾轻就熟?这些画被掏出后,一卷一卷放在画台上。徐先生一一打开,只见宝光四射,全是老先生毕生的精品,呕心之作!有一张画在金纸上的山茶花,犹如花园里翩翩飞舞的蝴蝶,活了!徐先生不住地用眼光看坐在对面的老头子,心想:这太鸡贼呀!齐老先生坐在大圈椅中,两袖垂下,眼观鼻,鼻观心,不动声色,真是狡黠得可以啊!

⑤除此之外,齐白石还有许多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趣事。

⑥黄永玉、李可染他们老问齐白石先生如何把画画好。这个问题真是让人很烦哎!这问题真没办法用语言说明白。齐老先生画了一辈子,就知道怎么把画画好,因为他画不坏!这问题真是要人亲命了,他们还死问,又不能直接跟他们说:我就是天纵之才啊!齐老先生只好把笔举到空中,拿眼睛死盯着看了一会儿,慢慢说:笔不要掉下来!这话如同一偈,你怎么理解都行。于是两人笔不掉下来地死画,各有各的造化。

⑦但齐老先生也有齐老先生的委屈。他想山阴王羲之写《黄庭》换白鹅,李太白醉写蛮书,林和靖梅妻鹤子。他们都有佳话,而我齐璜怎么就没有。这一天正是北平大风扬沙天,齐白石坐在画室里,听到外面有吆喝卖大白菜的。他坐不住了。他灵机一动,想:我何不画一张白菜去换白菜,那也不失为一段文人佳话呀!铁栅屋外一个北方汉正守着一车白菜吆喝,脖子上的筋神得老长。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戴一个小圆眼镜,正看着他一车白菜出神,十分想吃的样子。这卖菜汉子见来了主顾忙招呼道:老先生!你要称几斤?秤给得高高的。齐老先生从后面摸出一卷纸说:我拿这画的白菜,换你一车白菜,你可肯么?这汉子一听,勃然大怒说:大北风天!有这么消遣人的吗?倒想得美!拿一张画的假白菜,要换我一车真白菜!一顿咆哮,弄得老先生摸不着南北。齐老先生类着画的白菜灰溜溜地走了,从铁栅屋的大门侧身钻进去说了一句话:唉!真是有辱斯文!

(选自《世间的盐》,有删改)

1.阅读第②~④段,试用简洁的语言补充齐老先生的两件事。
(1)齐老先生把包肉的白菜叶留下当菜吃。
(2)
(3)齐老先生在别人讨价还价时幽默反击。
(4)
2.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理解。
真是狡黠得可以啊!
3.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有一张画在金纸上的山茶花,犹如花园里翩翩飞舞的蝴蝶,活了!
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齐白石是一个怎样的人。
5.如果你是齐白石,你要怎样说才能换得菜农的白菜呢?请写下来吧!
2023-05-25更新 | 8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被春恼

丁立梅

①春天,真叫人舍不得,一万个的舍不得。

②舍不得那些树。舍不得那些草。舍不得那些花。舍不得那些水。舍不得慢慢爬上墙的绿。舍不得吹过来的细软的风。

③走在春天里,总有幸福不期而至。眼睛随便瞟向哪里,都有一团的好颜色相迎,倾巢而出,四野惊动。

④春天,是自然赐给众生的恩泽。不分贵贱,无论强弱,不偏不倚,绝对公平。

⑤嫩,是嫩得不能再嫩的。艳,是艳得不能再艳的。万亩春风,一点一点,染绿万亩河山。冷不丁的,你就撞到一河的碧水,噙着一树桃花的影子。有小鱼从花树的影子间穿过,像潜入水底的燕子。它们有它们的秘密要说。你站在那里,悄悄看,似一个偷窥者。

⑥油菜花最不拘小节。它们成群结队开得,离群独处也开得;乡下开得,城里也开得;河畔开得,砖缝里也开得。你路过一个小区,小区的围墙根,散落了一些碎砖头。平日里也不大留意那里,这时候,砖缝里,居然钻出两三棵油菜花来,一身的珠光宝气,黄得耀眼。似乎把家底儿全给兜出来了,不藏不掖,仿佛在对着一个世界说,来吧,来吧,我有的,全都给你。你看着那几棵油菜花,微笑,你心里面有感动。你知道它们一定是从乡下跑来的,该是从去年夏天起,就上路了。一路上,一定吃了不少苦。风送一程,鸟送一程,雨也会送它们一程吧。你从小在乡下长大,你懂它们。

⑦垂丝海棠开得最是天真,照见赤子之心。那些小花朵头挨头,肩并肩,仿若一群小稚童,坐在树上,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清澈的双眸里,映着明净的天空和云朵。

⑧人家的花坛里,不知何时落下的一棵香菜,也顶着满头的碎花了,素净的白。月季、虞美人、二月兰、鸢尾也都争相开了花,无一不用尽热烈。紫玉兰的花,是要仰着头看的。它们开放在枝头,活像一群       蹲在那儿,在说着       

⑨唉,美啊!你也只能很俗地这么感叹。因为你词穷了——春天最让人词穷。

⑩何止是词穷!春天还让人手足无措,心里蓄着无数想说的话,却又说不出。美得太泛滥了!太铺张了!太不可思议了!好比你本住在穷乡僻壤,守着茅屋清贫度日。谁知一夕间,你竟坐拥锦绣无数。完全跟做梦似的,如何吃得消!

⑪一只小猫,不过两三个月大小,走路还有点蹒跚。它从围墙的铁栅栏里钻出来,铁栅栏那边,迎春花大捧大捧地开着。小猫看见人,不害怕,主动跑来跟你亲近,仰着小脸蛋,喵喵叫着跟你打招呼。你蹲下身抚摸它,它很信任地躺下来,任由你抚摸。生命的最初,是一个春天来相见,不设防。

⑫两个稚童,在一棵花树下玩耍。冬寒去了,他们像刚钻出土的小草,小胳膊小腿的,灵动活泼。他们在玩一辆小童车,这个坐上面,那个牵着走。过一会儿,他们互换一下位置,那个坐上面,这个牵着走。就这么玩着,没完没了,却兴致不减。

⑬有意思吗?你或许觉得无聊。可在小孩的眼里,没有一桩事,不是庄严而有意思的;没有一个时刻,不是庄严而有意思的。你突然的,好想变成他们,那么无忧无虑地玩耍一回,任暖风吹过,任花瓣落在身上。

⑭一对老夫妇迎面而来。老先生的脚一拖一拖的,明显的走路不稳。老妇人牵着他的手,一步一步,慢慢走在他身边。你站到路边,目送他们。他们走过一棵花树去,再走过一棵花树去。春天的阳光,晃花人的眼。

1.下列场景文中没有写到的一项是(     
A.碧水噙桃花B.百花争奇艳C.菜花开遍地D.燕子穿花影
2.下列对标题中“恼”字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种因为春光无限,自己却无法描述的懊恼。
B.这是一种因为春光烂漫,自己却无法欣赏的气恼。
C.这是一种因为春光美好,自己却无法挽留的苦恼。
D.这是一种因为春光明媚,自己却不再青春的愁恼。
3.有人认为文中空缺处应填写“紫色的小鸽子”和“春天的情话”,也有人认为应填写“快乐的小朋友”和“校园的趣事”。你认为哪种说法更恰当?请说明理由。
4.有人认为作者遇见的小猫、在树下玩耍的稚童、在花树下走过的老夫妇,都并非春天独有的事物,与文章主题关联不大。请结合文章主要内容和情感反驳这一说法。
2024-04-17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