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85 题号:18513261

田垄深处

①清明过后,莺飞草长。柳丝翠绿,在暖风里摇摆。枝繁叶茂的红叶石楠树,绽放出一丛丛火焰,在柏油村路两边升腾,氤氲着浓厚的春天气息。我前往浏阳河畔的金石村,访问家庭农场主孔蒲中。

车在明媚的阳光里穿行,眼前是一望无边的层层叠叠的深绿和金黄。油菜花芬芳醉人,乡野色彩悦人,水渠清波照人。从车上下来,我朝田垄深处走去。脚下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绵长田埂,好似纤纤如缕的琴弦。

③孔蒲中,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留着小平头。他站在稻田边的土堤上迎接我。看得出来,他已经下地干一阵活儿了,裤脚上沾满泥土。我紧握着老孔的手,感到他手掌粗糙,却很有力。他的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

④老孔是一位地道的农民,初中毕业后就回乡跟父亲学种田,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年近六旬的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办的家庭农场被电视台报道后产生巨大的社会(     ),引来广泛(     )。孔蒲中在家乡这片土地上与泥巴打了四十年交道。历经风霜雨雪、虫灾稻病、干旱洪涝,有过土地歉收、温饱不保的苦闷,却终于在农村改革的春潮里,看到了蓬勃的希望。从承包责任田那天开始,他就立志在家乡这片土地上,描画蕴藏在心中多年的致富蓝图。2006年开始,他从自己承包土地种养的经验出发,经过反复实践,逐渐探索出“稻田+生态种养”的模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他把种稻和养甲鱼、黄鳝、田螺、泥鳅相结合,在田间实现“互惠共生”,种稻也不用施化肥、农药。2014年他在金石村创办家庭农场,一时前来学习参观的农民兄弟络绎不绝。

⑤我们边走边谈,不知不觉,就来到老孔流转的二百六十多亩成片种养田畴。老孔用手摸着他精心设计的铁丝石棉板围挡,对我说,为防止甲鱼从田里爬出来跑走,才设计出这道围挡。不久,他就要在围挡地基上种上丝瓜。长起来的瓜藤爬上围挡,既成为一道绿色风景线,还可以获得数十万元的丝瓜收入。我仔细端详着这一排排稻田围挡,精巧而别致,一直朝前方延伸,装饰着绿树掩映下白墙黑瓦的农舍。乡野也成了一幅色彩鲜丽、层次分明的图画。

⑥看到身边老孔那布满皱纹的前额,我知道他是怎样深沉地爱着这片土地,怎样默默地耕耘这片土地。一家五口,要种养收储、加工销售近三百亩地的农产品,该有多少辛劳的付出?

⑦我站在田垄深处,透过眼前的围挡,朝远处望去,稻田宽敞的田埂上,又新栽了一排排桃树。老孔说:“这个春节,不能外出,就寻思干点啥,就在田埂上栽了上千株桃树。两年后桃树长大了,既可以为水田甲鱼遮光,还可以增加收入。”“真有你的!”我从心底佩服老孔。他有泥土那样(       )的自信,有稻子那样(     )的情怀。我仿佛听到一个亲切响亮的声音从远方传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⑧时近中午,天空变得格外澄碧,没有一丝云彩。远处飞来一群白鹭,落在稻田里。望着这群白鹭,我想象着这样一幅画面:田里长稻,水中养鱼,陌上结桃,堤边种菜,屋前栽花。这不就是老孔梦中都在描绘的稻田花园吗?

(选文有改动)

1..本文主要写我到金石村访问家庭农场主孔蒲中,请根据访问行踪及活动用简洁的词语填空。
前往田垄→A___→田畴畅谈→田垄望桃→B____
2.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关注     影响     厚重     饱满B.影响     关注     厚重     饱满
C.关注     影响     饱满     厚重D.影响     关注     饱满     厚重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车在明媚的阳光里穿行,眼前是一望无边的层层叠叠的深绿和金黄。油菜花芬芳醉人,乡野色彩悦人,水渠清波照人。
4.结合上下文,认真阅读第③段中描写外貌的句子,简要概括“老孔”的形象特点。
5.从全文看,第④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结合该段内容说说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再喊我一声小名好吗

李良旭

①在我的印象中,祖母一直就很老,黑白相间的头发,挽着高高的发髻,脸上有斑斑点点的色素,穿着灰布褂,从祖母身上,很难看到她年轻时美貌的影子。从某种角度上讲,我对祖母从心里上一直很排斥,觉得她很土,身上还有一种难闻的味道,对她我几乎没有过笑脸。可她却好像一点也不计较,嘴里总是孙子乖、孙子听话什么的。

