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6 题号:1822479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说和做(节选)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①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②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③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④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⑤他了,跟着的是。这不再是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了就。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10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⑦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⑧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⑨他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⑩他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

⑫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⑬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第③段中的“小声说”是指声音低吗?你怎样理解?
2.选文第⑪段中划横线句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常常“只说不做”,或者“说一套,做一套”,你是如何看待的?结合本文与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和小文一起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的半瓶酒

贾平凹

①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

②去年,父亲给我的信上说,他很想来一趟,因为小女儿已经满地跑了,害怕离我们太久,将来会生疏的。但是,一年过去了,他却没来,只是每月寄一张小女儿的照片,叮咛我好好写作,说:你正是干事的时候,就努力干吧,农民扬场趁风也要多扬几锨呢!但听说你喝酒厉害,这毛病要不得,我知道这全是我没给你树个好样子,我现在也不喝酒了。接到信,我十分羞愧,便发誓再也不去喝酒,回信让他和小女儿一定来城里住,好好孝顺他老人家一些日子。

③但是,没过多久,我的作品在报刊上引起了争论。争论本是正常的事,复杂的社会上却有了不正常的看法,随即发展到作品之外的一些闹哄哄的什么风声雨声都有。我很苦恼,也更胆怯,像乡下人担了鸡蛋进城,人窝里前防后挡,唯恐被撞翻了担子。茫然中,便觉得不该让父亲来。但是,还未等我再回信,在一个雨天他却抱孩子搭车来了。

④老人显得很瘦,那双曾患过白内障的眼睛,越发比先前滞呆。一见面,我有点慌恐,他看了看我,就放下小女儿,指着我让叫爸爸。小女儿斜着看我,怯怯地刚走到我面前,突然转身扑到父亲的怀里,父亲就笑了,说:你瞧瞧,她真生疏了,我能不来吗?

⑤父亲住下了,我们睡在西边房子,他睡在东边房子。小女儿慢慢和我们亲热起来,但夜里却还是要父亲搂着去睡。我叮咛爱人,什么也不要告诉父亲,一下班回来,就笑着和他说话,他也很高兴。一到晚上,家里来了很多人,都来谈社会上的风言风语,谈报刊上连续发表批评我的文章,我就关了西边门,让他们小声点,父亲一进来,我们就住了口。可我心里毕竟是乱的,虽然总笑着脸和父亲说话,小女儿有些吵闹了,就忍不住斥责,又常常动手去打屁股。这时候,父亲就过来抱了孩子,说孩子太嫩,怎么能打,越打越会生分,哄着到东边房子去了。我独自坐一会儿,觉得自己不对,又不想给父亲解释,便过去看他们。一推门,父亲在那里悄悄流泪,赶忙装着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说话,我心里愈发难受了。

⑥从此,我下班回来,父亲就让我和小女儿多玩一玩,说再过一些日子,他和孩子就该回去了。但是,夜里来的人很多,人一来,他就又抱着孩子到东边房子去了。这个星期天,一早起来,父亲就写了一个条子贴在门上——今日人不在家,要一家人到郊外的田野里去逛逛。到了田野,他说去给孩子买些糖果,就到远远的商店去了。好长的时候,他回来了,腰里鼓囊囊的,先掏出一包糖来,给了小女儿一把,剩下的交给我爱人,让她们到一边去玩。又让我坐下,在怀里掏着,是一瓶酒,还有一包酱羊肉。我很纳闷:父亲早已不喝酒了,又反对我喝酒,现在却怎么买了酒来?他使劲用牙启开了瓶盖,说:平儿,我们喝些酒吧,我有话要给你说呢。你一直在瞒着我,但我什么都知道了。我原本是不这么快来的,可我听人说你犯了错误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怕你没有经过事,才来看看你。报纸上的文章,我前天在街上的报栏里看到了,我觉得那没有多大的事。你太顺利了,不来几次挫折,你不会有大出息呢!当然,没事咱不寻事,出了事也不要怕事,别人怎么说,你心里要有个主见。搞你们这行事,你才踏上步,你要安心当一生的事儿干了,就不要被一时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时的失所迷惘。这就是我给你说的,今日喝喝酒,把那些烦闷都解了去吧。来,你喝喝,我也要喝的。

⑦他先喝了一口,立即脸色通红,皮肉抽搐着,终于咽下了,嘴便张开往外哈着气。那不能喝酒却硬要喝的表情,使我手颤着接不住他递过来的酒瓶,眼泪刷刷地流下来了。

⑧喝了半瓶酒,然后一家人在田野里尽情地玩着,一直到天黑才回去。父亲又住了几天,他带着小女儿便回乡下去了。但那半瓶酒,我再没有喝,放在书桌上,常常看看它,从此再没有了什么烦闷,也没有从此沉沦下去。

