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庄子(约前369-前286)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4 题号:17609444
阅读以下节选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有鱼 冥:同“溟”,海
B.而飞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C.怪者也 志:记载
D.去以六月者也 息:休息
2.下列选项和例句句式一样的一项是(     
例句:南冥者,天池也。
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B.《齐谐》者,志怪者也
C.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D.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3.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是该篇的开头部分,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幅大鲲变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南海飞往北海的壮丽图景。
B.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的宏大形象。
C.从节选部分看,大鹏这一形象至少具有以下特点: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
D.文章节选部分先后介绍大鹏的外形、活动,最后写他飞上高空后眼中的景象,每一层都贯穿着神奇、华丽、浪漫的描述,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北冥有鱼》,完成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而飞     北风     气冲冲
B.以六月息者也     不幸     留两便
C.怪者也     寻向所     人穷
D.亦若则已矣     自以为     满身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民权是庄子故里,结合本文,请你向前来鲲鹏湖游玩的朋友说说“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2023-03-28更新 | 13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回答问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跷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1)给下句子“/”划出朗读节奏。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2)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而飞
②鹏之于南冥也
③臣智之如目也
④自见之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①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②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4)试分别概述(甲)文中鹏的形象和(乙)文中楚庄王的形象。
2023-09-18更新 | 6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丙】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其鼻端若蝇翼,使匠人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注:①垩:è,石灰(一说白色的土)。②慢:通“墁”,玷污。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意思。
(1)请循其______
(2)非梧桐不______
(3)匠石运成风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2)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3)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3.请根据语境完成对话。
【小樱】:感觉庄子和惠子关系挺好的呀,为什么惠子会担心庄子来拜访他呢?好朋友聚会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吗?
【小华】: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他们虽是好朋友,也会观点不同,理想不同呀。例如,他们一起在濠梁之上游玩,看鱼的心态不一样,庄子是______,而惠子客观理性。庄子把梁国宰相看作“______”(原文),由此看出庄子是一个______的人。而且惠子死后,庄子感叹“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还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______的人。
4.我们发现《庄子》里出现了许多我们熟悉的成语,结合课本和所学知识,你还能说出三个吗?

【材料链接】

材料一:《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朝三暮四”

材料二:《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东施效颦”

材料三:《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贻笑大方”

2019-05-24更新 | 2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