②记得小时候上学,有一次,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放学了,许多家长在学校门口带着雨具在学校门口等着孩子放学。我和同学们鱼贯而出走出教室,突然听到有人用嘶哑的声音在唤我小名:“小狗子!”我在人群中,看到祖母拿着一把又大又笨的油纸伞,正欣喜地向我招着手,用力喊着我。

③看到她土里土气的衣裳,手里拿着那把笨拙的油纸伞,还在那么多同学和家长的面前喊我的小名,让我一下子羞愧难当。我转身,一下子冲进大雨中。只听道祖母在后面拼命地喊着我的小名,我头也没回。

④回到家,我淋了一身的雨,心里还在生祖母的气。过了很长时间,祖母才一身泥水一瘸一拐地回来了,她一进门,就急切地喊着我的小名,看到我回来了,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会儿,她拿来干净的衣服让我换下。我用手猛地推开了她,喝斥道:“以后不管下多大的雨,也不准到学校给我送伞,更不准在外面喊我的小名。”

⑤祖母仿佛被吓懵了,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我看她没有声音,抬头看了她一眼,发现祖母脑后的发髻全散了,脸上还有几道血迹。我心头一愣,心想,母亲知道了,一定要打我了。

⑥长大后,我离开了家,到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学,以后又在外地安了家。祖母在我的印象中,也渐渐模糊起来。

⑦一次回家探亲,祖母看见我,惊喜地接过我手上的包裹,然后靠在厨房的门框边,就这样笑盈盈地看着我,有点怯怯的样子。偶一抬头,我看到她那样子,我心里不禁一愣,心想,祖母怎么没有喊我的小名了?小时候总是喊我的小名,难道是那次我说了她,她一直在内疚?或是在胆战心惊的害怕?对于我,似乎只有喊那小名那才是我,换了一个学名,她真的喊不出口。

⑧在家那些日子,祖母一直没有喊过我,只是不时看着我笑。有几次好像张口想说什么,但又欲言又止。

⑨我和祖母之间,似乎有一道看不见阴影,这道阴影,在我心中投下深深的痕迹。

⑩那一年,我生了一场大病。一天,我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突然,房门被推开了,只见门口映出祖母的一张脸。祖母已是九十高龄的人了,我吓了一大跳,祖母怎么来了?

祖母蹀蝶躞躞走到我的床前,她一把按住我的肩膀,说道:“快躺下,让我来照顾你!”

我眼泪一下流了出来,我哽咽道:“您这么大岁数了,我怎么能让您来照顾我?”祖母含嗔道:“我身体硬朗着呢,我会照顾人,你忘啦?你小时候还是我带大的,我知道你喜欢吃什么,喝什么。”

我没有再说话。祖母的话,让我一下拉回到了那个整天围着祖母身边撒欢的年龄,那是个多么幸福的岁月啊!

祖母每天在病房里忙忙碌碌的,她还记得我小时候喜欢吃菜汤饭,就每天给我做菜汤饭。吃着祖母给我做的菜汤饭,我的精神一下好多了。

我忽然发现,祖母每天在我床前忙忙碌碌,跟我说话,只喊我“你”,或者“哎”,却从没有喊过我的乳名。我忽然想起,那年祖母在学校喊我乳名,被我恼怒地斥责,一定还没有忘记。不知怎地,我心里竟迫切地希望祖母能喊我一声乳名。

看着祖母在床前,我突然说了声:“祖母,您再喊我一声小名好吗?”

祖母身体一颤,紧紧地盯着我看,好像不认识我似的。我又说了声:“您再喊我一声小名好吗?”祖母这回听清了,她努力地翕动了嘴唇,终于喊出了一声:“小狗子!”

我脆脆地答应了一声,祖母一下伏在我的胸前,轻轻抽泣起来。我轻轻拍打着她的后背,说:“这个小名真好听,您以后能天天喊我几声小狗子好吗?”

祖母抬起头,眼睛里滚动泪花,用力点了点头。

今晚的月亮很明亮……

1.围绕着“小名”,文章记叙了那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2.“您再喊我一声小名好吗”,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3.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4.请说说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
5.请依据语境,发挥联想和想象,为第段补写一些情节。
2022-09-28更新 | 9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台词

张晓风

①灯火猝然亮起的时候,我发现站在台上的不是别人,竟是我自己,惊惶是没有用的了,别人说:“你表演呀,发什么愣。”

②我并非矫情做作,可是,人人都喜欢听离奇的、五彩的故事,可惜,我的故事只有万顷平湖,在一片清波之仍然是一片清波,编不出一段奇峰突起的情节。这当然是很抱歉的。

③四岁以前的事我是已经记不清楚了,不过,不知为什么却也还有几幅画面模糊地悬在记忆的廊里,每天母亲给我梳小辫子,每天扎蝴蝶结儿,每天讲故事给我听,每天我到鸡棚里去捡粉红色的鲜蛋,并且听妈妈的话一口气把它喝下去。每天我坐在院子里,抱着苏打饼干的盒子,做一个小孩儿的梦。