(节选自《语文世界》,有删改)

1.小文设计了一个表格来梳理文章内容。请根据选文内容,和他一起完成表格。

情节发展

“我”的心理

父亲嘱咐“我”好好写作,劝“我”不要喝酒。

慌恐(难受)

父亲到商店买了一瓶酒和一包酱羊肉,让“我”坐下。

感动


2.文中有很多令小文感动的语句,他摘录了第⑤段中的画线句,请你结合语境,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一推门,父亲在那里悄悄流泪,赶忙装着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说话。
3.小文还批注了两个问题,请你和他一起思考解决:标题《父亲的半瓶酒》有什么作用?阅读文章和下面链接材料,谈谈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应如何面对挫折。
【链接材料】

湖南郴州宜章女孩江梦南半岁时因药物失聪,但她坚韧顽强,对人生不服输,靠着反复抚摸爸妈的喉咙,来感受声带的震动并练习发声,一个音节重复上千次直至学会发音。通过学习唇语和对着镜子学口型反复练习开口说话,她学会了,能够与人正常进行交流,也可以在普通学校旁听课程。由于不能全程看到老师讲课时的嘴型,她在课下通过看板书和自学付出了比同学多出几倍的努力。靠着顽强的毅力和更多的努力,江梦南考入吉林大学,顺利完成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全部课程,而今又考上清华大学生物信息学博士研究生。

2023-03-10更新 | 30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清洁

①第一次看见他的人,一定以为他只是在弯腰扫地、捡东西。这也没什么奇怪的。他本来就是这条街上的清洁工。他拉着一辆四面围了木板的板车,里面装了半车垃圾——要不是这条街道窄小,装垃圾的大卡车进不来,这样接近原始的大板车早就被取缔了。

②因为驼背,他瘦弱不堪的上半身弯成了接近九十度,几乎和地面平行。就像一株成熟了的深褐色麦子,被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就像一把我们小学上数学课时必须携带的三角尺,他的上半身和下半身,是三角尺的两条线,另一条线,则由他手中的笤帚构成。

③每次出门,如果正好遇见他和他的板车的话,我就会把脚步放慢,随着他走。

④他每天的流程是先在这街面上走一趟,把各家的袋装垃圾收一遍,然后回过头来再彻底打扫一遍街面。盛夏的日子他要在街上洒洒水。冬天扫雪、除冰更是十分艰难的活儿。

⑤收垃圾的时候,他摇一把铜铃。我总觉得这是他自创的一项发明。因为以他低垂的身躯,很难像其他中气十足的人一样吆喝“倒垃圾啦——”,他只有借助铃声。这倒使这份疲累的职业增加了一点自得其乐的悠然。每当他摇动起铃铛,灰暗、逼仄的街面就发出一串音节简单然而轻灵的音乐,并不时地闪过一缕缕难得的金属光泽。

⑥要是没有他,有时,我很难想象这条街会变成什么样。

⑦除了食物垃圾,还有手工皮鞋店裁剪下来的碎皮子。孩子们总是把破烂的风筝撕得粉碎,花纸撒得满街都是。最难扫的当然是瓜子壳一偏偏这条街上的人又那么热爱瓜于,有事没事永远抓一把在手上,也从没有想到要把瓜子壳吐到哪一个塑料袋里……

⑧在这条街上做清洁工,实在是考验人的修养和韧性。因为很容易就想骂人,很容易就想逃工——一天不扫,其实也没有人发现吧。但是他永远准时在早晨九点和下午四点出现,我从没有看他缺席过。他一下一下按着笤帚,把垃圾与灰尘压在下面,省得呛人。而那些掉到水沟或陷进路面的碎屑,他也总是一下一下扯出来,绝不会像我在别的地方有次看见的那样——一个扫地人为了省事,竟把成堆的垃圾往下水道里扫。

⑨劳动的辛苦与疲累之外,他也有他特别的成就与乐趣。有一天,我看见他的身旁多了两个人。一个特别胖的女人,一个特别瘦的小女孩。女人一手拿着饭盒,一手牵着小女孩的手,静静地坐在石凳上,目光温柔地望着一直忙碌的他。

⑩我明白了,那是他的妻子和女儿。妻子身体不好,女儿和所有人家的女儿一样,被娇宠着。夏天的阳光透过树叶,落在这一家三口头上安静得像一幅温暖、和谐的画面。

⑪我搬到这条街上已经五年了。在我看来,这条街和这个城市所有的平民街道并没有什么不同:拥塞,喧嚣,生存的欲望与居民们发自天然的热心肠全都纠缠在一处,有着烟火人间的种种特质。

