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孟子(前372-前289)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4 题号:1800713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链接材料】

益谦、亿率众迎降,金人曰:城破始降,何也?众以永不从为辞。金人遣骑召永,永正衣冠南向再拜讫,易幅巾而入,黏罕曰:沮降者谁?永熟视曰:不降者我。金人奇永状貌,且素闻其贤,乃自相语,欲以富贵啖永,永瞋目唾曰:无知犬豕,恨不醢尔以报国家,何说降乎?怒骂不绝。金人讳其言,麾之使去,永复厉声曰:胡不速我死?当率义鬼灭尔曹。在系者无不以手加额,为之出涕,金人怒断所举手。乃杀之,一家皆遇害。虽素不与永合者皆面恸,金人去,相与负其尸瘗之。

——节选自《宋史·郭永传》


【注】①黏(nián)罕:金朝名将。②啖(dàn):用利益引诱人。③醢(hǎi):古代的一种酷刑,指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④在系者:指被俘虏的人。⑤瘗(yì):埋葬。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岂不大丈夫哉        不能免        心悦       惶诚恐
B.丈夫之                                   冕堂皇        楚楚        沐猴而
C.往送                              以鼻        处处志                    举手
D.居天下之广                    简出        无定所        安思危
2.翻译下列各句。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3.孟子对“大丈夫”的论断对后人品格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结合【链接材料】,说说在郭永身上是如何体现大丈夫特点的。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而去之(            )            (2) 亲戚(             )
(3)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指出“寡助之至”会众叛亲离,而“多助之至”则天下归顺。一反一正,对比鲜明。
B.文章最后以“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作结,将“人和”的重要意义论说得十分透彻,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C.文章孟子虽反对战争,却多次提到战争,这是为了迎合诸侯们的心理打个比方,以便有机会向诸侯们宣传自己的“仁政”主张。
D.文章析理精微,议论恢宏,层层深入,逻辑性强;还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文章语气强烈,气势非凡,具有说服力。
2022-08-08更新 | 22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则无法家   拂:同“弼”,辅佐B.于虑   衡:平衡
C.而后   喻:了解、明白D.人恒   过:犯错误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本文是如何体现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气势非凡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本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都提到了本国稳定与其他国家有一定的关系。请简要分析二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进行论述的。
【链接材料】

恃交援而简近邻,怙强大之救而侮所迫之国者。可亡也。羁旅侨士,重帑在外,上间谋计,下与民事于者,可亡也。民信其相,下不能其上,主爱信之而弗能废者,可亡也。境内之杰不事,而求封外之士,不以功伐课试。而好以名问举错,羁旅起贵以陵故常者,可亡也。

(节选自《韩非子·亡征》,有删改)


【注】:①帑(tǎnɡ):收藏钱财的库房。②相:相国。③下不能其上:下面不服从君主。④课试:指考核政绩。⑤问举错:指任免官员。⑥陵:侵犯,欺侮。
2023-08-21更新 | 2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舜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乙】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营,其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汝忘会稽之耻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而吴归蠡。

【注释】①系:拘囚。②翟:通“狄”。③坐:通“座”。④折节:放下尊严。⑤振:救济。⑥填抚:“填”同“镇”,镇定安抚。⑦属:通“嘱”,委托。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处)
汝忘会稽之耻耶?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舜于畎亩之中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③其王霸
④二而吴归蠡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③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
4.阅读【乙】文,说说勾践返回越国有哪些励精图治重建国家的做法。
5.《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列举六位圣君贤相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和《卧薪尝胆》文引用曾经落难的商汤、周文王、重耳、小白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2019-06-16更新 | 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