④父母对我想必有过很大期望,我从中山国校毕业的那年,糊里糊涂撞进了第一女中的大门,我自己也很愕然(那一阵子实在并不用功,花在课外书上的时间倒比正课多),最使我难堪的是父亲一见人总是说:“这孩子,读书倒是很顺利,她小学毕业时考四个学校就录取四个呢!”当时我实在很受不了,我对陌生人的打量是颇有屈辱感的。可是,这些年来,我再也听不到什么声音,对我怀着那样热切的希望了——除了我的丈夫。

⑤身为六个弟妹的长姐,我是不容令人失望的。不过,这种自觉却是到上大学以后才逐渐明显的。中学时期,我仍然只过着一种似梦似诗的日子,特别是由于搬家,我由第一女中转学到屏东女中,骤然接触到满城的棕榈,和遮天的凤凰花,我天性中对自然的热爱一下子都爆发了,学校中有参天的古木,大片的草坪,黄花压枝的夹道树,以及一畦畦的菜园。我学会种菠菜、白菜和豆荚,那一段时间我总是起得好早,巴巴地赶到学校去,一桶桶地浇水,我生平最大的成功恐怕就是那个小小的豆棚了,蝶形的豆花满满地开了一架,一种实在而又丰富的美丽。

⑥屏东,一个不能忘的稻香之城,那段闲适的日子竟是过去了。中午坐在花园的清荫里,和几个女孩子一起读诗的日子也过去了。

⑦1958年的秋天,我进入东吴大学,念的是中文系。那时候,我才忽然感到我需要开始我的奋斗了,离开家,我才明白自己的家庭比想象中贫困。我的父亲曾经是一个军人,黄埔六期的少将,我小时候老以为少将是很小的官,不然我们为什么那么穷呢?可是一个住在家里的孩子并不见得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穷,一旦离开家才忽然明白连一张床也是一宗财富。

⑧我仍然眷恋着十六岁的时代,但我却不得不面对现实了,有一天,我看见杨同学跷着两只脚,很怡然地啃着一块钱买来的杠子头,那就是他的全部午餐了,他自我解嘲地唱着一首自己编的歌:“我今天吃了一个杠子头,一个杠子头,也不甜,也不咸,也不臭,也不酸,也不辣……”我们都笑起来,把黯淡的心情藏在豁然的大笑里。

⑨那段日子就是这样过的,像无酵的杠子头,没有滋味却很坚实

⑩靠着母亲的东拼西凑和工读金,我读完了大学。我督促着自己,做一个踏实的人,我至今看不得乱花钱的人和乱花时间的人,我简直就鄙视他们。

⑪对文学的幻想我至今仍能从许多年轻人的眼睛里读到,每读到那种眼神就使我既快乐,又心痛。我知道,无论经过多少年代,喜欢文学的年轻人是永远存在的。我清楚地记得第一篇文章发表的那天是8月23日,那以后我从来没有间断过(却也从来没有多产过,我带着喜悦写每一件东西),我写的时候心里实在是很快乐的,写完就开始不满意,等发表出来就简直不愿意提了,可是人就那么矛盾,我还是每次送它去发表,我从来不读我自己写的书——我宁可读别人的。

⑫对于家务事,我有着远比写作更高的天分。我每次坐在餐桌前,看丈夫和孩子贪馋地把每一碟菜吃得精光,心里的喜悦总是那样充实。我忽然明白,为什么许多女孩子的写作寿命总是那么短。要不是那些思想仍然不断地来撞去我的心,兴许我早放弃这一切了——可是,当然我是不会放弃的。

⑬是的,我的戏仅止于此,如果我的表现太平凡,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我原来就是这样的角色,要紧的是,让我们有一个热闹的戏台,演着美好的戏剧,让我们的这一季,充满发亮的记忆。

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概括文章内容。
   事件(经历)
四岁以前享受母爱的美好时光
中学时期
坚实的
大学毕业后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阅读第③段,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每天母亲给我梳小辫子,每天扎蝴蝶结儿,每天讲故事给我听,每天我到鸡棚里去捡粉红色的鲜蛋,并且听妈妈的话一口气把它喝下去。
(2)结合语境,说说第⑨段加点短语的含义。
那段日子就是这样过的,像无酵的杠子头,没有滋味却很坚实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4.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⑬段画线句“要紧的是,让我们有一个热闹的戏台,演着美好的戏剧,让我们的这一季,充满发亮的记忆”的理解。
2021-06-07更新 | 16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老邱上网记

①这年头,女强人女汉子女达人,比比皆是,要说服谁,我最服“九〇后”老邱。老邱真名已很少有人知道。最近,微信群里倒有很多人突然记起她的名字,还衍化成很多昵称。每次我们用昵称喊她,她都笑弯眉眼,嗔怪我们不正经。