⑫但是因为他,我觉得这条街,是特别的。

⑬我总是会想起这个我内心一直隐秘地尊崇着的无名的人,想起他始终弯着的腰,想起他的巨型旧板车,缓慢地、沉重地、永远坚持地,在这街面上来来回回。道路一次次肮脏,又一次次被他洁净。

(作者:王晓莉。有删改)

1.本文以“清洁”为标题有什么妙处?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就像一把我们小学上数学课时必须携带的三角尺,他的上半身和下半身,是三角尺的两条线,另一条线,则由他手中的笤帚构成。
3.文中的清洁工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4.怎样理解第⑫段“但是因为他,我觉得这条街,是特别的”这句话的含义?
2023-02-28更新 | 7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追忆“天眼”之父南仁东

9月25日是中国天眼竣工一周年的日子。已为天眼”操劳二十多年的南仁东,却没等到这一天。

咱们也建一个吧

“咱们也建一个吧。”国际上提出要建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时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的南仁东则和几位同仁一起提议,可根据我国国情,建造我们自己的大望远镜。

从这句话开始,南仁东把自己与“天眼”牢牢绑在了一起。“这二十几年,南老师没干别的。”南仁东的学生甘恒谦说,这些年,南仁东的努力程度让常人难以想象。

为了找到最满意的地点,南仁东从几百张遥感地质图像里挑选出所有接近圆形的洼地,闷头钻进贵州的大山里。他要拄着竹竿翻山越岭,到现场去勘察,这个洼地合不合适,距离嘈杂的闹市有多远。

“那几年南老师几乎踏遍了当地所有的洼地。”甘恒谦说,南仁东爬的山路连那里的农民看了都摇头。

挑剔的南仁东最终相中了最圆的那个大坑——位于贵州平塘县的大窝凼。然后,他正式提出利用喀斯特地形建造大型射电望远镜的设想。为了推动工程立项,南仁东每次向相关部门汇报项目,都至少提前一个小时到达会场。他担心因为一丁点儿意外而迟到。那段时间,经常需要写个三五千字的项目介绍,要得很急。南仁东就和同事一起在办公室,逐字逐句斟酌,常常弄到凌晨。他怕稍有疏漏,影响项目的成败。

对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

夜以继日的付出,让这个恢宏的望远镜工程在南仁东的头脑中逐渐成形。

2007年,FAST终于正式立项。南仁东更拼命了。这个巨大的工程需要攻克太多难关,南仁东常常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为了节省时间,中午他总是随便吃点饼干、方便面完事。遇到特别有难度的事,南仁东会长时间沉默不语。FAST 开始建造时,大家发现,南仁东总能很快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南老师对FAST是如此了解,从最初讨论到每一个细节设计,所有关键技术他都了如指掌。岳友岭说。

岳友岭参与了FAST工程钢索设计部分。FAST上的钢索需要伸缩变形,这就需要计算钢索的耐疲劳程度。岳友岭记得,刚开始大家根据FAST 30年的寿命初步预估,钢索需要承受约600万次拉伸。南仁东却算出了另一个答案:200万次。后来大家经过多次计算模拟,发现南仁东是对的,600万次的估计远远超出寿命所需,是不合理的。

钢索应该用什么样的钢,钢索接头部分用什么技术解决,用什么样的工艺支撑FAST的外形,南老师都一清二楚。岳友岭回忆。在设计FAST馈源舱时,最初有4个塔和6个塔等多种设想,但馈源舱的姿态调整一直不能满足科研需求。南仁东曾提出,设计一个带有流体配重的馈源舱。这是个非常好的构想,需要极有创造力才行。很难有人想到,用这么简单的设计来应对如此复杂的难题。甘恒谦说,虽然南仁东的提议因为过于超前而最终未被采用,但这件事让他对南老师在工程方面的造诣佩服得五体投地。

青丝熬成白发

作为首席科学家,南仁东主导和参与了FAST项目每个环节,带领FAST渡过一次又一次的危机。学生们知道,巨大的天眼里,饱含了南仁东的心血,更饱含了他的感情。

2016年9月FAST竣工仪式上,一段宣传片介绍了FAST二十几年来从无到有的历程。岳友岭从视频中看到了南仁东二十多年前的照片,感慨万千:南老师拄着竹竿,翻山越岭为FAST选址时,头发和胡子还是黑的。

如今,世界上单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已向苍穹睁开天眼,而为它把青丝熬成白发的那个人,却永远闭上了双眼。

也许,他只是太累了。也许,他只想化作星辰,与天眼长伴!

1.仔细阅读文章,说说“天眼”的建成经历了哪几个过程。
提议——(          )——(          )——(          ) ——(          )
2.文中引用甘恒谦、岳友岭的话,有什么作用?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南老师拄着竹竿,翻山越岭为FAST选址时,头发和胡子还是黑的。
4.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南仁东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2021-12-09更新 | 3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