②自从当上“九〇后”,老邱的生活突然丰富多彩起来,只因她上了网。

③老邱有一片菜地,都是她从路边、屋前屋后、犄角旮旯新挖掘出来的。破脸盆、泡沫盒、旧木箱、豁口罐装了土,也成为菜地主力军。屋前有一堆石头,很多很多年了。一个春天的清晨,没地可种的老农民老邱被春花春草撩拨得手脚痒痒,对着这堆石头,突然兴起愚公精神。半个月后,这些石头就筑成菜地的围墙,垒成鸡窝,砌成洗衣台。老邱翻出锄头,扒拉扒拉,一块黑黝黝的菜地从天而降般地生长出来。种田能手老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④可种子呢?孙子看她愁眉不展,笑了:网上买啊,网上啥都有,还包邮!老邱以为自己听错了,啥?网?她嫁给渔民施艮,这一生不知道织过补过多少渔网。她也抬头低头见过不少蜘蛛网。能出种子的网?她是不信的。孙子但笑不语,拍拍她的肩让她少安毋躁,等个两三天,保她有种子可种。两天后,老邱在家听着越剧折着纸钱。“邱真,邱真,有快递!”老邱过了半晌才想起这是叫她呢。接二连三,丝瓜冬瓜花菜芹菜秋葵种子,大包小包,都经快递小哥的手,到达老邱的手里。老邱边扒拉着菜地,边嘀咕,这啥网啊,长啥样?

⑤种田能手老邱果然出手不凡,瓜果蔬菜吃错药似地猛长,又胖又俊。儿子来了拿一袋,女儿来了装一箩。有路过的看到,想买,老邱说买啥,想要啥我给你摘去。路过的当然不肯白要,非给钱,又没零钱,便说,阿婆,我给你装个支付宝吧,扫一扫就能收钱。老邱倒不想收这个钱,只是扫一扫能收钱,她有点好奇,于是就掏出手机。第一单生意就这样三下两下做成了,老邱心里很纳闷,这就成了?那人说,是呢,有网,就这么方便。老邱一听更纳闷了,啥?又是网!

⑥最近,老邱又学会玩微信。老邱所在的村,开办老年食堂,以“九〇后”老邱的资格,每月只需交三十元,就能享受每日中晚二餐。食堂每餐都有ABC三种套餐,想吃哪种套餐,只需在微信里留个言。饭点一到,老邱慢悠悠地上门去,一群老伙伴一起边吃边聊,吃完聊完碗筷一推,嘴巴一擦,拍拍屁股走人。有时不想出门,或下雨天不方便,只要微信上支付两块钱,就有人准点送上门来。

⑦自从学会了微信,老邱的生意又拓展了。春天后,农民老邱突然发现了商机。因为雨水好,她家屋前屋后,菜地旁,野生的野葱,马兰头,荠菜,马齿苋,蕨茶,长得很茂盛。她把它们一个一个拍下来,再采来摘来挖来掐来,洗好理好,再拍拍拍,然后发到家庭群,让儿子媳妇女儿孙子孙女转发朋友圈,就有很多人来买,有要求快递的,有直接上门的,存量不多,供不应求。早上一把野葱卖了六十二块钱!老邱在家庭群里连说了三遍。群里炸开了锅:老邱,邱老,小真真,真美女,真达人,真能干,真祖祖,发红包!发红包!

⑧老邱听着一条条语音,笑得满脸的皱纹画起圈圈,像水面荡开了涟漪。没错。老邱就是我妈,生于1928年1月,年满九十岁,是个不折不扣的“九〇后”。

(施立松/文,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5月,有删改)

1.作者称呼主人公为“老邱”“邱老”,又称呼她“小真真”,还称呼她“九〇后”,这三类称呼是否矛盾?为什么?
2.本文具体写了老邱上网过程中的心态变化,请你根据示例,将变化过程补充完整。
惊讶不信→(                )(                 )(                 )
3.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析老邱的性格特征。
4.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与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依次写了老邱上网过程中经历的网购种子、扫码收钱、微信订饭、手机卖菜几件事。
B.“没地可种的老农民老邱被春花春草撩拨得手脚痒痒,对着这堆石头,突然兴起愚公精神。”一句中的“撩拨”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老邱闲不住的心态,同时,为下文挖菜地做铺垫。
C.“老邱听着一条条语音,笑得满脸的皱纹画起圈圈,像水面荡开了涟漪。”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描绘出老邱听语音时幸福快乐的神态,表现出老邱年轻的心态和自信乐观的生活状态。
D.老邱的生活,有如苏轼所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和曹操所说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年老志不衰的境界,也有“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价值追求。
5.请分析第⑧段中划线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6.“以小见大”是本文构思的最大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020-04-27更新 | 1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